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荷來自河南南陽的一個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后,她覺得自己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于是進入河南化工技師學院繼續(xù)求學。在那里,她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賽,還見到了第45屆世賽工業(yè)控制項目銅牌獲得者賀江濤,她立志要成為像賀江濤那樣的人。有了明確目標后,姜雨荷開始努力學習,參加學院集訓,一路從省賽、國賽奔向世界技能大賽的舞臺。
姜雨荷回憶,備賽時,她常常會把一個動作重復成千上萬遍,每天訓練達十四五個小時;為了完成英文實驗報告,她隨身攜帶單詞本,無論吃飯、睡覺、走路,都隨時背誦。據(jù)她自己粗略估計,這幾年的訓練總時長超過了14000小時。
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長期精益求精的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讓她迅速進入狀態(tài)并圓滿完賽,還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長達11頁的英文實驗報告,獲得了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實現(xiàn)我國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如今,姜雨荷已成為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最年輕的教師。她說,她將繼續(xù)學習、不斷提升,發(fā)揚世賽精神、工匠精神,把大賽經(jīng)歷和訓練經(jīng)驗分享給學生,讓更多學生用技能實現(xiàn)人生夢想,用技能更好地回報國家與社會。
解讀
從來沒有逆襲的天才,唯有持之以恒的奮斗才能披荊斬棘、書寫絢麗人生。初中畢業(yè)就南下打工的姜雨荷,由于缺乏知識和技能,只能干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枯燥的打工生活讓她一度懷疑人生。所以她勇敢地再次出發(fā),重新回到校園學習技能。
在那里,她立志要成為自己專業(yè)的佼佼者,努力學習,積極備賽。從一個又一個細小的動作練習,到一遍又一遍的模擬練習,長期精益求精的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幫助她出色地完成了比賽。在姜雨荷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心懷夢想的初心、堅持不懈的行動和奮斗不止的青春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