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云
[摘 要]倡導學生“猜讀識字”可以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質(zhì)量。在低段“猜讀識字”類課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統(tǒng)編語文教材,把握猜讀識字類課文的特點及編排規(guī)律,注重對學生猜讀識字方法的教學指導,把握好猜讀識字的注意要點,以讓學生在猜讀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猜讀識字;規(guī)律;方法;要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3-0096-03
借助拼音閱讀課文是低段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統(tǒng)編教材低段的課文主要以注音課文為主,但也有一些沒有完全注音或者全文無注音的課文,編者編排此類課文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逐步由借助拼音閱讀走向不依賴拼音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對于沒有注音的課文中不認識的字怎么讀呢?猜讀識字是這些課文的主要閱讀方式。下面筆者主要就猜讀識字在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規(guī)律、基本方法以及實施要領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把握統(tǒng)編教材“猜讀識字”的編排規(guī)律
猜讀識字類課文在統(tǒng)編低段語文教材中編排的課文篇目不多,主要有《小蝸牛》《咕咚》《紙船和風箏》《風娃娃》等等。教師研讀教材,把握猜讀識字在教材中的編排規(guī)律,有助于猜讀識字教學在課堂的有效落實。
(一)注音、圖畫逐步減少
借助拼音閱讀是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方式,統(tǒng)編低段語文教材中需要學生猜讀的課文中的注音是按照由多到少,直至完全無注音過渡的,這樣的編排體現(xiàn)了由扶到放的原則,體現(xiàn)出了坡度性原則,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逐步提升。如《小蝸牛》是讓低年級學生第一篇猜讀的課文,文章中的“孩、爬、呀、久、回”等生字,教材編者在學生閱讀相對比較困難的地方都標注了拼音。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在二年級《紙船和風箏》《風娃娃》等課文中,則是全文都沒有注音。從低段猜讀識字類課文中的插圖來看,一開始的課文中的插圖較多,如《小蝸牛》,隨后教材中的插圖逐步減少,如《風娃娃》等,這些都是編者精心設計與編排,與學生的猜讀能力由扶到放得到逐步提升相匹配的,體現(xiàn)了坡度性。在猜讀識字教學中,教師遵循教材的編排規(guī)律,引領學生逐步適應從注音、圖畫較多到較少的猜讀學習,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獨立猜讀識字能力的提升。
(二)選文內(nèi)容充滿童真童趣
統(tǒng)編教材中選編的關于猜讀識字方面的課文,一般都具有內(nèi)容豐富,充滿童真童趣的特點,特別適宜學生猜讀并被學生所喜愛。除此之外,這些課文還具有篇幅短小,插圖豐富,以連環(huán)畫形式為主,可讀性非常強的特點,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猜讀識字充滿親切感。如《咕咚》《小壁虎借尾巴》這些課文中的插圖主要是以連環(huán)畫形式展現(xiàn)的,學生借助課文插圖就很容易讀懂課文,為學生猜讀識字奠定了基礎?!都埓惋L箏》雖然沒有像前面兩篇課文那樣有許多插圖,但是選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學會如何與朋友相處,學生閱讀這樣的課文會自發(fā)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為學生的猜讀識字提供了條件。《風娃娃》一課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課文內(nèi)容趣味十足,深受學生喜愛??梢?,編者在猜讀識字課文的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助于學生猜讀識字在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猜讀識字以形聲字為主
統(tǒng)編教材中選編的需要猜讀識字的課文中的生字多為常用字或者形聲字,并且和學生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許多生字學生借助圖畫或者生活經(jīng)驗就可以猜讀出來。除此之外,教材在課后練習中也為學生指明了猜讀識字的基本方法。如《小蝸牛》一課中讓學生借助圖畫猜讀“蝸牛、草莓、發(fā)芽、蘑菇”等詞語,這些生字是形聲字,再加上形象直觀的圖畫,學生很容易猜出生字的讀音。又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中讓學生猜讀的時候不僅要猜讀出生字的讀音和意思,還要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猜讀的。如“蚊、咬、趕、轉(zhuǎn)、爬、草”等許多生字都是形聲字,這都是學生猜讀識字的好例子。除了形聲字以外,還有好多生字如“甩”可以從象形字的特點去猜讀,“告訴”一詞可以讓學生結合語境來猜讀,但總的來說,形聲字最多,也最有利于學生猜讀學習??梢?,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學生的猜讀要求是從直觀圖畫到語境猜讀,從字音猜讀逐步走向?qū)ψ至x的猜讀,猜讀難度是呈螺旋上升趨勢的。
二、教給學生猜讀生字的基本方法
猜讀識字的方法有許多,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特點,教給學生猜讀識字閱讀課文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猜讀興趣,讓學生在猜讀中收獲語文學習的無限快樂。
(一)結合圖畫猜讀識字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借助圖畫猜讀識字是學生識字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幫助學生找到猜讀識字與觀察圖畫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幫助學生抓住事物的顯著特點,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事物的深層次認知。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小蝸?!芬徽n為例,課文每段話旁邊都配備了與課文內(nèi)容相符的插圖,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插圖來幫助學生在猜讀中認識漢字。例如課文題目的背景就是春天里大蝸牛與小蝸牛的畫面,借助課文插圖,結合學生已有 “小、?!倍值淖R字經(jīng)驗,他們很容易猜讀出中間這個字的讀音。除了可以讓學生隨著課文插圖猜讀之外,這一課中的“發(fā)芽、草莓、蘑菇”這些詞語課后練習也為學生呈現(xiàn)了相應的插圖,是學生猜讀的重要憑借。教師憑借課文中的插圖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揮出插圖在識字方面的輔助功能。又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咕咚》一課,課文第五自然段中“大象看見了”中的“象”許多學生不認識,“野牛攔住他” 這句話中的“攔”字也有許多學生不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與這個自然段相應的插圖,看看野牛站在什么位置,學生結合文本語境與課文的插圖很容易就猜出了“攔”字的讀音,另外,從插圖中可以看到大象的個頭很大,結合“象”前面的“大”字學生很容易就猜出了“象”字的讀音。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當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猜一猜,以降低學生的猜讀難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插圖的習慣,提升學生的猜讀識字能力。
(二)借助構字規(guī)律猜讀識字
漢字與其他文字最為顯著的區(qū)別是漢字是表意文字,許多漢字的字形中本身就包含著其承載的意義,有時借助漢字本身就可以猜到其讀音,教師引導學生從漢字構字規(guī)律進行猜字,可以讓學生的猜字結果更為輕松與準確。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咕咚》一課,課后練習中要求學生對于自己在閱讀中不認識的生字,可以用猜讀的方法閱讀。以“咕咚”這兩個字為例,如何猜讀呢?教師可以從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特點對學生進行猜讀指導,經(jīng)過對這兩個漢字的字形進行分析,學生從表示聲旁的“古、冬”兩個字很容易就猜出了“咕咚”二字的讀音。又如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課中的“漂、飄”二字,這兩個生字都是形聲字,學生依據(jù)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猜出兩個生字的讀音相似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從表示形旁的“三”與“風”來猜猜這兩個生字的意思,并用這兩個生字進行組詞訓練。這樣指導學生猜讀,學生不僅猜出了生字的讀音,而且還讀懂了漢字的意思,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結合語境猜讀識字
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猜讀識字,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猜出字音和字義,發(fā)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的猜字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課為例,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熊很難過”,這個句子中的“難過”一詞如何指導學生猜讀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來猜讀。在學生猜讀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讀一讀上文中的松鼠和小熊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以及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了,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等句子來體會此時小熊的心情,這樣結合語境引導學生猜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體會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對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高興得哭了”這句話中“哭”字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前面的“小熊很難過,松鼠也很難過”,引導學生猜想當松鼠看見一只美麗的風箏向他飛來的時候,他是什么心情,他高興得怎么樣?這樣結合具體語境學生很快猜出了“哭”的讀音。在猜讀識字類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多種猜讀識字的方法,當學生借助圖畫猜讀,結合造字規(guī)律仍然猜不出來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試試結合語境來猜讀,這樣的猜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猜出生字的讀音,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起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三、猜讀識字教學的注意要點
猜讀識字不是憑空猜測,而是有著一定依據(jù)的,教師要把握猜讀的要點,注重對學生的猜讀進行指導,以使學生猜讀識字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一)猜讀識字要遵循構字規(guī)律
教師在學生進行猜讀識字之前,首先要對學生將猜讀的生字進行研究,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猜讀識字情況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準確進行猜讀實踐,逐步提升學生的猜讀能力。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課為例,“風箏”的“箏”,“松鼠”的“鼠”,“抓住”的“抓”,“祝你幸?!敝械摹靶摇?,學生在學習這些生字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先猜猜這些生字的讀音是什么,再說說自己是如何猜出這些生字的讀音的,最后教師還可以對這些生字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對猜字規(guī)律進行挖掘,例如“箏、抓、愿”這些生字可以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猜字,“鼠”可以用象形字的構字規(guī)律進行猜字。在學生猜讀生字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每個生字可能會運用到的猜字方法,對學生的猜字路徑進行還原,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的猜讀識字能力得到提升。
(二)猜讀識字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學生猜讀識字過程中,隨著學生猜讀經(jīng)驗的豐富,他們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猜讀能力,在猜讀生字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會不假思索就直接說出自己的猜讀結果,教師依據(jù)學生猜讀的情況適時進行追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風娃娃》一課,在學習“翻”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猜猜這個生字的讀音,當學生猜出“翻”的讀音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猜出這個生字讀音的。有學生說我是根據(jù)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猜出來的,“番”表示聲旁,“羽”表示形旁。為了使學生對這個生字有進一步的認知,教師追問道:“‘翻這個字你們?yōu)槭裁礇]有猜它是‘羽這個讀音呢?”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很快答道:“因為文中跟‘翻有關的句子是‘風箏在空中搖搖擺擺,有的還翻起了跟頭,這句話中的‘翻跟頭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所以我猜這個字是‘翻字?!苯處熯m時對學生的猜字情況進行追問,不僅讓學生猜出了生字,而且說出了自己猜字的想法與思路,有助于學生猜讀識字能力的提升。在猜讀識字類課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猜讀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猜讀識字的過程,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把自己的思維軌跡展現(xiàn)出來,這樣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猜讀識字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得到發(fā)展與提升。
(三)要為學生留足猜讀識字的空間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編排猜讀識字課文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猜讀興趣,對于這類課文一般不建議教師讓學生提前預習,而要為學生留足一定的猜讀空間,以避免學生的猜讀興趣受到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猜讀識字課文的教學價值。例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學中,教師先對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析,挑選出一部分生字作為課前調(diào)研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的生字猜讀情況進行前測,然后對學生不認識的生字進行重點分析,再從學生猜讀的難點對學生進行重點猜讀指導。通過對學生的猜讀情況進行前測發(fā)現(xiàn),“墻、壁、斷、傻”這幾個生字學生可以猜出正確讀音的并不多,教師就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猜讀指導。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進行猜讀識字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猜讀空間,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猜讀經(jīng)驗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分享。通過分享交流,思想碰撞,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把猜讀識字類課文的教學價值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編排的猜讀識字的課文雖然不多,但是意義重大。這些猜讀識字課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閱讀注音課文到無注音課文的順利過渡,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形式從被動變?yōu)橹鲃?,從簡單走向深入,從模糊走向清晰,增強學生的閱讀樂趣與自信心,使學生的猜讀識字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劉鳳玲.“猜讀識字”教學淺探[J].山東教育,2021(14):43.
[2] 婁屹蘭.統(tǒng)編教材“猜讀識字”的文本解讀與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11):45-46.
[3] 鄭宇.教是為了不教——略談部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對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語文,2017(12):20-23.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