蘭茜 鄧敏
[摘 要]中法餐飲文化等跨文化語言類課程因課時限制和知識點多的特點,常常變?yōu)榻處焼畏矫孑敵龅莫毥菓?,知識目標達成效果不佳,能力和素質(zhì)目標更是難以實現(xiàn)。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引入課堂,能改善枯燥低效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氛圍,大幅度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意味著更大的付出和挑戰(zhàn)。教師需時時跟蹤學情并合理調(diào)整教學,更新教學材料,完善評價體系,才能夠保證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線上線下;中法餐飲文化;跨文化課程;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中法餐飲文化”是一門涉及中、法兩國餐飲知識的跨文化課程,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幾個方面都對混合教學模式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以中法餐飲文化課程內(nèi)容作為實踐案例,分析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在中法跨文化教學時帶來的改變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概述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場景從教室延伸到網(wǎng)絡,從課堂蔓延至課下,教學資源和手段也有了更多的可能。利用微課的線上線下的合作實現(xiàn)混合式教學,使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新時代的變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即在課下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學習知識,在課堂時間練習、小組討論、答疑,鍛煉能力。這種“學習知識在課外,內(nèi)化知識在課堂”的模式,改變了教學結構、優(yōu)化了教學流程、翻轉(zhuǎn)了師生角色、擴展了教學環(huán)境、豐富了評價體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實現(xiàn)了知識吸收、能力培養(yǎng)兩手抓。但在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存在線上課程設置不恰當、面授課堂組織不合理,線上線下綜合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科學完善的線上線下建設體系就成為該模式有效實施的保障。
2 相關研究
近年來,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高校教學實踐中,已有較多的應用與研究,但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法跨文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卻很少。王姍姍從“產(chǎn)出導向”理論分析了“法國概況”課程混合型教學模式構建[1];朱稚依據(jù)小語種二外法語的課堂現(xiàn)狀討論了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該課堂的教學思路[2];唐瑞提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使語法、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其他技能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3]。
龔一芳優(yōu)化了將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基礎法語語法教學中的思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4]。
上述研究雖然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給法語教學帶來的新思路,但沒有探討該模式在中法文化課程中的應用。
3 跨文化課程中傳統(tǒng)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3.1 中法餐飲文化課程概述
中法餐飲文化課程是四川旅游學院法語專業(yè)針對法語專業(yè)大四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是在科學分析學校定位、充分結合學院烹飪特色、明確專業(yè)旅游及商務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設立的一門特色課程;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法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后開設的能力提升和延伸課程,對于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重要作用[5]。本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中法飲食文化知識與文化內(nèi)涵,鍛煉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本課程自2011年開設,經(jīng)過探索與發(fā)展,教學團隊不斷豐富課程內(nèi)容、完善課程體系、修訂教學講義、擴充更新多媒體資源,逐漸確定了較完備的教學材料、教學資源和成績評定方式。
這門課程在2019年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是大二的專業(yè)選修課程,從2020級起調(diào)整為大四開設,每學期32學時,2學分。課程教學內(nèi)容包括中法餐飲史、中法菜系、中法地方特色菜品、中法餐桌禮儀、中法菜名互譯、中法菜譜互譯、 中法餐跨文化傳播等七大主題。
3.2 存在的問題
第一,因為市場上并沒有相關的合適教材,在我校該課程采用的是自編講義,講義雖然也在不斷更新,但其中的部分案例老舊,不適應新時代與新學情,不能很好地支撐理論知識點,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二,課時少,知識多,師生互動少。該課程有大量詞匯、文化知識需要講解,而課時較少,因此一般采用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乏交際目的和任務導向,學生感覺枯燥,缺乏學習動力,知識吸收度低,知識應用能力差,課程教學難以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6]。
第三,學習材料和資源過時,不能滿足新一代學生的學習個性化需求,學習資源多為文字,其他多媒體素材相對較少。
第四,學習效果主要依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定,考核形式較為單一,學生的表達能力、知識點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未得到充分評估。
3.3 中法餐飲文化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策略
第一,解放課堂授課時間,將知識傳授階段移至課前。教師整合教學內(nèi)容,將知識傳授過程移到線上,通過多種評價模式,保證學生線上學習效果。
第二,打破教師單向傳授的模式,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通過多種語言任務活動組織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以輸出促學,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第三,結合時代特點和新一代大學生興趣點,更新學習資源和案例,全面充實線上文本、音樂、視頻等多媒體學習材料。
第四,豐富考核形式,全方位考核學生學習、知識應用、跨文化交際能力等。
4 混合教學模式在中法餐飲文化課程中的實踐
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步驟開展,同時在調(diào)查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后進行合理調(diào)整,并完善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認知領域的目標被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與創(chuàng)新六個層級。在學習過程中,“識記”是最基本的目標,“創(chuàng)新”是最高級的目標[7]。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下利用自由時間自主學習線上課程,實現(xiàn)基本的識記、理解目標。在面授課堂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完成應用、分析、評價與創(chuàng)新等高階任務。
4.1 課程組織與資源建設
線上課堂是利用超星學習通和微信共同完成的。教師利用超星這一云平臺傳遞資料、檢查學生作業(yè)、完善各類評價等,利用微信群為學生在線答疑、督促學生學習。將原本在課堂上要傳授的知識移到線上,線下課堂則主要用于師生互動、小組交流、解答疑問、拓展知識等。
按主題將線上教學資源整合為五個版塊:詞匯擴展——餐飲文化知識——美食影音——自測練習——拓展閱讀。
學生將在線上了解本課重難點、詞匯及線下課堂任務,在詞匯擴展版塊學習每章節(jié)需掌握的詞匯,在餐飲文化知識版塊觀看教師錄制的短視頻,在美食影音版塊領略中法飲食魅力,在自測練習版塊檢驗章節(jié)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拓展閱讀版塊根據(jù)自己水平選擇閱讀材料,補充知識。
學生在課前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后,教師在課上通過多類型的語言活動和考核來查漏補缺,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在學習烹飪器具章節(jié)時,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或詞匯接龍,使學生掌握烹飪器具詞匯;在學習翻譯菜譜時,分組講解一道菜品的制作過程,由其他同學來猜菜名;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讓學生分組錄制短視頻,每周有一組同學在課上展示“舌尖上的四川”,其他同學觀看后一起討論并提出建議和意見,并爭取最終將作品發(fā)布到網(wǎng)絡短視頻平臺。目前本課程已逐漸形成如圖1所示的教學模式。
4.2 案例詳解
以中法餐桌禮儀部分為例,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了解中法餐桌禮儀文化,理解中法兩國餐桌禮儀的差異,掌握餐桌禮儀詞匯及短語,掌握中法基本餐桌禮儀,具備基本的禮儀修養(yǎng)、懂得尊重他人。教學重點是掌握中法基本餐桌禮儀,而教學難點在于餐桌禮儀內(nèi)容繁雜,使用傳統(tǒng)教學法不僅枯燥而且效果不佳,課堂趣味性和參與度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重新組織教學。
4.2.1 線上教學
學生在課前學習餐桌禮儀詞匯,觀看中法禮儀知識短視頻,記錄中法餐桌禮儀中常見的不文明行為;通過閱讀材料收集其他中法餐桌禮儀;制定線下課堂任務分組進行情景表演,展示中法文化中一條或幾條不文明的餐桌禮儀。
4.2.2 線下教學
第一部分:餐桌禮儀詞匯應用。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一小段電影節(jié)選,學生運用餐桌禮儀詞匯描述視頻中場景、物品、角色的行為等。第二部分:餐桌禮儀知識應用。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表演一段5分鐘左右的就餐情景對話,觀看的同學通過表演者的對話、行為指出表演者展示的不文明餐桌行為,指出不文明行為最多的小組獲勝。第三部分:文化與討論。組織學生討論當中法兩國餐桌禮儀出現(xiàn)差異時,哪國的禮儀最好。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餐桌禮儀不是顯示自己的高貴或有文化,而是為了尊重一同就餐的人,最好的餐桌禮儀是客隨主便、互相尊重。
線上的資料能使學生充分利用自由時間了解中法餐桌禮儀,完成識記、理解兩個層面的目標;面授課堂的互動和活動能使學生完成應用、分析、評價與創(chuàng)新四個層面的目標。課堂授課內(nèi)容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加豐富深入,大大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參與度,學生實例分析能力與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均有所提高。
4.3 課程成績評定方式
課程成績評定方式強調(diào)過程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本課程成績由線上線下(30 %+70 %)兩部分成績綜合評定,包括學生線上資源訪問情況(5 %)、線上作業(yè)完成情況(20 %)、線下考勤(5 %)、課堂表現(xiàn)(20 %)、課程實訓環(huán)節(jié)(20 %)和期末考試成績(30 %)幾部分,對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xiàn)進行考評。
4.4 課程評價及改革成效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釋放了課堂講解知識點的時間,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輸出促學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和興趣,互動形式多樣,評價形式升級,語言學習的各個能力有機結合,最近一學期學生對該課程打分為99.9分。
4.5 課程特點
特點一是線上資源版塊化、分級化。線上教學資源分為五個版塊,其中自測練習和閱讀拓展版塊內(nèi)容按難度分級,學生可根據(jù)自身水平、興趣進行選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其中。
特點二是線下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線下課堂互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設置頭腦風暴、情景模擬、任務設計、主題演講、分組討論、有獎競猜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一系列需學生親身參與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4.5 改革方向及措施
首先,現(xiàn)有的線上教學視頻時長稍長,學生容易模糊重難點;其次,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中國飲食文化近在身邊,是能切身體會到的文化,法國餐飲文化對學生來說較陌生,且主要從教師講解中獲取知識,對法國餐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不深。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下改革方向和改進措施:
(1)教學團隊將把握重難點,濃縮知識點,合理剪輯教學視頻,保證每個知識點視頻短小精悍,不超過15分鐘,適應學生“碎片化”學習需求;
(2)鼓勵學生主動去了解、探索法國飲食文化。如鼓勵學生與法國人交流、閱讀相關文獻、收集影音中的法國飲食片段、到法餐廳調(diào)研等形式了解法國餐食、禮儀等知識,更深刻地感受法國飲食文化。
5 結語
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中法餐飲文化課程的改革。線上教學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面授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查漏補缺,能夠大幅提高課堂效率;豐富的課堂互動活動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語言、文化知識融會貫通;課后作業(yè)能讓師生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便于教師后續(xù)進一步調(diào)整教學組織和安排。同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師生都意味著更大的付出和挑戰(zhàn)。教師需時時跟蹤學情并合理調(diào)整教學,更新教學材料,完善評價體系,才能夠保障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實現(xiàn)教學目標[8]。
參考文獻
[1]王珊珊. 法國概況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路徑及課程設計探究. 科技界. 2022(3):116-117.
[2]朱稚. 課程級混合教學模式芻議:以二外法語教學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21(48):129-132.
[3]唐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法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C].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新文化促進會學術期刊專業(yè)委員會. 2020年第四屆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與教育發(fā)展學術會議論文集(卷一). [出版者不詳],2020:144-145.
[4]龔一芳.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法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程教學. 2019(9):136-139.
[5]仰少博. 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 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1,20(2):80-86.
[6]郭娟. 翻轉(zhuǎn)課堂在《高級法語》教學中的應用[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4):27-28.
[7]陳瀟. 翻轉(zhuǎn)課堂法語本科基礎教學實踐應用[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10):57-60.
[8]李澤銘. 基于微課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在韓國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信息記錄材料,2017,18(1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