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義
(贛州市南康區(qū)龍華中學,江西 贛州 3414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關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微課因其具有簡短性、針對性、形象性、便捷性而成為師生間一種新的教學媒介。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由于課文篇幅長、故事情節(jié)復雜、人物刻畫方式多樣等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淺嘗輒止或顧此失彼的狀況。因此,利用微課提升教學成效,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是一種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路徑。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在信息時代的學生身上,已顯得越來越無力,教與學之間的主導與主體呈現(xiàn)出不同步、不同拍的情況,師生不在同一頻道,產(chǎn)生不了共振,以致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程度的減退,學生聽(收集信息)、讀(提煉信息)、說或?qū)懀òl(fā)布信息)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受到影響。
微課因其擁有海量的教學內(nèi)容、資源及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提高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參與度,其作用和價值已越來越凸顯。也因微課的有效運用,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的提升。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既包括紙質(zhì)資源,也包括數(shù)字資源。學校應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開拓資源領域、豐富資源類型;應重視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資源建設,關注語文學習過程中生成性資源的整理和加工,運用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最大的“瓶頸”是受限于書本資源(如文字、插圖)。微課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短板。如在教授《背影》時,筆者選取了《媽媽!》《銀河補習班》《海洋天堂》三部影視作品中的有關鏡頭,加深學生對父母眷眷愛意展現(xiàn)方式的理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父愛、母愛。
新版初中語文教材包含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反映世界文明優(yōu)秀成果、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內(nèi)容。課文中大部分的知識點,因時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與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有較大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理解文章原意出現(xiàn)偏差,學習起來難免出現(xiàn)吃力的情況。但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增加對文化知識的介紹,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
如《孔乙己》和《范進中舉》中刻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臨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的落魄童生,另一個是幾經(jīng)曲折后終于叩開功名富貴大門的瘋癲舉人。學生要理解這兩篇作品,就必須對封建科舉考試制度進行了解。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制作了《科舉的功與過》小視頻,將科舉考試的知識進行了簡要介紹。學生只有掌握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端,才能較好地理解孔乙己、范進這類追逐功名利祿之人的悲哀。因此,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能想象得到孔乙己的下場,對喜極而瘋的范進也能更好地理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通過“講”這一種單一的方式,向?qū)W生完成語文知識灌輸;學生常常只是通過“聽”的方式,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內(nèi)容。教學互動模式單一,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發(fā)展受到制約,學生的積極性難以真正被調(diào)動起來。微課在解決互動模式單一的問題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師生互動、人機互動,視聽覺并用,保證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讓重點目標有著落,難點問題好理解,從而能夠更快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中,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范進中舉》一文時,將胡屠戶面對范進中舉前后的態(tài)度通過小視頻進行播放,胡屠戶“前倨后恭”、淺薄勢利的性格躍然“屏”上,學生立刻就理解了。再如,在教學《變色龍》一文時,將警察奧楚蔑洛夫?qū)σ恢恍」酚辛闻卸ǖ那楣?jié)播放給學生觀看,把奧楚蔑洛夫?qū)返脑u價幾度易口的表情和心理展現(xiàn)出來,勢利、欺下媚上的變色龍形象被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
《標準》指出,學生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厘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欣賞文學作品,要生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在于,學生在閱讀階段很難正確掌握文章的主題,這就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利用微課的指導作用來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學會提煉文章的主題思想,厘清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緊扣主題,從而快速、準確地領悟文章的要點,抓住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
比如,在教學《孤獨之旅》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通過表格展示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杜小康經(jīng)歷由茫然恐懼、害怕膽怯、孤獨到不再恐懼的一段心路歷程,最終成為一個堅強的孩子。再如,在教學《故鄉(xiāng)》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列表對比閏土這一人物從小到大的形象變化,引導學生重點思考人生世事無常的原因:閏土由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形象轉(zhuǎn)變?yōu)樨毨с俱?、麻木呆滯的形象,變化的不只是外貌,更重要的是閏土的思想和性格。通過對比,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思考:是誰剝奪了閏土的幸福生活?文章的主旨瞬間明了。
初中語文教學更需要在課堂之外下功夫,在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中適當運用好微課,對課堂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壺口瀑布》講授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收集與黃河壺口瀑布有關的3分鐘以內(nèi)的小視頻。這樣,學生可能收集到雄壯的瀑布視頻資料,也可能收集到朗誦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歷代文人詩篇的視頻。通過這一預習方式,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對壺口瀑布有一初步的了解。課后還可以動員學生以黃河為主題,再次收集相關的視頻素材進行學習。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從眼前的實景壺口瀑布、黃河之水,聯(lián)想到無堅不摧、百折不撓、堅韌剛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再如,教師講解《中國石拱橋》一文時,以微課的形式播放舉國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場景、港珠澳大橋沉管安裝的視頻等,然后通過圖表等形式,組織學生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橋梁建設成就進行延伸學習。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在語文教學應用中具有很多優(yōu)勢。語文教師要合理利用微課,充分發(fā)揮科技的長處,補充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保證學生通過學習能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