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的英國地區(qū),社會正在逐步進入新舊交替的階段,然而父權制卻不能被根除,這也導致女性仍然在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受到了諸多壓迫,這一點在《金色筆記》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描寫,成為那個時代婦女的縮影。本文以文學倫理學為理論,著重探究在父權制社會下,社會和家庭對《金色筆記》中的女性造成的壓迫。
【關鍵詞】《金色筆記》;父權制;文學倫理學
【中圖分類號】I5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47-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005
一、文學倫理學定義
倫理學是對人類道德和行為的哲學分析。聶珍釗教授指出,倫理學之所以能運用在文學的批評分析中,是因為倫理學和文學有相通的研究對象。倫理學研究社會中的各種道德現象,而文學作為藝術手段,能將現實的世界轉化成藝術的世界,從而將世界里存在的道德現象轉換成藝術世界里的道德現象。即文學通過將人類社會的虛擬化,將現實的社會改變成藝術層面的社會,從而能使倫理學對其進行評價[5]18。作為全新的一種文學批評方法,文學倫理學可以通過一種新的視角和切入口,解決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如陸耀東[4]33指出,“對于敘事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如果能從倫理學角度進行探討,考慮到人物的某些倫理觀念,已成為人物的行為、性格與習慣,那就能更深一層探尋人物心靈的奧秘。”他還指出,即使使用文學倫理學來對文學進行批評評價,但是仍要選擇先進正確的,合理的倫理觀進行批評,并且牢記要秉持重文學,輕倫理的原則。
從人類發(fā)展的歷程來看,文學反映著人是什么,和人在社會群體中如何生存的認知和理解。李定清[3]45將文學倫理學對于文學創(chuàng)造出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構建總結成四個方面: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他人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因此,從對拓展文學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空間與內涵來看,文學倫理學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通過對古希臘文學作品,《哈姆雷特》等文本的分析,聶珍釗[6]16發(fā)現,倫理學批評中主要使用的是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文學。使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學者傾向于在客觀的歷史層面去分析、解釋、挖掘文學文本中存在的道德現象。因此,對于文學文本的分析,應該提防使用過去時代的道德理解或者未來時代的道德理解,因為他們并沒有遵循客觀的歷史唯物主義。就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論基礎來說,是多元化的選擇。以價值判斷為基礎的道德標準本身就是多元的,文學作品的倫理道德評判存在著正反兩個方向的闡釋,任何結論性的文學倫理道德判斷都是可以被批判和重新思考的。因此,文學倫理學批評應該是一種敞開式的對話批評。它不是在對讀者進行道德說教,而是不斷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思考,與讀者對話[11]。
文學對社會的價值可以概括為教化功能和倫理價值。“文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教誨的功能,進而幫助人完成擇善棄惡并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倫理選擇過程?!盵7]11他指出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無不塑造了類似民族英雄、忠貞之士之類的人物。而他們的出現,無一不在驚醒,該做什么樣的人或者避免做什么樣的事。閱讀文學作品凈化了情感,并且認知能力也得到了升華,這也體現了文學的倫理價值,因為它幫助凈化了污穢的價值觀,目的是將真善美等好的品質帶給讀者。因此,倫理價值也是文學最基本的價值。由此可見,在新時代創(chuàng)建文學批評理論和學術話語是十分重要且有意義的?!拔膶W倫理學批評是在繼承中國道德批評傳統(tǒng)和借鑒西方倫理批評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創(chuàng)新?!盵8]73
而對《金色筆記》的研究中,文學倫理學的應用比較稀缺。因此,應用文學倫理學,能使對文本的解讀更具深度和意義,能有效地促進文學批評領域的構建與發(fā)展。
二、父權制下婦女的社會倫理選擇(社會倫理)
父權制社會中是性別不平等的產物。在社會、家庭和婚姻中,男子通過掌握領導權獲得了主導地位。20世紀英國父權制社會中,男子是主要的壓迫者,而婦女被視為地位低下的壓迫者。在整個英國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父權制使用了一些贊揚和有價值的詞語來給男性貼上標簽,而對婦女的任何評價標準也由男子制定,當時的英國地區(qū)逐漸形成了以男子為中心的局面。與此同時,社會群體自發(fā)地將有償勞動和有價值的勞動交給男性,而無報酬無意義的工作則由婦女承擔。在公共領域和家庭環(huán)境中,婦女逐漸失去了她們的主體性和被社會承認的資格,成為一種毫無價值的邊緣化存在。“在不確定的社會面前,一切都是偶然的,社會認同感,自我認同感都在喪失,既成不了獨立的個體又進不了群體的世界。”[12]
在長期的壓迫思維的影響下,英國女性服從于社會制度和習俗,并且養(yǎng)成了懦弱和謙卑的性格。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服從逐漸成為女性的一種必要特征。當男女處于同一空間時,男性自發(fā)地向女性展示自己的權威,并試圖利用自己的氣質壓制女性。當理查遇到安娜和摩莉談話時,“理查以出乎意料的威嚴的姿態(tài)說”[2],他傲慢的語氣讓安娜和摩莉都感到不舒服和厭惡。隨著時間的推移,婦女長期受到壓迫和約束,成為男性權威的受害者。男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識地控制和馴服婦女,而面對巨大的權力懸殊,她們并不能在潛意識中認識到她們處在被男性馴化的過程中。當理查介入安娜和莫莉之間的對話時,面對理查的挑釁與夸夸其談,摩莉表現出了她的反抗:“因為你不會討論政治,你只會照搬從報紙上得來的口號”[2],即使被駁斥到一種尷尬的局面,理查也沒有退出對話。在受到社會和文化習俗的制約后,婦女和男子形成了不平等的地位。婦女的外表、衣著和行為都受到刻意約束,婦女參與公共領域的活動也受到限制。即便男性在某方面犯錯,他們?yōu)榱吮H约旱哪樏嫒阅軐㈠e誤歸咎于女性身上?!拔业奶?!理查說,跟你們兩人說話就像跟兩個野蠻人說話一樣。”“你倆對于經濟問題像猴子一樣無知,但正是它控制著這個國家?!盵2]
安娜以現代職業(yè)女性的姿態(tài)積極投身到自己的作品中,力求實現自己女性作家應有的真實價值。與別的女性不同,安娜能夠借助其作家身份將其想法展現于作品之中,同時勞動也使其勞動較別的女人更加自由。安娜天天從雜志上看到枯燥的文學作品,杰克覺得這可以使安娜獲得價值。平淡無奇的文學作品,完全違背了安娜創(chuàng)作的主題。安娜雖然是出版社的職員,卻沒有批評的權利。這何嘗不正是社會上男性上級對于女性的一種壓迫和歧視。男性在公共領域占統(tǒng)治地位和重要位置時,女性的行為就顯得十分被動,其生活狀況就會大打折扣。人在社會活動、生產勞動等方面都能實現其價值,但是社會主導力量由男性掌握后,女性的成長就受到了制約。在社會生產勞動方面,男性擁有較多的絕對優(yōu)先選擇權且男性從事的勞動較女性更為寶貴。在這一環(huán)境中,女性主義者提倡女性不能為社會所遺棄,女性要在社會與公共環(huán)境中勞動,并通過勞動獲得經濟上的獨立與自由。
可以看出,在倫理選擇上,安娜選擇不做男權社會的服從者,而是努力構建和男性平等的身份發(fā)光發(fā)亮。
三、父權制下婦女的家庭倫理選擇(家庭倫理)
“在夫妻雙方,子女與父母多維度的家庭倫理關系互動中倫理選擇顯得更為復雜?!盵10]112除了工作場所,婦女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她們在家庭中扮演兩個角色:母親和妻子。家庭是女性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大多數婦女選擇投身于家庭生活中,并被家庭生活所禁錮。
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仍然是權威的領導者,在妻子和孩子面前擁有絕對的領導權。他們是權力的執(zhí)行者,婦女必須絕對聽從男性的命令。當安娜向一位家庭主婦宣傳共產黨的理念時,這位婦女沒有對安娜所說的話發(fā)表任何意見,而是告訴安娜,她只能按照丈夫的意愿投票。從她的話中可以看出,她不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地服從于她丈夫所做的決定,“根本沒有獨立的人格,只是某一事物暫時的形態(tài)而已”[2]。這種現象符合家庭婦女的特點,一個合格家庭主婦的生活特點是順從。婦女具有好妻子的角色,而母親是社會指定的。女性愿意犧牲自己的個性和工作機會來履行和實踐好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職責。在生活中,她們不斷感到內心的痛苦和極度空虛?!爱攱D女犧牲了自己的個性和事業(yè)去完成賢妻良母的職責之后,她們卻痛苦地感到生活缺乏意義和內心極度空虛。”[1]
安娜所認識的家庭主婦無不體現出好妻子、好母親的基本特點,當生活意義喪失時,她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變成男人的裝飾品。婦女在家庭里擔負著照料長輩、丈夫及子女的主要任務,但是婦女不因這些任務得到回報。結婚后的生活,照料全家的責任落到婦女頭上,婦女無暇顧及自身情況,無法發(fā)揮主體性和實現價值?!督鹕P記》中萊辛記錄了女性婚后的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從社會角度來看,男性有義務出去勞動,給家庭帶來經濟資源,家庭中的女性則理所當然地承擔起全部家務。每當臨近六點的時候,安娜都會有緊張的感覺,那是一種“家庭主婦病”。因為這個時候安娜要給孩子做飯和干別的家務。女人天天重復著千篇一律的家務,空虛與落寞之感溢于言表,安娜覺得生活中的時間不該用來做那些瑣碎的事情?!霸凇督鹕P記》中,萊辛無疑通過性彰顯了異化空間對個體的嚴重影響,她以自由女性們通過性構建個人空間實現自我圓滿的挫敗經歷,迫使人們反思日常生活空間異化之嚴峻,人類個體自我危機之深重?!盵9]148
離了婚的安娜把時間花在謀生和沒完沒了的家務上,但實際上她們并不能得到丈夫的幫助。喬治的妻子獨自照顧家庭和家務,但是她還找了一份秘書的工作來謀生。她的工作量不亞于喬治,甚至遠大于喬治。《金色筆記》中的大多數男人都有外遇,盡管喬治對妻子感到內疚,但他在婚姻中出軌了。夫妻之間的關系是基于感情,但婦女在婚姻中很少享有平等權利,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團體認為女性出軌是可恥的。在以前的社會觀念中,仿佛男性出軌已經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正如《金色筆記》中寫道:“理查像大多數男人一樣對她是很忠誠的,直到她進產科醫(yī)院生第一個孩子為止?!薄澳阋坏⑺€(wěn)穩(wěn)地占為己有,你又會失去對她的興趣,到你那漂亮而寬敞的辦公室里的豪華沙發(fā)上找你的女秘書了?!痹诋敃r的男性眼中,男子有一些“風流韻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他們會拿一些所謂的難處作為他們背叛妻子的正當理由。他們不愿意被妻子約束,甚至夸張地將妻子的約束稱為牢籠。背叛自己的妻子在倫理上一定是不道德的,但這些男人不會被譴責,歸根到底是因為男權社會賦予男性至高的權力,女性由于不能掌握自己的權力,只能依附在男性之下。她們也會苦惱,但她們的發(fā)聲并不會被社會所憐憫。但安娜卻不同于普通的女性?!鞍材冗@一形象顛覆了父權社會的規(guī)范,抨擊了性別社會化中女性被動的、壓抑的、服從的角色。”[13]102當妻子得知丈夫有外遇時,被社會和文化習俗馴服的女性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大多數女性選擇什么都不做,甚至有少數女性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件事上,男性也得到了父權制社會中權力帶來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
在20世紀英國父權制社會中,婦女不僅是男子的伴侶,而且是可以生育后代的生育工具。當婦女遭受無法擺脫家庭限制的痛苦時,她們自己的母親將在此時發(fā)揮作用,使婦女能夠有意識地扮演合格母親的角色,繼續(xù)痛苦地履行陪伴孩子的責任。女性本身具有生育能力,而這一生理特征讓女性具有母性氣質,這種氣質讓女性在面對各種事情時變得無私、偉大、更包容。這種強烈的包容性將擴展到家庭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并使女性與家庭成員產生緊密的聯系。《金色筆記》中的大多數女性角色都是母親。事實上,母親和兒童之間也存在權利等級。孩子小的時候,母親擁有管教孩子的絕對權利,但長大后,自己的思維和行動能力迅速增長,母親受教育的權利被削弱。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也是婦女行動受到限制的過程。
可以看出,安娜不愿做一個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主婦,而選擇做一個有頭腦、有擔當的獨立女性,與當時很多婦女形成了鮮明對比。
四、結語
男權的壓迫作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無形的力量將婦女馴化成溫順的奴隸。大多數婦女在那時選擇服從和依附于男人,而不是反抗。當婦女進入以男性為中心的地方,無法擔任重要職位時,她們的工作通常是零星瑣事,但她們卻必須遵循男性制定的規(guī)則,沒有體現出她們的價值,婦女在父權社會中受到的壓迫限制了她們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因此她們無法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從而限制了她們的發(fā)展,使她們無法實現自己的主體性。社會和家庭中的壓迫一起使得婦女的地位處于社會的底層。從倫理的角度,婦女理應被社會尊重,因為她們也能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從倫理的角度,婦女理應被家庭尊重,因為她們投身于家庭事業(yè)的時間遠多于男性;從倫理的角度,婦女更應該被她們的丈夫尊重,而不是當這些男性出軌后企圖獲得妻子們的原諒。當這些角度被挖掘出來的時候,《金色筆記》中的婦女受到的壓迫顯而易見,而她們所受的這些磨難更能凸顯父權制社會的糟粕。
參考文獻:
[1]程坤.從二元對立來解讀《到十九號房間》中的女權思想[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1):13-14+117.
[2]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M].陳才宇,劉新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3]李定清.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人文精神建構[J].外國文學研究,2006,(01):44-52.
[4]陸耀東.關于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幾個問題[J].外國文學研究,2006,(01):32-35.
[5]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05):16-24+169.
[6]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6,(02):8-17.
[7]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論文學的基本功能與核心價值[J].外國文學研究,2014,(04):8-13.
[8]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價值選擇與理論建構[J].中國社會科學,2020,(10):71-92+205-206.
[9]姜仁鳳.《金色筆記》中的異化空間與自我困境[J].當代外國文學,2018,(03):144-151.
[10]潘瑋,陳婷婷.致全人類的“自由女性”意志——對《金色筆記》的文學倫理批評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109-114.
[11]張杰,劉增美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多元主義闡釋[J].外國文學研究,2007,(05):137-143.
[12]張清.多麗絲·萊辛早期作品中對女性經驗的探索[J].商,2013,(24):108.
[13]朱清. 《金色筆記》女性視角下的女性主體意識[J].外語研究,2009,(03):101-103.
作者簡介:
吳天宇,男,漢族,江西南豐人,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