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 駱大行 龔永紅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馮堯敬紀念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305)
內容提要: 目的:評價在糖尿病足Wagner2~3級患者中短波紫外線+傷口治療儀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療的Wagner2~3級的糖尿病足患者90例,根據隨機抽樣原則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接受短波紫外線、傷口治療儀治療,比較兩組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C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組間比較,P>0.05;治療1周后,觀察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C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短波紫外線聯(lián)合傷口治療儀在治療糖尿病足Wagner 2~3級的患者中可以提高潰瘍愈合效果,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并且有改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等指標的作用。
糖尿病足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足部并發(fā)癥,包括神經病變(神經病理)和血管病變(血管病理),以及可能出現的感染[1]。這種并發(fā)癥通常發(fā)生在長期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短波紫外線聯(lián)合傷口治療儀是一種常用于促進傷口愈合的物理治療設備。它結合了短波電磁輻射和紫外線照射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傷口治療,包括糖尿病足潰瘍。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它通常較難治愈并容易引發(fā)感染和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到人們生活質量,甚至會導致患者截肢或者死亡[2]。糖尿病足Wagner2~3級是指潰瘍已經達到深度并涉及肌肉和骨骼,及早診斷、積極治療和定期檢查對于預防并發(fā)癥和保護患者的足部健康至關重要。本研究對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療的Wagner2~3級的糖尿病足患者90例,根據隨機抽樣原則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2~72歲,平均(63.33±3.35)歲;Wagner分級,20例2級,25例3級。對照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53~72歲,平均(63.28±3.41)歲;Wagner分級,21例2級,24例3級。兩組患者臨床基線資料比較(P>0.05),可納入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70歲,性別不限;②符合糖尿病足Wagner標準中2~3級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③患者及法定監(jiān)護人對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放射性、風濕性和脈管炎引起的非糖尿病相關的潰瘍;②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10mmHg,或患有嚴重不能控制的高血壓;③精神病、孕婦、過敏體質的特殊人群;④患有心、腎功能不全等疾?。虎輴盒阅[瘤晚期,嚴重感染者。剔除和脫落病例標準:①資料不完整可能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②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或過敏反應,需根據醫(yī)生判斷停止試驗者;③治療過程中不配合治療者;④治療過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療或發(fā)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堅持治療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①常規(guī)處理: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根據其實際血糖水平給予中長效胰島素,確保血糖維持在較理想的范圍內。同時,積極控制感染,進行藥敏試驗,并選擇敏感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感染;活血化瘀,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擴血管藥物,對組織供血進行有效改善。②局部處理:對破潰周圍皮膚先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然后使用無菌剪刀將壞死組織剪除。接著進行雙氧水清洗和生理鹽水清潔。最后,濕敷慶大霉素和胰島素于創(chuàng)面。盡量在白天暴露創(chuàng)面,而晚上用無菌紗布包扎覆蓋創(chuàng)面,避免損傷,每天換藥1次,直到創(chuàng)面結痂。③物理治療:給予患者支持對癥治療,減重,限制活動,患肢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持續(xù)4周。
觀察組給予短波紫外線治療儀治療。操作者保持著裝規(guī)范,戴口罩。根據患者病情及創(chuàng)面情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短波紫外線的目的,以及操作的方法,讓患者及家屬對操作理解并配合治療?;颊呷∈孢m的體位,暴露治療創(chuàng)面。常規(guī)處理患者的創(chuàng)面。連接好短波紫外線儀器,接插好電源線。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選擇體腔/體表治療。①體腔治療:選取體腔照射器,在關機狀態(tài)下連接好體腔輸出電纜線。旋緊體腔照射器前端蓋,旋松端蓋上光導固定螺母,把選好的光導輸入端輕輕插入光導孔,以接觸到燈管為準,再把螺母固定緊。打開主機上的電源開關,體腔照射器紫外線燈微亮(此時為待機狀態(tài)),確認主機上體腔照射器的工作指示燈亮,并設置治療時間;等待體腔照射器預熱,通常為10~20s,根據環(huán)境溫度高低設置預熱時間的長短;將光導輸出端抵近或者直接接觸患部,確保光線傳導良好;輕按照射器把手上的啟動開關(按一下即可松開),開始體腔治療,此時主機上的“治療中”指示燈亮起,治療時間開始倒計時;等待治療時間結束,倒計時完成后,“治療中”指示燈熄滅;體腔照射器返回待機狀態(tài),顯示屏上的時間回歸預設值,同時蜂鳴器發(fā)出音響提示;將體腔照射器移開治療部位,完成治療。若時間不變,換部位治療,只需移動治療光導至新受療部位,再一次按動手把上的啟動按鈕即可。若有誤操作,可按動主機面板復位鍵,回到待機狀態(tài)。治療完畢,關閉主機電源開關。旋松光導固定螺母,輕輕取下光導并將其置于75%酒精消毒液中浸泡,下次再用時,取出后用干凈紗布擦干即可。②體表治療:選取體表照射器,在關機狀態(tài)下連接好體表輸出電纜線。打開主機電源開關,按動主機上的(體腔/體表照射器)“轉換”鍵,此時體表照射器紫外燈亮;置治療時間(單位:s)。體表照射器預熱10~15s,對準患者受療部位,按動照射器把手上的啟動開關(按一下即可開啟),治療開始。治療時間結束后,蜂鳴器音響,“治療中”指示燈滅,時間顯示回至預設狀態(tài),紫外線燈回到待機狀態(tài),等待下一步治療,治療結束關閉電源。體表照射治療,可借助孔巾或涂抹凡士林對非治療部位遮護。用體腔照射器,旋開端蓋可進行小面積體表照射,效果更佳。根據創(chuàng)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包扎。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3~5次/療程。
評估患者的病情、傷口以及神志等,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選擇合適體位,使傷口充分暴露傷口。傷口治療儀的延長管口放在傷口上,經醫(yī)用膠帶進行固定,傷口覆蓋紗布,或者選擇適合的敷料,在紗布或者敷料上覆貼膜。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儀器的運轉情況,耐心詢問患者的感受。該治療儀對環(huán)境濕度有要求,需環(huán)境濕度超過30%,當環(huán)境濕度低于30%時,濕度顯示閃爍,需在便捷袋中放入濕紗布或者濕巾,儀器良好使用環(huán)境溫度在10°C~40°C。儀器剩余時間為制氧余下時間,如果剩余時間為零,則要及時更換制氧組件。管路要保持暢通,避免彎曲、折彎、壓。傷口使用貼膜盡量密封。持續(xù)4周。
①觀察兩組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②潰瘍愈合率:傷口濕潤,上皮組織爬行快,創(chuàng)面縮小超過原面積的一半,傷口細菌培養(yǎng)陰性,可考慮進行二期縫合或植皮術為顯效;傷口濕潤,傷口分泌物減少,有肉芽組織生長,創(chuàng)面縮小超過原面積的1/3為好轉;創(chuàng)面無縮小,治療前后創(chuàng)面無明顯變化,甚至感染加重為無效[3]。③在治療前以及治療1周后,測量兩組創(chuàng)面滲液的pH值(揭開傷口敷料后在傷口中心點蘸取傷口滲液5s顯色后與指示卡進行對比取值);測量兩組的C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經疼痛數字評價量表評估兩組疼痛程度。
數據將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實施χ2檢驗,差異顯著以P<0.05表示。
觀察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潰瘍愈合率對比(n=45)
治療前,兩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組間比較,P>0.05;治療1周后,觀察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創(chuàng)面滲液pH值及疼痛程度對比(n=45,±s)
表2.創(chuàng)面滲液pH值及疼痛程度對比(n=45,±s)
組別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分)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前治療1周后觀察組8.73±0.43 7.62±0.31 7.54±1.32 4.89±1.05對照組8.71±0.42 8.22±0.35 7.48±1.28 6.35±1.17 t 0.223 8.609 0.219 6.230 P 0.824 0.000 0.827 0.000
治療前,兩組C 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組間比較,P>0.05;治療1周后,觀察組C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對比(n=45,±s,mg/L)
表3.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對比(n=45,±s,mg/L)
組別C反應蛋白D-二聚體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前治療1周后觀察組9.35±1.52 5.02±1.01 0.71±0.12 0.33±0.08對照組9.29±1.48 5.99±1.12 0.69±0.11 0.49±0.09 t 0.190 4.315 0.824 8.913 P 0.850 0.000 0.412 0.000
糖尿病足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比較慢,甚至是不愈合,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血管生成以及組織修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當組織低氧時就會影響組織修復[4,5]。所以,需要為組織提供充足氧供,促進創(chuàng)口修復。
臨床以往主要是通過換藥療法對糖尿病足患者的創(chuàng)面進行治療,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該治療方法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而且敷料易受到滲出物的污染,進而提高創(chuàng)口感染的風險,同時,敷料需要頻繁地更換,增加患者痛苦、醫(yī)護人員工作量、患者醫(yī)療費用[6,7]。而傷口治療儀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會持續(xù)地向靶向組織輸送氧氣,并配合薄膜敷料外貼,確保創(chuàng)口具有良好的密閉性,并且保持創(chuàng)口的濕潤,對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組織持續(xù)的低氧狀況進行改善,利于血管增生及肉芽增生,促進糖尿病足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明顯縮短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8,9]。患者在應用傷口治療儀后,會持續(xù)地產生氧氣,進而在創(chuàng)口處形成封閉的、較高濃度的一個氧艙,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產生影響,增加白細胞對細菌的殺滅能力,創(chuàng)口的滲出液明顯減少,最終降低創(chuàng)口感染或者再感染的風險[10,11]。在短波紫外線治療中,充分發(fā)揮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的雙重作用,非熱效應促使局部體內的pH值逐漸增加,使其趨向堿性,從而有效減輕或消除組織的酸中毒現象。此外,非熱效應還導致局部鉀離子減少,而鈣離子增加,從而降低組織的興奮性,有利于減少滲出液的產生,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非熱效應還能提高人體抗體水平和補體水平,增強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助于急性炎癥的快速消散[12,13]。另外,紫外線具有強大的穿透能力,通過低強度局部照射可擴張患者足部和小腿的深部血管,使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加速,促進組織再生,有利于吸收和消散足部水腫和炎癥。同時,紫外線刺激并發(fā)揮明顯的抗炎作用,加強人體的防御免疫功能[14]。
綜上所述,短波紫外線聯(lián)合傷口治療儀在治療糖尿病足Wagner2~3級的患者中可以提高潰瘍愈合效果、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并且有改善創(chuàng)面滲液pH值、疼痛程度評分、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等指標的作用。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臨床數據來進一步驗證其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