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佳 等
陳星宇? 宋夢月? 許方
[摘 要]隨著后現(xiàn)代時期的到來,身體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女性主義對身材審美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并形成了獨特的研究視角。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fā),對女大學生群體中的身體審美因素及身材建構因素進行了研究,同時探討了身體審美背后真正的影響因素,并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使女大學生實現(xiàn)身體的自主性。
[關鍵詞]女大學生;女性主義;身材審美;社會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研究顯示,大學生對自身體型的關注度較高,同時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時代背景下,伴隨著主流媒體及消費主義的引導,“以瘦為美”的主流思想深入人心,女性頗受影響,且女性更容易出現(xiàn)對自身的外貌身材焦慮。大眾對女性身體的審美趨向日新月異,且影響因素多樣多變。
本文選取女大學生群體進行研究有以下原因:第一,因為社會對性別概念的逐漸演變引發(fā)了對女性身體是否更容易受到審視和評價的思考。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她們的地位和權益?zhèn)涫荜P注。第二,當前社會將苗條性感作為具有自控力、吸引力的象征,并營造出苗條的女性在求學、職場、婚姻等各方面都會有競爭優(yōu)勢的社會風氣。女大學生作為年輕女性的代表,正處于自我概念形成的關鍵期,極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改變自身的審美觀念,對身體進行不斷審視。第三,女大學生是追求體型美和時尚的主要人群,在錯誤的“骨感”審美觀影響下,“減肥變瘦”成為校園潮流,部分女大學生對自我體型和減肥知識認知錯誤,盲目地通過各種方法來減肥,帶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1]。
因此,本文意圖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去觀察當下女大學生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及影響審美的因素,運用個案訪談的方法去探究女大學生的減肥行為真正動機,探討其減肥的相關影響因素,運用社會工作的相關方法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與問題的產生提出建議與對策[2]。
二、女大學生身體審美影響因素的探究——基于Y同學的個案訪談
訪談對象基本信息:Y,21歲,Z學院大三在讀,身高160cm。已進行減肥2個月,減肥前體重58kg,目標體重50kg,當前體重54kg,主要減肥方法為控制飲食。通過對其進行個案訪談,分析出女大學生身體審美的影響因素,具體內容如下:
(一)父權制的影響
研究表明,除了原始時期的母系社會,大部分人類歷史都是在父權制社會的框架下發(fā)展的,真正的權力由男性掌握,因此女性常處于男性的附屬地位。這種不平等的權利關系深刻塑造了社會對女性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
女性常處于被凝視的地位,成為審美活動的對象。而男性則通過發(fā)出凝視行為,潛移默化對女性進行塑造和改變。這種“以瘦為美”的審美凝視對女性的身體形象和自我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容易讓她們對自身身體形象產生焦慮和不滿。因此,她們可能試圖通過減肥的方法來迎合父權制社會對美的期待,以獲得認可和滿足。在訪談時筆者問道“如果你男朋友說讓你去減肥,你心里會怎么想?你會贊同并執(zhí)行嗎?”時,Y表示,雖然心中會有一定的消極情緒,但最終還是會為了取悅男朋友而進行減肥。
“如果我男朋友說讓我去減肥,我雖然心里會不太開心,覺得他是在嫌棄我,但我還是會去執(zhí)行的,因為······怎么說,還是希望他會喜歡吧?!?/p>
盡管這種父權制社會影響對于女性的自我認知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是許多人并未察覺,包括同為女性的母親。母親在女兒成長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傳承和教育的責任。她們可能會向女兒傳遞一種“女性應該”觀念,即女性應該保持苗條、符合社會對美的標準、順應父權制社會的期望。
“我媽媽會提醒我不要吃太多,她覺得我現(xiàn)在的身材剛剛好,但是不能再胖。在家里我媽媽會保持身材,她也不吃晚飯,每天會步行很久,周末會去爬山。我媽媽對身材的要求會嚴格過爸爸,我覺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讓我會對身材有控制的意識?!?/p>
(二)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
不論是當下亞洲喜愛的“白瘦幼”,還是歐美喜歡的“細腰”,都離不開“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耙允轂槊馈睂徝烙^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接受,似乎是大眾共識。但是其并非憑空而出,而是受到了歷史、時代和人文群體的影響所塑造。這種審美現(xiàn)象是歷史上的主流社會文化和朋輩群體亞文化共同構建的產物。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人們開始對西方文化持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西方的苗條纖瘦審美標準也迅速普及開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胖被視為財富的象征;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物質的豐富帶來了審美觀念的變遷。胖開始被嫌棄,瘦逐漸成為標準。苗條身材成為風向標,瘦身減肥成了社會熱門話題。
減肥從來都不是個體的實踐,而是絕大多數女性都參與的行為,受到朋輩群體亞文化的影響,女大學生熱衷于探討怎樣變得更瘦、怎樣才能成功減肥。她們不僅面臨著社會的審美壓力,還承受著同齡人和社交圈子的期待和評價,這進一步加劇了她們對自身外貌身材的焦慮。
“我身邊減肥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吧,大部分還是想要追求瘦,還有一些是見到一些比較胖的人,然后害怕自己變成那樣才去減肥的。感覺現(xiàn)在社會審美的大環(huán)境還是會以瘦為美?!?/p>
(三)消費文化給女性身體審美的沖擊和改變
當今商業(yè)消費日益繁榮,幾乎成為身體消費的時代,在消費文化和大眾媒介的引導下,減肥不再是少數人的選擇,而成為絕大多數女性的共同奮斗目標。
在訪談中,Y提及減肥是為了穿衣服更好看,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消費文化中的資本操控,像“BM女孩”風潮,就是由布蘭迪·梅爾維爾 (Brandy Melville,簡稱BM)建立的,一個只賣最小號衣服的衣服品牌掀起的。在商業(yè)資本的操縱下,女性被告知只有通過減肥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滿足。消費文化將瘦身與美麗、成功和自信聯(lián)系起來,并大肆宣傳,嚴重影響了女性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
“我覺得減肥并不是完全自愿的行為,雖然有自主的成分在,但還是很受外界的影響,包括朋友家人的看法建議和社交媒體上宣傳的瘦的標準,之前一段時間小紅書上不是有BM女孩標準很火嗎,像一米六的女孩,86斤才是完美體重。這些都是讓我減肥的動力吧。”
大眾媒體對我們的審美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女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互聯(lián)網接觸到大量媒體信息,并常常通過媒體傳遞的形象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和吸引力。但這些形象往往是經過精心修飾和加工的,體現(xiàn)了極端纖細的標準。盡管這種標準對于大多數女性來說是不切實際的,但不良媒體的宣傳會使得女大學生誤認為只有達到這種標準才能被社會接受和認可。為了追求所謂的完美身材,她們常常會采取極端的飲食限制、過度運動或使用不健康的減肥產品的方式進行減肥,這極易出現(xiàn)飲食紊亂和身體健康問題。這些行為不僅威脅她們的身體健康,也對她們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認知帶來負面影響。
“我的減肥初衷也是因為看到網絡上一些美女身材很好的照片,想要自己也變得像她們那樣優(yōu)秀,畢竟身材好也是一種自制力強的體現(xiàn),所以才自發(fā)地去減肥的?!?/p>
減肥熱潮推動女大學生對減肥器具和藥品的消費需求增長,促使減肥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為追求商業(yè)利潤,企業(yè)家會運用廣告推廣產品。這些廣告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成現(xiàn)實中難以達到的完美身材,如小腹平坦、大腿纖細、手臂無贅肉。越來越多的女性為了追求廣告中理想的身材,而盲目采用了不健康的減肥方法,例如使用減肥藥物或束腰器具[3]。她們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快速達到瘦身的目標,但忽視了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副作用。
“我關注了一個博主,她說她用束腰能夠很好地控制食欲,我就買了,還挺期待使用效果的?!?/p>
生活在現(xiàn)代消費社會的女性開始感受到自身體重與當前審美標準的不匹配,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廣告常用極有誘導性的言辭,讓女大學生誤認為只需付出,即可輕松達到瘦的極端目標,這讓更多女性為了符合審美標準,購買減肥產品。
三、女性主義社會工作介入建議
筆者認為可以運用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個案工作來介入具有過度減肥行為和錯誤身體審美認知的女大學生群體。女性主義個案工作是從父權制社會構建角度看待女性問題,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來促使女性在自我認知方面產生改變。
(一)促進意識覺醒
女性主義個案工作旨在幫助服務對象實現(xiàn)自我意識覺醒,認識到自身與他人是平等獨立的,讓她們逐漸認識到自己是自我人生和身體的主人。通過引導女大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和權利,促進積極的身體認知,幫助她們擺脫過度減肥和錯誤的身體審美觀念。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教育和啟發(fā),引導女大學生超越社會對身材的建構,真正認識到她們對自身身材和外貌的自主掌控能力,幫助她們理解自己的身體形象是個人獨立領域的一部分,不應受到外界的束縛和規(guī)范。這種覺醒將賦予她們自信,使她們能夠積極地選擇和塑造自己的身體形象。同時,社會工作者可以為女大學生鏈接資源和社會支持,鼓勵她們參與女性主義和身體積極形象的活動,與其他女性建立聯(lián)系和支持網絡。通過分享經驗和交流,獲得更多的啟發(fā)和支持,鞏固她們對自身意識覺醒的信念和行動。最終幫助她們建立積極的身體形象和自我關愛的習慣。
(二)提供或鏈接心理輔導服務
為了快速塑造并維持苗條身材,不少女大學生會選擇節(jié)食、斷食等異常進食行為。然而,研究顯示,進食障礙的患病率是正常飲食女性的八倍[4]。這種極端減肥方法很有可能導致女大學生患上進食障礙,嚴重影響她們的身心健康。
作為一門“助人自助”的學科,社會工作應及時針對女大學生群體,矯正其異常進食行為,幫助其改變錯誤認知,認識自身優(yōu)勢,并建立社會支持。為此,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個案咨詢和心理輔導服務,幫助她們認識到異常進食行為的危害,改變身體形象認知,提升自尊和自我接納的能力,并引導她們找到健康生活方式。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幫助女大學生鏈接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資源,為女大學生提供咨詢渠道,以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行為干預措施。
(三)倡導媒體責任
現(xiàn)代社會中,媒體作為信息傳遞和塑造公共意識的重要渠道在女性身體審美觀念的形成和傳遞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當前媒體的過度商業(yè)化和盈利導向導致許多媒體過度強調瘦身和身體完美的標準,給女性帶來巨大的身體壓力和認知偏差。
面對這一問題,倡導媒體責任成為一項重要的解決對策。社會工作者可以發(fā)揮倡導者角色,呼吁媒體傳遞積極健康的身體價值觀,減少對極端纖細身材的過度宣傳,鼓勵多樣性和身體積極性的呈現(xiàn)。還可以開展與媒體相關的教育活動,提供正確的身體認知和健康減肥的信息,引導媒體傳遞積極的身體形象和價值觀。
(四)加強性別平等教育
身體形象和性別角色一直都是社會熱議話題,扭曲審美觀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女性,實際上,男性也受到了扭曲審美觀的傷害。男性被視為強壯、勇敢的象征,因此常常被要求展現(xiàn)出強壯、陽剛和有力的形象,而瘦弱這種不符合所謂的“男子氣概”的形象可能被認為是軟弱或不夠男人。這給男性帶來了性別角色的焦慮和壓力,也對男性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加強性別平等教育,倡導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審美觀,使兩性都能擺脫審美標準的束縛,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身體態(tài)度。
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與學校、社區(qū)合作,推動性別平等教育,開展性別平等培訓課程、座談會或研討會,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多元化的性別角色和審美觀,促進性別平等和審美包容的社會文化氛圍的形成。
結束語
通過訪談可知,女大學生的身體審美及實踐改變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在其中,父權制是一個極具影響力卻常常被忽視的因素,包括親密人的父權化主導對女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社會性別與社會角色的功能性壓力。此外,無論是歷史上的主流社會文化影響還是朋輩群體亞文化之間的滲透,都強化了“瘦即是美”的文化導向。最后,在消費文化的沖擊下,女性的身體審美也在不停地受到社會構建的影響。
基于女大學生的審美現(xiàn)狀,筆者建議從女性主義視角,具體運用社會工作方法進行介入。女性主義社會工作以社會性別理論為支撐,通過促進女大學生意識覺醒、倡導媒體責任、加強性別平等教育三種方式,改變女大學生的錯誤觀念,協(xié)助女大學生增加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性,減少社會對女大學生身體的負面建構。
參考文獻
[1]史曉寧,胡述雁,宋建華等.健康減肥干預對女大學生減肥認知和行為的影響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90):208-209.
[2]羅悅.身體重塑:女大學生減肥熱的社會學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5.
[3]孔德男.女性主義關于女性身體建構的批判與反思[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4]李昱秋.女大學生自我客體化對異常進食行為的影響:社會比較與身體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作者簡介:朱曉佳(1982— ),女,漢族,河北邯鄲人,中華女子學院,講師,博士。
研究方向:性別研究,家庭倫理學與女性主義倫理學。
陳星宇(1998— ),女,漢族,四川眉山人,中華女子學院,在讀碩士。
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婦女發(fā)展。
宋夢月(1999— ),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中華女子學院,在讀碩士。
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婦女發(fā)展。
許方(1999— ),女,漢族,山東日照人,中華女子學院,在讀碩士。
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婦女發(fā)展。
基金項目:中華女子學院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項目“社會工作介入女大學生異常進食行為的研究——以Z學院為例”(項目編號:010109/ZKY2030104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