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芬芬
摘 要:群文閱讀是高中語文近幾年閱讀教學的主要模式,它與單篇閱讀的教學模式不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根據教材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豐富、有趣的閱讀情境,促進學生探究與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群文閱讀走進了高中語文課堂當中,本文試以統(tǒng)編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探究群文閱讀教學的一些策略,以期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
近幾年,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受到了高中教師的認可。在傳統(tǒng)閱讀課堂當中盡管教師也提出了一些辦法但是效果不佳,學生在課堂當中依然沒有體現(xiàn)出自己的主體地位,在解決問題時一般都是按照教師所講解的思路進行思考。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了解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深入教材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閱讀教學重心偏離
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當中,依然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不僅投入大量的精力,還需要占用學生更多課堂時間,但是教學效率并不明顯。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把精力與時間都投入閱讀技巧講解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
(二)學生閱讀素養(yǎng)能力不足
對于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情況來看,學生之間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意識存在著一定差異。一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習慣和主體意識,整體語文素養(yǎng)也比較高。但是另外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量較少,基礎較弱。在高二、高三階段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但是部分教師并沒有注意到,也沒有過度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過于統(tǒng)一化。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力,學生的學習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群文閱讀的意義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要建立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上,近幾年群文閱讀教學理念運用到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當中,并且發(fā)揮出一定作用。想要發(fā)揮出群文閱讀的價值要先意識到群文閱讀的意義和價值。群文閱讀要按照一定特點把不同文本內容組合到一起,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在小學、初中閱讀當中學生已經逐漸了解了各種文本特點,掌握了基本的閱讀規(guī)律,群文閱讀的運用在這個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1]。不論是課堂閱讀還是考試閱讀都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歸納有效信息。單篇閱讀模式比較固定,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探究文章內容。群文閱讀和單篇閱讀都屬于高中語文學科常用閱讀教學模式,但是這兩種閱讀模式間存在一定區(qū)別。兩種閱讀模式都是以文本形式呈現(xiàn),但是群文閱讀的閱讀材料更多,并且每一種材料之間都有一定關聯(lián)。除此之外,單篇閱讀是圍繞教學目標和考試內容而設計,群文閱讀更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把語文課程作為一個整體把不同文本內容結合到一起,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有針對性。在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更重視寫作手法等方面內容的講解。在群文閱讀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多種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閱讀資料的理解。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過程中可以寫出對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段落的看法,從而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不同主題的文章時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在閱讀當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閱讀時間把控不好,要么過長、要么過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得學生可以積累經驗,找到文章的關鍵點[2]。
三、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一)結合單元主題,整合閱讀材料
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所開展的閱讀活動應該圍繞單元主題對文本內容進行整合,保證群文閱讀活動可以順利開展。比如: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百家爭鳴”。這一單元集中了先秦諸子的散文,因此在群文閱讀的模式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以前的學習,進一步感受先秦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從而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之根的理解。因此可以將本單元的學習要點之一定為:了解儒、道、墨三大學派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核心并比較三個學派的異同。學生可以依據必修所學知識,梳理本單元中各篇課文的文學常識,初步把握先秦不同時期的文化典籍的重要思想內涵。學生可以依據必修所學知識,梳理本單元中各篇課文的文學常識,初步把握先秦不同時期的文化典籍的重要思想內涵。具體任務開展可參照如下進行,引導學生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別收集《論語》《禮記》《老子》《莊子》《墨子》的作者生平、成書時期、文學體裁以及思想內涵等,通過表格的形式直觀地感受先秦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進而理解傳統(tǒng)文化之根。
綜上,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閱讀主題,這也是決定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點。群文閱讀的主題比較多元化,教師可以從文本內容、時間、人物等方面設置議題。在設置主題時教師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對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需求進行分析,在設置群文閱讀時還需要結合教材大綱和教學目標來增強學生的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主題時需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引導,結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3]??傊?,群文閱讀背景下進行語文單元內容整合教學,不僅要將整合的重點放在課本閱讀內容中,還應透過問題看本質,利用此教學思路,將教學知識與結構有機整合,形成系統(tǒng)性的教學體系,充分踐行現(xiàn)代化教育的文本化、個性化指導理念。
(二)設計學習活動,每課學有所得
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師生關系,在課堂當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讀”與“學”作為課堂核心。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要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作為目標,在結合課文材料和閱讀材料之外,還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設計問題,聯(lián)系當下,拓展理解。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在群文閱讀當中學生還可以互相討論,并產生不同見解。學生在課堂當中可以通過討論和自我探究提高邏輯思維,形成自己的觀念,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說在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中,可以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1.學習先秦諸子散文,領會先秦諸子對社會人生的洞察,請大家在理解各家學說的基礎上,探究三篇文章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
2.你覺得三篇文章中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適用于當今的青少年嗎?請說出你的理由。(小組合作交流,然后辯論。)
3.寫寫自己在未來的生活里應該如何修身養(yǎng)性?(200字)
4.錢理群先生曾提出,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即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個人利益。針對此類社會現(xiàn)象,有人認為這是傳統(tǒng)讀書人道德修養(yǎng)缺失所致,對此,你是否認同?請結合本課所學加以闡釋。
另外,雖然群文閱讀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但教師也要注重啟發(fā)方法。在開展群文閱讀之前教師要先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立足于教學目標和學生綜合能力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三)基于情境活動創(chuàng)設,指向學生深度學習
群文閱讀相對于單篇閱讀模式來說更有挑戰(zhàn)性,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閱讀主題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設計更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小組進行討論。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被運用到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當中。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經典文學作品,盡量使用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本單元教學可以設計以下情境任務:
核心任務:班級開展辯論賽,辯題:儒墨之爭歷千年,你支持墨者兼愛?還是支持儒家愛有等差?
基于核心任務,分解完成以下任務串:
任務一:研讀文本,查找資料,明確儒墨思想分歧以及導致該分歧的深刻的歷史原因。
任務二:明確辯論會賽制,確定辯手,組建辯手智囊團,完成辯論稿及相關資料儲備。
任務三:正式辯論,評議總結。辯論時,班級同學根據評分量表進行評議。辯論結束后,評委團從辯論理據、語言風貌、辯論氣場、攻辯能力等方面進行點評。
(四)把握群文閱讀教學特性,解放閱讀教學思想
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要根據其特點作為基礎,保證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和實際教學可以結合到一起。因此,在課下教師要對群文閱讀進行深入研究,了解群文閱讀模式與單篇閱讀、傳統(tǒng)閱讀模式之間的差距,以及群文閱讀的特點,以此來制訂教學計劃。與此同時,在課下教師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比如說,本單元在課堂教學當中把文言文基礎知識作為課堂內容之一,設計文言積累(實詞、虛詞)小卡片活動,并組織評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積累文言詞匯,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含義,為學生之后學習文言文提供更多的幫助[5]。如:分小組整理本單元六篇課文中的常用文言實詞“喻、史、歸、跡、邇、內、矜、伐、攻、勸、弘毅、要譽、鄉(xiāng)黨、惻隱”等,以及“而”“乎”“于”“之”“以”“其”等虛詞的用法與相關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歸納各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另外,還可立足大單元,聚焦諸子的說理藝術與風格,創(chuàng)建諸子的說理脈絡、方法與風格任務單,引導學生學習各家的論說方法,領悟他們思想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價值,以及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深遠影響與文化的貢獻。
(五)整合課外教學資源,提供學習支架和資源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課外閱讀活動的支持,想要得到更好的閱讀效率,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課外閱讀資料,實現(xiàn)教育資源整合工作,幫助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以及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本單元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資源《百家講壇——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系列紀錄片,相信學生在經過課內的學習以及觀看該視頻資源后,會對先秦諸子百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含英咀華,品析先賢哲思,傳承先哲智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需要先了解群文閱讀的特點,以及內容擴展的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使得課內教材內容與課外資源可以更好地整合到一起,以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可以對文章內容深入理解。群文閱讀教學對于教師的自身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只有具有一定的閱讀教學能力以及閱讀量才能幫助學生搜集更多的文本,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群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6]。
(六)設計評價任務,檢測學習結果
依據學業(yè)質量水平標準的評價要求,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除了需要教師設計指向情境活動的任務單,形成可開展、可檢測、可評價的任務串之外,還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評價量表,對學生活動進行伴隨性、持續(xù)性、發(fā)展性、可視化的評價。例如依據本單元的學習任務,設計針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性活動的評價,可設計的評價項目如下:觀點表述是否清晰合理;合乎一定推理的邏輯;發(fā)言是否具有場合意識,表達得體;能否立足文本引述得當,能適度進行不同作品的關聯(lián)與比較;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對學習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有當能對學生活動進行伴隨性、持續(xù)性、發(fā)展性、可視化的評價時,教師的教學才有了真正的立足點。
(七)開展群文閱讀,提高核心素養(yǎng)
為了改變教學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主體,使得學生在群文閱讀當中增強自己的閱讀意識。比如說,學校與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會,在活動當中學生可以與其他同學討論自己喜歡的書籍,建立一個讀書小組。在課改教育理念下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在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當中教師也需要堅定這一教育理念。在群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選擇一個閱讀主題,再通過課外閱讀來搜集更多文本內容,學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對文本內容進行思考。在閱讀之后可以根據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到這些文本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可以立足于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閱讀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文本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從而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當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把課堂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有效結合到一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美惠.基于多元課堂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中旬),2022(7):178-180.
[2]張亞莉.試論高中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家長,2021.(8):113-114.
[3]張媛芬.學習任務群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4):99-100.
[4]于美枝.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1(13):2.
[5]費久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以小說《祝?!贰堆b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人物命運對比為例[J].進展,2021(07X):130.
[6]趙金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