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兆周
學校秋季運動會進行到第二天,賽場上已彌漫著“火藥味”。運動會設有團體獎,每個年級組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和優(yōu)秀獎若干名。運動會成績與班級考核掛鉤,在評選各級優(yōu)秀班主任和優(yōu)秀班集體時占有較高的分值。在學校,無論開展什么樣的活動,只要與評優(yōu)評先掛鉤,平日里溫文爾雅的老師們,立馬就會變成“戰(zhàn)斗的公雞”——這是校園競爭文化的一個縮影。
第二天的比賽還是以單項賽事為主。我們蒲公英班運動隊已經斬獲男子100米跑和女子壘球兩項冠軍,班級積分“一騎絕塵”。馬上要開始的女子跳繩比賽,我們班派出雨燕和佳琪參賽。上屆運動會女子跳繩比賽,雨燕是第二名,佳琪是第三名。我們相信,這次比賽“絕代雙姝”聯袂出戰(zhàn),一定會斬金奪銀。在運動會前的年級組模擬對抗賽中,雨燕成績很穩(wěn)定,基本上都能突破一分鐘210次大關,讓對手難以望其項背。但即使這樣,班主任竹子老師還不敢掉以輕心,幾乎每天都打電話給雨燕媽媽,請她在家里督促雨燕刻苦訓練。雨燕性格內斂,心理素質差。盡管如此,我和竹子老師還是信心滿滿,堅信我們班能把女子跳繩的冠軍收入囊中。我們相信,只要運動員們在單項賽事中保持優(yōu)勢,再在明天的團體接力賽中穩(wěn)定發(fā)揮,蒲公英班一定能在團體獎中實現“保二爭一”的戰(zhàn)略目標。
比賽前,我與竹子老師一左一右護持著雨燕和佳琪走上賽場。隔離線外,我們班的啦啦隊隊員們躍躍欲試,準備為兩位驍將吶喊助威。
就在這時,賽場上出現了一段小插曲——裁判老師說選手可以用自備的跳繩參賽。我的心“咯噔”一下。在去年的比賽中,雨燕和佳琪都自備了跳繩,但裁判說為了比賽的公平公正,所有選手都要用學校提供的、帶有計數器的跳繩參加比賽。所以這次,雨燕和佳琪都沒有攜帶自己的跳繩。佳琪還好,雨燕的臉色立馬就變了。雨燕應變能力差,看到競爭對手都用自己的跳繩參賽,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會打亂她的比賽節(jié)奏。
果然,比賽中雨燕發(fā)揮失常,僅獲得第三名。不過還好,佳琪超水平發(fā)揮,奪得第二名。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佳績,我和竹子老師都非常滿意。更重要的是,獲得第一名的女生雖是一匹黑馬,但她所在的班根本不是我們班的競爭對手。我忍不住和雨燕、佳琪擊掌相慶。然而雨燕把頭一偏,淚水奪眶而出。
這次,輪到我不知所措了。竹子老師把雨燕摟在懷里,安慰她,用紙巾為她擦去淚水。竹子老師告訴我,這次比賽,雨燕早就暗下決心,要勇奪冠軍,為班級爭光。這孩子,太要強了。我笨嘴拙舌,不停地自責:“雨燕,不怪你,你已經拼盡全力了;怪老師,沒弄清楚比賽規(guī)則,沒做好充分準備!”
好半天,雨燕才止住抽泣,登上領獎臺接過獎狀和獎品,但還是一副怏怏不樂的模樣。中午,孩子們都在學校食堂就餐,雨燕卻打電話讓媽媽來接她回家。我說:“雨燕,下午竹子老師要在運動會橫幅標語下給你們拍合影,你是我們班的大功臣,可不能缺席哦!”雨燕嘴角抽動了一下,微微點頭。
可是,下午所有比賽都結束了,我們都沒有看到雨燕的身影。第二天,接力賽燃起戰(zhàn)火,我、竹子老師和孩子們把嗓子都喊啞了,累得腰酸背痛。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班最終榮獲年級組總分第一名。學校規(guī)模大,光我們四年級組就有15個班,運動會所設比賽項目并不多,僧多粥少,能拿冠軍真是太不容易了!夕陽西下,孩子們匯聚到主席臺下,擺出各種姿勢,讓竹子老師拍照。我突然想起了雨燕,連忙掏出手機給雨燕媽媽打電話。雨燕媽媽告訴我,孩子比賽結束后回到家里,一直悶悶不樂,昨天下午就隨外婆回鄉(xiāng)下去了。我一時語塞,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運動會塵埃落定,但雨燕垂著腦袋走出校門的落寞背影,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雨燕是獨生子女,她父母對她要求很嚴,平時接送她上學放學,陪她做作業(yè),只要她學習上遇到困難就及時請家教;看到她對鋼琴表現出一絲興趣,就掏錢為她買鋼琴,周末開車送她到市里上鋼琴課……在班上,像雨燕這樣的孩子還有好幾個。據我觀察,他們普遍缺乏幸福感,最痛苦的竟然不是爸爸媽媽為他們做得太少,而是父母過度體貼、大包大攬。于漪老師說:“以明日虛幻的所謂幸福給今日的學生不斷加壓,逼迫學生做出現實的付出,丟失的是花樣年華的好奇、快樂,青澀少年的美夢、獵奇,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的壯志豪情與無限活力?!蔽覀兠鎸Φ慕逃F實是,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幸福感,他們心情壓抑、抗挫折能力差、求知欲望不強烈。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過重的學習壓力和校園里如影隨形的競爭文化無疑是重要的因素。適度的壓力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但過重的壓力必然給學生帶來不能承受之苦,而校園里無處不在的競爭文化又放大了這種壓力。教師和家長要認識到扭曲的教育觀的危害性,擯棄狹隘的功利化教育,因為教育是對生命的“成全”。
雨燕還小,當她沒有得到跳繩比賽冠軍時,父母和老師并不至于會呵斥她,但她幼小的心靈一定會感知到父母和老師內心的不甘與失落,所以她才會自責,才會痛哭流涕。父母和教師給孩子設置的目標過于宏大、虛幻、繁多,會讓孩子內心充滿焦慮,從而面對正常的挫折時無所適從,把很小的事情擴大化。
研究表明,能預示一個人將來是否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標準,是其是否具有堅定性、適應性和接受現實檢驗的能力。對教師來說,如何讓學生在求學期間能真切地感受幸福、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周一,竹子老師為這次運動會中沒有獲獎的四個小運動員購買了獎品,獎品和學校頒發(fā)的獎品一樣——一套精美的水彩筆。由于我們班大多數運動員都參加了接力賽,因此,沒有獲獎的孩子并不多。在課堂上,不經意間,我和學生聊起了這次運動會——我喜歡在我的語文課堂中引入生活的源頭活水,讓學生有話可說、暢所欲言。我認為,教師應注重營造民主平等、溫馨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全人格。我說:“這次運動會,我們班取得了總分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這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拼搏的結果。尤其是沒有獲獎的四位同學,他們雖然沒有取得好成績,但他們已經發(fā)揮了最佳水平。他們走下賽場的那一刻,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們已經戰(zhàn)勝了自我。所以,竹子老師也為他們準備了獎品,我覺得他們受之無愧!”
那四個孩子揚眉吐氣,小臉蛋笑成了向日葵。這時,雨燕舉手發(fā)言:“老師,如果參加運動會的同學都有獎品,比賽還有意義嗎?”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好在我早已成竹在胸。我說:“我來打個比方。運動會就像春天里一棵美麗的樹,獲獎的學生就是綻放的花朵。大部分運動員沒有機會獲獎,他們就像綠油油的樹葉一樣,在襯托花朵艷麗的同時,也在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同樣的道理,運動會只是學校這座百花園里的一棵樹。學校生活豐富多彩,運動會結束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和小學生講故事比賽等又會隨之而來。今天你是鮮花,明天你或許就是綠葉。所以,學校不是競技場,而是展示自我的舞臺,沒有失敗者,只有參與者,只要你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有意義、有成就感,能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快樂?!?/p>
教室里靜極了,孩子們專注地望著我,頻頻點頭。雨燕用手托著下巴,望著窗外,窗外是高遠、深邃的藍天。
我的教育信念是,努力讓孩子們在快樂、幸福、開朗的世界觀下成長。蘇霍姆林斯基的《養(yǎng)育孩子:如何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人》中說:“教育不具備魔法的能力,不能讓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感到開心,但是教育會保留小孩心靈中的巨大財富,即快樂和幸福。如果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我們一定要明白,應首先消除我們孩子的痛苦和驚慌,讓他們平和與安寧,隨后再為他帶去喜悅。如果我們的孩子用快樂的眼光看待世界,如果他周圍的環(huán)境是美妙的、細膩的、溫柔的,那么他將更加容易接受教育。他將渴望傾聽你說的每一句話?!?/p>
我覺得有必要找雨燕媽媽好好談一談,只有家長與老師齊心協(xié)力,才能帶給孩子作為人的莫大幸福。
雨燕媽媽告訴我,當時雨燕參加完比賽回到家,哭得更兇了,把獎狀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里。雨燕媽媽也感覺到問題嚴重了,而且在比賽前一天,她看到校長轉發(fā)在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說體育以后也要被納入高考了。于是,她主動找女兒談心,從這次跳繩比賽談到了體育的重要性,談到了中考和高考……當看到女兒把別的孩子求之不得的榮譽丟進垃圾桶,她害怕了,卻又不知道怎么辦好。
我說:“首先要肯定的是,你是個盡心盡職的家長。可是,恕我直言,像你這樣的家長都有個通病,喜歡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的人生,表面上看是在為孩子的成長指點迷津、保駕護航,其實是限制了他們的自由發(fā)展。你想想看,每年高考結束,為什么有那么多高三學子把教科書和教輔資料撕掉,像天女散花般地拋向空中?他們在發(fā)泄什么?他們發(fā)泄的是對學習的仇恨!我們應該讓孩子走進校園能夠不斷地體驗到新的快樂,讓學習不會成為枯燥的事。你們也要學會做民主型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p>
我的話說到了雨燕媽媽的心坎上,她心悅誠服地說:“老師,我錯了?!?/p>
我笑了:“我們都來努力改變自己,讓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不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這一點做起來很難,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有好處的。”我的話有很強的針對性——雨燕媽媽是個要強的人,要求女兒各科成績都要出類拔萃,各種才藝都要掌握,各個競賽都不能錯過,各種各樣的獎狀、證書都要拿到。我還告誡雨燕媽媽,要給孩子“減負”,不要給她報太多的興趣班。當選擇較少時,孩子更有安全感,更不會焦慮,更容易取得成績、獲得幸福感。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教育,孩子從中感受到老師的意圖越少,就表明它的教育效果越好。以往,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試一結束,第一個追著老師問成績的總是雨燕??己昧?,她會樂不可支;考砸了,她就自怨自艾。每當雨燕追在我的屁股后面問考試成績時,我都會輕描淡寫地說:“雨燕,學習不是百米賽跑,是跑馬拉松,需要的是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泵看斡暄鄫寢寔韺W校接孩子放學,我都不忘叮囑她:“孩子還小,不要在她耳旁絮叨長大了成為‘不一般的人,不要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否則,孩子身上極其可貴的率真、稚氣、勇敢、探索等品質會被功利化的教育弄得支離破碎?!蔽疫€經常提醒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情心與愛、好奇心與求知欲、責任心與對話意識,都是需要培養(yǎng)的基本素質,它們的分量應該比分數重得多。
雨燕多才多藝,在接下來學校舉辦的藝術節(jié)上,她在沒有教師和家長的陪伴下獨自參賽,最后獲得聲樂組第三名。這一次,她平靜地接受了現實。
這天,學校舉辦教職工運動會。運動會的壓臺大戲是教師拔河比賽,我們四年級組PK六年級組。拔河比賽安排在放學后進行。孩子們很可愛,他們都自愿留下來,要一睹老師們的風采,更要為親愛的老師們吶喊助威。于是,校園便成了歡樂的海洋……只是事與愿違,我們四年級組老師雖然拼盡了全力,但還是以0∶2敗北。尤其是第二局,我們都已經癱坐在地上了,還是被強大的對手硬生生地拖拽過去,搞得人仰馬翻、灰頭土臉。賽場上,觀看比賽的老師和學生都笑得前俯后仰。我艱難地站起身,踉蹌幾步,跌倒在草坪上,笑出了眼淚。
這時,雨燕走過來,用小手拍打我身上的塵土,忿忿不平地說:“老師,您都輸了,怎么比贏了還高興?”
我笑著說:“傻孩子,人生哪來那么多輸贏?你看,我們年級組男教師少、女教師多,論實力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輸了也在情理之中,為什么要不高興呢?”
雨燕笑著說:“老師,我懂了,這時候你們就是綠葉,六年級的老師就是鮮花。你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就是要做好綠葉的工作,把鮮花襯托得更加美麗。這樣,生活才會處處充滿歡笑,人人都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慰,笑得更開心了。
教育不是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角斗士,而是對生命的“成全”。如何“成全”?首先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剝離他們盲目確立的人生目標。這些目標基本上不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立志追求的,而是家長根據社會上流行的、時尚的各種“參照物”而確立的?!俺扇庇许樒渥匀坏囊馑?,就是說,教育不能違拗受教育者的天性。但順其自然并不是消極放任,“成全”的進一層意思還在于從自然中引發(fā)出“應然”來,那就是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的倚重。也就是說,教育最終在于啟迪受教育者的自我“成全”。
(作者單位:安徽省當涂縣團結街小學)
(插圖:羅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