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繼年 趙慕澤 陸青
摘 ?要: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課題組成員對江蘇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搜集其對雨花英烈精神認知方面的信息。課題組對信息進行分析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采用網絡手段進行宣傳;講好雨花英烈故事,做好相關研究;依靠精神力量,助推社會發(fā)展;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堅守理想、堅定信念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雨花英烈精神;認知;大學生;自我革命;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3-0020-05
Abstract: Yuhua hero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PC's human spiri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irit of Yuhua martyrs. After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group proposed to play a targeted role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osely integrate it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We use online means for promotion, tell the story of the heroes of Yuhua well and conduct relevant research, rely on spiritual strength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dhering to ideals and firm belief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Yuhua heroic spirit; cognition; college student; self-revolu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背景下,紅色思潮在中華大地上繼續(xù)掀起波瀾。紅色文化作為革命文化之根,中華文化之本,對當代大學生品性的塑造有至關重要性。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精神層面的文化,其在當代中國大學生當中的傳播力度和傳播深度如何?他們身體力行進行傳承紅色基因情況如何?課題組以雨花英烈精神為研究對象,以江蘇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和訪談對象,探尋江蘇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的認知。
雨花英烈的精神生來就注定不是孤立的,其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精神最為突出的一面。雨花英烈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是雨花英烈精神的載體,他們的行為事跡、所思、所言、所想集中地反映了雨花英烈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是一種大愛精神,是一種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 519名,其事跡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要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文化自信成為了時代的強音。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雨花英烈精神,賡續(xù)紅色基因,激勵和教育當代大學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方法和數據
課題組對南京大學生進行了關于雨花英烈精神問題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問卷和訪談地點為江蘇各大高校,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問卷發(fā)放1 878份,回收1 878份,有效問卷1 832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97.55%。從統(tǒng)計結果分析,調查基本上反映了江蘇高校大學生的情況。
二 ?雨花英烈精神的問卷調查
(一) ?對雨花英烈精神整體情況的認知
如圖1所示,只有12.7%的青年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有過深刻了解,38.1%的青年大學生僅僅聽說過雨花英烈精神,28.57%的青年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毫不了解。網絡語言“了解不了一點”被設置成選項,選擇該選項的青年大學生竟然高達20.63%。這表明,這些青年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漠不關心的心態(tài)。而選“毫無了解”的青年大學生有28.57%。從前文看來,當代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的認知令人堪憂。
圖1 ?對雨花英烈精神整體情況的認知
(二) ?對雨花英烈精神學習渠道的認知
如圖2所示(多選項),大多數青年大學生是通過網絡(80.95%)來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其次是通過課堂教學的課本(74.6%)來了解。通過電視媒體和書籍報刊了解到雨花英烈精神的比例分別是57.14%和63.49%,又有49.21%的大學生通過實地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了解。
圖2 ?雨花英烈精神學習渠道的認知(多選)
(三) ?對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認知
課題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多選項),有85.71%的青年大學生認為雨花英烈紅色資源宣傳力度不足,58.73%的大學生認為雨花英烈紅色資源利用不合理,61.9%的大學生認為雨花英烈紅色資源開放形式不全面。如圖3所示(多選項),問到當代大學生認為該如何保護和利用雨花英烈紅色資源時,選“開展系統(tǒng)研究”的人數最多(84.13%),其次是“強化紅色精神教育功能”(79.37%)。
三 ?相關問題分析
通過問卷呈現出了一系列問題,上文對相關的重要問題進行呈現,并反映了相關問題,現對其進行分析。
(一) ?對雨花英烈精神整體認知問題分析
經過調查表明,當代青年大學生群體對于雨花精神的了解并不深刻,且少部分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傳承采取漠然處之的態(tài)度。青年大學生不能廣泛和深刻了解雨花英烈精神及其漠然處之的態(tài)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發(fā)達的互聯網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大學生喜歡上網,在網上瀏覽相關的時代事物和緊密聯系生活的事情,經常馳騁在互聯網上,放飛自我,追求快樂。這些都會影響其對事物和人物的認知。其二,產生于革命年代的紅色文化,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政治性,在沒有外物的影響下,很難與青年大學生發(fā)生密切關系。因此,一些青年大學生不會主動去接觸這些。此外,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包括雨花英烈精神在內)的了解與認知大多來自高校的思政政治理論課。一些青年大學生從所謂“適用”角度出發(fā),只記考試的內容,完成實踐作業(yè),能力提升和品格塑造無從談起。訪談中,還有極少數大學生提及,紅色文化知識枯燥乏味,已經在腦海中形成刻板印象。又有江蘇某高校青年大學生表示:“其實,并非對所有的紅色文化都不感興趣,在瀏覽互聯網時,也有部分雨花英烈的視頻和海報非常的‘燃’,看了之后熱血沸騰”。這就說明,雨花英烈精神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沒有形成廣泛傳播效應,是因為弘揚的方式、手段、途徑等不合青年大學生“胃口”。
(二) ?對雨花英烈精神學習渠道的認知問題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fā)展,網絡成為青年大學生了解紅色文化(包括雨花英烈精神在內)的主要渠道。根據課題組調查顯示,青年大學生學習雨花英烈精神的最主要渠道是網絡。網絡媒體的傳播具有便捷化、時訊化、大眾化和互動性強等特點,這也是較多青年大學生之所以通過網絡渠道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原因。但是,網絡媒體還具有趨同性、特定化、無序性和商業(yè)性等特點,通過網絡了解雨花英烈精神也會有不夠全面、不夠深刻等缺點。通過課堂傳授的課本知識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大學生所占比重也比較大,這表明,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播雨花英烈精神也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但如果課堂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教學方式機械,那可能會在青年大學生腦海中形成刻板印象,產生不利影響。將網絡傳播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兩種傳播優(yōu)勢最大化,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是課題組需要深刻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問卷結果也顯示,通過“親朋好友講述”這條實際渠道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青年大學生所占比重最少。這主要是因為當代青年大學主要話題內容更偏向于游戲、考試、運動、旅行、娛樂和游戲等,對紅色文化討論不多。訪談中,江蘇某大學學生說:“我們更關注的是輕松之事情,如旅行、娛樂等,還會關注考試的事情”。而且,紅色文化的課程較少,青年大學生接觸到紅色文化的機會就不多,這就是大學生話題重心沒有聚焦紅色文化的原因之一。此外,紅色文化(包括雨花英烈精神在內)沒有在社會中形成廣泛傳播的效應,知道的人不多,論及的人自然就更少。
(三) ?對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認知問題分析
調查問卷結果表明,青年大學生認為 “開展系統(tǒng)研究”“打造精品展示陳列”“強化紅色精神教育功能”“多元化展出和教育形式”是對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方式,它們同樣重要(占比近似)。“系統(tǒng)研究”指的是通過對事物之間關系的考察,來試圖解釋其中的原因和結果,并把結論建立在科學論證之上。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雨花英烈精神,以便更好地理解,并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按蛟炀氛故娟惲小眲t可以提高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對有關雨花英烈的展品印象深刻?!皬娀t色精神教育功能”,雨花英烈精神的紅色基因能夠增進人們的愛國情懷,也能夠培養(yǎng)人民的高尚情操,更可以幫助青年大學生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多元化展出和教育形式”能夠使更多人在更多的領域了解到雨花英烈精神,讓雨花英烈的傳播有更多的發(fā)展機遇,雨花英烈精神的傳播有更大的空間。
綜上可知,如何保護和利用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資源,青年大學生多元的見解,持較為關心的態(tài)度。同時,青年大學生對四類選項的選擇各占的比重表明雨花英烈精神已經融入了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樣繼續(xù)發(fā)揮精神的作用又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四 ?建議
(一) ?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相關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整合各種資源,進行教學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結合雨花英烈主題,運用相關元素,增強大學生的互動,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理論水平。不斷強化雨花英烈精神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把價值塑造變成全員育人的自覺行為。
弘揚雨花英烈精神還要注重實踐教學:其一是課堂實踐,如雨花英烈故事講解主題、雨花英烈詩歌賞析、雨花英烈情景劇和相關案例討論等;其二是課外實踐。要開辟雨花英烈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以文本文獻、遺址遺跡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等雨花英烈紅色資源為載體,深入挖掘其育人價值,融知識、文化與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第二課堂。讓廣大師生走進實踐教學基地,追溯久遠的歷史,感悟精神偉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 ?采用網絡手段進行宣傳
如前文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都在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促進自身的發(fā)展。雨花英烈精神的傳播與傳承也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利用互聯網手段,探索新媒體傳播途徑,筑牢雨花英烈精神傳播傳承網絡陣地。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①運用網絡新媒體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傳播雨花英烈精神,既要遵循文化傳播規(guī)律,又要結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價值認同規(guī)律,創(chuàng)新傳播理念、傳播原則、傳播價值和傳播路徑。②傳播敘事話語要網絡化、生活化、時尚化。雨花英烈精神融入網絡、融入生活、融入時代,才能實現網絡有效傳播。為此,必須對雨花英烈精神傳播敘事話語進行網絡化、生活化、時尚化處理,以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和今日頭條等為主體的微媒體平臺,以新穎多樣化微言、微語、微視頻傳播手段,融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感知功能于一體,激發(fā)青年學子們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不斷提升雨花英烈精神的魅力。③舉辦雨花英烈家書、詩詞線上朗誦會,并進行網絡直播。惲代英、鄧中夏、袁國平創(chuàng)作的詩歌《時代的囚徒》《新詩人的棒喝》《別了,三年的皖南》,以及史硯芬、高文華、冷少農、孫曉梅、張熾、洪靈菲和成貽賓的家書《寫給弟弟妹妹的信》《獄中寫給細妹的信》《寫給兒子的信》《寫給姨母的信》《寫給妻子的信》《寫給愛人的信》《寫給未婚妻的信》等雨花英烈家書和詩詞,飽含雨花英烈精神。④舉辦雨花英烈之歌線上演唱會或演唱比賽,并進行直播。將偉大的雨花英烈精神和感人的雨花英烈故事以動聽的歌曲表現出來。根據雨花英烈的先進事跡。創(chuàng)作雨花英烈系列歌曲,用歌聲講述雨花英烈們的動人故事,用音樂藝術撥動青年大學生的心弦,傳唱雨花英烈歌曲,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傳承雨花英烈精神[2]。
(三) ?講好雨花英烈故事,做好相關研究;依靠精神力量,助推社會發(fā)展
通過對雨花英烈精神的深度挖掘,實現由敘述歷史事實、講好歷史故事、談論歷史過程向分析雨花英烈精神內涵、闡述雨花英烈精神價值、講雨花英烈精神的現實效果轉變,用雨花英烈精神所承載的信仰力量、忠誠品格、犧牲精神、為民情懷,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核心價值、推動社會發(fā)展。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方面:①站在歷史和文化角度,通過征集歷史資料、依托還健在的老革命和英烈講述雨花英烈的真實事跡、訪談英烈親屬及或其后人,用文字記錄訪談內容,保存遺址遺跡圖片等方式,全方位深度發(fā)掘雨花英烈的文獻、事跡、實物及圖片等;②黨史文獻研究部門、相關研究機構和高校等密切聯合,拓展對雨花英烈精神研究的層次和深度,開展雨花烈士專題研究,系統(tǒng)梳理雨花英烈精神體系,解讀其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既全面呈現歷史特點,又彰顯時代特色;③發(fā)展雨花英烈文化產業(yè),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將雨花英烈紅色基因滲透到旅游產業(yè)中,實現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旅游觀光相結合,促進紅色旅游融合發(fā)展,助推經濟社會發(fā)展。
(四)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堅守理想、堅定信念
弘揚雨花英烈精神說到底是為現實服務的。史學理論家貝內德托·克羅齊提出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3]。換句話說,歷史所凝聚成的文化,是現實認知、時代需要、社會發(fā)展等因素所致。在這一過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有的時候表現為自覺,有的時候表現為不自覺;有的時候直接表現,有的時候間接表現。對弘揚雨花英烈精神而言,自覺性和直接性愈發(fā)凸顯。將革命、將戰(zhàn)爭年代產生的雨花英烈精神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式現代化等社會主題與國家目標結合起來是可行的。雨花英烈精神中所蘊含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與時代化的結果。問題在于,人類社會越來越復雜,信息流通越來發(fā)達的,各種文化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紅色文化(包括雨花英烈精神)的發(fā)展均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市場精神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對所需地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將雨花英烈精神與實現更好地共存與銜接,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因此,我們要做好這兩方面的事情:其一,雨花英烈精神產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經過長期實踐后而不斷發(fā)展,是黨和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但不能過于神化與絕對化;其二,將雨花英烈精神有效地融入各級各類教育之中,融入社會發(fā)展之中。在這一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接受對象的特點。要從整體出發(fā),主要是結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特點,兼顧各年齡層次的人,科學把握差異性,把握時代特征和社會需求,尋找二者之間的邏輯點,因地制宜,構建弘揚雨花英烈精神的長效機制。
五 ?總結與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4]。一些雨花臺烈士家境優(yōu)越,甚至是有著大好的個人前途,但他們仍然甘愿拋下自身安逸的生活投身建設祖國斗爭事業(yè)中,還有一些英烈們在危險來臨時明明有機會可以逃脫,但卻放棄生的希望,心甘情愿地為革命事業(yè)犧牲。他們把個人追求深深融入謀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之中,其力量來自最廣大的人民。雨花英烈精神就是雨花英烈們所體現的信仰至上、慨然擔當、舍身為民、矢志興邦[5],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在具體條件的展現。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傳承弘揚雨花英烈精神是十分有意義的。大力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有利于堅定當代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強化其歷史認同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因此,課題組就當代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的認知問題對江蘇省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走訪。發(fā)現有12.7%的大學生對雨花英烈精神有深刻了解,有28.57%的大學對雨花英烈精神毫不了解或者不感興趣,重要問題就凸顯出來。如何有效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傳播雨花英烈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良性傳播局面,這是國家和社會急切關注的重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使之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傳播雨花英烈紅色文化,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在網絡平臺中搭建紅色文化數字化檔案庫,收集整理歷史上的雨花英烈紅色事跡,用新媒體、三維動畫甚至虛擬技術表現文化的內容,讓雨花英烈精神融入時代,也要發(fā)揮出雨花英烈精神對新時代的指導作用。而且還要對于所要傳達的雨花英烈內容有層次、分重點,逐層遞進,有理有據,讓參與者能夠聽得明白、看得透徹。
一些文刊的報道與媒體宣傳較為碎片化,且有一些大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因此,要深度研究雨花英烈精神,這就要實現由敘述歷史事實、講好歷史故事、談論歷史過程向分析雨花英烈精神內涵、闡述雨花英烈精神價值深入。不僅如此,還要將雨花英烈紅色文化理論與實際需求聯系起來。將革命將戰(zhàn)爭年代的產生的雨花英烈精神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式現代化等社會主題與國家目標結合起來是可行的。雨花英烈精神中所蘊含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與時代化的結果。將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與旅游高度融合,促進其發(fā)展,不斷落實新發(fā)展理念,將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具體內涵融入融合發(fā)展過程。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驅動力,通過人才、管理、制度和技術等助力雨花英烈紅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不斷帶領社會效益,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賡續(xù)紅色血脈,奮進偉大時代[N].光明日報,2015-11-15(07).
[2] 李焦明.筑牢雨花英烈精神傳播傳承網絡陣地[N].南京日報,2022-03-02.
[3] 趙家祥.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第一卷)[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 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奮力開創(chuàng)遼寧振興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22-08-19.
[5] 鄭晉鳴.弘揚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黨史資源[N].光明日報,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