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五(8)班 莊芷淅
指導老師 江偉娟
“老爸,我的‘廚神’老爸,你在燒什么菜?”一進家門,我就問。
“苦瓜!”老爸干脆地回答。
我沒有聽錯吧,那可是我最討厭的一道菜呀!我們小孩子喜歡甜甜的味道,哪里吃得了這種苦味?再說我可是他的心肝寶貝,我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他了如指掌。因為住校,我可一個星期沒吃他燒的稀鹵魷魚、糖醋排骨等美食了。
為了驗證自己是否產(chǎn)生了錯覺,我飛奔進廚房。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老爸正讓那渾身疙疙瘩瘩布滿皺紋、長得極其丑陋的家伙在水龍頭下“洗澡”。頓時我的臉拉了下來,拉得長長的,像極了那細長條的苦瓜,嘴里還不停地嘀咕著:“干嗎非要炒苦瓜???苦瓜可一點兒也不好吃?!?/p>
老爸笑了笑,說:“別急著拒絕嘛?!?/p>
只見他手起刀落,將苦瓜縱向一剖為二,變成兩根半圓柱形。再將兩根半圓柱形的苦瓜反扣在砧板上,把它們斜切成一片一片的。老爸“咚咚咚”地切著苦瓜片,厚薄均勻,大小相似,苦瓜的皮和肉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切得完美。我想機器切出來的效果也不過如此吧。
看著他那令人拍案叫絕的刀工,我心里的不情愿已減退了一半,似乎也能接受那斜片隱隱散發(fā)出來的苦味。此時,煤氣已經(jīng)點燃了,鍋已經(jīng)加熱了,小蔥也已經(jīng)切成段。老爸將苦瓜下鍋,迅速翻炒。他一手握著鍋柄,一手拿著鍋鏟:一推,苦瓜在空中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一拉,苦瓜又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鍋中。接著重復了幾遍,與此同時,還精準地加入鹽和糖。
“咦,剛才的苦味怎么聞不到了?”
“淅,我來告訴你:炒苦瓜,糖要多放,斜著切是為了讓苦瓜肉充分暴露、充分吸收糖分,那苦瓜就不苦了?!崩习忠贿呎f,一邊起鍋。
“全綠的呀,確定熟了?”我有些擔心。
“清炒苦瓜,火候很關(guān)鍵,一般從下鍋到起鍋不要超過4分鐘,七分熟的碧綠色最好。如果炒得太久,就不脆,味道也較苦,你不喜歡的?!?/p>
我半信半疑地拿起筷子夾了一片,放入口中,嚼了嚼,我打結(jié)的眉頭舒展開了,嘴角微微上揚,漂亮的“甜瓜臉”出現(xiàn)了。我的“廚神”老爸,不僅讓我嘗到了苦瓜的獨特味道,還清熱解毒。牛!
【葉老師的話】
小作者選取了“炒苦瓜”這一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老爸廚藝高超的特點,不得不說,光是選材上的別具一格就牢牢地抓住了讀者的眼球。行文中,小作者抓住了老爸切菜和炒菜時的動作描寫,讓老爸的“廚神”形象躍然紙上,這一招絕!語言描寫不多,但很經(jīng)典,“廚神”級別的老爸用專業(yè)的術(shù)語揭示炒出來的苦瓜不苦的秘訣。此外,小作者通過寫自己一開始抗拒吃苦瓜,到勉強接受這道菜,到最后對這道菜贊美,間接寫出了老爸是“廚神”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