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四維度”的陽明心學“心理資本”研究

      2023-11-30 06:41:46鐘舟海高小艷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3年11期
      關(guān)鍵詞:心理資本積極心理學

      鐘舟海 高小艷

      [摘 要] 陽明心學與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積極心理學中心理資本的“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四個維度與陽明心學“學圣賢”“心上用功”“事上磨”“自慊”等思想高度契合。陽明心學心理資本研究既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推進了陽明心學的應(yīng)用研究,又豐富了積極心理學的本土化內(nèi)涵。加強陽明心學與積極心理學的融合研究,可以為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思想深度融合探索出更多路徑,形成更多成果。

      [關(guān)鍵詞] 積極心理學;陽明心學;心理資本

      “心”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概念之一。[1]王陽明認為身心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強調(diào)個體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他的整個思想體系處處體現(xiàn)“治心”思想,與本世紀初興起的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心學強調(diào)開啟“良知”“成圣”,積極心理學注重激發(fā)人潛在的強大心理能量,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二者都主張催動“心理資本”,將創(chuàng)傷痛苦轉(zhuǎn)化為成長的福祉,實現(xiàn)心靈治愈、人生覺解。

      一、心理資本的內(nèi)涵

      心理資本是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興起的一個新興概念,被看作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心理資本是美國著名學者盧桑斯(Luthans)于2004年提出的概念,盧桑斯(Luthans)等人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2]

      盧桑斯(Luthans)認為心理資本“能夠通過有針對性的投入和開發(fā)而使個體獲得競爭優(yōu)勢”,并指出心理資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韌性等四個方面,它們是衡量心理資本的重要維度,也是心理資本的重要來源。四者可以用英文單詞“HERO”表示。H代表“希望”(Hope),是指面對目標時的意志和途徑;E代表“自我效能”(Efficacy),是指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R代表“韌性”(Resiliency),是指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彈性;O代表“樂觀”(Optimism),是指對事物的總體期望偏向于積極的現(xiàn)實能力。

      二、陽明心學的心理資本研究意義

      陽明心學關(guān)于立志、意志、德行、學問以及為官、處世、交友等思想給人以心靈引導和思想啟迪,研究陽明心學以有效開發(fā)和管理心理資本對個人和團隊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理論研究方面,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心理學新思潮,為陽明心學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研究陽明心學的心理資本,有利于從積極心理學視角深化陽明心學的理論內(nèi)涵。研究心理資本與陽明心學的關(guān)聯(lián),有利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豐富積極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內(nèi)涵。

      在應(yīng)用研究方面,對陽明心學的心理資本研究,能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支撐,有利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底蘊和實施效果。王陽明本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學的形成、發(fā)展和成熟過程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和廣泛傳播陽明心學思想精髓,深入挖掘陽明心學的心理資本內(nèi)涵,有利于推進陽明心學的應(yīng)用研究。

      三、陽明心學與心理資本的契合

      陽明心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王陽明的人生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是他本人的自我體察與人格特征投射,是他有效解決自身人生困境的思想升華。王陽明主張用“致良知”的方式,將這種人生體悟傳給弟子?!爸铝贾敝饕瑑蓪右馑迹浩湟皇菙U充自己的善端,也就是相信個體具備天然的良知(積極力量),如果加以擴充,就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獲得“圣人”的力量。其二是推己及物,將自我良知推及事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在此基礎(chǔ)上,王陽明確定了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強調(diào)通過“為善去惡”的功夫“致良知”。圍繞“致良知”,陽明心學在立志、抗挫、意志、心態(tài)等許多方面契合了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為個體提升心理資本、促進自我覺悟與成長提供了新路徑、新視角。

      (一)希望與“學圣賢”——目標意志管理

      希望(Hope)是一種自己可以勝任和應(yīng)對某事的能力感。作為一種積極的人格力量,希望(Hope)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希望水平與個體心理發(fā)展和健康狀況有著顯著的相關(guān)性。那些希望水平較高的人免疫系統(tǒng)更強、抑郁和焦慮較少、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更傾向于以積極的行動解決困難障礙。[3]希望的核心思想是目標與意志管理。

      王陽明非常重視“立志”的作用。

      其一,認為立志要高遠,人人皆可成圣成賢,將“希望值”直接推至峰值。王陽明少年立志即不同凡響,認為金榜題名未必是讀書的第一目標,讀書最要緊的是“學圣賢”。他告誡說,學習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猶如氣之統(tǒng)帥、人之生命。一個人不立志,天下就沒有什么是他可以做成的事情。這些主張,都強調(diào)了人要立高志、遠志,立學圣之志、為圣人之學,以“學圣”之志支撐起“希望”之帆。他指出,立志成圣成賢,努力達到心純志高,就能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品質(zhì)、道德情操、意志人格,達到“與圣人同”的境界。

      其二,認為人的資質(zhì)不同,主張因“資質(zhì)”立志、因材施教、隨才成就,能力才能得到體現(xiàn),希望才能落實。他認識到人的資質(zhì)存在差異,各有所長,有的擅長禮樂,有的擅長政教,有的擅長耕種。如果說立志成圣成賢側(cè)重于“修心”,那么談資質(zhì)就更側(cè)重于“修能”。王陽明主張根據(jù)各自的特長取得相應(yīng)的成就,而不是千篇一律。豪邁張揚的人就在豪邁張揚的事情上成就他,謹小慎微的人就在謹小慎微的事情上成就他。按照這種極具彈性的自由精神處事,就能減少希望落空的挫敗感,從而拓寬希望的閾值,提升希望的達成率。

      其三,主張一心一意立善念,一心為善,矢志不渝。他認為,如果三心二意,希望就很可能不得其終。立志為善的障礙就是人的私欲。王陽明認為人的物欲是惡的,對于這些“人欲之私”,必須防患于未然,在“惡欲”萌芽之前做好預(yù)防,萌生之時堅決扼殺。他特別強調(diào)要嚴于律己,加強自我監(jiān)督,要求“洗心滌慮”,排除私心雜念。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認識到了去除私欲的艱巨性,警示人們要經(jīng)常自我檢視,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欲,逐一搜尋出來,眼看耳聽,意念一動,即刻追捕消滅干凈,以避免行動偏離初衷。

      (二)自我效能與“心上用功”——自我信念管理

      自我效能(Efficacy)是衡量人的行為信念和信心的重要指標,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是指人在特定情境下成功完成某項任務(wù)的能力信念,代表個體對自己某種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4]積極心理學引入了自我效能概念,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經(jīng)過后天訓練養(yǎng)成和提升。自我效能的核心是對個人能力的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我信念的管理能力。

      陽明心學對自我信念有獨特的見解。

      其一,認為“心”主宰萬物,自己的“心”具備很強的掌控能力。陽明心學將“心”提到至高無上的高度,宣稱心之外無理、無事、無物、無義、無善,認為心與命同一,可以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所不具,無所不能。王陽明將天地萬物納入“心”中,將“心”推至天地萬物的主宰地位,流露出個體以“心”統(tǒng)領(lǐng)自我信念、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十足信心。

      其二,認為“在心上用功”即可,表達了對自我成就的信念。王陽明將其思想命名為“心學”,提出為“心學”、為“圣人之學”是不需要一味地借助外力的,只需“在心上用功”即可。關(guān)于“心上用功”的方法,他提示說,若能守“真己”之本體,立“為己”之意念,練“克己”之功夫,就能建“成己”之功效。按照這一路徑“在心上用功”,那么人人都可成圣賢。通過“在心上用功”,主體的人格意志、精神意趣、自我信念等心理素質(zhì)都可以得到自然實現(xiàn)和全面提高。

      其三,認為天賦良知,人人自有,每個人都具有提升自我效能、圓滿成功的潛力。王陽明認為無論圣者還是愚人,都心存良知。所以,理論上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言下之意即人人都可以通過“致良知”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心理資本。這些觀點體現(xiàn)了陽明心學鮮明的民主性、平等性和開放性特點,揭示了人的良知、潛能和心理資本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為積極心理教育提供了一個極其廣闊的平臺,對自我效能感提升有著重要的路徑指導和啟示作用。

      (三)韌性與“事上磨”——抗挫彈性管理

      韌性(Resiliency)是對外力的一種主動接收和調(diào)整適應(yīng)能力,也被稱為復原力、抗逆力或心理彈性。它使個體在面對災(zāi)難或壓力時,減少、緩解甚至適應(yīng)不良因素對自己造成的破壞性影響,維持機體的正常心理狀態(tài)。近幾年,許多學者傾向于將心理韌性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韌性的核心是情緒意志管理,體現(xiàn)個體抗挫適應(yīng)、心理彈性調(diào)整的能力。

      王陽明一生波折傳奇,展現(xiàn)出了強勁的韌性,他經(jīng)過不斷覺察體悟和提煉升華形成的見解耐人深思。

      其一,人是自己情緒的主宰,面對逆境,人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王陽明認為,情緒變化,人皆有之,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都是人人共有的。他主張“七情”順其自然流露宣泄,而不能一味地壓抑封堵,但情緒情感應(yīng)受理性調(diào)節(jié)和良知支配,這為個體在面對災(zāi)難或壓力時,通過“致良知”調(diào)整好情緒、心理狀態(tài)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其二,人生變故是一把“雙刃劍”,逆境可以變成“得力處”和“用力處”。王陽明以切身經(jīng)歷教人看淡人生變故,坦然面對“事上磨”,學會在逆境中磨煉意志、砥礪品質(zhì)。如此,毀譽榮辱就奈何不了自己,反而為自己提供了磨礪心志的時機和成功的踏板。在他看來,逆境既是鍛煉意志品質(zhì)的磨礪石,也是檢驗意志品質(zhì)的試金石。

      其三,以不變應(yīng)萬變,推崇“致良知”以應(yīng)對人生萬千變故。王陽明說,一個有道行的人,應(yīng)對突發(fā)事變時,能夠行止有度,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為所當為。正因如此通透,王陽明盡管一生坎坷,飽經(jīng)磨難,但終其一生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實現(xiàn)了古圣先賢的最高人生理想。

      (四)樂觀與“自慊”——正向能力管理

      樂觀(Optimism)是個體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積極認知與情感傾向。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樂觀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影響。樂觀者通常采取樂觀歸因,傾向于從積極事件中獲得動力與信心,而將消極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歸為他人或暫時的、局部的原因,目的是減少消極事件對自信與自尊的打擊。樂觀的核心是對人、事、物未來積極結(jié)果的總體期望,本質(zhì)是維持內(nèi)心的滿足與愉悅。

      陽明心學對“修煉”滿足與愉悅感多有論述。

      其一,認為樂觀的方法是致良知。王陽明強調(diào)“致良知”無非是為了心態(tài)平和愉悅而已。通過致良知以實現(xiàn)“自慊”,進而形成主體自愿選擇、主動自律的內(nèi)在機制。所謂“自慊”就是人心滿意足的一種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是個體在遵循良知規(guī)范的過程中自覺遵行、自信實現(xiàn)、自在圓滿而產(chǎn)生的愉悅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其二,認為樂觀的前提是放下執(zhí)念,正確認識“事上磨”。王陽明認為,人在經(jīng)歷了一些事變磨煉之后,才真正能強大成熟。歷經(jīng)“事上磨”,磨煉了素質(zhì),磨去了私欲,才能見到內(nèi)心光明的自己。他詰問說,過去和未來的事,反復思慮又有何益處呢?他強調(diào)要適時放下自我,放下生死,活在當下,能克難能隱忍,如此便少些悲觀與痛苦,多些自在滿足和愉悅。

      其三,認為樂觀的條件是去除私欲。在王陽明看來,只要減去一分私欲,就好比再獲得一分天理,這是簡便易行的。這種求減不求增,務(wù)必去人欲、致良知的做法,使欲求落空的失落與欲求過多的羈絆越來越少,人的心境就越澄明輕快。也就是說,積極的心理動力越強,消極事件的打擊就越輕。他強調(diào),不刻意計較,不強求索取,遺憾就越少,意外之喜和樂觀心境就越多。

      參考文獻

      [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新編本)[M].吳光,錢明,董平等,編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張文龍,葉一舵.高職大學生心理資本養(yǎng)成的新路徑——談“陽明心學”在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育人中的應(yīng)用[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7,38(1):129-132.

      [3]張青方,鄭日昌.希望理論:一個新的心理發(fā)展視角[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6):430-433.

      [4]郝永澤,劉姍汝,賈德梅.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7(3):145-146.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陽明心學的心理資本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JY16)。

      [作者簡介]鐘舟海(1974—? ? ),男,江西崇義人,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學、陽明文化、國際中文教育等;高小艷(1973—? ? ),女,江西黎川人,江西應(yīng)用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心理資本積極心理學
      在職支教經(jīng)歷教師之專家引領(lǐng)、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1:57:01
      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
      知識型員工心理資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質(zhì)拓展與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guān)系研究
      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青年教師心理資本問題探析
      關(guān)于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的探索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14:07
      探索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
      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和職業(yè)倦怠的關(guān)系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chuàng)設(shè)研究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宜川县| 册亨县| 侯马市| 昂仁县| 江北区| 舒兰市| 广饶县| 保山市| 武汉市| 四子王旗| 德昌县| 新绛县| 个旧市| 溧阳市| 保亭| 建湖县| 东台市| 南部县| 建瓯市| 凉山| 云梦县| 桐庐县| 宣威市| 岫岩| 布尔津县| 博罗县| 龙游县| 庆阳市| 天柱县| 澄城县| 农安县| 通辽市| 晋州市| 鸡西市| 友谊县| 定陶县| 淅川县| 泾阳县| 昌吉市| 台湾省|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