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法國著名作家迪德羅曾經(jīng)說過:“若沒有感情作為鋪墊,多么再美妙的文字也是空有皮囊,任何筆調(diào)都不能夠打動人心。”由此可見,一篇文章充滿感情色彩,能夠和讀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引起共情,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下面談談作文中常見的幾種抒發(fā)情感的方式。
一、字字不說“情”,卻字字含“情”——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指看到眼前的景象引起回憶或相關(guān)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種方法用在作文中,先描述風景,再抒發(fā)感情。景與情互相交融。若能夠不直接抒發(fā)情感,通過描寫景物向讀者傳達情感體驗,才是更加高明的寫作手法。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鼻叭涠荚诿鑼懫俨嫉暮陚延^,最后一句通過前面的景色描寫,抒發(fā)了作者愉悅又浪漫的思想感情。
應該盡量選擇一些貼近讀者生活的景物,避免選擇陌生的物品。
請看作文《心中的劇,傳承的香》中的美妙語句:
陽光暖暖地照在奶奶銀白的發(fā)絲上,灑在奶奶身上,像舞臺上的追光燈,成就一幅極美的畫卷,又一個晴朗下午,又見奶奶院中唱。
通過描述和煦溫暖的陽光,奶奶銀白的發(fā)絲等,仿佛能看見奶奶正在年幼的作者面前唱著一段段優(yōu)美的豫劇。這既表達了作者對奶奶的思念之情,又表現(xiàn)作者對童年的追憶。質(zhì)樸的文字透露出深深的情感,融入了作者萬千思念。直到將整篇文章閱讀完才發(fā)現(xiàn),作者不僅是對奶奶唱豫劇的回憶,也有作者和奶奶之間深深的祖孫情,更是對豫劇傳承的追憶和對自己童年的眷戀。
二、直抒情感,暢快行文——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是直率地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表達情感和思想。不借助任何修辭手法,直接吐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發(fā)自肺腑的抒情方式既坦率又真誠,能夠深深地抓住讀者的心。
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展示作者爆發(fā)式情感的語句:
我在自己的一生當中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被遺棄和被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社會主義而奮斗。正如鋼鐵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和艱苦考驗當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在其中學會在生活中從來不灰心喪氣。
主人公全身癱瘓并且雙目失明后,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為黨工作上,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經(jīng)歷都獻給了世界上最為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主人公這種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在其遭遇苦難時,成為他的精神支柱。而作者將主人公爆發(fā)式的情感通過文字寫出來,讓讀者感悟到了主人公的高貴品質(zhì)和鋼鐵般的頑強意志。在和吞噬生命的病魔斗爭中,保爾多次令死亡望而卻步,創(chuàng)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展現(xiàn)了鋼鐵般的意志,讓讀者熱血沸騰。
這段文字是典型的直抒胸臆,比間接抒情和借景生情更加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讀者在閱讀之后,會感覺信心倍增,深受鼓舞。
三、真切訴說情感——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將情感和景色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抒情,又有景色描寫。這種手法強調(diào)情景深度融合,自然而然地進行情感表達。風景中飽含情感,情感中孕育風景。
李重華曾在《貞一齋詩說》中強調(diào):“詩有情有景,且以律詩淺言之,四句兩聯(lián),必須情景互換,方不復沓,更要識景中情、情中景,二者循環(huán)相生,即變化不窮。”這段話將情感和風景合一的妙處講出來了,說明將情感和風景交織融合難能可貴。
文言文名篇《小石潭記》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里的第四篇,和酈道元的《三峽》、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以及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等都有相近的結(jié)構(gòu)形式。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通過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以及周遭景色,渲染了小石潭幽深冷清的氛圍。沒有一字一句描繪了作者真正的所感所思,但周圍風景的一花一草卻都抒寫著作者被貶官失意時孤苦伶仃的心境。
寫情景交融的文章,可以用帶有情感的形容詞描寫場景。比如心情是歡快的,著重描寫和煦的陽光、小鳥的歡唱、清澈的流水;情感是低沉難過的,可以用陰沉的天空、綿綿不斷的陰雨、蕭瑟的秋風等渲染;描寫孤獨者踏上歸家的路時,可以用街上空無一人的環(huán)境、黑暗中的光影呈現(xiàn)孤獨。
四、借物表達情感——詠物寓情、借物抒懷
詠物寓情,也稱“托”物“寄”情,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抒發(fā)感情。常采用擬人或比喻等手法,賦予客觀事物以人的品性,從而表達作者悲歡和愛憎。
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于所描寫的物象,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表達所感所想。
秦牧的《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中寫道:“仙人掌,嘿,這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奇特的植物!”接下來分層摹寫了仙人掌的堅韌性格和抗旱耐瘠、頑強拒害、花朵艷麗等特點。作者為什么要滿懷激情地歌詠仙人掌呢?仙人掌和其他的植物有何不同?文章在末尾點明:“我總是忘不了那墨綠色的島嶼,那簇生著仙人掌的海灘,那迎著海風微笑屹立著的戰(zhàn)士們堅毅的形象!”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物以寓情,詠的是仙人掌,頌的是解放軍戰(zhàn)士的高尚品德與情操。這是作者訪問駐守南海東瑁洲等小島上的解放軍戰(zhàn)士時寫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抓住仙人掌的特點,熱情洋溢地抒發(fā)了自己的贊頌之情。
詠物寓情,需要把握所“詠”之“物”的本質(zhì)特征,雖然只是寄托情感的小小媒介,卻要細膩描寫,表達出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
而借物抒情,是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對景物進行描寫,是借助景物抒發(fā)感情。
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運用借物抒情表達情感的。作者通過對赤壁之戰(zhàn)中的船、水、山等景物的描寫,抒發(fā)對戰(zhàn)爭的錐心之痛,對國家未來安危之擔憂。通過對景物的細膩描寫,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的讀者,使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奈。
強化練習
每個人對生活都有獨特體驗,有的人生活充滿歡樂、充滿溫馨;有的人生活伴隨苦悶、孤獨;有的人生活平平淡淡、心清如水。在生活的點滴中尋找閃光點,讓感悟在觀察的路上、在體會美的路上、在享受人生的路上。
生活是如何賜給我們靈感的,我們又如何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靈感的,請圍繞“生活”和“靈感”寫一篇作文。
佳作展示
有那樣一抹色彩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初級中學" "何婷雅
“好了,爸,您就把我放在這吧,我自己走過去就行。”舒念拍了拍父親的肩,左右張望著。
“嗯,好!”父親嘴角扯出一抹牽強的弧度,無奈感油然而生。他知道。女兒是嫌棄他那又老又舊的破三輪,在歲月的洗禮下,三輪車已褪去了光鮮的銅綠色,斑駁的棕色鐵銹在暗淡無光。
舒念挎起書包朝學校走去,轉(zhuǎn)角處獨留父親一人??粗畠簼u遠的身影,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覺的失落。驀地,像是下了什么決心似的,父親眼中多了些堅定。
走到校門口,舒念看見從豪車中下來的雨馨,眼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羨慕。雨馨是學校公認的美女,不僅長得好看,而且成績也數(shù)一數(shù)二,優(yōu)裕的家庭也幫她攢足了風頭??粗?,再看看自己,舒念低下了頭,默默地走進校園——可算是松了口氣。
語文課上,老師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父愛是偉大的,每個人所期待的父親也是不一樣的。那么,雨馨,你心目中的父親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望向了雨馨,眼中滿是期待。
“我心目中的父親——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沒有繁忙的工作,能抽出時間陪我;他可以沒有豪車豪宅,但他能每天親自送我上學,即使是用破舊的三輪車也好……”雨馨愈說愈激動,明亮的眸子似乎黯淡許多。舒念坐在下面仔細地聽著,雨馨的話使她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不就是雨馨口中的那個理想父親嗎?想到這兒,舒念嘴角微微上揚,雙頰也不知何時爬上了一抹紅暈……
日子似乎與平常沒什么不同,只是父親每天早出晚歸的,讓舒念捉摸不透。
一天,家門口忽然來了一輛小轎車,舒念正想找車主將車開走,卻見父親從車上走了下來。舒念愣住了:看著眼前那輛嶄新的黑車,在初升的太陽照射下反射出亮眼的光,舒念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直到父親喊了她一聲,她才回過神來。舒念坐上新車,心中五味雜陳。在接下來的一周里,爸爸都是用轎車接送舒念的,雖然這為她攢足了面子,舒念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了。那锃亮的新車在舒念眼里已日漸黯淡,她竟然開始想念那段屬于她們父女倆的“三輪時光”了。
“爸,回到以前吧,你用三輪車接送我上學——把我送到校門口。”這天,舒念對父親說。父親看了看那锃亮的新車,看了看那破舊黯淡的三輪車,又看了看女兒,略顯詫異,但還是點點頭。
再一次坐在三輪車上,舒念感到無比輕松。依靠在父親寬大的肩上,滿臉甜蜜。此時那輛三輪車似乎也不那么討厭了,在夕陽的余暉下竟放射出一抹耀眼的白光,那光溫暖了父親和舒念。夕陽照在舒念紅潤的小臉上,映出了另一抹紅,嬌艷欲滴;父女倆的影子越拉越長,上面跳躍著穿過斑駁綠葉的光——那是甜蜜幸福的象征嗎?
有那么一抹色彩,在不知不覺中闖入了舒念與父親心中,是幸福抑或是收獲的親情?
點" 評
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展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了舒念對父親的愛和感恩。
小作者把舒念的情感融入了場景之中。有的人雖然坐著三輪車上學,確有獨特的情感體驗;有點人雖然坐著豪車上學,卻感受不到親情。
雖然生活普通,但是愛不普通。作者通過舒念對父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感悟到愛來自普通的生活,來自父親的辛勞。
成長的過程是艱辛的,要擯棄攀比和虛榮,懂得平凡的愛就在我們身邊。作文細節(jié)描寫真實,場景生動,畫面感強,內(nèi)容充實,感悟深刻,主題積極向上,是一篇優(yōu)秀的親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