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冼星海創(chuàng)作的《黃河大合唱》激勵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將士和愛國學生奔赴抗日前線。而這首經(jīng)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兩斤白糖息息相關(guān)……
“我有把握,我有把握”
1939年2月,冼星海前去看望因骨折住院休養(yǎng)的詩人光未然,光未然當場朗誦了自己的新詩作《黃河吟》。這首長詩來自他兩渡黃河及在黃河兩岸行軍打仗的親身感受。
冼星海聆聽完后激動不已,他請求光未然把《黃河吟》改編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自己來為它譜曲,并表示“我有把握,我有把握!”
借來兩斤白糖
為了創(chuàng)作好《黃河大合唱》,冼星海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詳盡地了解搶渡黃河時的情形以及船工號子的鏗鏘呼號,默默地醞釀著這部作品。
冼星海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習慣是:思考一旦成熟,可以連續(xù)幾天幾夜不休息直至作品完成。很快,冼星海在一間簡陋的窯洞里投入到《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中去。期間,光未然來問他需不需煲湯以保障體能,冼星海說,不要煲湯了,你給我買一些水果糖吧。廣東人愛吃糖,但全延安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買不到水果糖。后來王明的愛人知道了,借了兩斤白糖給光未然。
“可以隨便地改”
創(chuàng)作時,冼星海的眼前不斷閃現(xiàn)著滔滔大河的雄渾畫面,洶涌澎湃的黃河水就如中國人民昂然抗爭的不屈精神,這一切在他的指尖化作一串串氣勢磅礴的音符。他愛吃甜食,一碟子白糖成了激起他靈感的東西。他時而抓起一撮白糖放進嘴里,時而深深地吸口煙,再重重地吐出,時而又飛快在紙上寫下一串音符。
光未然在其1949年寫的《冼星?;貞涗洝芬晃闹姓劶埃骸靶呛J悄菢拥靥撔?,一定要關(guān)心我對每一支曲子的意見,并且豪爽地放權(quán)給我們:‘可以隨便地改。其他的曲子,有時我們提出個別意見,他往往毫不遲疑地修改,其中《黃河頌》《黃河怨》兩個獨唱曲,我們挑剔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黃河頌》,試唱后還希望修改個別樂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寫,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個完全嶄新的令人嘆服的第三稿!”
經(jīng)過6天的創(chuàng)作,即在1939年3月31日,冼星海完成了8首合唱、齊唱、獨唱、對唱、輪唱作品的譜曲。就這樣,在那間小土窯里,在那盞搖曳著微弱小火苗的菜油燈下,一次詩和樂完美的結(jié)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
(摘自《歌聲里的抗戰(zhàn)》 團結(jié)出版社 余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