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婭靜
(甘肅省永靖中學,甘肅永靖 731600)
高一化學是銜接初中和高中化學的關鍵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少高一學生普遍反映高中階段的化學內容抽象、理解困難、習題難做,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在進入高中之后,化學成績一落千丈,感到學習起來非常困難,逐漸對化學學習失去信心。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主要是對宏觀概念的梳理,只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和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學生的學習主要以記憶為主;高中化學則是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解釋相結合,包含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六大模塊,知識容量增大;從知識結構來說,無論是深度、廣度還是難度,都有了很大的跨越,需要學生具備更強的自主思考能力、科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多視角思考能力。很多學生升入高中之后產生不適應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逐漸產生學習障礙。
那么,如何跨越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的鴻溝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高一新生化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及對策”這一課題展開研究,與同行探討。
1.初高中教材的差異性較大。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將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定為“知道、記住、列舉、區(qū)分、判斷、簡單計算”;將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定為“模仿操作、初步學習、獨立操作、初步學會”,表明初中化學教育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階段。現(xiàn)行的初中化學教材難度和深度大大降低,淡化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降低了概念和理論理解、化學計算的難度,體現(xiàn)出“淺、少、易”的特點。另外,初中化學教材的語言通俗易懂,并配有插圖,直觀性、趣味性強;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引入都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并遵循了初中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高一階段的化學學習內容體量大,敘述簡明扼要,抽象性和理論性增強,呈現(xiàn)出“起點高、密度高、容量大”的特點,對于剛畢業(yè)的初中生來說,適應起來還需要一個過程。
2.教師對高一新生缺乏了解。不少高三教師回到高一之后,頭腦中多多少少還帶有高考復習的“烙印”,沒有認識到教學對象是剛剛初中畢業(yè)的學生,沒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傳輸更多的知識,會將教材內容過度深化延伸,這就違背了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高密度、高門檻、高容量”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望而卻步”。還有的教師為了消除高一新生對自己的中考成績自滿的心理,在高一新生第一次入學測驗時,加大題目難度,故意使很多學生考試失敗,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大部分高中教師都沒有研讀初中教材,不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內容,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沒有做好課程內容、考點和方法的銜接,也沒有注意初、高中化學知識內容上可能出現(xiàn)的差距,在教學中一味地“開快車”,沒有關注學生感受、傾聽學生反響,致使一部分新生從開始就不適應。
3.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當前,大部分化學教師采用的依然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在這種形式下,學生的自主性缺位,更談不上學習興趣了。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是要經(jīng)歷一個知識同化和自我建構的過程,而不能完全靠教師的灌輸,否則也只是囫圇吞棗、模棱兩可地記住知識,而不能靈活地加以應用。此外,部分教師由于課時少、教學任務重、實驗課耗時費力,將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變成了講實驗或動畫演示實驗,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于操作練習。這種做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但是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瘜W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知識遷移的過程,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為基礎的。初中化學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初中學到的一些化學知識,比如化學符號、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化合價表等,到了高中都會用到,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繼承性。只有初中化學知識掌握得扎實、牢固,到了高中才不至于像“聽天書”。但是經(jīng)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化學基礎差,認識不到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就造成他們上課聽不懂、作業(yè)無法獨立完成,考試成績差,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實踐也表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導致他們無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更不能有效地解決化學問題,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可以說基礎知識薄弱是導致化學學習出現(xiàn)障礙的直接因素。
5.學生意志力薄弱,缺乏學好的自信心?,F(xiàn)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也缺乏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自暴自棄,失去信心。高中化學容量加大,其邏輯性與抽象性也更強,學生一下子接觸物質的量語言、元素周期律語言、氧化還原反應語言,其思維能力還無法適應,感到化學難學,而一旦產生這種畏難情緒,學生就容易失去信心。
6.不良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影響。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會學習”的關鍵。但是,很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滿足于“你講我聽”“你布置作業(yè)我做”,“聽命”于教師,缺乏學習自主性和思維的積極性。高中化學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忽視了課本的研讀,埋頭于習題,對課本知識理解得不透徹,一知半解,習題做得不少,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就是因為對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模糊、知識遷移能力弱造成的,只要題目稍微一變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此外,由于高中階段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有些學生對化學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投入的時間少,經(jīng)常是在快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長此以往,必然學得疲勞,心理負擔也會越來越重。
1.重視初高中教材的銜接。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xiàn),也是學生進行高中化學學習的主要參照。針對初高中教材上的重大跨度以及學習要求上的明顯變化,教師要重視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幫助學生搭建順利融入高中階段學習的橋梁。具體來說,在高一化學教學伊始,教師首先要給學生詳細介紹一下初高中化學教材的差異性,使學生在心理上做好相應的準備;其次,要重視學法上的引導,例如化學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高中化學教材的結構、編排特點、學習要求等具體的變化,然后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建議。特別是要告知學生如何有效利用高中化學教材、如何有效開展化學學習等,給學生明確要求和方向,避免學生走彎路。
2.強化生本意識,深入了解學情。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也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首先教師要改變應試主義的教學思維,可以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認真審視高一階段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從遵循教育教學的科學原則的基礎上來推進新高一的教學,重視從心理方面引導學生如何投入高中化學學習中,而不是給學生“當頭一棒”。其次,教師要強化研究意識,既要研究高一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還要了解初中化學教學的內容,使教師的教學更契合學生的實際。在研究學生方面,教師可以多方面推進,如通過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來初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初中化學學習狀況,通過師生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步入高中階段后對化學學科的印象以及學習需求,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能夠有一定依據(jù)和方向。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初中化學教材的了解,知曉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能力要求等情況。教師也可以通過對中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再結合學生中考成績預估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進而知曉教學的起點或者銜接點。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與初中化學教師進行交流,從教師的角度深入了解學情,這樣教師的教學針對性才會提升。
3.調整教學方法,加快學生對高中化學的適應性。針對高中化學概念性強、知識抽象、教學容量大的特點,教師要有意識地調整教學方法,力爭既能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學科與日常的生產、生活關聯(lián)密切的特點,開展生活化教學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離子反應”這課的第一課時“電解質的電離”的教學時,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所學的第一個化學方程式,為了使學生迅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常識引出學習內容,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給電器設備通電時,用濕手操作為什么容易發(fā)生觸電事故,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此外,教師也要重視靈活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把相對抽象的學習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便于學生消化和吸收新知識。教師更要重視實驗教學的獨特價值,利用實驗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雖然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工作的,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而這些內容很多與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有關聯(lián)。因此要想使學生順利地融入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做好知識與能力上的準備,幫助學生及時彌補漏洞。要特別針對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前剛剛經(jīng)歷一段假期,其知識遺忘較為嚴重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結合高中教學的需求給學生列出需要復習、鞏固的內容,從最基礎的化學符號、方程式寫法等內容出發(fā),讓學生自己去溫習、鞏固初中所學,并鼓勵學生嘗試構建知識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為新舊知識的銜接做好準備。
5.重視思想引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目前,新高考改革已經(jīng)在全面推進,化學學科是選考、賦分科目之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未來的職業(yè)選擇需求來選擇,這給高中階段學生的化學學習提出了差異性的要求。教師可以從學業(yè)水平考試、高考等級性考試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學習的思想指導。要使學生清楚化學學科是必修課程之一,學生只有通過學業(yè)水平考試才能夠在高中順利畢業(yè),幫助學生消除逃避心理。同時,化學教師也要從未來高考專業(yè)選擇的角度告訴學生“物理+化學”組合在報考上的優(yōu)勢,再結合學生未來職業(yè)選擇的需求做出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學生才會真正認識到學好化學的重要性,對高中化學學習的態(tài)度才會逐漸改變,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行動。
6.重視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取得學習成效的重要前提。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較初中階段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學生需要在學習習慣上做出相應的調整。針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容量大、進度快的變化,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即要在新內容學習之前按照教師要求踏實地預習,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特別是自己存在的疑難點,提升課堂聽課的針對性,此過程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高中化學更側重于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高效聽課的習慣,即上課要保持專注度,跟著教師的進度走,同時也要把動手、動腦、動口結合起來,即要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思考,同時針對重點、難點內容及時做好筆記,及時參與課堂教師設計的互動或者實驗活動,提升自己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養(yǎng)成及時復習、鞏固的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后及時復習、認真做作業(yè)的習慣,特別是針對課上或者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定要有及時、徹底解決的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高一階段的化學教學工作起著奠基性的作用,化學教師要針對學生容易在高一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早進行謀劃,并從各方面著手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工作,力爭使學生迅速地融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為三年的化學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