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徐璐
摘? ?要:美術是一門集藝術性、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在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從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擺脫出來,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建開放式美術課堂,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開放式課堂? ?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形式相對封閉,即知識直接由教師傳遞給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僵化的狀態(tài),難以在美術課堂上大膽地嘗試,畫出新穎、別具一格的作品。對此,很多教育學者提出了構建開放式課堂的理念,要求教師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解放學生的手腦,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綜觀目前的美術課堂,存在“放”而不“實”的現(xiàn)象,教學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勇于打破封閉式教學的“壁壘”,構建真正的開放式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在自主探究、思考中步入美術的殿堂。
一、巧借多元互動,營造開放氛圍
(一)“以問啟思”,促進師生互動
在以往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將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思維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開放式課堂倡導教師從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放養(yǎng)式”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進而發(fā)現(xiàn)美術世界的奧秘。
比如,在教學《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時,首先,筆者帶領學生欣賞各種花燈的圖片,并結合圖片上的內(nèi)容向?qū)W生提問:“這些花燈漂不漂亮?為什么漂亮?這些花燈都有什么特點呢?”“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呢?”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作答。其次,當學生紛紛指出圖片上花燈的亮點,描述自己見過的花燈后,筆者為學生分發(fā)花燈,請學生進行觀察。最后,提出問題:“這些花燈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呢?”“花燈由哪些部分組成呢?”“應該如何進行花燈的制作呢?”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對花燈進行觀察,逐步探索制作花燈的材料、結構、方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與學生進行溝通,能點燃學生的激情,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打造開放式的美術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
(二)創(chuàng)建合作小組,推動“生生互動”
只有自由的課堂,才是開放的課堂。相比于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更能打造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為了讓課堂變得更加開放,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作互動小組,促使學生通過彼此互動的方式,漫步在美術的“云端”。
比如,在教學《風箏的魅力》時,上課伊始,筆者就對學生提問:“你們放過風箏嗎?”“在放風箏前,你觀察過風箏嗎?”并通過學生的回答,對學生放風箏的經(jīng)驗以及觀察能力進行判斷。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互補的原則為學生分組,設計“探究風箏的歷史”“了解風箏的結構”“探究制作風箏的步驟”等活動,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
二、改良傳統(tǒng)教學,創(chuàng)設開放空間
(一)彰顯學生主體地位,鼓勵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活動不應是簡單的“告訴”,而應是體驗、實踐,如果離開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那么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就如同“嚼蠟”。在開放式的美術課堂中,教師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展開動手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分析中感受學習美術的樂趣,從生命的深處涌出學習美術的動力。
比如,在教學《會游的玩具》時,首先,筆者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游動物體的原理,鼓勵學生用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探究的結果。其次,對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總結,并對學生呈現(xiàn)玩具的圖片,請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最后,當學生觀察完畢,簡單地說出玩具的制作材料、造型特點、制作方法之后,再引導學生使用廢舊材料自主制作,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制作的過程,掌握制作的技巧。
(二)走出封閉課堂,徜徉自由天地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場所被限定在室內(nèi),學習素材也相對有限,導致學生的學習處于封閉的狀態(tài)。其實,美術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換句話說,美術也是美化生活的藝術,如果教師將學生長久地封閉在室內(nèi),勢必會影響美術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打造開放式美術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走出室內(nèi),走向戶外。
比如,在教學《走進春天》時,首先,筆者為學生播放動聽的音樂,讓學生伴隨悠揚的音樂想象春天美好的畫面,引導學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親身領略春日的美景吧?!苯M織學生對校園內(nèi)的景觀進行觀察,嘗試發(fā)現(xiàn)平時不留心的春色。其次,當學生在校園內(nèi)進行觀察時,鼓勵學生用畫筆、水彩記錄眼前的美景,把這些景色變成一幅幅美麗的畫作保留下來。最后,當學生完成繪畫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么美麗的春景如果被破壞了會怎樣?”“為了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春天的景色,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進而強化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打造開放課堂
(一)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
早在許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的言論,肯定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課堂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盛景。
比如,在教學《各式各樣的鞋》時,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呈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鞋子,使學生置身于鞋子的世界。其次,圍繞視頻提問:“這些鞋子與你平時見到的鞋子有什么差別呢?”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外形新穎、結構特殊的鞋子的閃光點。最后,請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鞋子。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從視頻上汲取靈感,幫助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二)搭建展示平臺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后,喜歡采用“好”與“不好”等評語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單調(diào)、無實質(zhì)內(nèi)涵的評語,只會浪費師生的時間,難給學生帶來成長。其實,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期望獲得他人的贊美,對此,教師應拋棄過去封閉的評價模式,為學生提供自由、開放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贊賞和點評。
比如,在教學《我是汽車設計師》時,首先,筆者帶領學生學習汽車的結構、功能等知識,指導學生完成汽車的草圖設計。其次,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材料完成制作。最后,當學生制作完畢,再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我們班隱藏了許多設計小能手,不妨將你制作的汽車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大家都是怎么評價你的作品的?!痹谡故镜倪^程中,學生不僅能主動地發(fā)現(xiàn)他人作品中的閃光點,還能收獲贊美,從而更加喜愛美術課程。
教師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能構建開放式的美術課堂,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美術實踐成果的舞臺,能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尊重,能讓每一個學生的作品被他人欣賞。
總之,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打造開放式課堂,能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繼續(xù)探尋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持續(xù)構建開放式的美術課堂,提升美術教學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丁檬娜.構建開放式課堂,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J].學苑教育,2019(20):22.
[2]朱珍.繽紛課堂,綻放美術之花:淺談小學美術開放式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02-103.
[3]黨金娟.構建開放式小學美術和諧新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51):100-10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星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