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蕾
隨著國際交流的逐步深入,社會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愈發(fā)強烈,英語語言習得亦成為高等院校和大學生所關注的焦點。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種語言之間有著不盡相同的語言系統(tǒng)構成方式和規(guī)則體系。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在不經(jīng)意間受到自身母語語言系統(tǒng)知識的影響,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母語遷移。母語遷移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加之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區(qū)域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習俗和語言特色,這迫使來自方言區(qū)的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得不面對更加復雜的母語遷移影響。作為高等教育生源大省,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一隅,少數(shù)民族眾多,方言特色鮮明,操云南方言的大學生英語語言習得受到方言負遷移的嚴重制約,出現(xiàn)二語習得焦慮,迫切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以擺脫方言負遷移的牽制。有鑒于此,在語言遷移理論的指導下,分析云南方言負遷移對英語學習者構成的二語習得障礙,探究擺脫方言負遷移束縛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期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給予一些有益啟示。
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遷移理論肇始于20 世紀50 年代的美國,旨在研究學習者的母語和學習目標語之間的共性及差異性對第二語言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Odlint 2001)。美國語言學家拉多(Lado)通過對比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差異得出,二者之間的差異程度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難易程度密切相關。拉多認為,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相似性可以促進第二語言學習,而差異性則會對其造成妨礙。據(jù)此,他將語言遷移分為正向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向遷移(Negative Transfer)兩種類型。正向遷移指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產(chǎn)生積極推進的影響,負向遷移指母語對外語學習產(chǎn)生干擾、阻礙。語言學家魯?shù)拢≧od 1999)充分肯定了母語遷移對二語習得的重要作用,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是以學習者原有的知識、技能為基礎的。母語作為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必然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斯特恩(Stern 1983)通過實證研究肯定了母語遷移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影響,得出結論:“在外語學習中,母語遷移是不可避免的?!?/p>
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外語學習與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與正遷移相比,語言學家普遍認為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產(chǎn)生的負遷移作用更為顯著。斯特恩(1983)在著作中明確指出“通常情況下,與正遷移相比,母語會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更多的負遷移作用”。拉多(1957)認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那些與母語的相似之處就容易學,而那些與母語的不同之處就較為難學”。魯?shù)拢?999)也提到“母語是造成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的根源之一”。因此,著重分析云南方言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語言習得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及其規(guī)避策略。
因為語音、詞匯、語法一直被視為對語言學習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三大要素,所以從這三個層面剖析云南方言對大學生英語語言習得的負遷移影響。
云南方言源于漢藏語系,而英語歸屬印歐語系,二者在發(fā)音特點和拼音規(guī)律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甚至一些英語發(fā)音在云南方言中根本不存在。受此影響,操云南方言的大學生很容易將方言中的相似發(fā)音套入英語語音,導致一些錯誤發(fā)音。由此產(chǎn)生的方言語音負遷移影響頗為頑固,很難克服。常見的語音錯誤包括:
1.翹舌音發(fā)音不到位
翹舌音的發(fā)音要點是發(fā)音時舌尖翹起,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平舌音發(fā)音時舌尖向前平伸,接觸或接近上齒背。由于云南方言缺失翹舌音,方言區(qū)學生發(fā)翹舌音時舌尖只是微微翹起,難以到達硬腭前端,發(fā)音更似平舌音。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如[∫]被誤讀作[s]、[t∫]被誤讀作[ts]、[d?]被誤讀作[z]。
2.混淆前后鼻韻音
云南方言中基本沒有后鼻韻,漢語普通話中的韻母an 和ang、en 和eng、in 和ing 等前后鼻音在云南方言中完全混用,導致方言區(qū)的英語學習者難以區(qū)分英語前、后鼻音[n]和[?]。一些在讀音上通過前、后鼻韻音區(qū)分的英語單詞如win[wIn]和wing[wI?]、sin[sIn]和sing[sI?]、thin[θIn]和thing[θI?]的讀音被完全混淆。
3.舌齒音[θ,e]發(fā)音不準確
英文摩擦音[θ,e]是一對清、濁輔音,發(fā)音時,舌端靠近上齒齒背,氣流流經(jīng)舌端和上齒背之間的縫隙,摩擦成音,吐氣較輕時為清輔音,吐氣較強時為濁輔音。云南方言中根本沒有舌齒音,多數(shù)方言區(qū)英語學習者會用云南方言中的摩擦音[s,z]代替這對清、濁舌齒音。
詞匯在語言表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甚至認為“沒有詞匯,表達為零”。詞匯學習也因此被認為是語言學習最基礎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英語詞匯意義的識記通常與漢語普通話詞匯意義相對應。云南方言與漢語普通話在詞法層面存在的多方面差異會對學習者進行正確的英語表達構成障礙。例如,云南方言“哪個”對應普通話詞匯“誰”,正確的英語表達是who 而非which;云南方言“白雨”對應普通話詞匯“冰雹”,正確的英語表達是fossil 而非white rain;云南方言“說白話”對應普通話詞匯“撒謊”,正確的英語表達是tell lies 而非speak white words;云南方言將副詞“非”放在形容詞前面,對應普通話詞匯“很、非?!保_的英語表達是very 而非not;云南方言“倒”放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的持續(xù)和進行,相當于普通話的“著”,正確的英語表達是動詞的正在進行式V-ing 而非副詞downward。這類遷移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尤為突出,常見的遷移錯誤如:
例1:
云南方言輸出:你找哪個?
錯誤英文輸出:Which are you looking for?
正確英文輸出:Who are you looking for?
例2:
云南方言輸出:看,下白雨了!
錯誤英文輸出:Look,the white rain is falling!
正確英文輸出:Look,the fossil is falling!
例3:
云南方言輸出:他老是講白話。
錯誤英文輸出:He always speaks white words.
正確英文輸出:He always tells lies.
例4:
云南方言輸出:她賣的桃子非好吃。
錯誤英文輸出:The peaches she sells does not taste very well.
正確英文輸出:The peaches she sells taste very well.
例5:
云南方言輸出:弟弟背倒書包走了。
錯誤英文輸出:The little brother went out carrying a downward bag.
正確英文輸出:The little brother went out carrying his bag.
語法學是研究一種語言的句子構成成分、構詞規(guī)則及構成成分之間關系的分支語言學。英語運用形態(tài)變化表示語法關系,而歸屬分析語的云南方言用詞序及虛詞表達語法關系。云南方言和英語在語法層面既有相似性,又存在著一些本質上的不同之處。由于云南方言的干擾和對英語句法規(guī)則的模糊認知,操云南方言的英語學習者在寫作和口語交流時,常常會把方言句法規(guī)則遷移到英語表達中,出現(xiàn)一些英語語法錯誤,如主語錯亂、搭配隨意。
1.主語錯亂
英語和中文普通話的句法相同之處在于當謂語動詞與受事賓語搭配時,一般情況是謂語在前,受事賓語跟在謂語動詞之后。而滇西一帶的云南方言多將受事賓語提到謂語動詞之前。受此類方言句法負遷移影響,滇西云南方言區(qū)大學生的英語作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下錯誤:
例6:
云南方言輸出:我早飯吃了。(對應漢語普通話:我吃過早飯了。)
錯誤英文輸出:My breakfast have eaten.
正確英文輸出:I have eaten my breakfast.
例7:
云南方言輸出:他數(shù)學復習完了。(對應漢語普通話:他已經(jīng)復習完數(shù)學了。)
錯誤英文輸出:His math has reviewed.
正確英文輸出:He has reviewed his math.
2.搭配隨意
詞語搭配就是詞語的同現(xiàn)關系,這種關系體現(xiàn)著一個民族獨特的語言思維習慣。由于歷史文化和思維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英語和云南方言在詞匯搭配層面存在很多不一致的情況。受方言母語思維的影響,加之對英語中的固定搭配和語言使用習慣不夠了解,操云南方言的大學生經(jīng)常會用方言思維構造英語句子,導致他們在英語表達中出現(xiàn)不少搭配錯誤。
例8:
云南方言輸出:他咋個不住校?(云南方言“咋個”位于動詞前,意為“為什么”。)
錯誤英文輸出:Why doesn’t he live in campus?
正確英文輸出:Why doesn’t he live on campus?
例9:
云南方言輸出:那兩黨人吵起來了。
錯誤英文輸出:The two parties of people quarreled.
正確英文輸出:The two groups of people quarreled.
例8 和例9 是學生用方言思維構思英語句子的突出體現(xiàn)。例8 中,學生認為住校必然是住在校園里面,理所當然地使用了搭配in campus。然而,campus 一詞源于拉丁詞匯,意思是“一片平地”,習慣搭配on campus。例9 中,云南彌勒方言“兩黨”的實際意義是“兩群”,因此“兩黨人”的正確英文搭配應該是two groups of people。
在從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云南方言區(qū)的大學生往往會在入學之初表現(xiàn)出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然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盡管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云南方言區(qū)學生在大學校園的多元文化熔爐之中見識到來自五湖四海的非方言區(qū)同學和教師進行準確英語語言輸出,同時意識到自身受方言遷移影響的英語語言學習誤區(qū),導致他們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對英語學習充滿緊張和畏懼感。隨著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復雜性逐漸顯現(xiàn),學習難度逐步增大,云南方言區(qū)大學生的焦慮情緒隨之增加,學習興趣減弱,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
正如美國語言學家拉多(1957)所指出的,一個將外語和學生的母語進行過對比的外語教師,能更清晰地知道學習問題所在,更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的相通之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利用方言實現(xiàn)正遷移,引導他們準確、快速地調動方言知識促進二語學習。英、漢兩種語言在構詞和語法層面的相似之處最為顯著。在構詞層面,包括云南方言在內的漢語普通話形容詞普遍以助詞“的”結尾,如“美好的”“小心的”“感恩的”,其所對應的英語形容詞慣以-ful 為后綴,如beautiful、careful、grateful。當將這些形容詞轉換為副詞時,包括云南方言在內的漢語普通話通常將形容詞的末尾助詞“的”轉換為“地”,如“美好地”“小心地”“感恩地”,對應的英語詞匯轉換規(guī)律是將形容詞后綴-ful 轉換為副詞后綴-fully,如beautifully、carefully、gratefully。在句法層面,英語和云南方言在句子基本結構上有很強的相似性,對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這些基本句子成分的要求幾乎一致,時態(tài)表達也頗為相似。兩種語言間的這些相似規(guī)律如果能夠被學習者所掌握,就會對云南方言區(qū)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正遷移影響,對其英語學習產(chǎn)生較大的助力。另一方面,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的相異之處,學習者可以更清晰地意識到受方言負遷移影響的英語語言學習誤區(qū),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有效地規(guī)避這些誤區(qū)。
母語負遷移對第二語言學習最為顯著的影響當屬語音負遷移,這也正是“鄉(xiāng)音難改”的直接體現(xiàn)。要糾正英語語音學習中的“鄉(xiāng)音”,必須重視英語國際音標學習。雖然音標學習早在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就已經(jīng)完成,但是因方言區(qū)的英語教師多為當?shù)厝?,自身亦帶“鄉(xiāng)音”,很難給予學生良好的語音示范。加上中學階段較為單一的應試學習目標,學生的英語語音準確性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們對英語國際音標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模棱兩可。因此,大學階段的英語國際音標學習對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糾正錯誤發(fā)音習慣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音位圖對易混淆的音標、音素進行發(fā)音要領講解和演示,從口腔構造、唇形、舌位等基礎方面讓學生感受正確發(fā)音。在語音輸入資源的選擇方面,要選取最為權威、標準的語音輸入材料,如英國英語標準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或美國英語標準音G.A.(General American),確保準確、純正的語音輸入。
英語思維指用英語進行交際思考,是相對于英語非母語的人在交際過程中運用其母語進行思維,而后通過翻譯法把思維結果譯成英語再傳達給對方而言的(王鮮杰1999)。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可以構建學習者意識反應和語言輸出的直線銜接,擺脫母語負遷移的干擾。培養(yǎng)英語思維習慣,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學習情境,讓他們沉浸在真實、有趣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中,通過加深語言使用的急切感,迫使其放棄思維過程中的翻譯環(huán)節(jié),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激發(fā)自身的英語思維潛能。其次,要提升學習者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語言一直被視為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文化的歷史故事,反映著民族情感和思維方式。掌握一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言的思維習慣,更準確地把握其使用規(guī)則,更加自信地運用該語言進行思考和交際。
語言遷移研究已經(jīng)成為備受二語習得和語言教學研究關注的焦點。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潛移默化,卻又根深蒂固。而操云南方言的二語學習者所需要面對的母語負遷移情況則更為復雜和多變。因此,教師和學生都要對方言負遷移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合理發(fā)揮方言的正遷移作用,有效規(guī)避方言的負遷移影響,提升英語語言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