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韶》樂是虞舜時期的氏族部落樂舞,《韶》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舜帝韶樂文化的核心就是以韶為主的德先、和諧、善美的傳統(tǒng)精神,《韶》是原始社會時期登峰造極的樂舞作品。隨著社會進入了新時代,《韶》樂也賦予了新的涵義,重建新時代虞舜《韶》樂禮樂文明對于推動構建“美善社會”的人文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虞舜;《韶》樂;禮樂文化;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7-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7.030
一、虞舜《韶》樂的藝術形式和內(nèi)涵
宋代樂史撰《太平寰宇記》所引《郡國志》言:“韶州科斗勞水間有韶石,兩石相對,大小略均,有似雙闕……昔舜帝游此石,奏韶樂,因以名之?!?①在距今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登山而奏韶樂,動聽的樂曲,令周圍山石為之動容,舜帝將其命名為韶石,這里的山峰也被人們稱為韶石山,可見,“韶”字來源于“舜帝南巡奏韶樂”的千古美妙傳說。韶樂在文獻中至少有十幾種名稱,如《韶》《蕭韶》《韶箾》《招箾》《韶樂》《招樂》《九(罄下召)》《大(罄下召)》《九韶》《大韶》《九招》《大招》等多種記載。
關于《韶》樂的演奏藝術形式,雖歷史久遠,但人們能從歷史典籍中窺其端倪?!渡袝ひ骛ⅰ份d: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辟缭唬骸办?!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②從這段文獻記載中,人們不僅可以了解韶樂的形態(tài),還能直觀想象到韶樂的表演過程?!渡亍窐房筛瑁安郧偕栽仭币鉃閾釗糁偕獊砼浜细柙?,所詠唱的歌詞內(nèi)容正如《尚書·大禹謨》所云: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③“九歌”則是韶樂,由此推測,韶樂的歌詞內(nèi)容是頌揚舜帝“仁政”、“德治”的政治美好和“六府三事”的九種功勞;《韶》樂可樂,“玉磬、琴、瑟、鼗鼓、柷、敔、笙、鏞、簫”九種樂器為其伴奏,如此眾多的樂器可見韶樂演出時具有場面宏大之觀感;《韶樂》可舞,“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蔽枵甙缪莸镍B獸競相起舞,當《韶》樂演奏到九成時,連神鳥鳳凰都從天而降,扮演鳳凰的舞者則是群舞中的主舞者,筆者猜想扮演的角色可能為舜帝,以此來贊美舜帝治國有方,達到了祖先神靈降臨,賓客依次就位,諸侯和他們的夫人互相謙讓,百官們更是和諧融洽相處的美好局面。所以《韶》樂是一種有歌有樂有舞,視聽結合的綜合性藝術形態(tài),其音樂的藝術性與色彩性堪稱“中華第一樂章”,也難怪孔子觀看《韶》樂后在《論語·述而》發(fā)出了“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④的感慨,可以想象,要是當時有音樂播放器,《韶》樂估計是孔夫子單曲循環(huán)之曲呢!
由于舜帝時期的《韶》樂離我們年代久遠,再加上當時物質(zhì)生產(chǎn)條件的制約,完整無誤地真實再現(xiàn)當時盛大的樂舞情景可謂是難上青天,所以虞舜時韶樂的內(nèi)涵對現(xiàn)代人來說,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其內(nèi)容意義大于形式,本質(zhì)上不是審美的藝術,而是一種觀念的藝術,這種觀念象征了某種和諧社會與高操的人格狀態(tài),展現(xiàn)舜帝“德為善政、政在養(yǎng)民”的治國核心思想。
二、虞舜《韶》樂的實用功能
《韶》樂有祭天地之用?!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載:“開(夏啟后)上三嬪于天,得《九辯》《九歌》以下……開焉(于是)得始歌《九招》?!薄蹲ⅰ罚骸敖蕴斓蹣访玻_登天而竊以下用之也。” ⑤《九招》則為《九韶》,虞舜的樂舞,夏后啟三次上天庭做客才把天庭的樂曲帶回人間,這一神話故事就具有濃厚的宗教性色彩。《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載:“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⑥“《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⑦在周代時,《韶》樂用來祭祀四方名川大山,將《韶》樂在宗廟中演奏并且樂舞經(jīng)過九次變化后,就可以向祖先的神靈進獻玉,繼而進行祭祀了。
《韶》樂有治國家之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⑧吳國公子季札來魯國聘問時,看完舞《韶》樂后發(fā)出了“圣德達到了頂?shù)?,偉大的德行像蒼天無所不覆蓋,像大地無所不承載”的驚嘆,從音樂便能知道國家政治清明,如此圣德定能形成社會正氣,以達到治國理政的目的。《荀子·樂論》載:“舞《韶》歌《武》,使人心莊?!彪S著《韶》《武》樂曲的載歌載舞,會使人的內(nèi)心都莊重嚴肅,用此樂來改變民風,感化民俗;《白虎通·動聲儀》載:孔子曰:“《簫韶》者,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笨鬃右苍稳萆貥窚貪櫤椭C,像徐徐而至的南風,它的音樂如四季風雨觸動,滋潤了萬物,如萬物感動浸化可人心?!渡亍窐犯腥松?,能善民心,感化人民有顯著的效果,能夠達到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局面。
對于虞舜《韶》樂祭天地和治國家的實用價值,筆者認為是《韶》樂流傳到周朝時與其統(tǒng)治階級所制定的禮樂制度結合之后,才賦予其樂這兩種功能,這與社會制度和統(tǒng)治階級的嬗遞有關,而《韶》樂在舜帝時期的功能主要是體現(xiàn)在教子弟、明帝德、現(xiàn)狩獵場景這三個方面。舜帝是古文獻記載中一位很重視音樂的教育與教化功能的統(tǒng)治者和音樂家,《尚書·舜典》記載: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⑨夔是舜帝十分重視的一位樂官,命令他掌管音樂,用音樂來教化年輕人,使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厚而謹慎,性格剛強而不盛氣凌人,態(tài)度隨和而不傲慢,故自古《韶樂》就有教育功能?!秴问洗呵铩す艠菲酚涊d:“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⑩所謂“帝德”就是舜帝美德,《論語·泰伯》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边@里是孔子所講的稱頌舜禹的話,堯因為舜的賢能而把帝位傳給他,舜又傳位給大禹,因為大禹有治水的大功,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孔子將他們推許為古代君主的典范,所以孔子認為《韶》樂用來稱頌的舜帝、禹帝偉大的禪讓精神和行為,這便是《韶》樂明帝德之用。李純一先生則認為,如果剔除史料中一些后人附會的內(nèi)容,只關注《韶》的音樂表演本身,那么這種利用原始樂器伴奏、裝扮成原始鳥獸形象舞蹈的表演形式,是反映先民狩獵活動的樂舞。?筆者也認同這一觀點,在原始社會,狩獵活動是先民十分重要的活動之一,古文獻記載的“鳥獸蹌蹌”“百獸率舞”,所以《韶》樂的確有模仿百獸跳舞再現(xiàn)狩獵場景的可能。
三、虞舜《韶》樂體現(xiàn)的中華禮樂文化
舜的美德使得國家走向昌盛,贏得后人稱頌,被稱為“圣賢”,部族樂舞《韶》樂贊頌了當時氏族部落的社會生活和諧之美,《韶》樂作為“中華第一樂章”,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華的禮樂文化,筆者將從以德立身、中和之道、美善相樂三個方面展開贅述。
舜是中國道德文化的鼻祖,舜帝之魂便是“以德立身”“德行為先”?!渡袝び菹臅虻洹份d:師錫帝曰:“有鰥(guān)在下,曰虞舜?!钡墼唬骸坝??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笑蒸蒸,乂(yì)不格奸。” ?堯帝在與各臣商討政事時,要提拔善治四時之職的人,于是有了上述的對話,虞舜家庭貧困,樂官瞽叟的兒子,他的父親心術不正,后母說話不誠,弟弟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們和諧相處,體現(xiàn)了虞舜自孝、自友精神,真正做到了以德報怨,照亮他人,犧牲自我的德行?!妒酚洝の宓郾炯o》稱“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德”字,概括了舜帝一生的功績;一個“皆”字,概括了舜帝對黃帝以來的事業(yè)的全面完成;一個“始”字,概括了舜帝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及對后代的深遠影響。正是舜帝的明德才使得唐代詩圣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發(fā)出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的呼喚?!渡亍窐穼儆凇巴跽吖Τ勺鳂贰?,其功能之一就是明舜帝之德行。
由于舜帝是孝德的化身,所以凡事講究“中正平和”,《韶》樂也是一種不偏不倚、協(xié)和不淫的音樂,《尚書·舜典》和《尚書·益稷》分別記載了“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可見音樂最后的目的都是達到神與人、君與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這便體現(xiàn)了《韶》樂禮樂文明中的中和之道,這也是孔子如此推崇《韶》樂的主要原因,以致于他的學生顏淵問他治理國家時,孔子回答道:“行夏之時,乘殷之輅(lù),服周之冕,樂之《韶》《武》,放鄭聲,遠佞人?!??(《論語·衛(wèi)靈公》)先秦儒家繼承并確立了系統(tǒng)化的“以和為本”的禮樂教化思想,使得《韶》樂擁有更加完整的精神內(nèi)核。美善相樂是從《韶》樂的內(nèi)容和形式中探討出的禮樂文化,《論語·八佾》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美是指形式美好,樂聲動聽,善是內(nèi)容妥善。刑疏釋此條云:“言《韶》樂其聲及舞極盡其美,揖讓受禪其圣德又盡善也……言《武》樂音曲及舞容則盡美矣,然以征伐取天下,不若揖讓而得,故其德為盡善也?!庇衷疲骸耙猿挤ゾm曰應天順人,不若揖讓而受,故未盡善也。” ?此引文獻是把《韶》《武》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對比,《武》舞容優(yōu)美,但是其內(nèi)容表現(xiàn)的是武王伐紂的武舞場景,征伐取天下,沒有體現(xiàn)揖讓之禮,無德可說,所以未盡善矣;而《韶》樂不僅形式端雅隆重、莊正平和,且內(nèi)容表現(xiàn)了堯帝把帝位禪讓給舜帝,舜帝能繼堯之德,承堯之道,《白虎通·禮樂》中亦有載:“舜曰《簫韶》者,能繼堯之道也?!??所以《韶》樂內(nèi)容和形式具有高度統(tǒng)一性,盡善盡美也是現(xiàn)如今音樂藝術的審美理想。“美善相樂”的禮樂文化對當今時代的社會生活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重建新時代虞舜《韶》樂禮樂文明
面對國內(nèi)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保持文化自信能夠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蕩中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隨著我國社會步入了新時代時期,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但隨著當今社會經(jīng)濟的深刻變革,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不道德的熱點現(xiàn)象,社會生活還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藝術因其自身所具備的使用價值在進行交換之后能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在如今略顯浮躁的社會,生產(chǎn)出了一批低俗、媚俗的文藝作品,有意無意炮制了大量的文化垃圾,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可忽略。無論在世界層面、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重新建構虞舜《韶》樂中的中華禮樂文明具有急迫的必要性。
在世界層面,保持文化自信就要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fā)展前景有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nèi)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我們要傳承和延續(xù)虞舜《韶》樂文化中以德立身、中和之道、美善相樂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基因,這是我們的文化血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在世界上樹立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
在國家層面,加強我國的道德文明建設,繼承和發(fā)揚舜帝良好的道德操守和樹立高尚的道德追求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所以將虞舜《韶》樂文化推進中小學生課堂是加強社會道德建設是一條十分重要且基礎的途徑。首先,要對以鉅為觀,以大為美的《韶》樂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要易于中小學生學習與接受,繼而轉(zhuǎn)換為自身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培育以德立身、道德思想的人文教養(yǎng);其次,新時代應更加注重音樂藝術在美育的重要地位,充分運用音樂審美的巨大感染力來陶冶人的心靈,啟迪人的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最后,要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和網(wǎng)絡媒體平臺,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比如學習中華禮樂文明、舉行《韶》樂歌唱比賽等,將虞舜《韶》樂的思想內(nèi)涵大力宣傳,讓人們在寓教于樂當中學習和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弘揚崇高美德。在社會層面,主要是針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來說,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一味地向商業(yè)傳媒機制妥協(xié),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能沾滿銅臭氣。”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如《韶》樂一般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藝術家必須做到德藝雙馨,用高尚的道德指導作品創(chuàng)作,影響作品的思想境界,創(chuàng)作出像《韶》樂盡善盡美、文質(zhì)彬彬的新時代強音。
注釋:
①???苗儀:《韶樂史料輯錄》,暨南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1頁,第2頁,第9頁,第41頁。
②③④⑥⑦⑧⑨⑩???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0年版,第4頁,第4頁,第90頁,第19頁,第20頁,第32頁,第4頁,第131頁,第4頁,第92頁,第90頁。
⑤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2019年版,第8頁。
?李純一:《先秦音樂史(修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
?蔣和:《〈韶樂〉的當代傳播及文化解讀——以湖南韶山〈韶樂〉開發(fā)為例》,《文化與傳播》2013年第6期,第92-96頁。
?姚杰:《藝術概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77頁。
參考文獻:
[1]周武彥.《韶》樂考釋[J].文藝研究,1994,(01):8.
[2]金耀民.《韶》樂形制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02):4.
[3]林涵展.《韶》之音樂符號學闡釋[J].北方音樂,2014,(18):12.
[4]廖小芒.《韶樂》的樂教傳統(tǒng)與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20,(03):5.
[5]王文君,廖小芒.《韶樂》的政治倫理命意及當代價值[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2):160-165.
[6]陳仲庚.韶樂·樂教與美育—— 《韶樂》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J].中國文學研究,2012,(04):4.
[7]宋會群.韶樂源流考[J].韶關學院學報,2013,34(07):8.
[8]馬工程編寫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作者簡介:
解婷,女,漢族,湖南益陽人,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