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閱讀能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思維和想象能力。除了閱讀繪本,幼兒還可以將繪本內容講述給他人聽,在講述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認知水平,同時,這也有助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
【關鍵詞】繪本閱讀;學習品質;親子閱讀;閱讀水平
作者簡介:徐曉燕(1993—),女,江蘇省海安高新區(qū)田莊幼兒園。
繪本,又稱“圖畫書”,主要由畫面與文字構成,一般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很適合低幼兒童閱讀。繪本閱讀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閱讀活動。通過觀察繪本畫面,幼兒能夠了解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并在觀察的基礎上加以思考,結合上下文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后天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可以借助繪本閱讀,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為幼兒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傳授幼兒正確閱讀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閱讀習慣
幼兒年齡小,閱讀習慣還未養(yǎng)成,教師要抓住時機,有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小班的幼兒喜歡玩玩具,對于書本,他們常常會當做有趣的玩具,扔一扔、撕一撕。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教育措施,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準備[1]。
(一)根據年齡特點,投放閱讀材料
小班幼兒的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開始發(fā)展。因此,教師所投放的閱讀材料的畫面、大小、顏色應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即畫面多,文字少。在小班閱讀區(qū),教師可以投放不容易撕壞的書,一方面教幼兒一頁一頁地翻看圖書,養(yǎng)成按序翻書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提醒幼兒圖書的作用是閱讀而不是玩鬧,同時用繪本中有趣的畫面吸引幼兒,使幼兒沉浸在閱讀活動中。
中大班幼兒的閱讀習慣正在形成。在中大班閱讀區(qū),教師可以用繪畫的形式將“安靜看書、有序翻書、保持閱讀區(qū)的安靜、不打擾他人”這些閱讀規(guī)則展示在墻壁上,用無聲的語言提醒幼兒遵守閱讀規(guī)則。
(二)動手整理圖書,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閱讀活動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每次閱讀結束后,有的幼兒能將書本合起來,放回原位,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兒將圖書一扔,就離開了,導致圖書散落在地上、桌上,非常零亂。幼兒的好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對于這種亂扔圖書的行為,教師應及時制止幼兒,提醒幼兒將圖書整理好再離開;整理圖書的時候,應注意按大小、類型擺放,不能混放;圖書閱讀到一半,要用書簽標記好閱讀進度。
二、鼓勵幼兒參與繪本閱讀,有效提高幼兒閱讀水平
幼兒對繪本的理解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而幼兒的認知水平的提升,借助于日常學習和閱讀?!皶凶杂悬S金屋”,一本繪本就是一個小世界,幼兒通過繪本閱讀,能接觸到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信息,如天文地理、人物趣事和歷史傳說等。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參與繪本閱讀,并進行繪本的分享,使得繪本能流動起來,讓更多的幼兒了解不同的繪本內容[2]。
(一)借助繪本閱讀,提高幼兒道德認知
繪本中既有趣味十足的奇幻故事,也有抒發(fā)情感的日常故事,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有效提高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幼兒時期是幼兒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選擇具有正能量的繪本,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繪本故事《狼來了》講述了一個孩子因為在山上放羊無聊,用撒謊制造樂趣,一次次地謊稱“狼來了”,欺騙大家上山打狼,導致大家不再相信他,而當真正的狼來了的時候,大家以為他還是在撒謊,沒有人愿意來幫助他,最終導致他的羊兒都被狼吃掉了。這個繪本故事告訴幼兒們一個淺顯的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撒謊,一次次的謊言只會讓自己陷入誠信缺失的境地。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繪本畫面內容,嘗試講述基本的故事情節(jié),加深幼兒對繪本的認識,從而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誠信待人,做一個不撒謊的孩子。
(二)借助繪本閱讀,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
繪本中描述了各種各樣的故事,通過故事向幼兒介紹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地貌、氣候變化等。幼兒在閱讀活動中,能夠學習新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認知水平。教師可以讓幼兒交換自己閱讀過的繪本,這樣能讓同一本繪本發(fā)揮更大的教育價值。
比如,通過閱讀繪本《大自然里的田鼠小弟》系列故事中的《田鼠小弟與風呼呼》,幼兒知道了青蛙冬天需要冬眠、田鼠的家在田地里等知識。有的幼兒發(fā)出疑問:“青蛙冬眠的時候不吃不喝,減少能量消耗,那人在冬天怎么活呢?”針對這個問題,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幼兒說:“人一天不吃飯,就餓得慌?!庇械挠變赫f:“冬天很冷,我們可以多穿衣服,讓身體保住溫度。”還有的幼兒說:“人可以在冬天多喝熱水,多運動,讓身體暖和起來?!蓖ㄟ^對繪本中問題的探討,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認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懂得了人要順利過冬,就需要穿棉衣、圍圍巾,多喝熱水、多運動,讓自己保暖。
(三)借助繪本閱讀,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
繪本前后兩頁的畫面通常存在聯(lián)系,教師要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jié),從細節(jié)處找出聯(lián)系前后頁面的連接點,借助連接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比如,在繪本《紅紅的小東西》中,“紅紅的小東西是什么”貫穿全文,連接了前后頁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抓住“紅紅的小東西”這個故事線索展開閱讀。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幼兒看到了紅紅的小櫻桃、紅紅的兔子眼睛、紅紅的燈籠,最終發(fā)現(xiàn)“紅紅的小東西”原來是小貓衣服上的紅紐扣。在這個繪本故事閱讀過程中,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積極尋求答案。通過觀察繪本畫面內容,幼兒進行了合理想象,這樣的閱讀過程既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又能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促進幼兒閱讀水平的提升。
(四)借助繪本閱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在閱讀繪本后,常常有向他人訴說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的欲望。教師要給予幼兒自主表述的機會,鼓勵幼兒向同伴、教師和家長說說繪本的有關內容。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差異,對于表達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其完整講述繪本內容;對于表達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加以引導,鼓勵其努力說、盡可能地說,讓幼兒在表述中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加強引導,多鼓勵、表揚幼兒,讓幼兒有機會分享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與同伴、教師和家人多溝通交流,在多次的表述活動中建立語言自信。
三、開展多樣化閱讀活動,調動幼兒閱讀積極性
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有的幼兒對繪本興趣不大。為了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調動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教師要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對繪本閱讀保持持續(xù)的關注[3]。
(一)開展“圖書漂流”活動
“圖書漂流”活動旨在讓優(yōu)秀的繪本圖書在班級內流轉起來,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閱讀到優(yōu)秀繪本。教師可以讓家長為孩子挑選幾本優(yōu)秀繪本,再讓幼兒將這些優(yōu)秀繪本帶到幼兒園來與其他幼兒共享。教師需要負責收集、管理這些繪本,并每周有重點地介紹幾本繪本,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設立閱讀規(guī)則—幼兒閱讀過多少本繪本,就可以獲得多少顆五角星;制訂借閱規(guī)則—想要將優(yōu)秀繪本帶回家閱讀的幼兒,可以使用“借書卡”,歸還上一本書后才能借閱新的繪本。通過“圖書漂流”活動,優(yōu)秀繪本在幼兒之間形成了流動。這也能在班級中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拓寬幼兒的知識面[4]。
(二)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家長是幼兒親密的伙伴。教師可以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參與幼兒的繪本閱讀過程,加強親子間的聯(lián)系。比如,在閱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著書中的方式,學習用語言表現(xiàn)對父母的愛;又如,在閱讀繪本《我爸爸》時,家長可以借助繪本故事,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進親子關系。家長還可以為幼兒答疑解惑,幫助幼兒更好地展開閱讀。通過親子閱讀,幼兒能夠收獲更愉悅的閱讀體驗。
(三)開展小組合作式閱讀活動
不同幼兒的閱讀視角、興趣點不同,他們對于同一本繪本的理解自然也不相同。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開展小組合作式閱讀活動,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同讀一本書,在組內講述自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不斷提升幼兒的閱讀體驗。比如,在教學繪本《小黃與小藍》時,筆者帶領幼兒開展小組合作式閱讀活動,讓幼兒同讀一本書,講一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在經驗交流時,有的幼兒說看了《小黃與小藍》后,知道顏色是會變化的,黃色和藍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綠色;有的幼兒說通過閱讀繪本故事,感受到了朋友和親人間的愛意;還有的幼兒說對繪本故事中小黃和小藍玩的“藏貓貓”“轉圈圈”游戲很感興趣,自己也想體驗一下。小組合作式閱讀活動,讓幼兒能夠從不同的視角理解繪本內容,這不僅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同伴情誼。
(四)開展繪本角色扮演活動
繪本中的趣味故事通常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讓幼兒開展繪本角色扮演活動,并為幼兒提供相應的角色服飾、道具等,讓幼兒在表演中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對繪本主旨的認識。比如,在以繪本《桃樹下的小白兔》為主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老桃樹、小白兔、老山羊、小松鼠、小貓和小螞蟻等角色,并為幼兒布置好表演背景。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角色,開始角色扮演活動。在繪本角色扮演活動中,幼兒模仿故事人物的語言、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演繹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在表演中發(fā)展語言能力,將故事內容完整呈現(xiàn)。
(五)開展繪本創(chuàng)作活動
隨著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有的幼兒逐漸產生了自己創(chuàng)作繪本的愿望。教師要支持幼兒的這一想法,鼓勵他們動手動腦,開展創(chuàng)作活動。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對幼兒的創(chuàng)作要求無須太高。教師可以讓幼兒參照繪本的基本構成元素展開創(chuàng)作,告知幼兒“封面需介紹故事的名字;正文的內容要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開,并輔以少量的文字;正頁需要標有頁碼,便于按順序裝訂”等。隨著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表達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趣味事件記錄下來,做成“小繪本”,放在閱讀區(qū)供同伴們閱讀與欣賞,進而增強幼兒的創(chuàng)作自信心。教師也可以請幼兒親自介紹創(chuàng)作心得,讓其他幼兒受到啟發(fā)。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個幼兒都具備繪本創(chuàng)作的能力,教師應以鼓勵為主,不能強求幼兒。
(六)開展繪本閱讀競賽活動
為了進一步推進班級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開展繪本閱讀競賽活動。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將全體幼兒的名字用表格的方式羅列出來,每當一名幼兒讀完一本新的繪本,這名幼兒的格子里就可以加上對應的繪本名稱,每周結束時進行一次繪本閱讀評比,看看這一周誰閱讀的繪本數量最多。為了保證幼兒的繪本閱讀質量,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時間,組織繪本故事講述活動。教師可以從某個幼兒已經閱讀過的繪本目錄中,隨意挑選出一本繪本,讓該名幼兒講述給大家聽。其他幼兒作為評委,給講述的幼兒打分,得分最高的幼兒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通過開展繪本閱讀競賽和繪本故事講述活動,幼兒能夠學會積極閱讀、主動閱讀、分享閱讀,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此外,教師還要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閱讀空間和一定的閱讀時間,讓幼兒在閱讀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中展開自主閱讀。
結語
總之,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還要傳授幼兒正確的閱讀方法,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學習品質。同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選擇正能量的繪本,讓幼兒在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助力。
【參考文獻】
[1]胡燕.幼兒園繪本閱讀游戲化指導策略探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10):77.
[2]李麗.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踐途徑[J].試題與研究,2023(27):194-196.
[3]王穎.繪本閱讀在幼兒語言發(fā)展中的作用與應用建議[J].文科愛好者,2023(4):226-228.
[4]李嵐.幼兒繪本閱讀指導問題與發(fā)展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3(2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