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艷 許蕊 李偉平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各自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教育責任。家庭教育是引導每個人邁出開啟心智、認識世界第一步的起點;學校教育是影響每個人一生并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一段必經(jīng)歷程,兩者對人的成長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支持,互為補充,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蔽倚<倚;顒娱_展至今,有收獲也有不足?;诖耍疚奶骄考倚:献鞴灿嬖诘牟蛔愫徒鉀Q策略。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家長認識不足
雖然部分家長已經(jīng)具有了家校合作的意識,但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將自己放在配角、從屬的位置上。
(二)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
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的雙邊互動,有著共同的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從這一點上來講,家庭和學校是互幫互利的互助關系,家長和教師是平等合作的關系。但在實踐時,家庭教育資源并未得到真正的開發(fā),家長的想法和意見沒能正確合理地表達,他們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也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家校共育觀念,沒有透徹地理解家校合作的內(nèi)涵,忽視了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外部延伸與有力支持這個重要作用。在溝通中,家長與教師時常會忘記合作者的身份,雙方不能做到平等互諒,尊重理解,導致無法有效溝通。
(三)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
除了最傳統(tǒng)最普遍的家長會外,還有“家長開放周(日)、家長委員會、親子活動、家長學?!钡戎T如此類體現(xiàn)家校共育的合作形式。但這些合作活動看起來豐富多彩,卻實效性不強。
二、家校合作存在不足的解決策略
(一)家長、教師都要加大學習力度,轉變思想觀念
家校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資源,促進他們健康全面地發(fā)展。家庭、學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強大的“合力”,給學生們的前行“助力”,而不是成為他們征程上的“阻力”。做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家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觀念。孩子和家長彼此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家庭狀況都大相徑庭,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比如“雙減”政策剛開始實施時,部分家長對此不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對家長進行深入指導,詳盡解答家長的困惑,使家長對“雙減”政策有清晰深刻的認識,明白“雙減”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國家的教育大計,是適應時代需求的舉措。家長們也在不斷深入的學習中認可了“雙減”政策,成為“雙減”政策堅定的擁護者和推動者。做為學生成長引路人的教師也要做到教學相長,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讓思想行動與國家的教育方針保持高度一致,與時代同行,同時建立正確的家校共育觀念,與家長精誠合作,實現(xiàn)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二)網(wǎng)絡媒體與“面對面”相結合,實現(xiàn)家校有效溝通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各種交流平臺層出不窮,為實現(xiàn)家校合作共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家長和教師可通過QQ群、微信、釘釘?shù)壬缃黄脚_進行溝通交流,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快捷。但是“面對面”的家訪或約談仍然是很有必要的溝通形式,它讓家長與教師有了更近距離的接觸,在談話中,雙方的言談舉止、神態(tài)表情都讓彼此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使家長與教師的交談更富有人情味。
(三)將家校合作落在實處
家校合作的最終落腳點是在一個“實”上,舉措能落實,成效能真實。不管是“家長開放周(日)”還是“家長學校”,我想任何一種精心設計的家校共育舉措都是為了達到家庭與學校、家長與教師的真正合作,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家校共育落在實處,讓家長真真正正地參與到學生的成長。落在實處的家校合作共育讓家長有成就感、存在感,積極推動家校共育并取得成效。
家校合作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都在不斷地探索著、嘗試著、前進著。家校合作是社會發(fā)展、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更新思想,積累經(jīng)驗,改進方法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永遠都要銘記“最好的教育,是讓家庭和學校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讓孩子在其中,不斷相遇,不斷尋找,找到自己,然后成就自己”。為了這個目標,家庭和學校一定要共同努力,一起為學生們揚帆遠行保駕護航。
注:本文系2022年漯河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雙減”背景下家校深度合作的實踐探究》(LHKT20221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