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曉光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從一節(jié)市級試卷講評課入手,以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去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高三英語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有效地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指導學生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學生主體;有效教學;試卷講評
高中的英語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的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是主要課型之一,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試卷講評課應該要達到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語言知識,幫助學生自主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策略,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多樣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目的[1]。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到了高三,由于課時非常緊張、任務特別繁重,試卷講評往往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機械地核對答案、以練代講、面面俱到、滿堂灌輸?shù)痊F(xiàn)象尤其明顯,而學生除了了解自己的成績外,就是機械地記錄教師講授的內容,消極地聽課,可以說疲勞不堪,所接受的知識也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深究其中的原因,其實是這種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重點不突出、拓展不足和缺少學生的反思。因此,不利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鞏固已知的知識、掌握靈活的學習策略、運用多樣的學習技能和從根本上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筆者借助一次市級的“高三復習”為主題的研討活動,認真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打破常規(guī)設計了一堂高三英語的試卷講評課,積極探討如何有效提高試卷講評課堂效率的途徑和策略。筆者將有效教學的理念貫穿于整堂英語課的教學設計之中,嘗試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試卷講評部分進行了合理的重組,只選取了綜合卷的單選、完形和任務型閱讀部分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從呈現(xiàn)到鞏固到歸納,注意以舊帶新,由點到面,重視學生的基礎,夯實到位,前后知識體現(xiàn)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從學生主體出發(fā),選擇貼合實際的教學實例,多角度、多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教研員的點評是:這堂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節(jié)奏把握得非常恰當,課堂教學的內容詳略得當、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很有區(qū)分度、授課教師的課堂指導非常到位、師生互動非常積極、學生的當堂鞏固效果非常明顯。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上40分鐘的教授與學習是精彩的,但筆者認為,更為精彩的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迸發(fā)出的思維與靈感的火花。教師應該牢記,學生始終是課堂參與和互動的主體,只有牢牢把握住這種主體地位,才能向課堂要效率。
一、概念闡述——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教學理念,它源于20世紀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運動之后,這一教學理念受到了教育界同人的廣泛關注?!坝行Ы虒W”的重點是要激發(fā)起學習主體——學生學習的主觀傾向。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教學是在學生“理解”的前提下實施和開展的。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恰當?shù)慕虒W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解題技巧的指導,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案例的分析
(一)精心制訂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
筆者通過認真分析講評的試卷,研究試卷內容和試卷結構,根據(jù)學生的錯誤率來分析學生的典型錯誤。首先,從學生的層面上來看,學生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主要是詞匯的鞏固不到位、語法的理解不到位、語篇的掌握不到位。其次,筆者對試卷中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分清主次,同時還認真思考了三個問題: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學生還要知道什么?學生可以掌握什么?結合對試卷和對學生的綜合分析,筆者將教學目標制訂為:提高學生掌握重要單詞和核心詞組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鼓勵學生把語言技巧應用到相關的語篇中[2]。
事實證明,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該重點思考如何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又要求學生能夠做自主的學習者,通過思考、體驗和探究,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連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呢?通過思考,筆者覺得教師要結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努力搭建有利于教學的框架,從教學設計的各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筆者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是按照字、詞、句、篇章的形式逐級來組織的,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教學有層次、有梯度、有目標,學生在完成各個教學步驟時容易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對于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會有更好的認同感,既為完成學習任務做了充足的準備,也為課堂的高效生成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課堂互動,巧妙點撥解題技巧
1.字、詞、句逐級推進,凸顯基礎性與靈活性
Tip1:當選項中出現(xiàn)陌生單詞時,需要根據(jù)暗示詞,可以用排除法刪去熟悉選項,進而得出正確選項。
操作:筆者讓學生找出前半句中的一個暗示詞general,在確定后半句的意思后,得出應該選擇這個暗示詞的反義詞,最終用排除法選出了正確選項。
Tip2:當選項中出現(xiàn)動詞搭配時, 需要根據(jù)語境選擇正確的選項,并且要注重平時的積累。
操作:take短語學生并不陌生,但這題的難點就在于學生對于新的語境把握不好。筆者并沒有生硬地讓學生選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說出三個take短語的中文意思后,指導學生回顧了take off 的多個釋義,并從最后一個引申義聯(lián)想到題目中出現(xiàn)的語境,根據(jù)一些關鍵詞tens of millions of、exposed to his work in textbooks推測出莫言的書在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將大受歡迎。
Tip3:在句子中選擇連接詞時,首先需要判斷從句的類型,再分析句子的成分,進而選擇正確的選項。
操作:筆者讓學生從語法的角度分析若干重要句型,重點分清強調句型和定語從句的不同,以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熟練應用。學生理解了一題后,筆者進而輔以鞏固性練習,仿照原題進行了靈活的改編,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接著,又設計了學生易錯的陷阱題,分析加示范,進一步帶領學生走出誤區(qū),讓學生從根本上掌握語法概念。
[教學分析]
在字、詞、句的逐級講評過程中,筆者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針對學生詞匯鞏固不到位、語法理解不到位的問題,試圖鼓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fā),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教師的任務不是把所教授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利用教學策略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筆者抓住學生的典型錯誤,發(fā)現(xiàn)其學習中的漏洞和不足,精選講解例題,有的放矢、鋪墊到位,并始終貫穿解題技巧指導,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對已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開拓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guī)律,并積極為語言知識向語言技能的轉化做好準備。
2.精講語篇,注重完整性和邏輯性
Tip1:
●清楚文章的體裁
●找準主題句
●厘清篇章結構
●善于從上下文提供的線索中找到暗示
●記牢短語的固定搭配
●學會分析上下句的銜接關系
操作:筆者首先讓學生指出本篇完形填空的文體,在文中找到主旨句,并劃分篇章結構,接著把學生的典型錯誤分成三大類,每一類挑選一題經(jīng)典錯誤,通過從上下文提供的線索中找到暗示,詞義辨析,推測前后句的語義邏輯關系,幫助學生層層推進,一步步化解解題困難,并根據(jù)題型特點,在最后給學生實用的解題技巧。
Tip2:
●題目和文中的要點要一一對應
●學會不同詞性單詞的相互轉化
●學會語義間的轉換
●學會分析重要句型的語義邏輯關系
●學會概括文章主旨
操作:在任務型閱讀的處理上,筆者基本采用的是和完形類似的方法,先找到主旨句,再根據(jù)四類典型錯誤進行分析講解,最后給出學法指導。
[教學分析]
在語篇的講解過程中,筆者先是高屋建瓴,從宏觀的角度對語篇進行分析,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體特點、作者意圖和框架結構。從微觀的角度,完形填空是一篇不完整的語篇,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常識和語言知識體系來補充缺失的信息,從而形成完整的語篇。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注重語法和習慣搭配,注意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努力調動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全面分析語篇的能力。任務型閱讀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一種考驗,學生首先要讀懂所給的語篇材料,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進行分析,確保明確主題和掌握結構,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儲備來完成表達的任務。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入手,在詞形轉換、語義替換、歸納演繹和結構分析方面處理相關信息,上下行文要符合邏輯關系,用詞要符合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教育專家曾提出,一堂完美的公開課應該讓學生有一種享受課堂的感受,而不是給學生一種學習的壓抑感。筆者清楚地認識到,語篇分析是整堂課的重點和難點,一味地分析和講解只會降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就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筆者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討論中學會思考,在討論中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形成運用語言知識的策略能力??梢哉f,教學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時間,耐心等待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也樂于享受這個學習過程,師生互動,共同解決學習難題。
(三)課后反思,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臨下課時,筆者除了布置復習本堂課所學內容、準備閱讀理解的分析之外,還設計了“自我評價”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在課后4人一組討論試卷上已講評部分中還未理解的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這樣可以得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及時反饋,提升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從而有效鞏固課堂成果。在整堂課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根據(jù)教師設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并不斷地進行反思,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以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會讓學生對所教授的內容形成明顯的興趣,既要調動學生已知的背景知識,又要生成新的知識內容,從而讓學生始終處于求知的狀態(tài)。筆者在講評試卷的過程中,挑選出的是一些典型錯誤,但學生的錯誤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課后的“自我評價”將試卷的理解得以拓展和延伸,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學生通過反思性學習,不僅掌握了語言形式,理解了語言意義,并且可以將語言策略轉化為語言技能,從而熟練運用語言。
三、教學實踐的啟示
(一)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靈活利用教材,完善教學手段,積極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潛力。筆者嘗試的試卷講評模式正是體現(xiàn)了英語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學生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通過主體參與、師生互動、同伴合作等方式,自主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師引導角色的定位
教師精心設計整堂課,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課堂的實時生成,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和評價,極大地幫助學生增強英語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筆者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節(jié)奏,同時引領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主動探究,去感悟各種語言現(xiàn)象之間的差異、聯(lián)系和規(guī)律[3]。同時,筆者及時排除學生遇到的困難,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正確合理的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地給出合理的建議。
(三)教學情感態(tài)度的優(yōu)化
新課程特別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英語學習來促進學生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說過:“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效作用?!闭n堂教學是在傳授知識,也是在交流情感,筆者充滿愛心和智慧營造了寬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認識自我、互動合作、積極評價的成長空間,實現(xiàn)了教學的雙向交流。
結束語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和實施,如何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率,這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深入思考的話題。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應該“以生為本”“貴在得法”,努力使課堂設計最優(yōu)化,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能夠尊重他們的需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讓學生樂于體驗各種學習活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魅力,保持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形成自信的良好品格,使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編寫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學要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劉道義.新高中英語教與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