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適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與中學教育有著很深的淵源。當前語文教學面臨“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語文水平、語文素養(yǎng)滑坡”等問題,本文通過研究,嘗試梳理出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探討其在當今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現(xiàn)實意義。他強調(diào)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以及通過寫作來培養(yǎng)語文能力,其教育理念對中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意義和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胡適;教育思想;教學實踐
胡適是現(xiàn)代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語言文字改革家之一。胡適與中學教育有著很深的淵源,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學語文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上海中國公學中學部,胡適曾從事過兩年的英語教學工作,培養(yǎng)出了如物理學家饒毓泰、社會學家張奚若、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等杰出人才。
雖然沒有具體的中學語文教育經(jīng)歷,但胡適和近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育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F(xiàn)代語文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葉圣陶的《初中課程國文標準》的制訂,就與胡適的指導密不可分。由此看來,說胡適是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推動者,似乎也不為過。本文將從胡適的教育觀、語文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以及胡適對中學語文教育的貢獻與啟示等方面展開闡述。
一、現(xiàn)實困境:胡適語文教育思想與“語文怪三角”現(xiàn)象的反思
陸儉明先生在《語文課程定位應定在哪里》一文中提出“語文怪三角”的問題: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社會的語文水平、語文素養(yǎng)滑坡是怎樣造成的?有觀點認為,語文怪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因為英語的沖擊與影響。有兩個事實證明這種觀點的不理性:第一個事實,目前不只語文不行,外語水平也不高;第二個事實,以往有不少教會學校,有中學,有小學,無論中學、大學畢業(yè)出來的學生,不僅外語好,語文水平也很高。胡適那一代學者和作家在語文學習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探究,我們解剖他們的案例,可以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所啟發(fā)。更何況胡適真正具體研究過國文教學的策略問題。
胡適提出了語文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注重實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注重邏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注重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他認為,語文教育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主張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地分析和思考問題。同時,他還強調(diào)了語文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目前國內(nèi)對胡適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加深和拓展,從胡適傳記到胡適的學術成就,從胡適教育思想到胡適之于現(xiàn)代啟蒙的影響,具體研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的專著有《胡適論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胡適教育文選》(開明書店)、《胡適學術文集》(中華書局)等;從學理的層面研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的碩士論文也時可見到:山東聊城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學校都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但是在中學語文教育的研究還沒有引起重視。我們理應重點思考形而下的層面,研究如何將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去。
二、理論支撐:胡適的教育觀——人本教育
胡適的教育觀體現(xiàn)了他對于教育的獨特見解和深刻思考。他認為,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目標。他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能夠成為具有獨立人格和自主思維的人。
胡適在現(xiàn)代語文教育領域有著獨到的思考,既有形而上理念層面的,又有形而下實踐層面的。因為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胡適“暴得大名”,然而其影響絕不止限于文學領域,也深遠地影響了現(xiàn)代語文教育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胡適提出的文學改良八項主張,無一不和語文教育理念息息相關。1918年,胡適發(fā)表了《建設的文學革命論》,這是胡適最受人重視的一篇文章,鄭振鐸評價其為“文學革命的最堂皇的宣言”。胡適此文中提出了“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文學宗旨。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胡適提到了國語教科書和國語的關系,他說:“所以國語教科書和國語字典,雖是很要緊,絕不是造國語的利器,真正有功效有勢力的國語教科書,便是國語的文學,便是國語的小說、詩文、戲本?!盵1]這個論述在早早提醒我們,要使一個人提升國語的水平,僅僅依靠國語教科書是不夠的,還必須從一本書一本書讀起。
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指出,文學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思想和感情,而不是為了炫耀文采和修辭。他認為,文學應該貼近人民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他批評了一些作家過于追求華麗的修辭和奇特的文體,使作品難以理解和欣賞。他主張文學應該是人民的文學,要以普通百姓的語言來寫作,使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和接受。在胡適看來,語文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他認為,語文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只有通過掌握語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語文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和寫作能力。
胡適特別強調(diào)教育應該與社會實際相結(jié)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他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獨立的個體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更重要的是為了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做出貢獻。同時,胡適主張用白話文進行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他認為,白話文是通俗易懂、能夠表達思想的最佳工具,是語文教育的基礎。他批評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育過于注重形式,對于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他提出了要以白話文為主要的教育語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
三、關系闡釋:胡適語文教育思想對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之影響及啟示
(一)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1920年3月和1922年8月,胡適分別撰寫了《中學國文的教授》和《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兩篇文章,對其語文教育理論進行了全面而集中的闡述。
1.中學國文教學的理想標準。
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胡適認為,學生應該具備清晰、準確、流利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胡適修訂了中學國文理想的三條標準:“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fā)表思想——作文、演說——都能明白曉暢,沒有文法上的錯誤;國語文通順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學生漸漸能看古書,能用古書;作古體文但看作實習文法的工具,不看作中學國文的目的?!盵2]思辨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胡適認為,學生不僅應該從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更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思辨能力,能夠獨立思考、辯證思考和批判性思考。
2.胡適的閱讀教育思想。
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之一。胡適強調(diào)學生應該廣泛涉獵各種文學作品,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和文學素養(yǎng)。通過閱讀,學生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深度。胡適主張整本書的閱讀,認為與其讀《范增論》,不如看《史記》的《項羽本紀》,與其看《讀孟嘗君傳》,不如讀《四公子列傳》。胡適建議閱讀古文從近代文章切入,漸漸上溯到古代。胡適主張的閱讀教學必須建立在“相當?shù)脑O備”[3]基礎上,所謂“相當?shù)脑O備”是指讀物要經(jīng)過一番新式的整理,也就是要側(cè)重精校、精注。解決了讀什么的問題后,胡適具體論述怎么讀的問題。先由教師制定小說和戲劇的閱讀任務,然后讓由學生自由閱讀。上課時注重自我學習與研討論。如是敘事文體,注意一件事的敘述的完整性。總而言之,閱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充當指導者的角色。
3.胡適的寫作教育思想。
寫作能力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胡適認為,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寫作,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胡適在《中學國文的教授》中專列文法與作文一章,其實也可以看出胡適的寫作教育思想中很突出文法的重要性,“自由的發(fā)表思想”的第一層含義是沒有“文法上的錯誤”。胡適指出,翻譯在作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將白話翻譯成古文,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此可以練習文法的應用;翻譯長篇的材料,可以解決沒有話說的問題,也可以積累寫作的材料。命題作文最好是學生自己出題目,好的題目一要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二要指導學生多積累材料,三要讓學生能夠自如運用平時所學。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蓄積學識素養(yǎng),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批改作文應該根據(jù)文法。
4.胡適的文言文教育思想。
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觀點是“白話文教育”,他主張用白話文進行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他認為,白話文是通俗易懂、能夠表達思想的最佳工具,是語文教育的基礎。他批評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育過于注重形式,對于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他提出了要以白話文為主要的教育語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胡適在《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于教授》中指出“漢文所以不易普及者,其故不在漢文,而在教之之術之不完。受病之源,在于教法?!睆娬{(diào)文言文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對純粹重視誦讀法提出了批評。
(二)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影響
1.胡適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
胡適認為,語文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只有通過掌握語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在中學語文教育中,胡適的觀點促使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不斷的練習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他的觀點也促使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種文學作品,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2.胡適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辯證思考和批判性思考。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和寫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3.胡適強調(diào)通過寫作來培養(yǎng)語文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通過寫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寫作任務,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表達,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三)胡適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啟示
在當下貫徹學習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勢下,如何研究整合胡適語文教學思想的資源,使之為當下服務,更需要我們沉下心去做好實踐研究,這一方面我們才剛剛開始。比如胡適先生的書信集中就有許多充滿真知灼見的語文教育論述,他在給錢玄同的信中曾提到“文學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動人,第三要美”。[4]這說的雖然是文學的條件,其實何嘗不可看作胡適對寫作的要求。胡適先生一直認為,文明不是籠統(tǒng)造成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而成的;進化不是一個晚上籠統(tǒng)進化的,是一點一滴的進化的。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因此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于普及文化知識,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zhì)促進個體的進步,這其實也是一個具體漸進的過程。
總的來說,胡適是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家和實踐家,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對于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他主張用白話文進行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關注人民的生活和命運,注重實用、邏輯和表達。他的思想為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使語文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實際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
胡適對中學語文教育的貢獻是強調(diào)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以及通過寫作來培養(yǎng)語文能力。他的教育理念對于中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意義。胡適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教育工作者應當繼承和發(fā)揚他的精神,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學語文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為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的學生做出更大的貢獻。對于中學語文教育者來說,我們不能心存“畢其功于一役”的天真想法,從一點一滴的努力開始。我們要深入其的主張深處,挖掘他思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對胡適中學語文教育思想的實踐也要深入探索和驗證。我們還需要繼續(xù)完善現(xiàn)有成果,進一步開胡適的中學語文教育思想的實踐探索,為深化中學語文教育改革探求出更切實可用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姜義華.胡適學術文集?語言文字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7:43.
[2]姜義華.胡適學術文集?教育[M].北京:中華書局,1997:71.
[3]韓冰.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6:28-32.
[4]胡適.學問與人生[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30.
(作者:姚愷峰,合肥市第一中學教師)
[責編:尹達;校對:張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