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書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始創(chuàng)于1905年。校園是清代“兩湖書院”和原“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史稱“第二黃埔”)舊址,惲代英、徐向前、陳毅、沈雁冰、羅瑞卿、趙一曼、程子華、臧克家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學習和工作。學校以“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為校訓,積淀形成“大氣優(yōu)雅,探索超越”的學校精神,以“新自然教育”為核心辦學理念,即做“有根的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讓孩子們生長在我們的土地上;做“尊崇三性的教育”——順應天性,尊重個性,發(fā)展社會性;做“新三好的教育”——睡得好、玩得好、學得好。梳理武昌實驗小學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可以總結為有中國味、有教育味、有童年味。
一、以校訓為指引,做有中國味的學校體育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自1950年成為學校校訓后,一直傳承至今。校訓不僅是一句話,而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行為,它時刻提醒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堅守立場、不忘初心,要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為黨培育人才;也時刻教育每一名武昌實驗學子,要成為一個心中有祖國、立志為祖國奮斗的人,一個有健康身心、有奉獻精神的人。
體育是一種精神,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更要重視這種精神的培育。“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在踐行中國精神的培養(yǎng)過程中,校長一直作為領頭者,并要求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重視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同步培養(yǎng),結合學校的校史開展體育工作。以體育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了解民族精神,了解校友陳毅、徐向前、惲代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黨的領導下建立新中國的事跡,讓學生立志奮發(fā)圖強,報效國家。同時,讓學生了解軍事體操如何融入學校體育的文化及內涵,從根本上認知好的身體對于保衛(wèi)國家、建設國家的重要性。
體育是一種文化,立足中國大地辦教育,就要傳承有中國味的體育文化。體育課程是傳承文化的主陣地,多年來,學校通過大課程觀全面設計學校體育工作,將民間經典傳統(tǒng)體育游戲納入到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在體育課上了解踢毽子、滾鐵環(huán)、抖空竹等有代表性的民間體育項目的文化,并掌握相關技能。學校將每個月最后1周的周五下午定為全校性的體育游戲節(jié),每年還會舉行相關項目的校園吉尼斯紀錄挑戰(zhàn)賽,讓經典得以傳承,讓體育教育有中國味。
二、堅守與創(chuàng)新并舉,做有教育味的學校體育
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始終堅持做廣播體操,并提出“人人會做操,個個做好操”的要求。同時,大課間活動不僅定位于活動身體,更重要的是具有提升學生精氣神的教育功能。為了讓師生更加重視廣播體操,學校實行了及時性評價及過程性獎勵機制,即當天評選出做得最好的3名學生,在下一次做操時擔當領操員(有證書,且當場發(fā)獎);當天評選出全校做得最好的3個班級(有證書,且納入到班主任日常評價之中)。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完成廣播體操的質量。
近年來,在張基廣校長的重視和帶領下,學校對于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體育精神展開了深度研究。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全面實施大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研發(fā)出了體育教學“五步驟”,即身姿訓練一分鐘、廣播體操一套、主要學習內容一個、身體素質鍛煉一主題、經典游戲一項。更加規(guī)范體育常規(guī)教學,確保體育教學的質量,并且將體育學業(yè)成績和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納入到學生評優(yōu)評先之中,即體育學業(yè)成績不合格或體質測試不達標者,不能參與各級評優(yōu)。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體育在學生和家長們心中的地位。
與其他想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增強體質健康的學校一樣,武昌實驗小學也設置體育家庭作業(yè)。不同的是,一學期只設計一項體育家庭作業(yè),如某一學期的體育家庭作業(yè)為每天跳繩,要求是根據(jù)不同年級,完成的數(shù)量和速度不一樣。通過體育家庭作業(y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更培養(yǎng)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積極開展體育特長生社團活動的同時,為了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學校首創(chuàng)了體育補短社團。針對一些在體育學習上弱勢的學生,由體育教師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專業(yè)的指導,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創(chuàng)立幾年來,該社團的人數(shù)越來越少,一個年級只有幾個學生,當然這是學校最希望看到的,說明學生的體質都有較大改善。此外,武昌實驗小學還設有四季運動會、達標運動會、各項球類運動會、田徑運動會、團隊游戲運動會等,既能檢驗學生的體質情況,又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還能培育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
三、尊重天性和規(guī)律,做有童年味的學校體育
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作為一所小學,應該尊重兒童的天性和教育的規(guī)律實施辦學,應該提供充足的體育活動場所,給予學生自由玩耍的時間。自發(fā)性的體育活動是學生發(fā)展社會性能力的重要載體,他們在活動中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遵守規(guī)則,學會處理各種事件。
在武昌實驗小學,沒有課間不許出教室、不許下樓的要求,但是有任何教師不得拖堂的硬性規(guī)定,為的就是把課間10分鐘充分留給學生;在武昌實驗小學,有童年里該有的沙坑、石洞、秋千、爬梯、蹺蹺板、攀爬墻,有可以爬上樹去玩的鳥巢和樹屋,有可以從2層教學樓直接滑下的大滑梯,有每周推薦的課間游戲方法,有放在公共空間的足球、籃球,有可以隨意滾動的輪胎,有下雨后淺淺的水坑,當然每個辦公室都有一個幫學生吹干衣服和鞋子的電吹風,讓學生們每天在校園里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
學校體育首先是教育,教育者要立足教育的目標,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個體差異。在當下,一個世界冠軍的誕生是體育的成果,而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的全面提高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大課題。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武昌實驗小學不忘初心,堅持做好中國味、教育味、童年味的學校體育工作,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