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麗
“老師,今天我們做什么游戲呀?”
“老師,我們小組今天一定要拿第一名!”
“老師,再做游戲,我們已經(jīng)想好要打破常規(guī),想更好的方法!”
…………
每周五的早上,學生都會充滿期待,好奇地圍著我嘰嘰喳喳地詢問各種問題。其他老師也會好奇地問我,除了體育、音樂、美術課,是什么讓二年級的小豆包們?nèi)绱似诖??事情還要從兩個月前一次突發(fā)事件說起。
那天,班級第二小組的軒軒和小文發(fā)生了矛盾,因為一件很小的事爭執(zhí)不休,不管別人怎么勸,都互不相讓。組長浩浩說:“我們是一個小組的,要團結一致哦!”他們不但沒有聽進去,反倒說:“誰想和他一組,我才不稀罕。”另一個說:“我要和老師申請換小組,再也不理他!”
看著兩個氣鼓鼓的小臉,我心里想,如何安撫鬧小情緒的8歲孩子呢?我相信,語言的力量一定不會大于游戲的力量。于是,我大膽地開啟了一個游戲教育計劃。
我從辦公室里拿來4個大大的橙子,對學生們說:“接下來,我們做個游戲好不好?”一聽做游戲,學生們的眼睛瞬間亮了。
“游戲名字是———心想事成(橙),看看哪個小組能夠通過合力得到第一名!每個小組自己排列成員隊形,依次傳遞橙子,每個人必須要觸碰到橙子,傳遞一輪計時,最快的小組獲勝?!?/p>
組長領到橙子后,排好座位,依次傳遞。教室里回蕩著此起彼伏的笑聲,橙子不小心滾落時的尖叫聲,撿拾橙子延誤了時間,其他組員著急的催促聲,各種緊張、興奮的聲音不絕于耳。
游戲結束,計算成績,第二小組居然獲得了第一名,用時1分零5秒。
正合我意,當他們洋洋得意的時候,我拋出問題:“請聽好老師的要求:每個小組自己排列成員隊形,依次傳遞橙子,每個人必須要觸碰到橙子。剛剛你們的隊形并沒有什么創(chuàng)意和變化,還是按照座位,其實,認真研究一下規(guī)則,想一想會不會有更好的辦法呢?”
我把要求寫在黑板上,然后鼓勵他們開展小組討論,集思廣益。我看見軒軒和小文早就沒有了隔閡,一起和組長浩浩神神秘秘地交流著,為了防止其他組偷聽,他們的小腦袋緊緊地湊在一起。
第二輪比賽開始。
第一小組在班級前面圍成了一圈,橙子依次傳遞,避免了先前回頭扭身的時間,的確縮短了好多時間。
第二小組也圍成一圈,每個人都伸出右手,軒軒站在中心,手里拿著橙子,哨音吹響后,軒軒拿起橙子在每個人的手上像畫圈一樣碰了一下,然后舉起橙子。用時僅僅1秒。
所有人都驚呆了,我們將熱烈的掌聲送給第二小組,并獎勵第二組每個人一個橙子。隨后,我問:“是誰想出這個辦法的呢?來給大家講一講吧?!?/p>
小文和軒軒走上講臺,他們早就忘記了剛剛面紅耳赤的不愉快,軒軒說:“我覺得老師說可以排列各種隊形,我就想到了圓形。剛才看見一組也想到了。”小文說:“我注意到老師的要求中寫到每個人都要觸碰到,剛才我們都在想用手傳遞,其實,只要碰觸到就可以。所以,這樣就更快了!”
我及時總結:“第二小組在這次游戲中獲得第一名,不僅是用時短,還有他們小組的團結,集思廣益???,變換一下思維角度,就可以想出更多的辦法??梢?,小組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一定不要再發(fā)生爭執(zhí)和矛盾哦!”
說到這里,我再看向軒軒和小文,他們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從這之后,我便設置了每周五的游戲實踐課,如“跳繩接力賽”“丟沙包比賽”“小組共拼樂高賽”,等等。周五的游戲課成了學生們一周的期待,當然,也成了鼓勵創(chuàng)新、促進合作的好契機。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可以給孩子快樂、經(jīng)驗、學識、思想、健康。當我們依據(jù)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那么教育必有良好效果。尊重兒童心理,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就會生動而愉悅。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