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語文融榮課堂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融合共榮”傳統(tǒng)思想在中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守正創(chuàng)新。本文從學科育人、教學組織、本體實踐等五個著力點闡述深度融合教學的路徑,從教學范式、資源與技術應用路徑等四個維度探討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語文融榮課堂構建策略。
構建語文融榮課堂的著力點
學科育人是出發(fā)點。育人是大目標,是教育的本質。融榮課堂建立融榮協(xié)同機制,以育人為出發(fā)點,充分挖掘各類教育元素,融思想品德修養(yǎng)、知識文化傳承、行為習慣養(yǎng)成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師生高度參與、各類教育元素深度融合中彰顯生命價值。
教學組織是關鍵點。融榮課堂融通教材、生活、網絡空間等載體,獨立思考與合作研討相結合,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激發(fā)師生生命活力,形成有力促進師生和諧共榮、教學相長和持久發(fā)力的新教育生態(tài)。
本體實踐是生長點。融榮課堂以學為中心,切實轉變育人方式,更注重對學生活動進行動機激發(fā)、方法指導、過程反饋與效果評價。在本體實踐上,融榮課堂以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線,融通聽、說、讀、寫,全面落實對價值觀的培養(yǎng)、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潛能。
文化傳承是落腳點。從學科育人的高度出發(fā),融榮課堂以探究實踐活動為紐帶,促進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章、語言和文學、語言和文化四方面融合發(fā)展,促進學生主動汲取古今中外文化精華,積極創(chuàng)作與表達,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使其建立文化自信,積極做好文化傳承。
技術應用是支撐點。融榮課堂在整合、優(yōu)化各種語文教育資源與技術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人與各教育元素之間的融合,讓資源與技術服務于語文教學,切實減負、增效、提質,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融榮課堂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的使用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融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多種手段、多種資源的融合運用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
構建語文融榮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是構建語文融榮課堂教學范式,變“滿堂灌輸”為“探究交流”。融榮課堂教學范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主問題為導向,以學習任務單為載體,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與探究交流的環(huán)境,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個性化學習。
例如,在教學《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時,筆者圍繞“課前自主先學—課中在體驗、探究、交流中互動生成—課后個性化拓展”這一主線組織語言實踐活動:圍繞“雨果如何寫回信”創(chuàng)設主情境;課前創(chuàng)編課本劇《雨果寫回信》;課中探討圓明園之美和反語手法;課后速讀《雨果評論匯編》《雨果傳》,給雨果寫一封信,實現(xiàn)讀寫融合、相生共榮的效益提升。這克服了“滿堂灌輸”的弊端,在探究交流中觸發(fā)了深度思考點,實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呈現(xiàn)出融合創(chuàng)新、動態(tài)生成、相生共榮的新教學生態(tài)。
二是構建語文融榮課堂資源與技術應用路徑,變“單一路徑”為“多元融通”。我們從教學角度出發(fā),研究技術的應用及各教育元素的關系,探索與之相關的服務于構建新的課堂生態(tài)的方法與策略,以實現(xiàn)信息技術搭橋、多元深度融合、彼此相生共榮的課堂建設目標。
例如,在教學《陋室銘》時,筆者運用數字教材上的視頻伴音功能讓學生跟著誦讀,進入情境,在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基礎上展示、質疑、糾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在總結拓展時,筆者組織學生欣賞《經典詠流傳》中黃綺珊演唱的歌曲《陋室銘》,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深度領略經典魅力。課后活動是學唱《陋室銘》,并開展小組歌詠賽。融榮課堂改變使用紙質教材的“單一路徑”,通過對希沃白板、數字教材等的綜合使用,在“多元融通”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高對經典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三是構建語文融榮課堂文化,變“被動接受”為“融合共榮”。融榮課堂讓學生在生命參與、多元融合的審美過程中探索真知、互動交流,呈現(xiàn)和諧共榮之美,形成獨立、開放、多元融合的課堂文化。
例如,在教學《觀滄海》時,筆者圍繞“學會賞讀古詩”這一主問題,組織任務群落實活動:講故事,知人格之美;多誦讀,悟意境之美;細品析,賞語言之美;再創(chuàng)作,展繪畫之美;學詠唱,享音韻之美……讓學生感受詩人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這就以古詩賞讀為中心,以文本為基點,融通歷史、美術、音樂等多學科知識,融合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感受藝術之美。融榮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困生更多包容,給予學優(yōu)生更大期待,給予中游生持續(xù)關注,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fā)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四是構建語文融榮課堂評價體系,變“單一評價”為“立體評價”。融榮課堂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綜合運用案例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立足真實的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系統(tǒng)分析教與學兩個層面從知識、能力到素養(yǎng)轉化的有效性,進行提煉概括、規(guī)范描述、評估改進,并參照新課標有關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制定評教、評學指標,以教與學的有效性作為評價的核心點,構建了二層次、多維度的融榮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融榮課堂教學評價,既注重用階段性診斷評價教學質量,又注重用過程性診斷評價課堂生態(tài)。日常觀課議課,觀察重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注意力、參與程度、交流情況、思維活躍度等,以此來評判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我們以全面、綜合、發(fā)展、開放的視角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形成基于教學持續(xù)改進的長效評價機制。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語文融榮課堂建設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JCJYC2101zy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