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韞棱
摘 要: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針對學生對學習英語具有抵觸、畏難等現(xiàn)象,提出結合英語繪本閱讀進行教學,通過趣味導入、結合圖文分析、師生共讀、加深情感體驗這幾個方面,淺析小學低年級英語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以期運用繪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低年級英語;英語繪本;閱讀教學
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的競爭,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習英語能幫助學生鍛煉學習語言的能力,發(fā)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貼近時代的要求,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繪本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將繪本與教材教學相結合,能有效地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本文將針對現(xiàn)階段小學低年級英語教育現(xiàn)狀,結合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促使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
一、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具體學情
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學生的天性,才能抓住關鍵期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制定教學計劃,因材施教。
1.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和專注力不高,往往不能一整節(jié)課都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需要用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或獎勵等吸引他們的注意。
2. 低年級學生對具體形象、直觀生動的材料記憶較為深刻,形象具體的例子更能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轉化成易于學生理解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 低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認知水平不高,掌握的詞匯量較少,閱讀材料以單詞、短語或短篇故事為主,且內容更為貼近實際,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理解。
(二)低年級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英語閱讀教學興趣不高,具有畏難情緒。學生缺乏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遇到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容易止步不前,長此以往將會對英語產生抵觸的情緒。
沒有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或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就會認為英語閱讀是無聊、枯燥的,導致英語教學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挖掘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以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投入英語學習之中。
教學方向出現(xiàn)了偏差,或學生沒有理解學習的目標,一味地死記硬背單詞,沒有形成完整的語言概念。學生缺少系統(tǒng)的英語學習,只記住了單詞的含義,卻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點。
二、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克服對英語抵觸、畏難的心態(tài),就要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英語閱讀能力,逐步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英語繪本的內容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和有趣的故事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以繪圖進行敘事的方式符合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繪本的文本量較少,且學生能配合圖畫內容推測英文大意,文本難度略高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并理解,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相較于教材的內容,豐富的繪本素材能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方向和可能,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重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繪本圍繞某一主題講述故事,學生不僅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還能通過故事得到相應的啟示。
三、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將英語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相結合,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學科并掌握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教學中形成完整的語言概念,培養(yǎng)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以三年級繪本故事Over in the meadow為例,該繪本故事以描述蟾蜍、魚、松鼠、水獺等小動物和它們的媽媽快樂地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為主要內容。其中涉及顏色、數(shù)字、動物、過去式等知識點,以押韻的歌謠為我們描繪了小動物們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畫面。學生在學習繪本的同時,還了解了各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增加課外知識,拓展知識面。
(一)趣味游戲,激發(fā)興趣
用學生喜歡的猜謎游戲作為課堂導入,引出繪本Over in the meadow中的小動物,同時借助圖片、動畫、音樂等,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在設計謎語題目時,選擇三年級學生學過的魚、松鼠、兔子、青蛙作為猜謎對象,當學生說出答案之后,再提問該動物的英文名稱。讓學生在愉快的猜謎游戲中復習以往學過的動物單詞,鞏固學習成果,銜接新舊知識。
師: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
生:魚。
師:像鼠卻又尾巴大,家里從來沒有它,山上安家它喜歡,爬山上樹本領大。打一動物。
生:松鼠。
師:紅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長耳朵。愛吃青菜和蘿卜,走起路來蹦蹦跳。打一動物。
生:兔子。
師:同學們都非常聰明!這些小動物都是我們之前學過的,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還記得小魚、松鼠、兔子的英文單詞是什么嗎?
生:fish、squirrel、rabbit。
師:非常好,同學們對以前學習過的單詞都記得非常牢。請大家為自己鼓鼓掌?。▽W生鼓掌)相信同學們對這些小動物都非常熟悉了,接下來,它們要邀請大家一起去自己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讓我們跟隨它們的腳步出發(fā)吧!
(二)結合圖文,學會分析
繪本的故事較為簡單,生動有趣的圖畫也有助于學生突破面對生詞的無措,學生可以結合圖文內容,猜測生詞的意思,嘗試讀懂故事。
例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不認識的生詞toadie,于是就圖畫內容展開了一番討論。
生1:圖上畫的是青蛙,所以我認為toadie的意思是青蛙。
生2:不對,青蛙的單詞是frog。
師:同學們可以仔細觀察它的特征。
生3:看,它的背上有許多小疙瘩,我猜這是蟾蜍。
教師不直接為學生揭曉答案,而是讓學生自主觀察分析,這一過程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記憶。
(三)調動氣氛,師生共讀
繪本具有故事性,充滿童趣的故事會自然而然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然而盡管繪本的文本相對較少,但是對于初步接觸英語學科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大量的生詞和句子仍會給學生造成負擔。大多數(shù)繪本的語言押韻、朗朗上口,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調帶讀故事,同時充分調動動作、神態(tài)“演”故事。
繪本故事Over in the meadow的角色主要分為媽媽、孩子這兩類。教師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語氣和神態(tài)的變化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讀到“they winked and they blinked”“they swam and they leaped”“they nibbled and they hid”等句子時,教師帶動學生配合著做出眨眼、游泳、啃東西等動作。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自制力和專注力不強,讓他們板板正正地坐在位置上認真上完一節(jié)課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讓學生跟著教師做動作,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進入故事情境之中,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專注力。
(四)總結主題,加深情感體驗
師生閱讀完繪本之后,學生就故事內容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繪本故事的主題以及帶給人們的啟示。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并說明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學生通過總結繪本主題,分享閱讀感觸,加深了在繪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增強對英語學科的興趣。
在繪本故事Over in the meadow中,原本的草地上是空蕩蕩的,隨著小動物們一個一個的出場,動物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玩耍,這片草地變得越發(fā)生機勃勃,畫面也變得越來越豐富。繪本為學生展現(xiàn)了不同的小動物的不同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在認知方面學生看著憨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快樂無憂地生活著,深刻體會到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義。
四、結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看故事書,充滿童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圖畫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能通過閱讀故事學到許多有趣的知識,豐富想象力,感悟愛和美的力量,獲得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啟示。英語繪本閱讀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讓他們能夠積極投入英語課堂學習中,有效地提高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