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華
(溧陽市西平小學,江蘇 常州 213399)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作為教材的補充和延伸資源,具有濃郁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特質。英語繪本故事基于兒童視角,符合兒童本位思想,主題鮮明,內容生動,蘊含深意,包含豐富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繪本的獨特優(yōu)勢,發(fā)展兒童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建構積極的文化品格。本文將結合實際課例闡述如何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語言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借助語言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在英語繪本教學過程中,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不應停留在表達的層面,而要走向語言的建構與綜合運用。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閱讀繪本前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師在充分了解這一背景的基礎上合理設計學習任務,圍繞故事的發(fā)生背景、標題、角色人物、場景圖片進行讀前預測活動,激活學生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對其接下來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影響。例如,在教學《跟上兔子》小學英語繪本故事Thank You!時,教師設計討論任務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What may they say? 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繪本教學要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理念。理解故事既要從整體上宏觀把握,也要著眼細節(jié)精準定位。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完整閱讀文本的機會,設計能指向全篇故事大意的問題,同時要設計聚焦故事難點、核心點、關鍵點的問題,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故事。
在繪本讀后階段,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復述性、探究性和延伸性的故事輸出活動,引導學生將閱讀成果進行分享交流,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目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1)復述故事。采用故事轉述、情景再現(xiàn)等形式,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2)探究性活動。組織學生通過參與、合作等形式,完成故事續(xù)編、故事改編、故事創(chuàng)編等活動,從多個角度對繪本進行深層次開發(fā)。(3)延展性活動。引領學生將繪本知識與自身生活經驗相結合,將學習經驗轉化為生活經驗。
英語繪本是用英語表述的圖畫故事書,其豐富的圖片隱含了大量的信息,文字多為反復句型和押韻的句子,簡單的語言架構了生動的情節(jié)。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繪本題目、插圖、文字設置思維訓練任務,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閱讀中積極思辨,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發(fā)散思維、想象推理等能力,鼓勵學生帶著全息視角,對繪本故事的寓意、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進行探討,引領學生經歷分析提煉、追問評價、創(chuàng)造想象等更深層次的學習。
繪本的題目是整個故事的要旨,作者擬題是精心構思所致,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題目背后的信息,激活學生與之相關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分析故事情境,推斷故事結果。如《跟上兔子》小學英語繪本故事One Day,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文題信息,說說這是怎樣的一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給出了:“It’s a nice day.”教師追問:“Why?”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Maybe they meet their friends.”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在與文本深度對話的過程中,有效提高了邏輯推理的層次水平。
適合小學生的英語繪本圖畫非常豐富,圖片表達的信息往往多于文本,學生在解讀繪本故事內容的同時應仔細解讀插圖,發(fā)現(xiàn)圖中的隱含信息,引導學生從語篇結構、文本意義、作者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如小學英語繪本故事Stone Age People第一幅插圖,除了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直接獲取的信息,還提供了很多文本沒有提到的信息,例如他們的衣服、使用的工具、容貌特征等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有意識地去思考分析,在觀察—分析—思考—判斷的過程中,豐富語言積累,提高思維能力。
繪本故事語言存在大量的留白,教師應深入挖掘繪本故事的趣味點和思維點,讓學生綜合運用已學語言知識補充留白,推動學生語言和想象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跟上兔子》小學英語繪本故事We Want to Be Supermen講述了主人公Vic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想成為超人的故事,而文本僅僅提到兩種方式running and jumping,在提出問題“What does he do to be a superman?”后,結合文本留白,追問“What else does he do?”,學生通過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給出了豐富的答案。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發(fā)展思維,在思維發(fā)展中推進語言,有效實現(xiàn)了對文本意義的主動構建和個性解讀。
優(yōu)秀的英語繪本是“以兒童為本”創(chuàng)作出來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讀物,有利于學生與繪本故事及故事角色產生內心共鳴。繪本故事不僅幫助學生習得語言知識,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繪本故事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感染著學生,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
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據(jù)故事的情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將自身行為品格和繪本故事中的角色進行關聯(lián),從而反思自己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例如《跟上兔子》小學英語繪本故事We Want to Be Supermen講述了主人公Vic 幫助小男孩,并且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小男孩,共同成為超人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在讀完故事后,教師設計問題: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wo supermen?Q2:How to be a superman?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他人的表現(xiàn)中思考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指向,同時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喚醒他們將語言學習與做人做事相結合的意識,將情感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文化意識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師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于繪本教學中,嘗試對整個繪本故事、繪本主題、繪本角色進行評價,這樣才能體現(xiàn)文化意識真正的培養(yǎng)價值。(1)對繪本故事進行整體性評價。在閱讀完一本繪本后,設計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引導學生對繪本故事進行整體性評價。(2)對繪本主題進行升華性評價。如繪本故事This is my family 中對主題Family 的理解,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得出了豐富的理解角度,“Family is warmth/happiness/understanding.”從而得出“We should love and protect our home.”從情感到觀念再到行為都在積極發(fā)生改變。(3)對繪本角色進行個性化評價。如繪本故事We Want to Be Supermen,對故事主角進行評價:“What do you think of Vic and the little boy?”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We should be warm-hearted,kind and helpful.”,對人物精神進行積極的提取、內化。文化意識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又不是簡單的疊加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繪本閱讀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助推學生文化意識的建構,涵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實現(xiàn)繪本閱讀教學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