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中外合作辦學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優(yōu)勢和突出特點。強強聯(lián)合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學習資源及高昂的學費,讓學生和家長對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各方面的工作和服務都抱有較高的期待。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線的組織者和承擔者,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對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輔導員除了具備高校輔導員基本能力外,還肩負著引領接受國際化管理和教育的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的重任,輔導員自身需要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能力。
關鍵詞|合作辦學;輔導員;學生管理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適應當今高等教育發(fā)展要求和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1]。2023年10月,中愛中外合作辦學聯(lián)盟(中方高校)成立大會暨中愛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fā)展論壇在北京工業(yè)大學召開,與會專家分享高質量辦學思路、育人模式等,深化中愛兩國高等教育高水平合作,促進中國與愛爾蘭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fā)展。隨著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等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其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帶來的困難與挑戰(zhàn)也逐漸浮現(xiàn)出來。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的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更顯重要,應高度重視中外合作辦學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創(chuàng)新,為促進合作辦學良性發(fā)展和培養(yǎng)國際化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2]。因此,在合作辦學教育事業(yè)快速、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加強對合作辦學學生事務管理的探討與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3]。本文探討了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輔導員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以期為中外合作辦學院校輔導員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和分享。
1 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學生的問題
1.1 學生家庭經(jīng)濟背景優(yōu)渥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除少量來自相對普通的家庭外,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背景殷實,或有家族企業(yè)生意,或家長的社會地位較高。豐厚的經(jīng)濟背景,豐富的人脈資源,讓學生從小受到多棲教育和發(fā)展,比如各種特長的學習,各科課程的多渠道輔導等。與此同時,學生和家長也呈現(xiàn)出維權渠道多,維權意識強的表現(xiàn)。
1.2 學生心理問題突出
優(yōu)渥的家庭環(huán)境也導致學生的抗挫能力弱,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意識強。不同學生生活、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因年級而異,比如,大一學生需要適應英語教學環(huán)境;大二學生需要開始考慮準備英語考試、本專業(yè)的國際考試和實習;大三學生需要面對大量的外方高難度的專業(yè)課;大四學生面臨申請國外學?;蚩佳校佳袑τ谥型夂献鬓k學院校的學生來說,意味著要在完成當學年的學業(yè)外,重新學習和復習一套學習資料)等的壓力。
1.3 自身條件好,以“我”為中心
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學生的綜合教育程度高,大多數(shù)學生才華橫溢、特長出眾。家庭和自身條件突出,心理優(yōu)越感強,導致學生適應集體生活能力差,缺少團隊精神,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形成了精致利己主義意識,從而造成人際交往的不順利和心理上的負面連鎖反應。
2 中外合作辦學院校輔導員工作的挑戰(zhàn)
2.1 輔導員常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
學生和家長維權途徑多且便捷,很多情況下輔導員沒有機會開展充足的思想引導工作,抑或學生和家長也不愿意接受輔導員做思想引領工作,認為繞過輔導員上報給學校、學院、市教委、市長熱線等方式能夠更快、更便捷、更直接地達到目的。然而,這些答案和訴求或者可以直接從輔導員處了解情況,或者存在不合理性,學校和學院也無法滿足家長的要求,繞過輔導員的形式并不能解決問題本身,但這些行為直接或間接地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阻礙和壓力,打擊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2.2 加強學生思政教育
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材認定審核、課堂活動監(jiān)測、課外活動實施、黨務專項工作推進等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理論導向。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引導活動和“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被引導和影響,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加深愛國主義情懷,明白如何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有機結合。學會在復雜的人、事、物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的人生發(fā)展方向。
2.3 充分利用兩校資源,綜合提升輔導員隊伍水平
中外合作辦學院??梢試L試建立專業(yè)化的心理授課團隊,利用兩校優(yōu)勢資源,掛職、培訓、鍛煉非專業(yè)的輔導員逐漸專業(yè)化,形成高質量團隊。針對不同群體開展輔導,切實解決學生剛需。結合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學生特點,結合他們關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學習動機與興趣貧乏、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困難、戀愛與性心理適應不良、情緒控制與耐挫折能力較差、競爭壓力與擇業(yè)求職焦慮等設置相應的課程、采取專題的講座等形式進行學習[4]。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加強心理健康輔導[5]。
2.4 引導學生認識到以“我”為中心的危害
殷實的家境,良好的個人條件,學生個性張揚,以“我”為中心;家長過度呵護和保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較弱,生活上互相攀比,學習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處理事情偏激。需引導學生認識到,于個人而言,以“我”為中心為影響個人與同學的人際關系,不利于大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養(yǎng)成和和諧發(fā)展;于社會而言,以“我”為中心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能達到社會賦予高校學子的要求和畢業(yè)生條件,不利于今后的人生和工作發(fā)展。
3 中外合作辦學院校輔導員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3.1 專業(yè)的輔導員團隊
從思想理論、業(yè)務能力、危機處理、經(jīng)驗交流等方面全面提升輔導員隊伍能力。建立學生工作周例會制度,每周定期研判學生思想動態(tài)、輿情熱點、重點事件,推動重點工作,開展學生事務案例分析,總結分享學生事務處理經(jīng)驗,提升輔導員工作隊伍凝聚力。為輔導員提供業(yè)務能力提升平臺,積極參與北京市、學校的各類學習培訓,有效促進理論聯(lián)系實際開展工作。鼓勵輔導員多參與執(zhí)業(yè)能力大賽等活動,以賽促學,促進經(jīng)驗交流與分享,制定獎勵機制,調動輔導員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2 特色的黨班團一體化建設
充分利用學生黨員、骨干隊伍,通過舉辦理論學習、黨課教育、英文宣講等專題活動加強學生思想理論武裝,通過開展實地參觀、黨員宣誓儀式、黨史知識競賽、就業(yè)輔導等方式推進教育與實踐兩手抓、兩促進。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發(fā)展與黨支部規(guī)范化建設,以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目標,以思想引領為主線,推動黨建工作與青年工作深度融合。
3.3 扎實的心理輔導
以“一生一冊、重點關注、持續(xù)跟進、全年全員全覆蓋”為宗旨,定期、定向、定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立足工作實際,組建以輔導員團隊、心理咨詢師、心理委員與學生黨員為主體的心理輔導工作室,分級分層開展問題研判、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談心談話,因人而異,剛柔并濟。以525心理健康節(jié)等特色活動為切入點,針對性地營造身心健康的環(huán)境,助力學生茁壯成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4 創(chuàng)新的學生日常管理
強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以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為抓手,助力校園文化建設,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強化網(wǎng)絡思政育人陣地建設,營造良好網(wǎng)絡輿論氛圍;優(yōu)化日常服務支撐方式,提升工作實效;助力新生扣好第一??圩樱瑖@理想信念、安全意識、學業(yè)適應、專業(yè)認知、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等主題開展新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成長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術思維、養(yǎng)成積極健康心態(tài),實現(xiàn)從中學到大學的良好過渡。
3.5 意識養(yǎng)成貫穿學習始終
通過各類會議列舉案例分析,學校、院活動等渠道宣傳警示并引導學生把意識養(yǎng)成貫穿學業(yè)始終。意識養(yǎng)成包括但不限于學業(yè)規(guī)劃意識、時間觀念意識、人際交往意識、網(wǎng)絡安全意識、隱私保護意識等等。四年的本科學習階段,對每一位學子來說都是人生中黃金般的時期,抓好這四年里文化知識的累積、價值觀念的形成、個性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今后人生發(fā)展的積淀。穿慣學生學業(yè)全過程培養(yǎng),從學生入學開始助力學生各個方面的意識養(yǎng)成,以本科四年為時間單位,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熟悉社會規(guī)則做好鋪墊和準備。
這里以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為例。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在人才培養(yǎng)理念、內涵、模式等各方面在國內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均發(fā)揮了良好示范作用。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從給大一新生入學前的一封信到入學后的系列主題教育,再到全四年的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思想引領到黨班團一體化建設再到國際視野培養(yǎng)等多形式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術誠信、廣泛閱讀、小組合作、課題演講及批判創(chuàng)新等能力納入考核體系,讓學生真正適應和滿足國際教育教學規(guī)則與要求。營造“浸泡式”英文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學業(yè)規(guī)劃意識,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加深學習主體觀念,明白自己的主觀意識對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和畢業(yè)定向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4 總結
北京工業(yè)大學牽頭成立中愛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方大學)聯(lián)盟,是時代所需、發(fā)展所系,開拓了以高質量黨建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fā)展的辦學育人思路,為中愛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我們在合作辦學中充分認識到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生命線,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6]。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決定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中外合作辦學院校的輔導員任重而道遠,需要凡事多“一點”,跨文化交際能力高一點、國際視野廣一點、家校聯(lián)動勤一點、對學生的關注包容多一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工作實踐中探索規(guī)律和方法,培養(yǎng)合格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梅月,宋秀超.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0:138-139.
[2]王道勛,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的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J].理論園地(下),2012:259.
[3]張錦.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特點及管理對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6):38-39.
[4]劉云山,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問題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18(9):115.
[5]王雅琴,陳建坤,胡麗.“4+0”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淺析[J].高教高職研究,2009(34):211-213.
[6]霍惠芝,陳煒昀.淺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管理工作:以江南大學萊姆頓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21,30(17):286.
Discussion on Counselor’s Work and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Yang Shuo
Beijing-Dubl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at BJUT, Beijing
Abstract: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education 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and high tuition fees raise students and parents expectations for the work and services in all aspects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llege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llege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counselors who are the front-line organizer and performer i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daily work. Counselors are not only required to equip basic ability for daily work, but also shoulder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ideological leading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Counselors need to have broa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apacity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Key word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unselors; Student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