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譙
園林是人們對向往生活的一種描繪。有人說,天上的天堂不過如此,但凡地上有一個最美麗的園子,那就是園林了。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景元素中,園林花窗構(gòu)建了園林內(nèi)外空間的聯(lián)系,窗在實用功能之外也寄托了美好的愿望。中國古典園林是精彩紛呈的空間。文人雅士希望身居鬧市,又能長期享受大自然的山林野趣,所謂“大隱隱于市”,于是,私家園林應運而生。佛教的流行,又助長了超脫塵俗、寄情山水思想的傳播,使文學、繪畫多傾向于自然山水園林藝術(shù),向?qū)で笞匀磺槿し较虬l(fā)展。
江南園林喜在白粉墻上開辟窗洞,窗洞內(nèi)用望磚和屋瓦(蝴蝶瓦)砌成透空圖案的窗,成為一種裝飾性透空窗。 明代計成稱之為“漏磚墻”或“漏明墻”,蘇州、上海一帶則稱“花墻洞”,后通稱為漏窗。漏窗美麗如花,也俗稱其為“花窗”。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記載:“鑿戶牖以為室”,人們在建造房屋時,在墻體開設(shè)洞口作為門窗以便于日常生活需要,這里的“牖”就是窗戶?!墩f文解字》中對于窗的記載是:“囪,在墻曰牖,在屋曰囪?!北砻髁碎_設(shè)在墻的是牖,開設(shè)在屋頂之上的是囪。到了秦漢時期,開始出現(xiàn)了具有一定裝飾性的窗,窗欞也隨之發(fā)展而來,從橫窗和方窗逐漸發(fā)展出直欞窗,窗的樣式開始變得豐富起來。隋唐之際,依舊以直欞窗為主,但開始出現(xiàn)一些較為復雜的裝飾紋樣,如球紋、古錢紋等(圖1)。兩宋時期隨著經(jīng)濟的繁榮、技藝的逐漸成熟,窗的形制也逐漸增多,開始被納入小木作制度,窗的裝飾功能愈發(fā)得到發(fā)展。同時,李誡的《營造法式》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對窗作出了詳細的介紹。至明清時,窗欞紋樣不斷發(fā)展,已有幾十種樣式,這些圖案樣式或單獨出現(xiàn)或交叉組合,形成變化多樣的圖案樣式的花窗。同時,明清時期的蘇州古典園林處于鼎盛階段,也是花窗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在蘇州古典園林的院墻上,隨時隨地可見形式各異的花窗,那些造型多樣、構(gòu)思精妙、精雕細琢、意象繁復的花窗,看上去賞心悅目,而透過花窗看到窗外的則是變幻的園林天地(圖2)。
蘇州古典園林面積較小,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營造出層次豐富、富有變化的景色,分割空間成了重要的手段。造園者通常借助景墻來劃分空間,重構(gòu)園林景觀來引導觀賞者的游覽路線。如何將內(nèi)外空間流動起來,如何實現(xiàn)“步移景易”的效果,墻上的花窗就成了很好的媒介。當人的視線從這一空間穿到另一個空間時,空間中的景物互相疊印,景致互相滲透與交融。這個理念與西方近現(xiàn)代建筑所崇尚的“流動空間”理論不謀而合?;ù暗脑O(shè)置加強了內(nèi)外空間的聯(lián)系,營造出“藏與露”“虛與實”“動與靜”的空間魅影。從窗里看到的虛虛實實、層層疊疊的空間猶如一幅幅立體的詩書畫卷徐徐展開。窗中漏景的含蓄之感和園林空間曲折變化所形成的深邃感,為觀看的人渲染出園林空間的多重意境。
坐在屋內(nèi),走在廊邊,對窗的閱讀則透出更多遐想與意念。蘇州古典園林花窗的裝飾圖案千姿百態(tài),令人眼花繚亂。造園者多采用擬日紋、卍字紋、冰梅紋、冰裂紋等自然符號來表達對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圖3)
自然符號最初都是借助自然形態(tài),依靠象形,用線條表現(xiàn)。古人用太陽象征光明,認為其是農(nóng)業(yè)的庇護神和豐收的贈予者,因此造園者廣泛采用擬日紋作為花窗的裝飾圖案,表達對太陽的崇高敬意。“卍”字紋最初是古時候的符咒和宗教標志,是太陽和火的象征,后廣泛應用于宗教,作為吉祥如意的護身符,有功德圓滿之意。冰裂紋與冰梅紋大多是有規(guī)律地擴散開,線條簡約、粗獷,象征人品潔白無瑕、為人清白,是文人志士追求高尚品格的象征符號。
“四雅”是古代文人喜愛的琴棋書畫四件雅器,也代表彈琴、弈棋、讀書、作畫四種技藝,正是文人鐘愛的清雅生活內(nèi)容體現(xiàn)出主人的藝術(shù)文化修養(yǎng)。蘇州陳御史花園的“四雅”漏窗和滄浪亭的棋盤紋漏窗,都是在不同形狀的漏窗中,四邊為幾何、花卉、冰梅紋、如意紋等圖案,中間分別塑有古琴、圍棋棋盤、函裝線書、畫卷,既是寄托情感志趣,也喻作傳代之意。(圖4)
借景是造園家創(chuàng)造和擴展藝術(shù)空間、增加審美價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個造園活動中布置和組織藝術(shù)空間的基本原則?!敖杈啊钡拿钐幵谟凇敖琛?,造園者會精心設(shè)置遠山、亭臺、塔,以窗“借”景,游園者會因恰巧發(fā)現(xiàn)花窗里的或近或遠的景致而找到“畫龍點睛”的意趣,尤其這個“睛”可能是遠山、遠塔。于是,游園的體驗又多了幾許驚嘆之意。
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景點或景區(qū)多由建筑、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獸魚蟲等組成,而通過不同的觀賞景面和觀賞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景觀,從而達到空間層次上的變化,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應。而窗正是造園家在營造借景的空間效果時運用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窗將美的景致收入到有限的空間內(nèi)。
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另一個審美特點是通過窗達到“審美轉(zhuǎn)換”,即通過窗將審美對象轉(zhuǎn)入到特定的審美情境之中,正如李漁所說的:“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設(shè)以前,僅作事物觀;一有此物窗,則不煩指點,人人俱作畫圖觀矣。”將窗當作“畫”來欣賞,畫中的內(nèi)容是園主內(nèi)心所想、所喜事物的外化形式。古典園林花窗多選取風韻優(yōu)美的花卉紋樣,人們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希望窗花也能傳達出此類寓意。
《說文解字》中記載:“開花,謂之華。又曰:五色為之夏?!被?,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華夏就是五種顏色的花朵。蘇州古典園林中花窗常見的花卉紋裝飾圖案有牡丹紋、梅花紋、荷花紋、貝葉紋、寶相花紋、葵花紋、海棠花紋、梔子花紋、梅花紋、靈芝花紋、柿蒂紋、蔓草紋、石榴紋、葡萄紋、紅葉紋等。
牡丹象征榮華富貴和繁榮昌盛,是家喻戶曉的富貴之花。荷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寓意潔身自好、高尚純潔,同時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特殊意義。貝葉紋同樣含有佛教意義,具有消災避邪、保守平安的吉祥寓意。梅花象征堅貞高潔,表達對高尚情操的贊頌,具有“梅開五福”“梅具四德”之意。寶相花是以牡丹或蓮花為基本圖案抽象而成,花開八瓣,喻意“寶”“仙”,其盛行于隋唐時期,清代仍常作為玉器等工藝品上的吉祥圖案。寶相花在傳統(tǒng)裝飾紋樣的運用上非常廣泛,是富貴吉祥的象征。
這些圖案紋樣代代相傳,與生活環(huán)境相伴相生,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深入到園林環(huán)境中和園林生活中。每一個紋樣都有其含義、意義,寄托著園林主人內(nèi)心的向往,祈愿生活更加美好。
花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中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的藝術(shù)載體,凝聚了古人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承載著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意蘊?;ù把b飾藝術(shù)雖依附于園林建筑空間而存在,但在裝飾題材、文化內(nèi)涵、美學特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藝術(shù)特征與規(guī)律,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雋秀文雅、細膩生動的裝飾形態(tài),折射出江南地區(qū)的地域特征和古人的審美理想。
蘇州的拙政園中有260多個形態(tài)各異的花窗,花窗通過窗芯的彎曲變化,形成了不同的圖案。定勝紋、六角景、冰裂紋、魚鱗紋、古錢紋、海棠花紋,花窗題材豐富,融合了古代士大夫文人文化與民俗民間文化。造型多變,紋飾精美,排列布局富有韻律感,具有極佳的裝飾性。同時,造型各異的花窗,也將園林中的山水花木與人相隔。在景與人之間拉開了微妙的距離。透過曲折多變的窗芯,升華了游園的審美體驗。(圖5)
清代美學家李漁在其《閑情偶記·居室部》中著重論述了窗的設(shè)計及其美學思想。他不僅強調(diào)窗欞與欄桿的設(shè)計應講究裝飾美,而且還力求把窗從整體上變成一幅畫,例如他設(shè)計了尺幅窗、山水圖窗、梅窗等,以求達到“移天換地”的效果,達到“會心之處不在遠,過目之物盡是畫圖”的境界。
眾多的吉祥寓意紋樣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處理,精細地裝飾在古典園林中,使人達到從“臥游”到“居游”的理想境界,主人足不出戶也可以置身于柳暗花明、茂林修竹之中,感受園林的四季變化。園林的景象透過帶有愿望、理想的圖景收入眼簾,無論是曾經(jīng)的園主人還是現(xiàn)在進入園林的觀者都可以感受到窗景連通下園林流動的空間與時間流轉(zhuǎn)的四季景象。宗白華先生曾說過:“古希臘人對于廟宇四周的自然風景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來欣賞。古代中國人就不同,他們總要通過建筑物,通過門窗接觸外面的大自然?!鄙羁痰氐莱隽酥袊鴪@林善于通過窗來借取景致的重要特點。
通過對花窗裝飾藝術(shù)和美學特征的解析,探索花窗裝飾形成的圖式語言和精神層面的審美理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古典園林的窗景成為人們內(nèi)心愿景的一種外化形式。窗景在寄托愿景的同時,也增添了古典園林的空間層次、圖景細節(jié)與美感、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