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規(guī)則展開及法律適用

      2024-01-03 10:44:07
      甘肅政法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留置權抵押權人動產

      徐 聰

      一、問題的引入

      《民法典》第416條新增購置價款抵押權系借鑒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以下簡稱UCC)第9-103條購置價款擔保權益(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est,以下簡稱PMSI)之規(guī)定。(1)PMSI源于UCC第9-103條之規(guī)定,準確翻譯應為購置價款擔保權益。我國語境下的價款抵押權、購置價款抵押權、價款債權抵押權等,與PMSI概念有所區(qū)別。本文在比較法語境下采用PMSI的表述,為突出我國法語境下?lián)鶛酁橘徶梦飪r款債權的特點,采用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表述。PMSI在美國的確立源于對判例法的總結,1860年Pennockv.Coe案中,美國法院一改此前的態(tài)度,承認“嗣后財產條款”(2)“嗣后財產條款”條款可理解為“浮動抵押”條款。效力,認可擔保人可以對尚未取得的財產設立擔保。隨后在1871年United Statesv. New Orleans R.R案中,美國法院借鑒英國法院1631年Nashv. Preston案的裁判規(guī)則,認可“在涉及抵押品的優(yōu)先權爭議中,購置價款的貸款方應優(yōu)先于其他擔保方”,進而判決浮動抵押對嗣后財產的優(yōu)先效力劣后于貸款方在嗣后財產上設立的擔保,實質上認可PMSI具有特殊優(yōu)先效力。(3)See Thomas H.Jackson &Anthony T.Kronman,A Plea for the Financing Buyer,85 Yale Law Review 1,6 (1975).PMSI與嗣后財產條款幾乎相伴而生,因嗣后財產條款得到法院認可,債權人為取得對擔保人財產的優(yōu)先地位,通常將擔保范圍擴至未來財產。如此導致其他債權人因忌憚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優(yōu)勢地位而放棄為債務人提供融資,尤其在債務人經營不善時,在先浮動抵押權人通常也不愿繼續(xù)提供融資,這對債務人的影響是致命的。在此場景下,立法者既不愿放棄具有高效率與高保障性特征的浮動抵押制度,又希望破除在先擔保權人的壟斷地位,PMSI乃基于此所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方案。(4)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

      由于PMSI的創(chuàng)設無需借助其他擔保物,對于擔保物匱乏的債務人擴展融資渠道具有重要意義,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紛紛予以繼受。我國為促進資金融通、擴展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平衡買賣交易中提供融資的出賣人或貸款人與債務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間利益狀態(tài),《民法典》于第416條增設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5)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第716頁。問題在于,《民法典》僅設單個條文與購置融資擔保交易的重要性與復雜性難以匹配,為保障新增制度落地生根,須對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從解釋論角度予以展開。解釋論層面既要考察制度內部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適用,也要從制度外部考察其與關聯(lián)制度間的體系效應。囿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從前者入手,就以下幾方面問題試做闡釋:第一,購置價款抵押權具有不同于一般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其設立要件有何特殊之處?第二,購置價款抵押權涉及交叉擔保、債務更新及再融資等存續(xù)問題時應如何處理?第三,我國是否需要借鑒美國法依據(jù)不同動產種類而設置不同購置價款抵押權的適用規(guī)則?第四,購置價款抵押權與其他權利競存時的順位規(guī)則如何?

      二、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成立要件

      (一)購置價款抵押權設立客體限于有形動產

      《民法典》第416條僅明確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客體包含動產,對于是否涵蓋無形財產則未予言明。UCC原則上否認包括軟件在內的無形財產上可設立購置價款擔保權益,僅在軟件與有形動產存在關聯(lián)時,例外承認軟件上可設立PMSI。如UCC第9-103條(c)款指出若債務人獲取軟件上的權利系在獲取有形動產的組合交易之中,且獲取使用動產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在軟件上的權益,那么軟件同時擔保著有形動產上負擔的價款債務。但繼受UCC的加拿大、新西蘭的《個人財產擔保法》(PersonalPropertySecuritiesAct)均允許在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上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英美法貫徹實質擔保觀,創(chuàng)設擔保權益的概念統(tǒng)領各種擔保交易形式,抵押權和質權的概念不像大陸法系那樣明確(6)參見田土城、寧金成主編:《擔保制度比較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頁。,而我國仍沿襲大陸法系的傳統(tǒng),嚴格區(qū)分抵押權和質權。由于民法典將購置價款擔保權限定為僅能由抵押權設立,而《民法典》第440條規(guī)定知識產權、股權等財產權僅能設立質押,且《民法典》第443條、第444條明確以知識產權、股權等財產權設立質權采登記生效主義,無寬限期的問題,也無購置價款抵押權“登記在后,效力在先”特殊順位規(guī)則的適用空間,故在現(xiàn)行法體系下,難以將知識產權、股權等無形財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客體范疇。但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395條肯認法律、行政法規(guī)未禁止的財產均可設立抵押。抵押財產的范圍極度擴展的結果是,作為無形財產的權利不僅可設立質押,也可作為抵押財產,而登記型權利質權與抵押權存在同質性,對于知識產權、股權等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的權利用作擔保財產時,雖在術語上為設立權利質押,但在適用規(guī)則上更接近動產抵押。(7)參見李運楊:《〈民法典〉動產擔保制度對功能主義的分散式繼受》,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鑒于實踐中融資需求的考量,未來應考慮將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客體范疇。(8)參見謝鴻飛:《財產的擔保能力:限制與擴張》,載《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6期。

      對于特殊動產(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而言,由于登記機構目前仍處于分散狀態(tài),并未納入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故可能因登記問題導致權利順位難以確定,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制度功能難以發(fā)揮。基于此,未經由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辦理抵押登記的特殊動產并非為動產融資擔保便利而設計,不宜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觀點應值贊同。(9)參見鄒海林:《價款債權抵押權的制度價值與解釋》,載《北方法學》2021年第4期。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提升動產和權利擔保融資效率、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以北京市作為試點已將機動車、船舶、知識產權納入登記范圍,并于2022年5月30日對外提供查詢服務。從發(fā)展趨勢上來看,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逐漸將可用于融資的動產與權利納入登記范圍,隨著登記機構與登記規(guī)則的不斷統(tǒng)合與完善,未來在特殊動產上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也無間隙。

      還需指出的是,《民法典》第399條第3項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醫(y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不得抵押。雖然文義上將公益設施排除出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客體之外,但自然資源部于2021年4月6日頒布的《關于做好不動產抵押權登記工作的通知》僅是明確作為不動產的公益設施不得辦理抵押登記,并未承認作為動產的公益設施不得辦理抵押登記。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解釋》)第6條肯認以融資租賃或保留所有權方式購入公益設施的情形合同有效。鑒于購置價款抵押權是保留所有權買賣的功能化改造,理論上應作同等對待,故在解釋上應將作為動產的公益設施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客體范疇。這對于非營利法人在資金不足時能夠獲取公益設施具有重要的制度意義。綜上,《民法典》第399條確立公益設施不得抵押的規(guī)則應限縮解釋為僅指向普通抵押權。(10)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購置款抵押權之解釋論》,載《現(xiàn)代法學》2020年第5期。

      (二)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主債權為抵押物的價款

      UCC第9-103條官方評注載明,若債務人取得擔保物時未對購置價款債權提供擔保,則無法創(chuàng)設PMSI。在判斷購置PMSI的成立時需要遵循“啟用”(Enable)的概念,即判斷以抵押品獲得融資在客觀上是否促成購買交易的成立,或使購買交易成為可能。(11)See Rachel M. Helmers,Another Thorn in the “Semantic Briar Patch”of the Hanging Paragraph:Is Negative Equity a 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est?,93 Marquette Law Review 1217,1235 (2010).換言之,抵押品必須在債務人收到新價值時或之后獲得,且該抵押品是由于該價值而獲得。(12)Euro bank v. Western bank P.R.,461 B.R.143,143(2011).美國判例法上需要區(qū)分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債務人與銀行或金融機構簽訂協(xié)議,債務人在取得銀行或金融機構對特定種類抵押品貸款承諾的基礎上挑選并購買抵押品;二是債務人在購買標的物時先以自身資金墊付價款,再以該物設立抵押獲取貸款以填補資金。前者常見的情形如汽車經銷商在明確知曉貸款將在幾天內發(fā)放時預付價款購買汽車,此時雖然并非遵循先獲取貸款,再購買貨物的順序,但仍可以例外地成立PMSI。(13)See James J. White et al.,Principles of Secured Transactions,2th ed.,West Academic Press,2018,p.221.對于后者而言,因其在購買標的物時并不明確能否獲得貸款,若債務人用自己的資金墊付,那么不會因為隨后獲取的貸款取代此前用于購買商品的資金而產生PMSI。(14)See James J. White et al.,Principles of Secured Transactions,2th ed.,West Academic Press,2018,p.222.可見,PMSI的成立并非需要嚴格遵循特定發(fā)生順序,關鍵在于判斷貸款的獲取與債務人購買抵押品之間是否存在密切關系,也即貸款的可用性是否為債務人購買抵押品的考量因素。(15)See James Brook &Stephen M. McJohn,Secured Transactions,7th ed.,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Press,2020,p.245.《民法典》第416條僅強調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未強調以抵押物獲得融資必須以買賣行為的完成作為前提和基礎,區(qū)分以上兩種情形反而會增添當事人的舉證負擔、降低融資效率,因而無需參照美國判例法上區(qū)分不同情形的做法。在上述兩種情形中,只要滿足寬限期內登記,且表明融資確實用于支付價款,皆可認定購置價款抵押權得以設立。

      購置價款抵押權根據(jù)設立主體不同,可分為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與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16)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構造存在兩種類型:一類是雙方構造(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即出賣人取得買受人設立的價款抵押權;一類是三方構造(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即貸款人向出賣人支付價款,出賣人將貨物交付給買受人,買受人為貸款人設立價款抵押權。在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模式中,由于買賣合同與支付憑證的存在,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成立易于證明。在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模式中,須滿足貸款的追溯性要求,即證明貸款能夠追蹤到可識別、離散的商品之中。(17)See Thomas H. Jackson &Anthony T. Kronman,Secured Financing and Priorities Among Creditors,88 Yale Law Journal 1143,1174 (1979).貸款人一般要按照約定以轉賬方式直接將款項匯入出賣人賬戶,或簽發(fā)收款人為出賣人的支票交由買受人。(18)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購置款抵押權之解釋論》,載《現(xiàn)代法學》2020年第5期。若無法證明貸款為特定項目提供資金,如發(fā)生貸款與其他款項混同且難以區(qū)分的情形,則無法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19)See Gikay &Asress Adimi,Examining Suitability of the Draft Ethiopian 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y Rights' Law to the Local Context,2 Hawassa University Journal of Law 1,1-38 (2018).

      還需指出的是,雖然從文義角度出發(fā),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債權限于購置抵押物的價款,但從立法目的角度考量,債務人為獲取抵押物上的權利而產生的相關費用,原則上都應屬于價款債務。否則,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創(chuàng)設將會減少債務人一般責任財產的資金池,可能導致?lián)p害其他擔保權人利益的結果,購置價款抵押權所具有超級優(yōu)先效力的正當性也將不復存在。美國法同樣也認為只要價款與購買標的物的成本相關,就不會破壞PMSI的整體狀態(tài)。(20)See James Brook &Stephen M. McJohn,Secured Transactions,7th ed.,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Press,2020,p.241.因此,應將購置價款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作廣義解釋,將稅費、運費與違約金等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費用以及實現(xiàn)擔保物權的費用涵蓋在內。(21)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

      (三)購置價款抵押權人須于寬限期內登記

      寬限期的設置是基于先交付標的物、后辦理登記的商業(yè)實踐。(22)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購置款抵押權之解釋論》,載《現(xiàn)代法學》2020年第5期。實踐中,可能存在買受人急于獲得標的物投入生產而無法及時辦理登記的情形,或者出賣人不及時交付標的物會喪失交易機會的情形。由于寬限期的存在,出賣人不必即時辦理登記也能保障自身的優(yōu)先受償序位,買受人也可在登記前占有使用標的物,從而有效促進動產的流動與利用。由于出賣人在寬限期內登記即可對抗寬限期內登記的其他非購置價款擔保權人,因此對于其他非購置價款擔保權人而言,寬限期則為等待期。鑒于寬限期的設置包含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與其他非購置價款抵押權人間激烈的利益沖突,因而如何確定寬限期起算點系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功能得以發(fā)揮的根基所在。毫無疑問,寬限期的起算應采用法定標準,禁止當事人以合意形式確定寬限期何時起算,否則其他非購置價款債權人的利益將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對于寬限期的起算點的確定,本文贊同需要滿足買賣合同生效以及標的物交付兩個標準。(23)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一是合同生效保障價款債權得以創(chuàng)設,排除試用買賣中雖然在先交付,但買受人并未認可,合同生效條件未成就的情形;二是交付保障買受人實際占有標的物。如何認定買受人占有標的物在美國法上曾引起廣泛爭議,尤其在標的物需要分批次移轉的情形下,對占有的認定更為困難。就標的物交付的認定存在內部標準(控制說)與外部標準(外觀所有權說),前者以履行完畢合同約定義務為起算點,如甲、乙就機器設備訂立買賣合同并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合同約定機器設備由賣方甲運送至乙處并由甲負責組裝調試。起初美國法院認為自賣方履行完畢合同義務時,乙便取得占有。隨后,美國法院改變其態(tài)度,認為即便出賣人僅將機器設備運抵至買受人處并沒有完成組裝調試,因買受人已獲得抵押物的控制,也足以認定占有的成立。(24)參見宰絲雨:《美國動產擔保交易制度與判例——基于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第九編動產擔保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95頁。后者以第三人合理認為買受人獲得標的物占有為起算點,即第三人檢查債務人控制的財物后合理認為買受人取得標的物占有時起算寬限期?;趯Φ谌诵刨嚨谋Wo,UCC第9-324條的官方解釋中明確采用客觀標準。我國法對買受人占有標的物的認定可采用內部標準與外部標準相結合的方式,外部標準雖然作為理性第三人推算寬限期最穩(wěn)妥的標準,但若有證據(jù)證明債務人已經實際取得標的物的占有,那么優(yōu)先采用內部標準則更利于保護第三人利益。

      對于交付方式而言,首先應將缺乏足夠公示手段的觀念交付排除出“標的物交付”的范疇之外。這是因為,在簡易交付和指示交付中,雖然客觀上存在交付行為,但第三人難以知悉交付合意達成的時間,僅從債務人占有的狀態(tài)難以知悉其系基于買賣關系產生的占有還是基于租賃、保管、寄托等法律關系產生的占有。買賣憑據(jù)雖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真實買賣過程,但僅以買賣憑據(jù)出具時間作為判斷交付的真實時間難謂理想。鑒于此,從利于權利公示和保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將交付限定為現(xiàn)實交付的觀點值得贊同。(25)參見王利明:《價金超級優(yōu)先權探疑——以〈民法典〉第416條為中心》,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1年第4期。當然,通過制度設計可將交付行為擴至簡易交付與指示交付,即第三人在確信受讓人占有之時可于登記機關辦理“宣示登記”?!靶镜怯洝钡淖饔脙H表明第三人發(fā)現(xiàn)該動產已經基于買賣關系由受讓人占有,寬限期十日經過后,若出賣人未就此標的物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則第三人即可辦理抵押登記,并溯及至宣示登記之日起。(26)參見溫曉之:《動產擔保物權的權利順位規(guī)則——兼論功能主義擔保觀引入之障礙及其破除》,載《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如此可將簡易交付與指示交付納入《民法典》第416條所謂“交付標的物”的范疇之中,但如此設計的制度成本不可不察。此外,對占有改定而言,因買受人并未實際占有標的物,不符合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的融資目的,故應排除占有改定方式的交付。(27)參見房紹坤、柳佩瑩:《論購買價款擔保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載《學習與實踐》2020年第4期。

      三、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

      (一)雙重身份規(guī)則的確立

      在美國法上,為將PMSI的超級優(yōu)先地位擴展到更廣泛的債務,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常與債務人達成交叉擔保約款或附加條款,即約定由多個抵押物同時擔保包含購置價款債權在內的多項債權或者將現(xiàn)有及在后取得的財產均為購置價款債權設定擔保。(28)See Amanda C.C.Wickett,Maintenance or Expansion of the PMSI Status Through Cross-Collateral Agreement,71 Saskatchewan Law Review 241,242 (2008).此外,債務人在設定PMSI后,可能因為償債能力的缺乏,希望通過債權人延長還款期限、增加放貸金額等行為延續(xù)PMSI的狀態(tài)。UCC修訂以前,美國法院在面對以上交叉擔保與債務更新、再融資或重組等涉及PMSI的存續(xù)問題時,展現(xiàn)了不同的態(tài)度,主要分歧在于PMSI的設立是否需要以購置標的物與擔保債權存在嚴格對應關系為前提。美國法院參照UCC第9-107條對PMSI的定義,發(fā)展出“轉換規(guī)則”與“雙重身份規(guī)則”。轉換規(guī)則基于對PMSI定義中“確保其全部或部分價格”的理解,強調抵押物與擔保債權間須存在嚴格的對應關系,禁止就購置價款債權外的債權提供擔保。尤其考慮浮動擔保的壟斷地位以及PMSI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當設定PMSI的擔保協(xié)議中包含交叉擔保或附加條款時,很多法院認為PMSI應轉為非PMSI,即適用轉換規(guī)則。(29)See Jenna L. Fruechtenicht,Refinanced or Modified:Is It a PMSI an Analysis of North Carolina's PMSI Amendment,29 Wake Forest Law Review 915,915-936 (1994).雙重身份規(guī)則源于對PMSI定義中“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部分法院認為PMSI不會因再融資或債務合并而自動銷毀,擔保債權可由購置價款債權與非購置價款債權構成,只要能夠區(qū)分購置價款債權部分與非購置價款債權部分,便可在購置價款債權范疇內成立PMSI。(30)In re Jett,563 B.R.206,206-211 (2017).

      在UCC修訂后,第9-103(f)條正式確立在商事案件中對交叉抵押的認定采用雙重身份規(guī)則。主要考慮到:一方面,雙重身份規(guī)則下當事人能夠靈活決定哪些抵押物為哪些債權提供擔保,符合意思自治也利于提升交易效率;另一方面,債務更新、再融資、合并與重組是商業(yè)活動中的普遍現(xiàn)象,相較于轉換規(guī)則會使PMSI債權人喪失超級優(yōu)先效力而言,雙重身份更利于鼓勵商業(yè)活動的開展以及各方利益的保障。(31)See Amanda C.C. Wickett,Maintenance or Expansion of the PMSI Status Through Cross-Collateral Agreement,71 Saskatchewan Law Review 241,249-250 (2008).最初對于消費品案件適用轉換規(guī)則或是雙重身份規(guī)則并不清晰。(32)See James Brook &Stephen M. McJohn,Secured Transactions,7th ed.,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Press,2020,p.252.這是由于消費者權益保護者在立法過程中提議將消費者利益與商業(yè)利益予以區(qū)分,最終在UCC第9-103條(f)(g)(h)款針對消費品案件設計特殊的規(guī)則。但消費品案件適用轉換規(guī)則會造成債權人因忌憚喪失PMSI身份而放棄債務更新、再融資、合并或重組,同時由于美國法上消費品自動完善的特點,若采用轉換規(guī)則將PMSI轉換為非PMSI,則債權人必須采取注冊或占有的方式才能完善其擔保權益,這也影響債權人對債務更新、再融資、合并或重組的積極性。隨著實踐發(fā)展,法院逐漸取消消費品與非消費品適用規(guī)則的差異,統(tǒng)一適用雙重身份原則。(33)See Rachel M.Helmers,Another Thorn in the “Semantic Briar Patch” of the Hanging Paragraph:Is Negative Equity a 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est?,93 Marquette Law Review 1217,1250 (2010).

      我國法在處理購置價款抵押權中涉及債務更新、再融資、合并或重組等問題時,也應借鑒雙重身份原則。因為債務人以上行為無損所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且債務人通過獲取新融資減輕債務壓力,屬于帕累托改進。(34)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而對于交叉擔保,原則上僅承認購置價款抵押權與非購置價款抵押權可設立交叉擔保,即在可區(qū)分的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債權范圍內保持購置價款抵押權身份。當價款債權由購置標的物及其他擔保物共同擔?;蛸徶脴说奈锿瑫r擔保價款債權及其他債權時,雙重身份規(guī)則并未擴展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承認購置價款抵押權與非購置價款抵押權的交叉擔保無損債務人的其他擔保權人利益。但購置價款抵押權間的交叉擔??赡懿划敁p害抵押物上其他擔保權人的順位利益,原則上應予禁止。舉例說明,甲向乙賒購設備A與設備B,并分別就設備A與設備B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設備A價款債權為100萬元,設備B價款債權為20萬元,隨后甲又以設備A為丙設立抵押獲取融資20萬元。若允許甲就設備A與設備B為乙設立交叉擔保,則乙獲得擔保債權數(shù)額為120萬元的購置價款抵押權。在甲違約時,假設A拍賣所得價款為110萬元,設備B拍賣所得價款為10萬元。那么乙的債權可以完全清償,而丙原本可以受償?shù)?0萬元的債權則會因交叉擔保喪失清償可能。通過交叉擔保以及債務合并使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得到不合理的擴展,這既有損其他擔保權人的順位利益,也不符合購置價款抵押權旨在擴展融資渠道的設置初衷。

      (二)以舊換新中購置價款債權能否涵蓋負資產部分

      美國法中對于以舊換新中購置價款債權能否覆蓋負資產部分(Negative equity)(35)負資產并沒有在破產法、法律詞典或《統(tǒng)一商法典》中給出確切定義,一般認為負資產是以舊換新時用于描述車輛未償還貸款余額與車輛市場價值的差額的術語。的問題存在巨大爭議。舉例說明:甲向乙賒購設備A,價值5萬元,并在設備A上設立PMSI。后甲屆期無法清償,設備A僅價值2萬元,但仍剩余3萬元債務未清償。甲便用設備A從丙處以舊換新的方式再次賒購價值2萬元的設備B,并就設備B為丙設立PMSI。爭議在于,丙所擁有PMSI的價款債權為2萬元還是包含負資產(設備A的市場價值與未償價款差額為1萬元)在內共計3萬元?

      根據(jù)美國《破產法》第506(a)條的規(guī)定,當債務人申請破產時,有擔保債權人的債權將分為兩部分,即最高以擔保物價值為限的有擔保債權部分和無擔保債權部分。根據(jù)美國《破產法》第13章關于個人債務調整的規(guī)定,若債務人想保留擔保物,則其僅須全額支付有擔保債權部分,從而使債權人會面臨債權無法清償?shù)娘L險。為改善消費者罔顧自身償還能力肆意借貸而濫用破產制度的狀況,美國國會于2005年頒布《防止破產濫用和消費者保護法》(BAPCPA),其通過§1325(a)末尾增加的段落使債權人的債權在滿足四項要求時免于債權分叉:(1)債務必須由PMSI擔保;(2)債務必須在破產申請之日起910日內產生;(3)抵押品必須包括機動車;(4)取得擔保物必須為債務人自用。然而破產法并未對負資產能否納入PMSI擔保債權范圍的問題作出正面規(guī)定,因而在各州法院及破產法院會產生截然相反的判決。部分法院參照官方評論3中對“抵押品價格”的界定,以“其他類似義務”作為解釋基點,認為負資產與所列舉費用存在同質性,進而得出負資產上可成立PMSI的結論。(36)官方評論明確抵押品價格包括獲得擔保物權利相關的費用(如銷售稅、關稅、財務費用、利息、運費、倉儲成本、滯期費、行政管理費、收取和執(zhí)行費用、律師費及其他類似義務)。部分法院從“啟用”(enabling)的定義入手,認為若無負資產的清償,則無法開啟購買新車的交易,負資產與抵押物的取得間存在足夠緊密的關系,符合UCC第9-103條的官方評論對PMSI的要求。相反的是,第九巡回法院認為負資產與列舉費用毫不相關,官方評論3列舉的僅是抵押品的價格機制成本,對買賣雙方沒有特殊價值,負資產與購置交易是分離的。(37)See Rachel M.Helmers,Another Thorn in the“Semantic Briar Patch”of the Hanging Paragraph:Is Negative Equity a 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est?,93 Marquette Law Review 1217,1230 (2010).還有法院認為負資產本質上是先行債務,其既沒有“賦予”債務人獲得抵押物的權利或使用的價值,也不是抵押品中“價格”的組成部分,因而在負資產上不能產生PMSI。(38)In re Petrocci,370 B.R.489,489 (2007).Matthews v.Transamerica Fin.Servs,724 F.2d 798,800(9th Cir.1984).此難題本質上是不同立法目的與各方主體利益間的沖突與博弈,《破產法》旨在為陷入困境的債務人提供新的開始,通過債權分叉緩解債務人的清償壓力,而《防止破產濫用和消費者保護法》(BAPCPA)則更強調對債權人利益的傾斜保護。

      在我國法語境下,不宜在以舊換新中將負資產部分納入購置價款債權范疇。理由如下:首先,將負資產解釋為《民法典》第416條規(guī)定的“抵押物的價款”已經溢出了文義解釋的范疇。當然,此理由也會面臨類似美國法上的責難,尤其是基于制度目的將價款債權的范疇作擴張解釋的前提下,能否將負資產納入價款債權中“債務人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全部費用”的范疇或存爭議,但從《民法典》第389條確立擔保物權的擔保范圍來看,負資產與利息、違約金、保管費用等費用存在質的差異,無法將負資產涵蓋在內。其次,不論再融資方為第三方還是原債權人,以舊換新在本質上都是再融資,美國法對債務再融資普遍認可雙重身份規(guī)則,無法將PMSI擔保部分擴展至非PMSI部分。UCC官方評論也表明,如果在再融資交易中貸出超出原始購買價格的額外資金,則新貸款僅在再融資的原始購買價格金額的范圍內成立PMSI。若我國于債務更新、再融資、合并或重組中采納雙重身份規(guī)則,則不宜將負資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擔保范圍,否則將導致適用規(guī)則的混亂。再次,將負資產納入PMSI擔保范圍在美國法上存在一種較為可行的解釋路徑,即通過UCC第9-324(a)款關于擔保權益收益延伸的規(guī)定,擔保人轉讓擔保物收到的所有款項(負資產及新車價款)均可視為“收益”,為債務人提供融資的再融資方通過權利代位,取得涵蓋負資產及新車價款在內的PMSI。(39)See David Gray Carlson,Cars in Chapter 13:Does Negative Equity Destroy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Hanging Paragraph,20 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 Law Review 535,535 (2012).但在我國法語境下,以上解釋路徑并不可行。第一,我國并未如美國法建立系統(tǒng)的收益識別系統(tǒng),在擔保物權發(fā)生物上代位的場合下,代位物缺乏相應的公示機制。第二,抵押權制度目的在于保障抵押權人就抵押物價值優(yōu)先受償,擔保債權數(shù)額低于轉讓價款時,抵押權人僅在擔保債權數(shù)額范圍內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40)參見高圣平、葉冬影:《民法典動產抵押物轉讓規(guī)則的解釋論》,載《比較法研究》2020年第4期。具體在上例中,乙僅能在設備A價值2萬元的部分主張優(yōu)先受償,負資產作為無擔保債權部分,乙并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在甲以設備A從丙處以舊換新賒購時,丙雖可沿用《民法典》第524條確立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制度,即在履行債務后在其代為履行債務的范圍內依法取得債權人的債權,發(fā)生法定債權轉讓的效果(41)參見王利明:《論第三人代為履行——以〈民法典〉第524條為中心》,載《法學雜志》2021年第8期。,與債權相關的從權利移轉給丙(42)參見陸家豪:《民法典第三人清償代位制度的解釋論》,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但無法改變負資產部分為無擔保債權的性質,無法擴大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范圍。第三,將負資產解釋為收益存在理論間隙,原則上,只有擔保物的價值轉換屬于收益范疇。(43)參見莊加園:《動產擔保物權的默示延伸》,載《法學研究》2021年第2期。負資產并非擔保物的價值轉換,而為新融資方提供的再融資部分。最后,從產生實際效果上觀之,將負資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范疇將導致資不抵債的債務人會不斷延續(xù)貸款展期,最終造成負債持續(xù)加重直至破產的局面。而拒絕將負資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范疇會挫敗潛在融資方提供信貸的積極性,但藉由債務抵充規(guī)則仍然可以削弱由此產生的消極效果。

      債務抵充規(guī)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未將負資產部分納入購置價款債權的缺陷。在發(fā)生債務合并、更新時,若債務人已支付部分款項,無法確定已支付部分用于償還購置價款債務還是非購置價款債務部分,所以雙重身份規(guī)則需要配合清晰的債務抵充規(guī)則。結合上例,根據(jù)《民法典》第560條債務抵充規(guī)范中確定“意定抵充優(yōu)先于法定抵充”的基本原則,甲丙完全可以約定債務抵充順位達到實質上擴展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擔保效果。如甲丙約定甲償還價款優(yōu)先抵充負資產債務部分,再抵充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債務部分,即便甲隨后資不抵債,丙在擁有甲已清償部分外依然擁有享有優(yōu)先受償效力的債權部分。美國法上已有學者注意到債務抵充規(guī)則可能在事實上達到擴張購置價款抵押權效力的結果,因而主張在雙方未就債務抵充順序作出事先協(xié)議的情況下,應將付款首先用于清償購置價款抵押權擔保的債務部分。(44)Ford v.Ford Motor Credit Corp,574 F.3d 1279,1290(10th Cir.2009).這是因為,購置價款債權屬于負擔較重的債權,購置價款債權的存在會影響在先浮動抵押權人以及潛在融資方提供融資。從實效層面來說,雖然法理上不宜將負資產納入購置價款抵押權債權范疇,但債務抵充規(guī)則事實上擴展了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擔保效果,從而促進了潛在融資方的融資積極性。

      (三)抵押物買賣

      為促進社會資源的流轉及利用,《民法典》第406條采用抵押財產自由轉讓的立場。同時,為保障抵押權人的權益不受侵害,《民法典》第406條第1款及第2款分別規(guī)定抵押權的追及效力以及在“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情形下對價款主張物上代位兩種方式。不同于美國法認可在擔保債權數(shù)額內,抵押權人既可以通過抵押權追及效力也可通過物上代位保障自身權益。(45)See William H. Lawrence,William H. Henning &R. Wlison Freyermuth,Understanding Secured Transactions,5th ed.,Matthew Bender&Company Press,2012,p.252-253.我國法將物上代位作為物權追及效力的補充方式,僅在擔保財產物理形態(tài)改變使擔保人受有經其轉化而來的某種價值形態(tài),又無法通過物權追及效力對擔保物權人進行保護的場合,方得物上代位的適用。(46)參見邱國威:《論擔保物權法定轉換制度入典——對物上代位規(guī)范表達路徑的探索》,載《北方法學》2019年第1期。

      《民法典》第406條第1款采用“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的表述表明,不論抵押物如何轉讓,抵押權人享有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依然存續(xù)。問題在于,當買受人符合“正常經營活動買受人不受追及規(guī)則”所規(guī)定的情形時,抵押權的追及效力被阻斷,抵押權人能否沿用物上代位規(guī)則,就轉讓價款主張超級優(yōu)先清償效力。(47)本文贊同將轉讓價款界定為原始抵押物的代位物,當擔保物權發(fā)生物上代位時,擔保物的價值轉換形式屬于收益范疇,擔保物權的同一性不受影響,且應當把轉讓價款目的擴張為收益,故下文使用收益的概念。參見張素華、李鳴捷:《論動產抵押物轉讓中“收益”物上代位的實現(xiàn)》,載《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莊加園:《動產擔保物權的默示延伸》,載《法學研究》2021年第2期。這涉及物上擔保權益能否自動延伸至收益的問題,贊成觀點認為基于擔保物以經濟價值為中心的默示約定,擔保權益自動延伸于各種權能的價值轉換形式;(48)參見莊加園:《動產擔保物權的默示延伸》,載《法學研究》2021年第2期。反對觀點認為我國并未形成擔保權益延伸至收益的交易習慣,不存在默示延伸的基礎,應采用合意非自動方案。(49)參見紀海龍:《動產擔保權益延伸的合意路徑》,載《現(xiàn)代法學》2022年第3期。自動延伸方案在上述追及效力被阻斷的情形下為擔保權人提供更充分的保障,合意延伸方案則為債務人提供依靠收益獲取其他融資的機會,二者各具優(yōu)勢。相較而言,合意延伸的方案較為理想。第一,我國浮動抵押與美國法浮動擔保不同,并不承認在債務人全部動產和權利上設立,存貨被處分后的應收賬款收益不能自動流入擔保財產范圍,默示延伸違背了擔保債務人的內心真意,有損意思自治。(50)參見劉平:《論我國存貨擔保的體系構造與制度協(xié)同》,載《法學家》2022年第3期。第二,我國民法典并未容納關于收益的識別和公示規(guī)則,自動延伸方案可能引發(fā)新的隱形擔保問題。(51)參見龍?。骸睹穹ǖ渲械膭赢a和權利擔保體系》,載《法學研究》2020年第6期。由于自動延伸方案強調擔保權益僅延伸于“可識別的”擔保替代物,因而超出當事人理性預期的擔保替代物必須予以公示,即便潛在交易方能夠識別擔保權益延伸的范圍。相較而言,合意延伸方案通過將當事人約定予以公示,潛在融資方可以通過查詢登記知悉初始擔保物的收益設有權利負擔,利于保護交易安全。

      就轉讓抵押物所得收益而言,可能為現(xiàn)金、應收賬款或其他財產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現(xiàn)金在與抵押人財產混合后面臨可識別性差的詰難,其他財產對第三人而言又難以調查來源,均難以延續(xù)擔保物權的對抗和順位效力。(52)參見紀海龍:《動產擔保權益延伸的合意路徑》,載《現(xiàn)代法學》2022年第3期。只有應收賬款,第三人易于通過查詢知悉其覆蓋抵押物所得收益。因此,在我國現(xiàn)行法尚未就收益建立配套的公示和識別規(guī)則時,抵押權人可通過設定應收賬款質押和賬戶質押以保障擔保權益得以延續(xù)。(53)參見龍?。骸睹穹ǖ渲械膭赢a和權利擔保體系》,載《法學研究》2020年第6期。問題在于,應收賬款采登記生效模式,在未來取得的財產上能否設定應收賬款質押存有爭議。首先,對應收賬款質押采取登記生效主義飽受詬病,不乏學者主張應收賬款應采用“合意生效+登記對抗”的模式。(54)參見高圣平:《民法典擔保物權編纂:問題與展望》,載《清華法學》2018年第2期。其次,我國將應收賬款質押納入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而該系統(tǒng)采用聲明登記制,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合法性由登記申請人自行負責,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僅對登記材料進行形式審查。該系統(tǒng)因不具有公示公信力而與登記生效主義的內在要求難以適配。最后,即便應收賬款質押采登記生效主義,原則上能夠概況描述且法律、行政法規(guī)未禁止設立的財產均可以設定擔保。(55)參見紀海龍:《動產擔保權益延伸的合意路徑》,載《現(xiàn)代法學》2022年第3期。因此,當事人既可以選擇在初始抵押協(xié)議中約定擔保權益延伸至未來應收賬款收益之中,也可以另行簽訂協(xié)議,將應收賬款單獨辦理擔保登記。但我國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未就初始擔保物之收益設置登記規(guī)則,因而需要在法技術上予以完善。為確保動產擔保權益延伸至收益,至少需要完善兩點:一是在登記內容上,當事人在設定擔保權時須明確擔保權益是否延伸至應收賬款收益;二是在登記技術上,設置動產擔保與應收賬款收益擔保間的關聯(lián)通道。如此,雖然我國法語境下原則上只能通過設立抵押產生購置價款擔保權益,應收賬款質押無法產生購置價款擔保權益,但通過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的完善,作為初始抵押物收益關聯(lián)的應收賬款擔保也可以達到持續(xù)公示和效力延續(xù)作用。

      四、區(qū)分動產種類設置特殊購置價款抵押權規(guī)則

      就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規(guī)范模式而言,存在兩種不同的立法例。第一種模式是區(qū)分動產種類模式,即UCC依據(jù)擔保物類型的差異將動產區(qū)分為存貨、消費品、農產品、設備,進而設置不同的公示方法與適用規(guī)則;第二種模式是統(tǒng)一適用模式,即《歐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第9-1:201條確立所有動產擔保物均適用統(tǒng)一的購置價款抵押權規(guī)則。我國應采取何種規(guī)范模式需以我國實踐為基礎結合比較法經驗予以細致考察,原則上統(tǒng)一適用模式要優(yōu)于區(qū)分動產種類模式,因為前者減少了制度成本,避免規(guī)范適用的復雜性。但若不區(qū)分動產種類適用不同規(guī)則有違融資的實踐習慣,甚至危及融資安全,區(qū)分動產種類設置不同規(guī)則實屬必要。

      (一)消費品不宜設置特殊規(guī)則

      考慮到消費品上購置融資擔保交易會愈發(fā)頻繁,為減輕登記機構的負擔以及融資成本,有學者建議我國應借鑒UCC第9-309條之規(guī)定就消費品上購置價款抵押權設置自動公示制度。(56)參見宰絲雨:《美國動產擔保交易制度與判例——基于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第九編動產擔保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73頁。也有學者認為,如此會破壞動產抵押登記效力規(guī)則的統(tǒng)一性,造成制度適用的混亂與麻煩。(57)參見李克武、田艷蓉:《〈民法典〉動產買賣價款抵押權超級優(yōu)先效力析論》,載《江漢論壇》2022年第2期。本文認為,對消費品單獨設置自動公示制度弊大于利。從比較法上看,美國法上針對不同種類擔保物的PMSI設置不同的公示手段,由于消費品PMSI擁有附著時自動完善的特殊優(yōu)待,因此如何界定消費品成為實踐中較為突出的問題。UCC第9-102條并未依據(jù)設計或內在性質對商品進行分類,而是依據(jù)其所有者對商品的用途進行分類。(58)UCC第9-102條規(guī)定:“消費品”指用于或買來主要用于自然人、家人或家居的目的使用的貨物。這意味著當商品所有者將商品用作他途或出售給他人用以其他目的,商品的性質也會隨之變化。因此,在對消費者的界定可能出現(xiàn)極端情形,如醫(yī)生的汽車或農民的吉普車,這需要事實調查者確定債務人是否“主要”將貨物用于個人、家庭或家居使用目的。(59)See James J.White et al.,Principles of Secured Transactions,2th ed.,West Academic Press,2018,p.94.此外,美國判例法上并未完全按照第9-102條確立的依據(jù)用途或預期用途作為消費品的判斷標準,如“In re Sprague案”中,由于房屋拖車不具有一般消費品價值低、貶損快的特點,因此被排除在消費品自動完善的范疇之外。不難看出,美國法上對消費品與非消費品的區(qū)分并非顯著,且在司法實踐中較為棘手。還需提及的是,美國法上就抵押物去指定登記機關進行融資報告登記,導致登記機構工作量較為龐雜;而我國采用線上電子化登記技術,已經大幅度減少當事人的登記成本,也無借鑒美國法就消費品自動公示的必要。綜上,在我國消費品融資尚未成熟、登記成本較低的背景下,不宜就消費品上的購置價款抵押權設置特殊公示原則。

      (二)存貨須設置特殊規(guī)則

      不同于消費品,存貨具有循環(huán)流動和不斷更新的特點,難以適用固定擔保規(guī)則,須針對存貨設置特殊的擔保規(guī)則(60)參見謝鴻飛:《擔保財產的概括描述及其充分性》,載《法學》2021年第11期。,否則會產生法律漏洞。

      1.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應采“即時”登記模式

      對存貨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而言,美國、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均刪除了寬限期的規(guī)定,采用即時登記的模式。如此規(guī)定是考量存貨具有流動性的特點,銀行一般會對存貨融資周期性地發(fā)放貸款,即時登記模式使銀行能夠即時獲悉存貨上已負擔具有超級優(yōu)先效力的PMSI的事實,從而謹慎安排貸款發(fā)放。即時登記模式也阻斷了在寬限期內債務人隱瞞存貨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事實而繼續(xù)要求銀行放貸的可能。(61)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購置款抵押權之解釋論》,載《現(xiàn)代法學》2020年第5期。即時登記模式雖對購置價款抵押權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維護了在先擔保權人的融資安全,符合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交易效率的價值目標。取消存貨PMSI的寬限期也使得其他融資方無須等待10日寬限期經過便可決定是否提供信貸,客觀上也提升了融資效率。基于存貨融資的特殊性,我國也應借鑒比較法上的規(guī)定,取消存貨購置抵押權寬限期的規(guī)定。

      2.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應設置通知義務

      UCC第9-324條對存貨PMSI債權人附加了通知其他競存擔保權人的義務。在其他國家繼受UCC的過程中對是否增設存貨PMSI債權人對在先擔保權人的通知義務卻引起了爭議。支持觀點認為,將在存貨中在先擔保權益可能從屬于庫存融資人的風險通知在先擔保權人是適當?shù)?,以便在先擔保權人作出是否提供融資的決定;反對觀點認為,融資購買存貨很普遍,以至于一般融資人應簡單地假設其將服從存貨供應商,并在此基礎上作出貸款與否的決定。(62)See Louise Gullifer &Orkun Akseli,eds.,Secured Transactions Law Reform:Principles,Policies and Practice,Hart Press,2016,p.123.通知義務的設置旨在避免PMSI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給在先擔保權人造成的“突襲損害”(63)劉平:《論我國存貨擔保的體系構造與制度協(xié)同》,載《法學家》2022年第3期。。所謂“突襲損害”是指債務人通過設立PMSI購入新財產的背景下,由于就存貨設立浮動擔保權的當事人間通常約定在債務人收到新庫存品時定期預付進貨價款或定期釋放舊庫存品(64)See Laurence S.Hughes,Strict Compliance and the 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 Inventory,120(6)Banking Law Journal 521,527 (2003).,在先浮動擔保權人可能因未收到通知而誤認為債務人實質財產增加而提供信貸,最終面臨無法獲得足額清償?shù)娘L險。增設存貨PMSI債權人通知義務可以有效規(guī)避債務人以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方式獲取財產騙取在先擔保權人信貸的現(xiàn)象。鑒于我國融資風險較高的現(xiàn)狀,增設通知義務以保障存貨在先擔保權人的利益也是必要的。如此,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在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時,不僅應即時完成登記,還須通知在先擔保權人,進一步消解在先擔保權人因未查詢登記而放貸的風險,以保障融資安全。

      對于通知義務可從以下方面予以細化:首先,就通知方式而言,《聯(lián)合國貿易委員會擔保交易示范法》鼓勵采用登記通知的方式,澳大利亞于2015年已經采用登記通知的技術,在先擔保權人會自動收到后續(xù)存貨融資人的通知。(65)See Louise Gullifer &Orkun Akseli,eds.,Secured Transactions Law Reform:Principles,Policies and Practice,Hart Press,2016,p.124-125.我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tǒng)一登記辦法》并未規(guī)定登記通知的方式,現(xiàn)階段只能采取人工通知的方式送達。作為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已履行通知義務的證明,為防止先設立擔保權人以未收到通知為由進行惡意抗辯,通知原則上應采用書面形式。(66)參見劉平:《論我國存貨擔保的體系構造與制度協(xié)同》,載《法學家》2022年第3期。按照《民法典》第137條確立意思表示的送達規(guī)則,當書面通知到達在先擔保權人時視為接受通知,若書面形式為郵件、電子文件等形式,那么在先擔保權人指定特定系統(tǒng)接收數(shù)據(jù)電文的,自文件進入特定系統(tǒng)時視為接受通知,未指定特定系統(tǒng)的,在先擔保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shù)據(jù)電文進入其系統(tǒng)時生效。未來應在登記系統(tǒng)內增設登記送達的技術及相應規(guī)則,通過技術手段的完善降低存貨融資人的通知成本。

      其次,對于通知對象而言,應限于債務人獲得存貨占有時,經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已經公示的擔保權人。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登記前,未經由登記系統(tǒng)公示的其他擔保權人劣后于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人。

      再次,就通知期限而言,UCC第9-324條要求PMSI債權人須讓在先擔保權人在債務人獲得存貨占有5年內收到通知。設置5年期限的主要原因在于與融資聲明登記有效期限相匹配。我國通知期限無須借鑒5年的規(guī)定,僅須在債務人取得存貨占有之前通知即可。(67)參見劉平:《論我國存貨擔保的體系構造與制度協(xié)同》,載《法學家》2022年第3期。

      最后,通知內容應表明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身份,以及表明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所覆蓋的具體范圍。在先擔保權人需要根據(jù)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對存貨的描述確定擔保財產的范圍。對擔保財產描述存在具體描述和概況描述兩種模式。美國法上因動產擔保交易的普及和嗣后取得財產條款的承認,擔保財產須具體描述的弊端逐漸凸顯,如擔保財產的描述不充分可能被認定為擔保權益不成立,嗣后取得的財產及所生收益難以被具體描述。(68)參見謝鴻飛:《擔保財產的概況描述及其充分性》,載《法學》2011年第11期。UCC第9-108條否定了對擔保財產描述應當準確而詳細否則即為不充分的規(guī)定,明確對擔保財產的描述達到合理識別的標準即可。(69)UCC第9-108條(a)款規(guī)定:除(c)、(d)、(e)另有規(guī)定外,動產或者不動產的描述,不管其是否特定明確,只要能合理地指明所欲描述的,即是充分的。概況描述聚焦于價值上的特定性,旨在合理指明擔保物,從根本上克服了具體描述的缺陷。世界銀行也將是否對擔保財產使用一般性術語概況描述作為“獲得信貸”中“合法權利力度指數(shù)”的評估要素。(70)參見羅培新:《世界銀行“獲得信貸”指標的法理分析及我國修法建議》,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9年第2期。受此影響,我國法對擔保財產的描述要求也從具體描述轉為概況描述,《民法典》對擔保財產的描述僅要求名稱、數(shù)量等情況,《擔保制度解釋》與《動產和權利擔保統(tǒng)一登記辦法》也僅要求當事人對擔保財產的概況描述達到合理識別的標準即可。合理識別的標準以描述的充分性為前提,而檢驗描述的充分性關鍵在于檢驗是否做到了分配給它的任務:使指明所欲描述的擔保物成為可能。(71)美國法學會、美國統(tǒng)一州法委員會主編:《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評述》(第三卷),高圣平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頁。增設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人的通知義務旨在提醒在先擔保權人特定存貨上設有購置價款抵押權,避免在先擔保權人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融資風險。在此場合下,充分性標準要求存貨須特定化。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對擔保財產的描述可借鑒UCC第9-108條所列概況描述的方法(72)UCC第9-108條(b)款列舉可以合理識別的描述方式包括:(1)列舉擔保物;(2)列出擔保物種類;(3)通過定義描述擔保物;(4)擔保物數(shù)量;(5)計算或分配的公示或程序;(6)其他足以客觀識別擔保物的方法。,原則上,通過解釋滿足特定化要求即滿足了“合理識別”之標準。(73)參見孫鵬、楊在會:《擔保財產之概況描述與合理識別》,載《社會科學研究》2022年第1期。若無法通過種類、數(shù)量等概況描述方法特定化,則可以考慮采用具體描述或在特定化存貨上標識的方法。

      3.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可設立交叉擔保

      誠如上文所述,購置價款抵押權間設立交叉擔保,因可能損害其他擔保權人的順位利益而應予禁止,但對于存貨上設立的購置價款抵押權可例外允許設立交叉擔保。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設立交叉擔保的政策基礎是消除擔保權人和債務人間的連續(xù)交易背景下單獨設置賬戶和付款分配的需要。UCC第9-103條(b)第2款認可存貨可以交叉設立PMSI的原因在于,存貨融資交易具有連續(xù)性的特點,流通中的存貨難以在技術上實現(xiàn)價款債權與擔保物逐個對應,為確保價款債權與擔保物相對應,債權人的締約、監(jiān)控成本將會極大提升,實現(xiàn)債權成本很高。(74)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在實踐中,融資交易方一開始就考慮到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持續(xù)關系,無需為每個單獨的子交易設置單獨賬戶。(75)See Amanda C.C.Wickett,Maintenance or Expansion of the PMSI Status through Cross-Collateral Agreements,71(2)Saskatchewan Law Review 241,262-263 (2008).基于存貨融資的特點,我國也應承認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可以設立交叉擔保。在設置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人通知競存其他擔保權人的義務后,其他擔保權人在知悉存貨上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同時,也應預期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存在交叉設立擔保的可能,從而對自身信貸風險作出判斷,一定程度上也消解存貨購置價款抵押權交叉擔保對其他擔保權人可能造成的損害。

      五、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規(guī)則

      動產擔保法律的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在優(yōu)先順位體系的設定。(76)參見吳興光、蔡紅、劉睿、盛琨:《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395頁。購置價款抵押權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其享有“登記在后,效力在先”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睹穹ǖ洹返?16條規(guī)定:“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優(yōu)先于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留置權人除外”。該規(guī)范顯然無法覆蓋購置價款抵押權與其他競存權利間的順位關系,有必要就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順位規(guī)則予以細致考察。

      (一)數(shù)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

      購置價款抵押權根據(jù)設立主體不同,可分為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與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數(shù)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又可細分為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與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及數(shù)個出賣人(或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間的競存。

      就出賣人購置價款抵押權與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的競存規(guī)則而言,UCC第9-324條確定的規(guī)則是出賣人PMSI優(yōu)先于貸款人PMSI,主要理由在于貸款人為專業(yè)融資主體,出賣人較貸款人而言,其控制風險及分配融資損失的能力更弱,因而更值得被同情和保護。(77)See William H.Lawrence,William H.Henning &R.Wlison Freyermuth,Understanding Secured Transactions,5th ed.,Matthew Bender&Company Press,2012,p.242.類似觀點認為,出賣人的部分價款已經獲得清償,再讓出賣人優(yōu)先受償,無異使部分債權獲得雙重保障,此結果難謂妥當。(78)參見王立棟:《〈民法典〉第641條所有權保留買賣評注》,載《法學家》2021年第3期。本文認為以上理由并不充分,出賣人與貸款人按照債權比例受償更為合理。理由如下:其一,出賣人與貸款人對融資交易的開展缺一不可,二者難以在法律評價上分出孰輕孰重,按照債權比例受償能夠促進出賣人與貸款人之間良性競爭,降低債務人的融資成本。(79)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22年第2期。其二,出賣人與貸款人按照購置價款債權比例受償系在債權總額上按比例上受償,而非按照未償債權比例受償,不會產生出賣人部分債權獲得雙重保障的結果。如甲賒購價值100萬元的設備A,分別為出賣人乙以及貸款人丙各自設立50萬元的購置價款抵押權,甲清償出賣人乙10萬元后違約,假設設備A拍賣變賣所得價款為60萬元,此時乙僅能在25萬元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而非30萬元。

      就數(shù)個出賣人(或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之間的競存順位規(guī)則而言,《擔保制度解釋》第57條第3款規(guī)定了數(shù)個購置價款抵押權之間按照登記時間的先后確定清償順序。類似觀點認為,數(shù)個購置價款抵押權競存時,各個信用提供者并非按照債權比例受償,而是回歸到《民法典》第414條確立的一般規(guī)則。(80)參見程嘯等:《最高人民法院新?lián)K痉ń忉尷斫馀c適用》,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第364-365頁;王利明:《價金超級優(yōu)先權探疑——以〈民法典〉第416條為中心》,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1年第4期。判斷數(shù)個出賣人(或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之間的競存順位,首先需要明確購置價款抵押權產生超級優(yōu)先效力的時間節(jié)點。這里存在標的物交付之日、購置價款抵押權登記之日、抵押合同生效之日三個時間點。普遍認可標的物交付僅表明所有權發(fā)生移轉,與抵押權產生效力并不存在聯(lián)系,爭議焦點集中于購置價款抵押權是否具有溯及力??隙ㄕ撜J為,購置價款抵押權登記對抗效力具有溯及性,登記時間并非取得對抗效力的時間。(81)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22年第2期。否定論認為,我國購置價款抵押權不具有溯及力,抵押權經由登記才可產生對抗效力,否則可能導致購置價款抵押權為爭搶順位而惡意串通倒簽合同日期的結果。(82)參見章詩迪:《價款擔保權規(guī)范適用的體系性解釋》,載《浙江學刊》2021年第4期。本文認為,肯定論更符合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內涵,若將登記時間認定為生效時間,則購置價款抵押權人為爭奪優(yōu)先順位必然會即刻辦理登記甚至于交付前辦理登記,“寬限期內登記”也會異化為“即刻登記”,如此寬限期的設置將失去意義。僅考慮避免倒簽合同日期現(xiàn)象違背購置價款抵押權自身的制度設計,未免有手段超過目的之嫌。

      《擔保制度解釋》第57條第3款按照登記時間確定購置價款抵押權間的優(yōu)先序位不僅違背了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的內在設計,還在客觀上降低在后提供融資方的交易積極性。相反,數(shù)個按期登記的購置價款抵押權之間按照債權比例受償?shù)淖龇軌蚯逦鷦澐仲徶脙r款抵押權的設立與登記,由于寬限期內登記的債權人均可按照債權比例受償,并不會導致債權人之間為爭奪優(yōu)先序位而倒簽合同現(xiàn)象的發(fā)生。綜上,不論出賣人還是貸款人購置價款抵押權,只要于寬限期內登記,皆可按照債權比例平等受償。

      (二)與非購置價款抵押權人間的競存

      1.按期登記可以對抗的第三人

      (1)在先浮動抵押權人

      《民法典》第403條規(guī)定的浮動抵押為動產抵押的特殊形態(tài),其特殊性僅在其能夠覆蓋未來取得的財產。(83)參見紀海龍:《民法典動產與權利擔保制度的體系展開》,載《法學家》2021年第1期。在涉及擔保物權競存問題時,其依然適用《民法典》第414條、第415條關于擔保物權競存順位規(guī)則的一般規(guī)定。這使得登記在后的其他擔保權人無法獲得較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優(yōu)先順位,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正當性恰在于破除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位勢壟斷。購置價款抵押權優(yōu)先于在先浮動抵押權人具有充足的法理基礎,其正當性可通過對各方利益的分析得出。

      對在先浮動抵押權人而言,由于購置價款抵押物系通過融資新購獲得,因其屬于新增的額外財產,而非債務人既存財產,故不會使在先浮動抵押權人處境變糟。相反,債務人依靠購置價款抵押物會客觀上提升其經營運轉的效率及盈利能力,有效降低了違約風險。隨著債務不斷清償,債務人的責任財產會不斷增加,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處境會變得更好。此外,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較在先擔保權人可能擁有更為專業(yè)的監(jiān)管技能,能夠有效降低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監(jiān)控成本。(84)See Robert E.Scott,The Politics of Article 9,80 Virginia Law Review 1783,1798 (1994).

      對債務人而言,其可通過購置價款抵押權制度擴展融資渠道,減少對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融資依賴,如自行開發(fā)在先浮動抵押權人可能否決但有利可圖的項目,實現(xiàn)擴大再生產的目的。新西蘭“情境壟斷規(guī)則”(Situational Monopoly Rule)也指出PMSI的引入能夠削弱在先浮動抵押權人的壟斷地位,通過賦予PMSI債權人超級優(yōu)先效力會激勵其向債務人提供融資,債務人可通過在先浮動抵押權人外的他方獲得融資,實現(xiàn)擴展融資渠道的效果。(85)See Arielle Tracey,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sect Refinancing in New Zealand:A Case for Retention of Super-priority,51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 103,112-113(2020).

      對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而言,由于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基礎法律關系為賒購交易,出賣人在買受人未支付或未完全支付全部價款時將標的物所有權移轉給買受人,實質是以賒銷標的物的形式在買受人財產池上增添價值。正是基于新融資所賦予債務人的特殊利益,購置價款抵押權人才被賦予超級優(yōu)先地位。(86)See Thomas H. Jackson &Anthony T. Kronman,A Plea for the Financing Buyer,85 Yale Law Review 1,7 (1975).罔顧購置價款抵押權人的利益無疑在客觀上為在先浮動抵押權人提供了一筆“意外之財”。(87)See Arielle Tracey,Purchase Money Security Intersect Refinancing in New Zealand:A Case for Retention of Super-priority,51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 103,112-113 (2020).因法律賦予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超級優(yōu)先效力,其價款債權得以充分保障使其放貸時,無需審查抵押物上是否存有其他擔保,減少了融資風險。不難看出,在浮動抵押的場景中,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引入使得三方利益均得到維護,可謂三全其美。(88)參見房紹坤、柳佩瑩:《論購買價款擔保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載《學習與實踐》2020年第4期。

      (2)在先登記的固定擔保權人

      不同于購置價款抵押權優(yōu)先于在先浮動抵押具有充足法理基礎,購置價款抵押權能否對抗在先固定抵押則存有極大爭議。反對理由在于,若購置價款抵押權能夠對抗在先固定抵押,則會導致在先固定抵押權人無法獲得穩(wěn)定的權利序位預期,欲設定固定抵押的債權人必須審查動產的來源及擔保人取得動產的時間,在債務人實際占有后至少等候10日才能取得確定的抵押權序位,這既有損于在先固定擔保權人的利益,還在客觀上降低了融資效率。(89)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參見王利明:《價金超級優(yōu)先權探疑——以〈民法典〉第416條為中心》,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1年第4期。與之相伴,交付的證據(jù)難以被固定、占有并非合適的權利外觀、在先固定抵押權人無法及時獲得融資等問題,也會使購置價款抵押權適用于在先固定抵押飽受責難。更有觀點指出,他人公示在先的擔保利益較于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利益更應當受到保護,維持公示在先、權利在先的信用水準更符合社會生活的邏輯和公眾期待。(90)參見鄒海林:《價款債權抵押權的制度價值與解釋》,載《北方法學》2021年第4期。

      本文認為,購置價款抵押對抗在先固定抵押應值肯定。一方面,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順位是出賣人放棄所有權人身份“換”來的。(91)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購置款抵押權之解釋論》,載《現(xiàn)代法學》2020年第5期。若無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存在,債務人則無法獲得抵押物,更不會通過該抵押物從他方獲取信貸,因賦予購置價款抵押權人較一般擔保權人以效力上的優(yōu)待是符合法理的。(92)See Amanda C.C.Wickett,Maintenance or Expansion of the PMSI Status Through Cross-Collateral Agreement,71 Saskatchewan Law Review 241,241-242 (2008).另一方面,將PMSI適用于在先固定抵押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擴展融資渠道。對于物上競存擔保物權順位如何確定的問題而言,雖然《民法典》第414條對競存動產擔保權確立“登記在先,權利優(yōu)先”的一般原則有充足的法理支撐,也符合各方的交易預期,但在先登記擔保權利的存在無疑抑制了依靠該物再獲取融資的可能性,他方往往難以接受在后的權利順位所潛在的風險,債務人或由于融資渠道的限制而陷入困境。故從某種意義上,“登記在先,權利在先”的原則造成了客觀上權利配置失衡的結果。(93)參見董學立:《浮動抵押的“前呼后擁”現(xiàn)象研究》,載《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248頁。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引入正是為了矯正這種權利配置失衡的結果,實現(xiàn)促進物盡其用、順暢流轉的立法目的。嚴格意義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對制度的評價要在總體上作出利害權衡,這種權衡是公眾在歷史選擇中的產物。(94)參見朱蘇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關于馬歇爾訴麥迪遜案的故事》,載《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1期。相較于融資效率有所降低而言,擴展融資渠道顯然更為基礎也更為重要。而我國設置10日的寬限期較于比較法上的規(guī)定而言已屬較短,在制度設計上已經充分考量其他債權人的利益,雖然購置價款抵押權適用于固定抵押會增加其他債權人的審查成本,但遠未達到破壞交易安全的程度,較制度所生效益而言,屬于可忍受的范疇。在寬限期內設立的動產質權與固定抵押權除公示方法上存有區(qū)別,并無其他特殊性,在與購置價款抵押權競存時的處理規(guī)則應作相同對待。

      2.按期登記無法對抗的第三人

      (1)留置權人

      當設立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動產被合法留置時,會產生購置價款抵押權與留置權的競存順位問題。關于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性質存在意定擔保物權說與法定優(yōu)先權說兩種學說,前者認為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設定需要當事人合意,屬于意定擔保物權的范疇;后者認為購置價款抵押權超級優(yōu)先效力由法律規(guī)定,而非當事人約定,因而在性質上屬于法定優(yōu)先權。(95)參見王利明:《價金超級優(yōu)先權探疑——以〈民法典〉第416條為中心》,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1年第4期。本文認為不論采何種學說,在法理上均應肯認留置權優(yōu)先于購置價款抵押權。意定擔保物權學說內部就購置價款抵押權與留置權的競存關系也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基于法定擔保物權優(yōu)先于意定擔保物權的物權法原理(96)參見丁南:《擔保物權釋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0頁。,購置價款抵押權自應落后于屬于法定物權的留置權。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定權利和不違背法律的約定權利本身應無高低之分(97)參見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邵建東譯,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頁。,認為留置權屬于法定物權而當然優(yōu)先的觀點未免過于強調公權色彩。本文認為前種觀點應值贊同,原因在于留置權的產生前提在于留置權人通過修理、加工、運輸、保管等行為保持或增加留置物的使用價值,而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主要為實現(xiàn)其交換價值,使用價值作為交換價值的基礎,自然應該優(yōu)先保障留置權人以鼓勵保值或增值交易的開展。法律將留置權規(guī)定為法定物權時已將價值考量涵蓋在內,外化為法律強制與政策傾斜。對法定優(yōu)先權學說而言,法律規(guī)定優(yōu)先權乃基于公平原則、社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但相較于留置權,它擔保的債權與擔保標的物之間不存在空間上的關聯(lián)。因此,當優(yōu)先權意外出現(xiàn),其他債權人往往會面臨無法預測的損失,這是現(xiàn)代物的擔保制度非常忌諱的問題。(98)參見我妻榮:《新訂擔保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頁。當同一動產上存在留置權與法定優(yōu)先權沖突時,除法律明文規(guī)定處理規(guī)則時遵循法律規(guī)定,如《海商法》第25條規(guī)定“船舶優(yōu)先權于船舶留置權受償”,在法律未作規(guī)定的情形下,留置權應優(yōu)先于法定優(yōu)先權。(99)參見王利明:《我國民法典物權編中擔保物權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載《法學評論》2017年第3期。主要理由在于,標的物由留置權人占有,若不賦予留置權人優(yōu)先受償權則標的物難以被執(zhí)行,權利實現(xiàn)易陷入困境。此外,留置權的費用通常較低且主要為勞務費,從保護勞動者權益的角度出發(fā),留置權也應先于法定優(yōu)先權受償。綜上,留置權優(yōu)先于購置價款抵押權具有充足法理基礎,《民法典》也通過第416條、第456條兩條規(guī)定加以雙重強調。

      真正問題在于,對商事留置權人是否需要予以特殊對待。由于商事交易更強調交易效率,故商事留置權并不如民事留置權那樣強調留置物與債權間須源于“同一法律關系”,《民法典》第448條對此也予以肯認。有觀點認為,因商事留置權中僅要求留置物與債權存在營業(yè)關系意義上的牽連關系,商事留置權人對留置物的保值或增值并無貢獻,所以購置抵押權應優(yōu)于商事留置權,即《民法典》第416條規(guī)定的“留置權人”應限縮解釋為具有直接牽連關系的民事留置權人。(100)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22年第2期。本文認為,此種觀點值得商榷。首先,需明確的是,民事留置權與商事留置權的差異并不在于主體差異,即便是商事活動,也未必均為連續(xù)交易,在個別交易中留置物與債權“源于同一法律關系”不難證明時,商事留置權并無用武之地。(101)參見孫鵬:《完善我國留置權制度的建議》,載《現(xiàn)代法學》2017年第6期。二者真正的差異在于牽連關系的要求不同,傳統(tǒng)理論認為,商事留置權債權與物之間不需要存在關聯(lián),只要求債權的成立和取得因商行為而發(fā)生。(102)參見我妻榮:《新訂擔保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頁。但事實上,由于留置權具有強大效力,豁免商事留置權中留置物與債權的牽連關系在正當性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極易引發(fā)惡意留置、欺詐、惡意串通等損害其他債權人的行為。正基于此,《擔保制度解釋》將牽連關系限于“債權屬于企業(yè)持續(xù)經營中發(fā)生的債權”。其次,需說明的是,“源于同一法律關系”(牽連關系)并非留置權中優(yōu)先受償權能的法理基礎?!睹穹ǖ洹返?47條、第448條所述的“留置”僅為留置和處分權能,而非具有優(yōu)先受償權能的留置權概念。(103)參見胡永龍:《我國商事留置權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21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37-139頁。留置物與債權“源于同一法律關系”僅是債權人享有留置權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優(yōu)先受償權系在行使留置和處分權能的基礎上,對留置物保值增值作出勞動給付的肯定。將留置物是否因債權人勞動投入而保值、增值作為債權人優(yōu)先受償?shù)幕A更符合留置權制度鼓勵創(chuàng)造價值的本意。同樣,商事留置權要求的“牽連關系”也并非基于優(yōu)先受償權的考量,而僅是對留置權能和處分權能適用范圍的限制。因而,若商事留置權人能夠證明其勞動投入使留置物保值或增值,其也當然可以沿用《民法典》第416條及第456條之規(guī)定,在同一動產上與購置價款抵押權人競存時,享有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p>

      (2)建筑工程承包價款優(yōu)先權人

      關于優(yōu)先受償權的性質存在爭議,理論上存在不動產留置權說(104)不動產留置權說認為,建設工程承包人優(yōu)先受償權與留置權特征最為接近,同時也符合留置權的構成要件,以定位于不動產留置權為宜。參見李曉春:《建設工程適用留置權制度之立法思考》,載《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4期。、法定抵押權說(105)法定抵押權說認為優(yōu)先受償權基于法律規(guī)定而成立,無須當事人為意思表示,且不以登記為抵押權成立或生效的要件。參見梁慧星:《是優(yōu)先權還是抵押權——合同法第286條的權利性質及其適用》,載《中國律師》2001年第10期;丁南:《擔保物權釋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9頁;余能斌、范中超:《論法定抵押權——對〈合同法〉第286條之解釋》,載《法學評論》2002年第1期。、法定優(yōu)先權說(106)法定優(yōu)先權說認為優(yōu)先受償權是法律基于政策性考慮而賦予特定債權人的一種特殊權利,以保障其債權優(yōu)先于其他債權人受償?shù)臋嗬?。參見夏鳳英:《論建設工程承包人優(yōu)先受償權的性質》,載《河北法學》2001年第3期。、法定擔保物權(107)法定擔保物權說認為從法律適用角度出發(fā),因《民法典》所涉抵押權規(guī)范仍以不動產抵押權為原型,大量規(guī)則能否適用仍需具體判斷,而將優(yōu)先受償權定性于法定擔保物權則可直接適用擔保物權的相關規(guī)范。參見李建星:《〈民法典〉第807條(建工價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評注》,載《南京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等幾種學說。相較而言,本文贊同將優(yōu)先受償權定位于法定擔保物權,其優(yōu)勢在于既可以突顯其對牽連債權的保障作用,也可以直接適用擔保物權的相關規(guī)范,形成對優(yōu)先受償權的制度補給,滿足優(yōu)先受償權的制度需求。(108)參見李建星:《〈民法典〉第807條(建工價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評注》,載《南京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因擔保物權具有追及效力,當設有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建筑材料上與主體建設工程發(fā)生附合時,購置價款抵押權的效力仍然存續(xù),只是欲就建筑材料實現(xiàn)抵押權需以實現(xiàn)建筑工程抵押權為前提。實踐中就建筑工程折價或拍賣所得價款足以覆蓋購置價款債權人及承包人債權,但理論上廓清二者間的優(yōu)劣序位仍為必要。(109)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22年第2期。

      一種觀點認為,若購置價款抵押權人不提供建筑材料,則承包人無法施工,且承包人的施工并不會增加建筑材料價值,故購置價款抵押權應優(yōu)先于承包人優(yōu)先受償權;(110)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相反觀點認為,承包人優(yōu)先受償權應優(yōu)先于購置價款抵押權,主要原因在于建造行為所蘊含的勞動價值與建筑材料共同附合于建筑工程之中,這與留置權人實施保值、增值的行為類似,故在解釋上也應賦予承包人與留置權人類似的地位。本文贊同后者觀點,此問題本質在于政策價值層面的權衡問題,材料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價值與承包人提供的勞動價值蘊含不同的政策價值取向。建筑工程款中有相當部分的費用是支付給建筑工人的工資及其他勞務費用,建筑工人以此價款作為生存基礎,因此可以說,建筑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系為立法政策例外為承包人所雇建筑工人的工資債權而特設。(111)參見崔建遠:《論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載《法商研究》2022年第6期。優(yōu)先滿足建筑工程承包價款優(yōu)先權人利于實現(xiàn)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目的。此外,若讓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優(yōu)先于承包人,則承包人在實施建造行為前需審查建筑材料上是否存在抵押權,不符合常理,而購置價款抵押權人在提供融資購買建筑材料時,則應當預期到其劣后于建工價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112)參見李運楊:《〈民法典〉中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22年第2期。

      (3)標的物買賣前已設立的抵押權人

      購置價款抵押權的超級優(yōu)先效力系針對買受人的債權人而言,不能對抗標的物轉讓前已設立的抵押權?!睹穹ǖ洹返?06條修改了抵押財產轉讓規(guī)則,抵押財產轉讓后,在不滿足正常經營活動買受人不受追及規(guī)則的情形下,抵押權在抵押財產上依然存續(xù),買受人獲取的是設有抵押權的標的物。若承認買受人設立的購置價款抵押權優(yōu)先于出賣人設定的在先固定抵押權,那么出賣人與買受人間完全可能惡意串通設定購置價款抵押權以架空在先固定抵押權(113)參見謝鴻飛:《價款債權抵押權的運行機理與規(guī)則構造》,載《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如此無疑對物權秩序造成極大損害。《民法典》第416條規(guī)定購置價款抵押權優(yōu)先于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在與所有權的追及限制關系層面,第416條并未賦予購置價款抵押權以特殊地位。(114)參見姚明斌:《〈民法典〉擔保物權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之新觀察》,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2年第3期。因此,購置價款抵押權人無法對抗標的物買賣前已設立的抵押權人。

      結 語

      購置價款抵押權作為《民法典》限制美式浮動抵押效力過于強大的邏輯延伸與制度選擇,具有擴展融資渠道、豐富融資手段等制度功能,但作為一項新增制度在我國實踐經驗尚且不足。為保障其得以正確理解并適用,一方面需要借鑒域外先進理論及實踐經驗,聚焦于未來適用可能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需要接受本土化檢驗,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并完善。值得強調的是,購置價款抵押權的引入對動產擔保制度以及同為購置融資擔保交易的保留所有權買賣、融資租賃交易造成體系上的沖擊不可不察?!睹穹ǖ洹吩谝胭徶脙r款抵押權制度時缺乏一定的考慮與規(guī)劃,因而帶來了體系上的溢出效應?!稉V贫冉忉尅冯m在統(tǒng)合購置融資擔保交易規(guī)則上有所努力,但并不徹底。只有平等對待各種形式的購置融資擔保交易,著重消解購置融資債權人在救濟手段與救濟效果上的差異,才能真正實現(xiàn)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提升融資效率的政策目標。

      猜你喜歡
      留置權抵押權人動產
      登記機構將“通知抵押權人”列入審查內容嗎
      《海商法》
      ——小議船舶留置權之結構深化研究
      法制博覽(2019年18期)2019-12-15 21:12:28
      抵押前順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順位同意
      淺談監(jiān)察機關行使留置權的法定性
      人大建設(2018年7期)2018-09-19 06:19:04
      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轉讓合同效力辨析
      論留置權的緊急行使
      論留置權善意取得之否定
      個別動產的轉讓擔保
      日本的集合動產讓與擔保
      韓國集合動產讓與擔保
      泸水县| 呈贡县| 星座| 新蔡县| 南阳市| 古田县| 岳西县| 临潭县| 胶州市| 汝南县| 寿光市| 建宁县| 昆明市| 根河市| 玛曲县| 吴旗县| 尤溪县| 高碑店市| 道真| 安岳县| 西和县| 彰化县| 临夏县| 黄浦区| 定远县| 共和县| 湖北省| 潜江市| 施秉县| 三明市| 郯城县| 新民市| 安龙县| 巴青县| 科尔| 合水县| 怀仁县| 永善县| 冀州市| 高州市|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