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峰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要重視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要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還要不斷拓展視野涉獵世界多元文化,在交流與碰撞中實現(xiàn)文化的大融合,不斷增加文化自信力。教師可利用詞義辨析、交流節(jié)日、角色扮演、聯(lián)動影視及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來設計與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了解文化差異,實現(xiàn)英語學科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關鍵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文化意識;教學策略
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將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納入英語課堂的目標體系,在英語教學中豐富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拓展學生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有效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增進英語學科育人實效。
一、詞義辨析,推敲社會風俗
詞匯教學可以說是英語日常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課型。但詞義辨析類問題對很多學生來說較為吃力,效果不夠理想,也是學生在考試中很容易失分的部分。針對這一學習問題,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加強詞義辨析類問題的訓練與考查,不僅要引導學生從詞性、詞義、搭配、用法等方面對詞匯進行橫向總結歸納,也要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剖析詞義內涵,理解漢語與英語這兩種不同語言體系的表達習慣與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以一篇說明文閱讀素材來講,舞獅(Lion Dance)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文章主要介紹了舞獅的習俗及文化意義。其中一道詞義辨析填空題是Famous Chinese lion dancing bands truly own wonderful ____(flexible) and skill, which take years of practice to improve. 在進行這一完形填空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理解這句話所要傳達的意思是“著名的中國舞獅隊真正擁有出色的靈活性和技術”,那么分析句子可知,填空處作賓語,應用名詞形式flexibility,不可數(shù)名詞。通過這樣專項訓練等方式既能讓學生鞏固與夯實英語語法知識,還能在閱讀中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文化意識。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但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言結構系統(tǒng),同時不同語言的不同結構體系也造成了思維方式的不同。對于英語詞匯教學與詞義辨析來講,教師要抓住詞源義、詞根、前綴、后綴等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基本義在語境中推測詞義的能力,掌握英語單詞的構詞規(guī)律,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大大提高詞匯的記憶效率,還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推動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與學科文化意識的發(fā)展。
二、交流節(jié)日,區(qū)別價值觀念
在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時,基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課堂目標,教師可有計劃、有意識地將節(jié)日文化引入課堂教學,通過發(fā)現(xiàn)和挖掘現(xiàn)行教材中顯性和隱性的文化元素,依托課程“節(jié)日文化”,提供給學生自主體驗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立足節(jié)日來探究中西方國家文化內涵,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yōu)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真正促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課堂中落地生根。
例如,對于圣誕節(jié)這一節(jié)日的教學來講,了解圣誕節(jié)文化對于學生熟悉英語語言文化特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可嘗試在高中組織圣誕節(jié)系列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制圣誕節(jié)卡片,要求學生自己親手制作并書寫圣誕祝福,體驗參與節(jié)日相關制作并能與他人分享的快樂。也可以加入圣誕節(jié)英文手抄報比賽,英文歌曲比賽以及圣誕派對等。就這樣,活動在歡快的圣誕歌聲中開場,學生不僅利用繪制手抄報的形式詳細介紹圣誕節(jié)的起源、禮儀和習俗等,還學習演唱了圣誕歌曲Last Christmas,送出卡片傳遞了圣誕節(jié)的祝福,分享了圣詩圣歌里那些關于救贖與恩典的動人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了圣誕節(jié)的節(jié)日文化與慶祝意義,理解了每個節(jié)日背后流淌的都是民族的歷史,從而增強了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更加堅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節(jié)日文化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通過探究中西方國家的不同節(jié)日文化,我們要善于引入歌曲、視頻、文段等資源來使學生認識典型的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特色,在不斷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增進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角色扮演,內化語言習慣
對于高中階段的角色扮演教學來講,教師要讓學生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表達與創(chuàng)造來將劇本人物與情節(jié)進行生動的呈現(xiàn),在有趣的英語情景劇中扮演角色,與故事里的其他角色進行交流,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能夠沉浸式學習英語。這樣衍生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發(fā)掘學習樂趣,引出更廣泛的思考和討論,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單元主題,在這種“浸入式”的語言習得方式中把輸入轉化為輸出,真正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例如,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筆下經(jīng)典作品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如《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等,其中《仲夏夜之夢》是四大喜劇之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教師可將其作為角色扮演的劇本,讓學生以戲劇表演的形式來深入理解這部名著,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與交流能力。學生對劇本中的主要人物角色進行了選擇與分配,包括反抗封建教條追求獨立平等的赫米婭,大膽追求愛情的海倫娜等,通過深入理解角色、臺詞打磨、服裝準備、課下排練等等,把兩三個小時的劇目縮短在十五分鐘內,最終在課堂上呈現(xiàn)了一場精彩的戲劇演出。同時,學生所扮演的這些女性形象無一例外謳歌了資產階級新時代女性的精神風貌,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到文藝復興時期追求人性的人文主義精神,這一教學策略在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深化文化意識方面均有著積極的作用。
也就是說,角色扮演這種教學策略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語言活動,在文本解讀、劇本表演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言、思維、文化的相互融合,促使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感知并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和劇本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取向,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地消化劇本中的英語知識,又能在角色扮演中真正鍛煉與提升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四、聯(lián)動影視,分析審美差異
英文影視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語感,具有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教師要結合不同單元主題與課堂目標,精心準備并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入英文影視資源,利用影視資源開展教學,借助影視來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影視資源學習英語的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
例如,《簡·愛》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可以嘗試閱讀的英文名著,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要帶領學生體味原汁原味的英國文學名著《簡·愛》,還要輔以電影版《簡·愛》經(jīng)典版本的精彩片段,借助影視來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影視表達、文學作品上的差異,深化對名著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提高學生跨文化學習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為主線,讓學生在閱讀與觀看影視的基礎上嘗試梳理與概括故事情節(jié),對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進行歸納與總結,如對簡·愛、愛德華·費爾法克斯·羅切斯特等主要人物的分析,進而認識到這本小說的主題是通過對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jīng)歷,成功地塑造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不甘受辱、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闡釋了“人的價值=尊嚴+愛”的主題意義,達到名著閱讀教學的深層次目標。
之所以要將英語影視資源引入學科課堂教學,是因為我們可以將其作為西方國家歷史文化資料及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鑒賞電影來學習與了解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和語言特色。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與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要使英語影視資源的引入助力于課堂知識的學習、語言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也要讓學生在觀賞電影的基礎上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進而充分發(fā)揮出影視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效用,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品質。
五、實踐活動,引導學以致用
對于英語這門特殊的學科教學來講,教師要意識到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是西方國家文化的載體,而語言本身是用于交流與溝通的。因此,除了教學英語詞匯、語法、句型等基礎知識以外,教師還要注重語言的實踐應用,通過組織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來促使學生鍛煉課內外運用英語的能力,形成學生大膽“說英語,用英語”,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以高中英語speech(演講)這一方向的語言實踐活動來講,教師要帶領學生熟悉演講詞的標準格式要求,包括稱謂語、正文、結尾等,鑒賞演講稿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對演講詞的整體框架與結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接著,教師可以給定學生一個演講方向,如學生可以在小組活動中討論個人努力方向,作好未來規(guī)劃,完成主題演講“Follow my dream”,談談自己追逐的夢想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夢想?并在班會中發(fā)言。在這一主題引領下,學生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演講稿,理性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還在演講中發(fā)音準確,斷句合理,感情充沛,感受到了演講的魅力,展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風采與語言表達能力,取得了積極的教學效果。
無論是組織實踐活動還是我們之前提到的詞義辨析、交流節(jié)日、角色扮演、聯(lián)動影視等其他不同形式的英語教學策略,其核心都是突出學生對語言的應用、對文化的理解,指向的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同時,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絕不僅限于我們文中提到的這幾個方向,其更多可行性還有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探索與總結,這樣才能真正夯實英語課堂的育人屬性,提升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學科素養(yǎng)是集中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具體化,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實現(xiàn)學科育人、立德樹人。在開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科素養(yǎng)為核心,引導學生了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幫助學生深度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真正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家國情懷、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的人才,推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
【參考文獻】
[1]包戴煒.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J].英語教師,2022(23):81-84.
[2]翁國富.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黑河教育,2021(5):18-19.
[3]季陽陽.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文化意識研究[J].長江叢刊,2020(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