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r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行為。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采取多樣化的策略,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做到以愛為先導,無微不至地教育,從而使孩子改正缺點,健康成長。
幼兒不良行為的形成原因
家庭方面
對幼兒來說,第一任教師不是幼兒園的老師,而是家長。家長在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因此,家長不僅要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要讓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然而,一些家長并沒有做到這一點,甚至由于自身行為的不當,造成了幼兒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
家長不夠重視。有些家長在日?;顒又?,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家庭教育中問題層出不窮。
未實現(xiàn)家園共育。家庭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家庭融入其中,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才可以讓幼兒快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是,在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中,幼兒大多是留守兒童,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只重視幼兒的吃、喝與知識學習,難以就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幼兒園達成共識,很容易使幼兒產(chǎn)生不良的行為習慣。
方式粗暴。家長的行為不得當,即使再努力,得到的結(jié)果也很難與教育目標相吻合。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因為不注重加強學習,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不高,很難對幼兒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
教師方面
幼兒教師應當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專業(yè)水平及教學管理水平,成為幼兒的引領者、合作者、支持者,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然而,由于幼兒園教師比較缺乏,以及教師的文化水平與專業(yè)化水平有限,導致近些年幼兒教育一直處于弱勢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如下:
不夠重視。幼兒的自我學習意識是很模糊的,主動性很差,對于自身出現(xiàn)的錯誤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如果教師不進行仔細地觀察,沒有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那么在未來的學習之旅中,幼兒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xù)前行,教師后來再去引導幼兒糾正錯誤,可就難上加難了。
方式不細致。作為教師,應當多關注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幼兒所面臨的各項難題。情感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教師只有認真地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與幼兒共同進步,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才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鍛煉。可是,近些年由于教學模式的不完善,影響了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幼兒不良行為的糾正和指導對策
不良行為——發(fā)脾氣
案例:小明在幼兒園是一個極為任性的小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沒有集體意識,也不會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感受。一天午休時,小明因為旁邊的孩子動了自己一下,就大發(fā)雷霆。
對策:“走為上策”
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碰到孩子發(fā)脾氣的狀況,特別是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因為幼兒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總是按照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做某些事情,不過幼兒的脾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適當?shù)販p弱。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發(fā)脾氣并不代表是正確的行為。不管孩子因為什么而發(fā)了脾氣,作為教師都有著責任。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改掉愛發(fā)脾氣的壞習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走為上策”。
換句簡單的話來說,如果此刻孩子正在發(fā)脾氣,那么其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其他人的關注,以及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此時,教師如果不搭理這名幼兒,幼兒就會意識到自己發(fā)脾氣并沒有什么作用,脾氣就會慢慢消失。然后,教師再對孩子進行勸說,把孩子叫到一旁,詢問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還要告訴孩子任意發(fā)脾氣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用自己的關愛告訴孩子哪些方面做錯了。同時,讓幼兒加以改正,只有這樣,幼兒才會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不良行為——摔東西
案例:在一節(jié)美術(shù)課上,教師正在前面引導幼兒畫一些簡單的圖案。這時,小紅突然莫名其妙地把桌上的東西摔到了桌下,還不讓其他人觸碰,也不接受教師的幫助。
對策:“偷梁換柱”
幼兒階段的孩子很喜歡摔一些東西。就大部分情況來說,孩子摔東西有些時候是無心的。只是因為自己的精力極為旺盛,摔東西可以讓自己獲得歡樂,這是一種情況;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考著手上東西的材質(zhì)是什么,是不是摔到地上就可以獲得一個新的物品。因為好奇,孩子才會摔東西。面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這一幕,教師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不要盲目行事,更不要給孩子拿過多的玩具。
就拿課堂上這名學生來說,她把桌上的東西都摔到了桌下,而且不讓其他人觸碰,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受到了什么的刺激,或者是桌上的東西太過凌亂,孩子沒有可以畫畫的地方,所以才出現(xiàn)了此種行為。具體情況教師還要跟孩子詳細地交談,找到其原因所在。當然,作為教師,不要過分地要求孩子,要知道有些孩子就是十分活潑好動的,面對各種各樣的情況,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從幼兒的內(nèi)心出發(fā),不隨便進入幼兒的領域,同時給予幼兒極大的關注,找到一些替代品來減少孩子摔東西的不良行為的出現(xiàn)。
家園合作,共同進步
首先,作為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多鼓勵幼兒,多關心幼兒,爭取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幼兒教師既然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幼兒的學習有方向。當然,幼兒在模仿時也會知道自己的行為出現(xiàn)了哪些不足,這時作為幼兒教師,就要鼓勵幼兒多說說自己的想法。同時,可以在班級內(nèi)部找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幼兒,讓這些幼兒多與其他的小朋友進行互動,也就是通過合作的形式,讓全班幼兒的學習水平都能得到提升。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要及時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狀況。
其次,教師需要教孩子學會分享。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那么犯錯誤后應該怎么辦?教師應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的問題。當然,多些陪伴、幫助,才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最后,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時自己是不知道的,或者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卻不知道如何進行改正。因此,當家長或者教師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誤后,應該第一時間給予引導,讓孩子的不良行為無法影響其他人,也不會阻礙自身的成長。由此可見,只有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才可以改正幼兒的不良行為,使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多給予關注。當幼兒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時,及時給予糾正,并找到不良行為的根源,加深幼兒的記憶,使其不再犯此類的錯誤。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還應給幼兒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促使孩子進行學習、模仿,讓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大步前進,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之旅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