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南沙小學 譚曉霞
近年來,在立德樹人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國家整體教育目標下,教師的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從教學觀上升到了課程觀,從關注課堂教學轉變?yōu)殛P注課程教育的價值。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指出:大單元教學設計是學科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發(fā)展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關鍵路徑,因此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已經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藝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創(chuàng)意實踐,所以教師要樹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思想,要建立起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意識。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和素材,充分依據學情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科內容,結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情況設計學習活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評價必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科學合理的,教師應該樹立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化、可視化、可培養(yǎng)、可干預、可評價的認知。如何理解“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呢?實際上就是需要突破單個課程教學的視角,要放眼“單元學習主題”的設計,對圍繞學科核心內容組織起來的、對現實生活有意義的、促進學生持續(xù)探究的單元學習活動主題進行整體規(guī)劃。在制定中,要明確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建立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結構聯系,根據教學主題重新組合教學內容,要能體現音樂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文本知識與音樂活動相關聯,組織教學與評價活動相關聯,實現教、學、評的有機結合。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小學音樂大單元的教學設計首要工作應該是充分了解學情。因為基于學情分析的教育是眼中有人的教育,如果沒有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教育就會失去針對性,教師的教學就是自說自話,不僅具體方法不可能奏效,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在教學內容的講解領會、教學進度的推進上也是低效的。因此,基于學情不僅僅是方式方法層面的科學性,本質上也是尊重學生、將學生作為主體的教育意識層面的人文性。根據前期調研,筆者從審美感知力、藝術表現力、文化理解力三個方面對學情進行了分析(如表1)。
表1 學情分析表
(1)確立單元目標?;凇敖獭獙W—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單元教學設計應該明確單元教學總目標。單元教學總目標是大單元教學的“主心骨”,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關注教材各部分內容的聯系,從橫向和縱向上關注教學內容,關注已學習和未學習的知識聯系來設定單元教學總目標?!岸嗖实泥l(xiāng)音(二)”是承接“多彩的鄉(xiāng)音(一)”的學習,歌曲的篇幅與(一)相比較長,旋律起伏更加明顯,節(jié)奏包含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以及切分節(jié)奏,并且出現了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音樂特點和區(qū)別,體驗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現。
根據整套花城版教材中民歌能力目標的劃分以及結合學段的特點,筆者在“多彩的鄉(xiāng)音(二)”設定了以下單元教學總目標(表2)。
表2 多彩的鄉(xiāng)音(二)教學總目標
通過對“民歌”核心概念的梳理,確定單元主旨,并以明確主旨內涵組織和統領教學的內容,解決“為何而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問題,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進一步理解。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①遵循聽覺藝術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地方民歌的演唱以口傳身授為主,通過聽辨、模仿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②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的教學情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重難點的解決上,首先教師要建立自由平等的課堂情境,學會適度“示弱”,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學習音樂,主動挖掘作品中的音樂要素,充分體驗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
(2)細化課時目標?!敖獭獙W—評”一致性的落地關鍵在于教學目標要基于課程標準并能精準地指導課堂教學。制定清晰的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需要教師在對音樂課程標準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把握學生的總體期望,將概括化的課程目標逐漸分解為具體的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依據“多彩的鄉(xiāng)音(二)”課時總目標,特制定了《瑤山樂》《鳳陽花鼓》的學習要點(圖1)以及課時目標(圖2)。
圖1 多彩的鄉(xiāng)音(二)學習要點
圖2 多彩的鄉(xiāng)音(二)課時目標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最后應該明確單元教學總目標評價。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和調整教師教學的關鍵步驟。音樂學科日常教學評價存在的常見問題有: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效果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目的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或者告一段落時進行的,教師無法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就無法根據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這種評價與目標的不一致,使得課堂教學時常陷入“我教了你不會”的尷尬境地?!敖獭獙W—評”一致性的課堂教學表現為教學目標、評價任務和教學過程的協調統一,其中教學目標指引學習方向;教學過程傳達教學信息,并依據學情特點,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而評價任務則是鑒定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指標。評價是為了改進學習,這意味著評價任務的設計應該依據教學目標而定,前置于教學設計,評價內容也應與學習內容保持統一;評價任務需要融入教學過程,成為改進和完善學習、評估學習效果并指引教師調整教學的重要手段,從而促進“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落地。
表3 多彩的鄉(xiāng)音(二)單元評價內容
通過對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不難發(fā)現:以單元為單位的整體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備課以及授課的方式。在大單元設計的視角下,教師應吃透課程標準,深挖教材根本,整合單元,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知識結構的關聯性重新整合。通過“單元主旨、問題驅動、多元評價”使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得以明確,確保學習過程及其結果體現“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新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我們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學習新課標理念的同時不斷鉆研教材。在實際的課堂授課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孩子們喜歡音樂、享受音樂,通過用心培養(yǎng)使孩子們能夠真正具備新課標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