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鋒 謝文斌 魯潤林 龔沛堂 王順龍 毛肖
[摘 要]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當代大學生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課程思政則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之一。課程組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六個下功夫”理論為指導思想,利用雙螺旋結構哲學方式開展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與專業(yè)課程相融合,通過連接的雙輪驅動作用促進二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的方式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哲學方式中的升維思考與降維建設核心思想,強化思政元素的隱形傳遞,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使高電壓技術的知識講解由淺入深,價值引領循序漸進,以期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精神;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雙螺旋結構;哲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5-0091-06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轉變與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對于新工科本科教學,課程思政應能抓住專業(yè)課程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挖掘優(yōu)秀的思政元素與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與民族自信中的顯性和隱性教育作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是推進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也是教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武器。課程組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六個下功夫”理論為指導思想,利用雙螺旋結構哲學方式開展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改革,將課程思政與專業(yè)課程相融合,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使高電壓技術的知識講解由淺入深,價值引領循序漸進。結合升維思考、降維建設的核心思想,強化思政元素的隱形傳遞,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一、高電壓技術課程分析
高電壓技術課程包含電力系統(tǒng)知識,這些知識在特高壓輸電、可控核聚變、等離子推進器、等離子隱身技術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說,本課程在具體教學工作中踐行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與良好職業(yè)道德素質的電力工作者。
(一)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昆明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涉及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基礎學科,主要研究高電壓(強電場)下的各種電物理問題。同時,本課程是綜合性的多學科專業(yè)基礎課,其主要內容包括電力系統(tǒng)過電壓與絕緣之間矛盾的處理方法、各種介質與絕緣結構的電氣特性、電力系統(tǒng)過電壓及其保護措施、絕緣與高壓試驗等。
(二)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圖1所示。在思政教學方面,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六個堅持”融入本課程的教學,引導當代大學生做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專業(yè)教學方面,培養(yǎng)新工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學生未來高電壓工程(含特高壓與超高壓)建設管理能力,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新時代的綜合型與應用型人才。
二、雙螺旋結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簡介
課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簡單疊加,而是二者共同的產物。課程思政韋恩圖模型(見圖2)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非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但其只能體現二者之間的靜態(tài)表現,難以反映非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各自既相對獨立又同向同行的發(fā)展屬性,更難以體現二者之間的動態(tài)協(xié)同作用。而雙螺旋結構教學充分體現了課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屬性,無論是非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螺旋結構教學都是適用的。模型由內外兩個螺旋構成,以課程為核心的專業(yè)知識構成內部螺旋,其發(fā)展決定新工科大學生自身具備的“體量”;以課程思政為核心的思政素養(yǎng)構成外部螺旋,其發(fā)展決定內部螺旋發(fā)展所能達到的廣度和高度,這兩個螺旋的結構是內外相互嵌套的。隨著新元素的不斷進入,所形成的新螺旋的體量增大,最終達到各個要素協(xié)同發(fā)展的目的。
三、學情分析與實施措施
課程組根據高電壓技術課程的授課經驗,分析了以往該專業(yè)學生的學情,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入學分數相對較低。(2)學生未學過電路原理、電子基礎、電力系統(tǒng)分析等專業(yè)基礎課。(3)傳統(tǒng)課程采用“漫灌式”教學方式,學生接受度不高。本課程是新工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需要在“化”字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責,切實提升融入的實踐性。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引導當代大學生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堅定理想信念。(2)促使大學生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練就過硬本領。要求大學生樹立遠大抱負,做到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3)激勵大學生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責,強化使命擔當。要求專業(yè)課教師將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同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相結合。
四、基于雙螺旋結構哲學方式的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建設方案設計
本文以高電壓技術課程為雙螺旋結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分析對象,在課程設置時,明確思政和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建立雙向有機聯(lián)合的培養(yǎng)體系,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進行有機融合,打破傳統(tǒng)的直線型編排課程的方式,實現教學效能的最大化。課程組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六個下功夫”理論為指導,建立高電壓技術課程雙螺旋結構模型(見圖3),從而驗證了基于雙螺旋結構的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見圖4)的適用性與有效性。
雙螺旋結構課程思政教學有兩大特點:一是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非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問題,主張各門課程的教學不是靜態(tài)的圓形疊加,而是動態(tài)的螺旋上升。二是以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課程思政教學問題,這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要求一致。
該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雙螺旋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的兩條螺旋鏈,其中一條螺旋鏈代表專業(yè)知識,另一條螺旋鏈代表思政素養(yǎng)。通過對課程內容的重新組合及思政內容的有機融入,體現了專業(yè)內容與思政內容的并行關系,形成了教學過程中的兩個有機循環(huán)嵌套,每一次循環(huán)遞進,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都得到提高。高電壓技術課程雙螺旋結構內部螺旋構成如圖5所示。
五、高電壓技術哲學方式的升維思考與降維建設教學案例
以高電壓技術課程中的“電暈放電”為例,結合哲學方式中的升維思考與降維建設核心思想來進行教學設計。具體設計如圖6所示。
(一)基礎知識講解
電暈放電是極不均勻電場特有的一種自持放電形式。對于棒板間隙,通常最大場強出現在曲率半徑比較小的棒電極附近,隨著間隙上所加電壓的升高,在曲率半徑小的棒電極附近空間率先達到自持放電條件,在棒電極附近局部區(qū)域形成自持放電。伴隨著電離而存在的復合和激發(fā),發(fā)出大量的光輻射,使電極周圍產生淡紫色的發(fā)光層,似日月的暈光,此為電暈放電。
(二)哲學思想引入
結合輸電系統(tǒng)具體運行情況,深入引導學生思考:既然存在電暈放電現象,為什么變電站與輸電線路還能正常運行?讓學生理解電暈放電中的電暈放電層不可能向外擴展,整個氣體間隙仍然沒有被擊穿,間隙尚處于絕緣狀態(tài)。通過與工程實際聯(lián)系,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達到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這樣既驗證了“理論指導實際,實際反作用于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又提高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三)邏輯思維推導
通過邏輯思維推導,讓學生理解電暈放電的危害等。比如,架空線路導線與地面之間的空間和高壓電氣設備周圍的空間中,部分電場強度大的部位常常會出現電暈放電現象。這種自持放電形式往往會帶來很多危害,如回路中會有電暈電流流過,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聲、光、熱、化學反應等效應都會消耗能量等,所以電暈放電將造成大量的功率損耗,還會通過電磁耦合方式將產生無線電干擾。有時,電暈放電還會產生具有較強腐蝕作用的氣體和超過環(huán)保標準的噪聲。
(四)思政元素的融合
電暈放電產生的無線電干擾、噪聲等不僅屬于電力電磁系統(tǒng)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還可能帶來居民投訴、阻礙輸電線路架設等實際問題。應通過事例的講解,不斷增強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一是構建環(huán)境價值觀(包含心理、感知、思維與情感等因素),二是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電暈放電在某些情況下,也存在著可以利用的一面,例如利用沖擊電暈來削弱雷電侵入波電壓的幅值與陡度;利用電暈放電進行空氣凈化、除塵及靜電噴涂等。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當充分發(fā)揮事物積極的一面。
六、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融入設計
本文梳理了課程內容與相關思政元素的融入點,關鍵章節(jié)授課內容與思政融入點如表1所示。通過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引導當代大學生用“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tǒng)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的立場觀點辨別是非、撥開迷霧、破除迷思。
七、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電壓技術教學評價
良好的教學評價方法可以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效果?;谡n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評價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模式,增加對學生政治素質、社會責任感、職業(yè)道德與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考核。高電壓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課程思政部分的內容考核主要包括考試成績、討論報告與調查問卷三個方面?;诖?,課程組開展了課程教學評價改革工作。
首先,將2021年和2022年高電壓技術課程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情況如圖7所示。從總體成績來看,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后,學生總體成績顯著提高。雖然優(yōu)秀學生人數有所減少,但是不及格學生人數大為減少,這說明課程思政對于專業(yè)水平較差的學生產生了較強的正影響。
對比分析
其次,對學生的討論報告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如圖8所示。授課班級包含電氣1911、電氣1912兩個班,共84人。從圖8可以看出,涉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及能力的內容最多(占比38%),說明學生能夠自發(fā)地將專業(yè)知識學習與專注、創(chuàng)新等素養(yǎng)提升相結合,懂得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此外,21%的學生表示課程思政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愛國情懷,24%的學生表示學習到團隊合作精神。
對特高壓工程項目管理任務的學習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對高電壓技術學習的熱情,學生紛紛表示要繼續(xù)深入學習研究。從分析可以看出,課程思政雖隱于無形,卻能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對電氣1911、電氣1912兩個班共84名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圖9所示。從結果來看,課程思政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敬業(yè)、愛國、專注、創(chuàng)新的大國工匠精神,同時也讓部分學生掌握了將辯證唯物主義應用于工程實際的能力。同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
八、教學突出四個“新”
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機融入高電壓技術課程教學中,授課教師是關鍵因素,正因如此,授課過程需突出四個“新”,即以新形象影響人、以新語言感染人、以新思想熏陶人、以新技術教化人(見圖10)。
九、結語
實踐表明,非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連接是發(fā)揮兩者之間動態(tài)協(xié)同效應的關鍵。雙螺旋結構哲學方式的課程思政教學既能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對獨立性,又能確保兩者同向同行,通過連接的雙輪驅動作用促進兩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方式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結合哲學方式中的升維思考與降維建設核心思想,強化思政元素的隱形傳遞,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22-10-17(2).
[2] 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0(12):4-7.
[3]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奮斗,2020(17):4-16.
[5] 丁剛,尹遜波.雙螺旋擴張循環(huán)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2(5):82-85.
[6] 丁剛.知識螺旋擴張循環(huán)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63-167.
[7] 蒲清平,黃媛媛.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6):286-298.
[8] 唐廷廷,周奕君,謝必武,等.食用菌栽培技術課程“雙螺旋上升”式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食品,2022(13):31-33.
[9] 成敏.《英美文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究:基于“六個下功夫”層面[J].海外英語,2022(14):123-125.
[10] 趙龍成.學科要求·路徑創(chuàng)新·“四新”特征: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41(6):5-10.
[11] 朱迅德,吳靚,陳忠.《高電壓技術》課程“三教改革”實踐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21(6):74-75.
[12] 吳淑群,武菲,江軍,等.《高電壓技術》課程教學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9,17(32):111-113.
[13] 彭英慧,劉泉汝,惠陣江.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工科類課程教學路徑探索:以“水利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52):96-100.
[14] 劉艷,欒云鏹.大思政課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機制探討[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0(1):52-57.
[15] 王潤濤,李明,吳洪艷,等.電氣工程專業(yè)“六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機制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21):182-183.
[16] 李月琴,張俊玲,張爭珍,等.基于電磁場與電磁波的“課程思政”有效實施方案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20,34(3):40-44.
[17] 馬愛清,趙璐,淡淑恒,等.《高電壓技術》課程融入思政理論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9(4):69-72.
[18] 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19]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 64-69.
[20] 崔金剛,吳淑杰,李景奎.課程思政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5):10-11.
[21] 王豐曉.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養(yǎng)研究[J].高教學刊,2019(9):148-150.
[22] 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56-60.
[責任編輯:吳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