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于旺峰
新時代中小學育人工作的復雜性和情境性對育人主體和育人環(huán)境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 年發(fā)布的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提出,要“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xié)同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是班級協(xié)同育人的兩大主體,科任教師在班級管理和學科育人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在當前的班級育人工作中卻存在著“班主任的工作強度加大、工作時長增加”[1]的情況,這與科任教師參與育人工作不足有一定關聯(lián)。激發(fā)并強化科任教師參與育人工作的動機,提升科任教師實施育人活動的技能,有利于促進班級協(xié)同育人合力的形成,有利于微觀育人環(huán)境的構建與教育教學效能的提升。當前中小學科任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育人力度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班級協(xié)同育人的效果。
育人是教育活動的本質屬性,教學只是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迫谓處熥鳛榻逃龑嵤┲黧w,有義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育人活動。但有一些科任教師受思想認識、工作能力以及功利化思想的影響,育人力度不足。這不利于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形成,也與教育的初衷以及教師的基本職責相違背??迫谓處煹挠藛栴}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工作職責。雖然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成績才是顯性的、易于量化考核的,但教師應堅守使命,將育人作為自己的核心任務。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同,其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同。部分科任教師只把自己的職責范圍限定在課堂上,甚至限定在知識傳授的領域,而對育人工作推脫應付,不愿在育人工作中投入情感、付出努力,認為這是“分外”的事。他們不但不認可、不履行教師的育人職責,在做學校規(guī)定的學生思想品德鑒定等工作時也敷衍應對,很少深入了解學生,很少主動關心學生的品德發(fā)展。這些教師往往認為,德育是學校和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關注教學、做好“分內”的事就足矣。
有的“資深教師”也持這種態(tài)度。教齡長的優(yōu)秀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動性和引領作用,幫助和影響其他教師開展育人活動,對教學中的功利化傾向進行糾偏,引導年輕教師堅守教學底線。但有部分教齡長、教學成績較為突出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以“無欲無求的長者”自居,認為自己年齡大了,育人工作可以交給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班主任負責;或以“優(yōu)秀教師”自居,認為自己在教學成績方面為班級“做貢獻”了,育人工作可以由其他教師負責。這部分教師有意無意地以資歷深或教學成績優(yōu)秀等為由推卸育人職責。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全員育人的背景下,科任教師應該以學科教學為載體,突出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進行學科教學的同時凸顯教學的育人價值。在這方面,部分科任教師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育人”活動帶有“功利性”。比如,部分科任教師為了保證較好的課堂教學秩序,用許諾贈送小禮物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誘導”。這類舉措似乎可以暫時性地起到“優(yōu)化教學”的作用,但其育人功能非常有限,可能導致學生混淆認真學習的目的,不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一些科任教師為了彰顯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成效,對班主任和學校領導“報喜不報憂”,將個別學生的進步歸功于自己的努力,只就班級中較好的情況與班主任及學校領導進行交流,有意對學生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隱患隱瞞不報。這可能導致班級中的許多“小問題”或隱性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釀成比較嚴重的后果。
班級育人工作具有互動性,一些科任教師由于擔心師生沖突而“不敢管”。一些學生受網絡文化、群體文化以及家庭文化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個性”,面對他人的意見容易產生質疑,或是置若罔聞,或是“選擇性地吸收”。對于班主任,他們可能有所顧忌,因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有著“絕對的權威”,可能通過批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懲戒。而這些學生往往覺得科任教師只是授課的“工具”,不會對自己造成較大“威脅”。這使得科任教師與這些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互動,也缺乏參與班級育人工作的意識,甚至在管理課堂紀律等方面過分依賴班主任[2]。近年來,部分教師因實施教育懲戒不當而受到處分的話題被師生曲解和“放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與科任教師“博弈”的“籌碼”,也增加了科任教師實施育人活動的心理壓力。這導致一些科任教師覺得育人工作“煩”,沒必要或者不值得,所以選擇“繞開”該類問題,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
班級育人工作具有復雜性,一些科任教師由于育人能力缺失而“不會管”。班級育人工作需要教師基于班級情況、學生情況等對學生進行適時的管理。然而,班級情況具有復雜性。作為一個小型“社會”,班級的發(fā)展樣態(tài)也在不斷變化。而作為個體的學生因家庭背景不同、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同,心理特征和發(fā)展特點也不同。特別是作為“數字原住民”,學生的思想意識、個性特點等受數字媒體和數字生活方式的影響而更加多樣化。這要求科任教師在實施育人活動時要具備更好地了解班級情況與學生情況的能力。除此之外,育人活動需要教師結合學生情況以及自身的經驗,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實施,這對科任教師的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澳壳拔覈膸煼对盒5南嚓P課程設置中,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對教學管理則缺失關注”[3],這導致許多科任教師并未有針對性地接受過育人方面的專業(yè)訓練,對育人活動的實施途徑和方法不甚了解,最終使得其在班級育人工作中經常束手無策。
班級育人工作具有繁雜性,這使得育人主體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一些科任教師因此而“不想管”。班級育人工作是教師用心審視班級與學生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活動。這要求科任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班級情況、理解學生行為。即使教師實施了育人活動,但由于時間的推移或學生心理活動的變化,教師的育人活動可能不會起到明顯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反復、持續(xù)實施育人行為。
一方面,教學任務的繁重導致科任教師缺乏足夠的參與班級管理的時間和機會。[4]另一方面,在職業(yè)發(fā)展中,教學工作的繁重也容易使其產生職業(yè)倦怠。[5]因此,一些科任教師不愿“分心”參與班級育人工作,而將育人工作的責任推給班主任。這一現(xiàn)象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教師發(fā)展理念密切相關。許多學校在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確科任教師的育人職責,即使有相關表述也不夠具體。同時,在幫助科任教師推進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學校將重心放在其教學理念和技能的提升方面,往往忽視其育人理念的強化。久而久之,一些科任教師逐漸喪失了育人的主體意識。
學校是管理科任教師和構建校級層面協(xié)同育人環(huán)境的基層單位。為科任教師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升科任教師的協(xié)同育人能力、激發(fā)科任教師的協(xié)同育人動機是學校從內部構建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重要舉措??梢詮膹娀瘜W校制度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3 個方面入手進行突破。
科學和完善的學校制度有利于在校級層面為科任教師實施育人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為其營造良好的協(xié)同育人環(huán)境,也有利于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激發(fā)和強化科任教師參與協(xié)同育人的動機。因此,學校應當注重支持性和保障性制度的建設與完善,要在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發(fā)展特點及管理實踐搭建全面的、科學的管理體系,特別要注重管理制度與保障制度的協(xié)同構建。比如,學校可以依據2020年教育部發(fā)布的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 在校級層面制定教育懲戒實施的具體制度。一方面,該制度要涵蓋學校的層級管理制度、教師的懲戒實施制度以及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等,從制度層面為科任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提供支持與依據。另一方面,該制度需要以“明文”的形式為教師合理實施教育懲戒的可能后果提供相應的支持,以此為科任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時,學校還應完善激勵制度,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等方式強化科任教師參與協(xié)同育人的意愿。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師生產生價值影響,既有利于在學生層面形成尊重教師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克服“不敢管”的心理恐懼,也有利于在教師層面為科任教師參與協(xié)同育人提供價值引領,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克服“不想管”的心理惰性。相比顯性的學校管理制度,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隱性制度”,其在影響師生行為方面起著更為內在和持久的作用。校園文化承載著學校管理和學校發(fā)展的價值觀,滲透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師生交往中。學??梢酝ㄟ^校園文化的科學創(chuàng)設,幫助科任教師強化育人信念,實現(xiàn)其育人功能的回歸。比如,學??梢栽谛@文化的創(chuàng)建或闡釋中融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引導科任教師認識到自身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責任與使命。
科任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特別是正確育人理念的樹立和育人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強其參與協(xié)同育人的自信,使科任教師由“不想管”轉變?yōu)椤跋牍堋?;同時,也有利于科任教師在協(xié)同育人過程中運用豐富的育人手段,提升協(xié)同育人的質量,使科任教師從“不會管”轉變?yōu)椤皶堋?。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思想認識和行動力層面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更了解科任教師的發(fā)展需求和發(fā)展短板,可以結合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和學校教師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制訂教師發(fā)展計劃,并采取相應的舉措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除了傳統(tǒng)的培訓和學習活動之外,學??梢蚤_展示范引領和情境化學習等活動。比如,選取科任教師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剖析,并將他們熟悉的同事樹立為模范,為科任教師實施協(xié)同育人活動提供示范。此外,學校還可以基于真實的育人問題為科任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其在情境中展開思考、辯論與學習,從而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