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2023-09-20 07:09:31楊珂
      中國茶葉 2023年9期
      關鍵詞:關鍵要素實踐

      楊珂

      摘要:我國少數(shù)民族眾多,一部以民族飲茶習俗為創(chuàng)編應用實踐主線的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作品,需要在科學沏泡、品鑒茶葉的基礎上,科學融入多樣化審美元素,流程化、藝術化地展示民族飲茶習俗與品鑒過程。文章通過研究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明確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提煉中的作用。基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融合、生活與文化相統(tǒng)一、規(guī)范與自由相輔佐、對稱與差異相成就4個方面的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原理,集合茶葉、茶具的選擇,茶席、服飾的設計,掛畫、意境的營造,茶道藝術組合設計4個方向的民族飲茶習俗應用與實踐路徑,塑造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的厚重審美特征。

      關鍵詞:自創(chuàng)茶藝;民族飲茶習俗;關鍵要素;創(chuàng)編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TS97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0-3150(2023)09-71-5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Taking Sandao Tea of Bai Nationality as an Example

      YANG Ke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7425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a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work that focuses on the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as the main line of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which needs to integrate diverse aesthetic elements into the scientific brewing and tasting of tea, and displays the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and tasting process in a procedural and artistic manner. The article clarified the role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theme extrac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by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n the creation of self-created tea art are based on four aspects: integr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unity of life and culture, the assistance of norms and freedom, and the achievement of symmetry and differenc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ethnic tea drinking customs is integrated in four directions: the selection of tea leaves and tea utensils, the design of tea seats and clothing, the creation of? hanging painting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design of tea ceremony art, shaping the profou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reated tea art creation.

      Keywords: self-created tea art, national tea customs, key elements,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少數(shù)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源流,在飲茶習俗上千差萬別[1]。新時代的當下,茶事展示與茶藝大賽等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活動頻繁,民族飲茶習俗與表演成為其重要的組成內容。結合民族飲茶習俗,搭配相關聯(lián)的茶藝創(chuàng)編關鍵要素進行應用、實踐設計,能夠更加生動、鮮活地展示少數(shù)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文化自信。文章對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進行研究,借助茶文化傳播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予以深層次分析。

      1? 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提煉中的作用

      1.1? 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提煉的要求

      自創(chuàng)茶藝通常被稱為“創(chuàng)新茶藝”,一般情況下,需要茶藝師自行確定創(chuàng)編主題,同時,將茶葉、茶具、茶席、服飾等作品要素設計,掛畫、場景意境營造,背景音樂、舞蹈、解說詞編排等融為一體,藝術化展示茶文化,帶給廣大民眾綜合性的審美體驗。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提煉對立意的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要求較高,要求創(chuàng)編主題有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合現(xiàn)代美學元素的風格格調,表演要素完整、主題醒目,意境深遠、高雅,能夠在圍繞創(chuàng)編主題展開茶藝表演的同時,將創(chuàng)編主題與有關茶文化的茶人、茶事相聯(lián)系,也可以與民族飲茶習俗相調和,促使表演更加具有觀賞性和時代感。

      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是創(chuàng)新茶藝的靈魂,決定了其他茶藝要素的設計。主題一旦確定,茶、具、音樂、解說詞、操作程序及方法等,均需要圍繞主題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情感。在主題提煉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地方人文個性、所產(chǎn)茶類,選擇不同主題內容、表演形式,借以豐富茶文化內涵。繼而在一定基礎上,從茶味體驗、茶具選擇、生活百態(tài)、知識積累中,捕捉創(chuàng)編主題靈感,提煉茶藝表演靈魂要義,尤其是從生活百態(tài)、深厚的茶文化意蘊中,總結科學的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設計方法,側重性體現(xiàn)出創(chuàng)編主題的文化內涵,賦予表演豐富的創(chuàng)編靈感[2]。

      1.2? 我國少數(shù)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提煉中的價值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歷來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習俗,體現(xiàn)在民族飲茶習俗中的文化豐富多彩[3]。分布在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州的布朗族,因口含“臘”茶,吃“得責”生茶、酸茶、烤茶,煮清竹茶而聞名?;Z族自古而今以茶當菜,尤其鐘愛“臘撥批皮”,普遍用葫蘆品茶。上年紀的哈尼族族人對蒸茶的糯米香味格外青睞,通常在勞作、趕集或狩獵歸來途中,采摘新鮮老茶葉,使用木質甑子(甄子)蒸熟后,晾干裝入竹篾盒中備用,這種爽口誘人的蒸茶成為哈尼族族人的待客佳品;同時,烤茶和土鍋茶是哈尼族族人在野外勞動、居家待客時常見的飲茶形式,均使用清冽的泉水煮制而成。彝族對茶的色澤、香味、功效要求更高,在飲茶習俗上傾向于烤罐茶、清茶、鹽巴茶和油茶。拉祜族則以燒茶、烤茶和糟茶等簡便的飲茶方式為主。傣族對芽葉肥嫩、湯色黃綠、香氣馥郁、滋味鮮爽的竹筒香茶情有獨鐘,竹筒茶既有濃郁茶香,又有清花竹香,這是一種相對講究的待客茶,在傣語中為“臘跺”,十分解渴解乏。鐵板燒茶和擂茶是佤族別具一格的飲茶習俗,風格與上述少數(shù)名族的飲茶習俗有明顯區(qū)別。油鹽茶是傈僳族沿用至今的飲茶習俗,這種茶不僅有解渴的作用,同時可以充饑,在風味上比較特殊。白族的三道茶聞名中外,是我國云南地區(qū)白族招待貴賓時所展示的飲茶方式,白族稱其為“紹道兆”,蘊藏著白族文化對美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贊頌。藏族、納西族重要的飲茶習俗可以從酥油茶中窺見一斑。酥油茶的滋味澀中回甘,作為主食,咸香的酥油茶可以暖身御寒,已經(jīng)成為藏族、納西族款待賓客的“禮茶”,通常情況下與糌粑搭配。

      地域和民俗間的差異,造就了茶文化的多彩斑斕。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各少數(shù)民族所特有的茶文化為我國茶文化增添了多重異彩,也為推動我國茶文化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鑒于此,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可以將少數(shù)民族飲茶習俗作為創(chuàng)編背景,將民族文化融入形象的沖泡過程中,賦予創(chuàng)編美感,通過視覺、聽覺將茶文化內涵生活化、藝術化展示出來。一方面,以民族文化與茶文化融合的創(chuàng)編情境傳播茶文化,對新時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將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可通過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積極展現(xiàn)少數(shù)民族世代愛茶、嗜茶的民族特有文化[4]。

      2? 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原理

      2.1? 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融合

      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需要在提煉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過程中,賦予表演充沛的時代感。茶藝師可以結合時事政治、科技文化、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等差異化主題,通過提煉民族飲茶習俗,以茶道品茶活動的方式展現(xiàn)禮節(jié)、意境、美學觀點及精神思想,對表演的行為藝術予以創(chuàng)新。例如,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表演的角度與手法上,茶藝師可以根據(jù)茶文化精神內涵的關鍵特征,延展茶文化“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社會化功能,集成民族飲茶習俗關鍵點。結合茶藝表演過程中的藝術標準、舞臺燈光、音視頻設計、服飾搭配,對茶葉、茶具和茶席等作品要素進行設計,營造掛畫、場景意境,構思背景音樂、舞蹈、解說詞編排、沖泡流程、技藝等[5]。在開發(fā)茶文化活動的同時,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融合的方式,滿足茶文化活動對茶藝創(chuàng)編實用、娛樂相結合的需求。

      2.2? 生活與文化相統(tǒng)一

      自創(chuàng)茶藝通常對茶藝師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意識、行為品格的要求較為精細化。在創(chuàng)編茶藝表演內容過程中,茶藝師需要以上述文化投射點為基礎,結合民族飲茶習俗與茶文化。例如,在茶藝表演中,茶藝師通過不同的自創(chuàng)茶藝技巧,搭配優(yōu)雅的動作與儀態(tài),通過表演陶冶情志,促使民眾在精神層面得到審美意趣的升華,欣賞并感受到茶道的精神內核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殊魅力。為賦予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表演真正的“靈魂”,民族飲茶習俗在表演過程中的應用與實踐,需要通過民族文化與生活意趣的統(tǒng)一,如茶藝師通過對創(chuàng)編關鍵要素的設計,展示茶文化與民族飲茶習俗交互影響的點、線、面。以統(tǒng)一生活與文化的形式,促使廣大人民群眾透過表象看本質,積極追尋茶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交匯之處,找出茶文化真正的內涵,賦予表演深刻的審美特征。

      2.3? 規(guī)范與自由相輔佐

      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需要依循一定的禮儀、程式規(guī)范完成創(chuàng)編設計,但茶藝師在表演過程中仍然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茶性和藝術需求,融合進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編設計元素與個性化表演風格。例如,在自由發(fā)揮表演魅力的過程中,茶藝師可以通過高質量的表演修養(yǎng),對茶文化和創(chuàng)編設計元素進行感悟,如以茶與歌舞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青娥遞舞”等名場面;以茶與音律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琴里知聞唯”的詩情;以茶與詩畫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花落煎茶水”的雅趣;以茶與書法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諸藝相通的累觀。依靠規(guī)范與自由的相互輔佐,做到茶、心合一,成就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6]。

      2.4? 對稱與差異相成就

      伴隨茶文化的發(fā)展,茶藝逐漸成為科學展示茶葉沖泡、飲用的主要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應用民族飲茶習俗,幫助表演過程更富有藝術張力,能夠促使民眾獲得韻味無窮的藝術享受。中華民族崇尚對稱美所表達的大自然規(guī)律,而在不對稱美中,美學思維得到更加直觀的釋放。利用對稱與差異的碰撞,可以成就效果驚艷的美感。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應用民族飲茶習俗,實為對稱與不對稱美學的有機結合表現(xiàn)形式,通過引人入勝的茶道表演,能夠產(chǎn)生意蘊無窮的變化,引發(fā)跌宕起伏的遐想,十分耐人尋味[7]。例如,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可以選用古樹樹根自然形態(tài)的茶桌,在茶桌桌面上通過古樹樹根年輪構成祥云天章般的圖案,賦予茶桌形制與茶桌桌面圖案不對稱的美感。而在茶桌桌面擺放精巧的茶器、花瓶則能夠表現(xiàn)出對稱美,花瓶中的插花展現(xiàn)的又是不對稱美感。上述對稱與差異的碰撞與結合,能夠賦予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內容變化無窮的遐想,既體現(xiàn)出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整體美感,同時,又展現(xiàn)出包羅萬象的變化與節(jié)奏美感。

      3? 民族飲茶習俗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與實踐路徑

      3.1? 茶葉、茶具的選擇

      茶葉的選擇與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主題的關系較為密切,因其具有代表性,所以在選擇過程中,必須合乎主題定位。茶藝師需要重點關注茶湯質量,應以沖泡高質量茶湯為最終目標選擇茶葉,盡量選擇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品質優(yōu)的茶葉。切忌在應用民族飲茶習俗過程中,產(chǎn)生實踐性偏差,例如,大理白族三道茶最早見于唐代《滇游日記》,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茶藝師可以選擇云南普洱茶鄉(xiāng)所產(chǎn)上等茶作為表演核心,而非其他地區(qū)茶葉。

      “茶具”可以追溯到漢代,融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茶具,均可以成為搭配茶葉的茶器,茶具的材質相對寬泛,如陶瓷、金屬、紫砂、漆、木、竹等。大理白族三道茶通過對民族飲茶習俗的滲透,對所用茶具有其傾向,選擇泡茶、飲茶用具,主要以云南當?shù)氐耐撂諡橹??!熬浦岩植冢柚岩伞?。白族族人在茶具要求上較為考究,因此,大理白族三道茶每一道茶的茶具選擇都存在明顯的差異。第一道“苦茶”,可以選擇狀如小酒杯的茶具“牛眼睛”;在第二道“甜茶”中,可以選擇狀若小碗的普通茶具,小碗中放紅糖和核桃肉,沖至八分滿;在第三道“回味茶”中,可以選擇介于第一道和第二道茶具大小間的茶具,將蜂蜜、姜片、花椒放入茶具中,沖上沸騰茶水,茶湯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在表演過程中,茶湯色彩素雅,茶具意境悠揚,與上下疊鋪的茶席鋪墊和設計相融合,產(chǎn)生器物之于鋪墊的呼應美感,表述族人的喜悅、歡愉[8]。

      3.2? 茶席、服飾的設計

      大理白族三道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通常在茶席的設計上,需要通過顏色、溫度和質感的搭配,塑造一種茶席、茶具交錯的美感,通過茶席的疊鋪,促使表演產(chǎn)生更大的吸引力。在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創(chuàng)編表演,借助樸素的藝術氛圍與設計意境,傳遞具有民族文化的茶藝術。茶藝師選擇帶有白族民族特色的木質茶桌、白族所專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扎染而成的布料“扎疙瘩”作為茶席席布。兩位茶藝師同時進行茶葉沖泡,整體上通過上下組合的交疊鋪放方式完成茶席錯落布置。在色彩的設計上,茶藝師將白族所專有的藍靛色作為整體色彩底蘊,搭配三道茶所使用的茶具,將帶有喜鵲、青蛙、公雞、飛鳥、猴子、鳳凰等白族民族動物紋飾的茶具墊作為陪襯,促使茶席設計在素雅中生發(fā)出典雅的華麗感,創(chuàng)造出極為濃郁的茶文化氛圍,表現(xiàn)出白族人的熱情。大理白族三道茶在創(chuàng)編表演過程中,需要選擇契合主題的服飾,通常來講,白族崇尚白色,茶藝師需要佩戴金花頭飾,通過“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展現(xiàn)少數(shù)民族飲茶習俗,以亮麗色彩呼應茶席,加深表演的協(xié)調性和生動性。

      3.3? 掛畫、意境的營造

      茶席使用掛畫、插花等,可以與三道茶的主題相呼應,不必通過繁雜重復的設計布局完成意境的創(chuàng)設,茶藝師往往通過掛軸、單條、屏條、扇面等掛畫畫卷形式陳設茶席背景,在插花布置上,一兩朵花即可產(chǎn)生畫龍點睛的效果。茶席整體上的設計美學,主要依賴于掛畫、插花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對表演效果的烘托。在大理白族三道茶自創(chuàng)茶藝創(chuàng)編中,茶藝師通過應用民族飲茶習俗,使用扎染的布花、紙花完成設計,通過扎染藝術的色彩和藝術效果,貫穿茶、人、茶器。選擇云南地區(qū)專有的陶罐插入帶有藍靛色花朵的花枝,色彩與畫布、席布、杯墊、茶具相輝映,促使茶席整體上表現(xiàn)出生機感,使人們在欣賞表演過程中仿佛化身為白族族人[9]。

      3.4? 茶道藝術組合設計

      3.4.1? 民族音樂

      表演大理白族三道茶可以選擇《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小河淌水》《阿詩瑪》《繡荷包》《蒼山雪》等白族代表性民族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在悅耳的“白族調”“泥鰍調”“麻雀調”中,展現(xiàn)三道茶每一道茶的茶品、茶境,感受白族族人飲茶、愛茶的情感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3.4.2? 音視頻

      大理白族三道茶可以使用云南風光、民族風俗等作為茶藝表演的展示內容,通過音視頻的設計促使民眾深刻感受白族族人的幸福生活。在音視頻設計上,茶藝師可以通過茶席的設計理念,聯(lián)系茶席表演的實際情形,將蒼山、洱海等自然美景與大理古城、白族傳統(tǒng)民居等古建筑藝術元素融為一體,通過舞美燈光效果的輔助加持,產(chǎn)生良好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使茶文化氛圍更加濃郁,吸引力更加強大。

      3.4.3? 解說詞編排

      表演解說詞是茶藝表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創(chuàng)設工具,利用解說詞,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表演內涵,促使其感受民族飲茶習俗的美好,引人入勝地感受民族文化與茶文化魅力。如白族三道茶表演,根據(jù)茶序編排解說詞,第一道茶為清苦之茶,代表對人生艱辛苦楚的深刻認知,苦中有甜才是人生真正滋味;第二道茶為甜蜜之茶,代表收獲人生的回報,在月朗星輝下品嘗人生的甜美,感受生活真正的快意暢達;第三道茶為回味之茶,代表人生的平淡穩(wěn)重,經(jīng)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承受過名利、權勢的誘惑,需要用淡泊名利的心境和氣度去接續(xù)面對生命[10]。

      參考文獻

      [1] 陳慧. 在現(xiàn)代舞臺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滲透與熏陶作用研究[J]. 福建茶葉, 2020, 42(8): 133-134.

      [2] 王楠, 尹靜.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信陽茶文化體驗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福建茶葉, 2023, 45(5): 73-75.

      [3] 毛貽帆, 吳晴陽, 趙夢瑩, 等. “盛世閩茶,茗揚萬里”茶藝創(chuàng)編探研[J]. 茶葉學報, 2021, 62(2): 100-105.

      [4] 孫達. 創(chuàng)新茶藝作品編創(chuàng)理論與實踐研究[J]. 中國茶葉, 2020, 42(3): 62-66.

      [5] 吳曉蓉. 主題茶藝表演作品創(chuàng)新性研究與實踐——以廣東省茶藝賽金獎作品《芳華·醒》為例[J]. 中國高新科技, 2020(13): 153-155.

      [6] 黃燕. 主題茶藝創(chuàng)編探究——以《紙短情長》紅色主題茶藝為例[J]. 福建茶葉, 2023, 45(4): 82-84.

      [7] 陳蟬, 薛娟, 陳瑜, 等. “百姓茶, 幸福茶”主題茶藝編創(chuàng)實踐[J]. 茶葉學報, 2023, 64(2): 78-83.

      [8] 齊冬晴, 陳麗敏, 管宛嫦, 等. 茶藝編創(chuàng)原理淺析——以《歸潮》主題茶藝為例[J]. 福建茶葉, 2020, 42(12): 129-130.

      [9] 文玉蘭, 賓月景, 邱濤濤, 等. 六堡茶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對策研究——以梧州六堡茶為例[J]. 蠶桑茶葉通訊, 2023(1): 25-27.

      [10] 莫林麗, 劉子琪, 崔雨珩. “大灣村里茶飄香”主題茶藝創(chuàng)編[J]. 茶葉學報, 2022, 63(1): 52-56.

      猜你喜歡
      關鍵要素實踐
      淺談農作物栽培技術中的關鍵要素
      大學跨學科合作的學科整合機制及其模式選擇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1:50:43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體驗式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專業(yè)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協(xié)同實施高職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撰寫科技論文需把握的關鍵要素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00:44:18
      科技期刊集團化、集約化發(fā)展的幾個關鍵要素
      出版廣角(2016年3期)2016-04-21 22:04:58
      揭阳市| 柞水县| 突泉县| 安丘市| 鄂州市| 昌都县| 怀安县| 漳浦县| 桐乡市| 彰化县| 成安县| 建瓯市| 安吉县| 辽源市| 华安县| 吉水县| 米易县| 仁怀市| 汝南县| 嘉祥县| 麻江县| 潍坊市| 黔东| 五指山市| 磴口县| 汉寿县| 诸城市| 聊城市| 邳州市| 应城市| 桐乡市| 嵊州市| 海门市| 郴州市| 冕宁县| 五大连池市| 新津县| 虹口区| 周至县| 将乐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