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金
【摘? 要】多元化教學模式避免了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單一性的弊端,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體系日趨完善,教學資源充足詳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完全一致。本文作者理論聯(lián)系實際,暢談了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實踐新思路的體會,值得大家予以關注。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以生為本;學習模式;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一線教師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實際、實用、實效”的課堂教學的形式,其中,多元化教學模式避免了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單一性的弊端,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體系日趨完善,教學資源充足詳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完全一致。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理應加強多元化教學措施的深層次探索,在實踐中、教學中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誘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既要夯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又要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努力構建多元化教學新體系。
一、制訂分層多元化教學目標,大膽嘗試分組學習模式
三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航標,既能正確指引教師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由于學生的智力潛能、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成績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制訂語文教學目標時務必秉承“因材施教”原則,緊密結合各個層次學生的求知所需,分層制定多元化教學目標,合理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激勵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為他們圓滿完成學習任務保駕護航。
團隊合作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學會相互溝通與互動合作,全面提升團隊合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部編版初中語文,以下案例版本同)一文時,先讓各個學習小組圍繞以下問題閱讀與思考:一是三味書屋里提到的書,孩子們讀得懂嗎?你們能否讀得懂?二是作者描述的內容有什么目的?三是三味書屋后面的一個園子與百草園相比,哪一個地方更好玩?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發(fā)表了各自的觀點:一部分學生認為,文本中的孩子能讀得懂,畢竟三味書屋里面的教書先生是讓學生反復閱讀后加強新知識的記憶,這與當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相似;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文本中的孩子讀不懂,私塾里的教材遠離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之乎者也”實在晦澀難懂,況且學生即使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也不能直接提出質疑;還有一些學生認為,百草園空間大,植物千姿百態(tài),許多好玩、好聽、好看的東西孩子們比較喜歡,但是三味書屋空間狹窄,玩的項目比較單調,大部分孩子不太喜歡這個地方。通過大家集思廣益的研討,雖然得出的結論不一樣,但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得到了鍛煉,最終輕松地完成了學習目標,自主識別、合作和分析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二、注重文本的誦讀與品味,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
學生的朗讀只有對表情達意的語言文字細細思考、品味,才能達到披文見情和引文入情的效果,享受到各種文體的語言之美。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盧那察斯基指出:“無窮無盡的藝術想象與隱蔽的美,都要通過朗讀文字作品弄明白?!笨梢姡b讀的本質就是反復朗讀,相當于簡單的朗讀而言,更有助于讀者從作品的氣韻聲律入手,逐步感知其豐富的情感和內涵,最終達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目標。無論是楊雄的“讀千賦”和杜甫的“破萬卷”,還是朱自清、葉圣陶文豪對吟誦方式的推崇備至,都說明了誦讀的重要性,無數(shù)名垂青史的大學者、大作家都是通過反復誦讀佳作得到健康成長。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誦讀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通過標準化的范讀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學生一邊聽教師范讀,一邊在跟讀的基礎上體驗作品中優(yōu)美的語言、深邃的意境、真摯的情感和美好的向往,猶如潺潺溪水流入學生的心田,自然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用詞傳神經(jīng)典,句子完整雋永,比喻形象生動,聲色并茂,五幅春景圖惟妙惟肖。教師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首先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地對該文進行范讀,并讓學生邊聽邊輕聲跟讀;然后,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初步感悟文本美的音韻和美的節(jié)奏,從而達到言傳身教的目的。
另一方面,學生反復自讀,品味文章蘊含的情感美。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助發(fā)散思維理解作品的獨具匠心。例如,只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的基礎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才能感知刻畫的場景、各種人物的“笑聲”中蘊含著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和人們的冷漠麻木。筆者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和對話朗讀等形式的演讀,深層次認識生不逢時的孔乙己、店老板、小伙計、“我”和酒客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社會中各色人物被扭曲的心靈,辨別是非和審美能力同步提升。
三、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受,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甚至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現(xiàn)象。例如,著名教育家、作家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是一篇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可以先直接打開多媒體播放電視紀錄片《蘇州水》中有關介紹蘇州園林的剪輯片段,學生通過聆聽解說員形象入情的講解過程初步了解蘇州園林的概貌與特色,并獲得美的熏陶。這為后續(xù)完成新課的閱讀任務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可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靈活滲透多媒體屬于明智之舉,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從多角度理解文本知識,全面提升鑒賞能力與學習效率。
四、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距離
文學起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初中語文新教材所選篇目都是文質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文學性,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融入生活化的內容,以教學內容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正確認識和感受生活。一般而言,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有的放矢地將教材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重要目標,假如教師遠離口語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那就是“紙上談兵”,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一課時,為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學會自我介紹,就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要求各個成員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自我介紹,他們從家庭瑣事、社區(qū)交往和學校生活入手,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從而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增進了同伴之間的了解。
其次,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來感受文學作品。諸如筆者在執(zhí)教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先簡要介紹了平凡的母親為子女默默無聞的普遍現(xiàn)象,然后要求學生默讀全文,在初步感知作者筆下母親的偉大形象的基礎上思考:我的母親為什么每天忙忙碌碌?你母親為你做的哪些事情值得嘖嘖稱贊?你是如何為母親排憂解難的?通過同學們發(fā)自肺腑的發(fā)言,加深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拉近了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距離,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五、緊扣作品時代背景,解讀文本情感內涵
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學生學習語文只有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才能感悟文本的情感內涵,才能提高閱讀鑒賞水平。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要緊密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適當講述作者創(chuàng)作本文的一些經(jīng)歷,促使學生對所學課文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過零丁洋》時,就要結合當時創(chuàng)作古詩的時代背景,并對文天祥的生平作簡要分析,從而加深了對這首古詩所蘊含意義的正面解讀;同時,學生在了解古詩的時代背景后,就會學會換位思考,從文天祥所處的年代視角深層次探究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和主題思想,這一教學案例充分說明了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時代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秉承因材施教原則,拓寬學生多元化思維視野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嘗試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冶道德情操,促進綜合發(fā)展;同時,教師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教師只有采用多元化的思維模式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才能拓寬學生多元化的思維視野,全面提升學習質量。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魚我所欲也》(《孟子》)一課時,先就采取換位多元化思維方式導入新課,直接打開多媒體課件展示配樂朗誦,并用紅色大字呈現(xiàn)出“二者不可得兼”這一詞語,然后,要求學生結合課文注釋進行多元化創(chuàng)新思維,全方位理解這個詞語體現(xiàn)的深邃含義,并理解作者獨具匠心的妙用,從而拓寬了多元化思維視野。
七、開辟專題教學模式,促進知識多元化整合與演繹
隨著“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站在七尺講臺上的園丁們群策群力,進一步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尤其在初中語文教學革新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容展開對應的專題教學策略,從而有效促進系統(tǒng)化知識的整合與演繹,為搞好課堂高地建設鋪平道路。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基礎知識主要包含字音、字形、字義、成語、詞語辨析等知識,繁雜與瑣碎是其顯著特征。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積累后與同學們共享,也可以采取合作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歸類。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是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的重點,縱觀南通市最近幾年語文中考試卷占分比例,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題目分值占比較大,題目內容難易交錯,不少學生得益于這些試題的合理把握,考核成績比較理想。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精講的授課方式實現(xiàn)舉一反三效果,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理解重點與難點的竅門,進一步夯實學生的閱讀理解基礎,把握應試技巧,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最終進入游刃有余的美妙境界。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字、詞、句、段的理解與掌握,正確理解文言文的古今通假字、異義字,并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認真完成習作訓練,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師要制訂科學的多元語文教學計劃,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機勃勃的多元化思維教學氛圍,在師生互動合作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審美情趣和寫作能力;課后適當布置預習與鞏固性練習任務,充分體現(xiàn)“雙減”精神,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星空中展翅翱翔。
【參考文獻】
[1]張玉杰.淺析多元化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索[J].才智,2019(10):102.
[2]江傳松.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J].才智,2019(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