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杰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其最終目的是交際?!罢f”是語言輸出的最主要途徑,它承上檢驗聽和讀的輸入效果,啟下又為寫作打基礎。
但對目前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學生在生活中既缺乏交際的自然環(huán)境,也缺乏與之交際的對象,他們?nèi)粘=佑|最多、最直接的英語環(huán)境就是英語課堂,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立體的英語交際空間,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自信表達,最終達成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一、小學英語口語交際的現(xiàn)狀
1.教師主宰的“假交際”
雖然教師在課堂中盡力創(chuàng)設自由交際的情境,但是整個對話過程都預設在教師提前準備好的框架中,由此形成了教師主宰的“假交際”。
2.脫離生活的“空交際”
交際離不開情境的預設以及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扣,如果缺乏與實際生活相類似的情境,學生非但不能以輕松、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甚至用英語交流的欲望及熱情也會大大降低。
3.圍繞話題的“偏交際”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給學生固定話題,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然而最后展示的機會往往只集中在幾個優(yōu)秀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只能在臺下當觀眾。
口語交際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等于剝奪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機會,形成了民主缺失的“偏交際”。
二、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策略
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所提高,但這種提高是在自身基礎上的提高;每個學生都應有所發(fā)展,但這種發(fā)展各有不同的發(fā)展方向。教師需要在立足課堂、整合教材的同時聯(lián)系校內(nèi)外生活,為學生構建一個立體的交際空間,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交際的情境,讓學生愿交際、能交際、善交際,充分體驗交際帶來的英語學習獲得感。
1.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說的氛圍
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語言交際,不僅能讓能言善道的學生更加侃侃而談,也能讓沉默寡言的學生拋開顧慮,產(chǎn)生交際的需求。分角色表演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途徑之一。例如教學“I can play basketball”,針對“What can you do? I can ...”這一句型,教師結合學校開展的才藝展示活動,創(chuàng)設了學生報名、考官面試的情境,讓學生分組展開對話。學生在這種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口語交際,既樂于開口,又能將學習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開展活動,激發(fā)說的興趣
三分鐘口語素質展示 每節(jié)英語課的前三分鐘讓學生根據(jù)相關話題進行口語展示,這既源于教材的設計,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拓展和深化,同時又是對課外知識的適當補充。
英語課外活動 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英語節(jié)、英語競賽等途徑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整合教材,提升說的能力
巧用圖表,讓學生敢說? 說不同于寫,它需要大腦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不停地想象,快速思考,所以只有勇于挑戰(zhàn)的學生才會大膽站出來說。如果教師能在學生開口說之前給他們一個框架,通過各種圖表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就能為學生開口說鋪平道路。
循序漸進,讓學生愿說? 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當作一項系統(tǒng)工程來抓,注重日積月累、逐步提高。每單元的單詞新授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書本配圖和句型設計較為簡單的組詞造句練習,要求學生說一到兩句話就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交際的機會。造句的基礎打好后,可提升到看圖說話,例如教學“Helping our parents”,教學內(nèi)容為現(xiàn)在進行時,教師可以利用書中圖片引導學生開口:“Look at the pictures, suppose you are Mike. Its Saturday morning,what are your friends doing now?”學生稍加思考就基本可以回答:“Hello, I am Mike. Its Saturday morning. Im eating an apple. Nancy is playing the piano. Ben is flying kites. Wang Bing is riding a bike. Su Hai and Su Yang are reading a magazine. Were very happy.”無論說得多還是少,都是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表現(xiàn),教師都應給予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他們說英語的興趣和用英語思考的習慣。
4.分層教學,拉伸說的寬度
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組,A組是對英語感興趣、學習主動、能力較強的學生;B組是學習興趣、學習基礎、英語能力一般的學生;C組是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學生,該組最需要教師的關注。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組的特點和基礎開展分層次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具體方法如下。
分層訓練? 例如教學“My e-friend”,教學完重點句型“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重點句型進行操練,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C組學生看教材圖片、例句編寫對話,要求語法結構正確即可;B組學生在完成C組任務的基礎上,再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情境編寫對話;A組學生在完成B、C組任務的基礎上,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編寫一組符合生活實際的對話,要求完整、規(guī)范,符合語言習慣。
分層提問? 教師應巧妙抓住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例如教學“The Seasons”,教師可以為各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A組問題難度較大:1.How long is Su Yangs dad going to work in New York? 2.Which season does Ben like best in New York? B組問題難度一般:1.Which is the best season in New York? 2.What do people like to do in autumn in New York? C組的問題則是可以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的,也可以只回答Yes或No。
分層作業(yè)?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筆者給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作業(yè),A組學生除了掌握書上的單詞、詞組、句型外,還要模仿課文內(nèi)容自編一些小對話;B組學生除了要掌握書上的“四會”內(nèi)容,還要能熟練表演課文;C組學生要理解“四會”內(nèi)容,會聽、說、讀,能基本表演課文。
5.聯(lián)系生活,拓展說的空間
在生活細節(jié)中尋找“說”的素材? 如走在路上會發(fā)現(xiàn)Huzhong Road、 Park,在建筑物前會發(fā)現(xiàn)Peoples Park、 Bank of China、 Dengda Hotel,牛奶盒上有sweet milk、 pure milk,礦泉水瓶上有purified water,公交車上有city bus、 No parking、 Stop,玩電子游戲時能聽見Ready、 Go、 Game over、 Replay,等等。
在身邊事中發(fā)現(xiàn)“說”的內(nèi)容? Beijing Olympic Games、 Guangzhou Asian Games、 World Expo等身邊大事接踵而來,這是一個引導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好時機,教師可以讓學生當一回志愿者,用英語向外賓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在交流中學習的語言才是有效有用的語言。教師要用心營造課堂環(huán)境,搭建真正適合學生交際的平臺,讓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交流的過程,讓課堂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