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梅
創(chuàng)新一直是被提倡的話題,現(xiàn)在被提倡,將來還會被提倡。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一個國家直處在不變的模式中去運行,很容易被其他國家遠遠甩下,所以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的思想,這樣才會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所以,說到教育說到我們需要改革的高中生物教學,更需要創(chuàng)新,否則它就會倒退,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熱情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在課堂開始后短時間內快速完成教學導入,良好的導入方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以教材為基礎,選取適當?shù)慕虒W內容開展微課教學,創(chuàng)設符合課堂主體的教學情境,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其學習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三《胚胎工程》的課堂教學中,課前教師可通過給學生播放“多利羊的誕生”這一視頻短片進行課堂導入,使學生通過直觀化的視頻觀看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印象,同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①短片中多利羊是如何產(chǎn)生的?②多利羊產(chǎn)生過程中使用了什么工程技術?指導學生自學視頻內容,增強其對細胞和胚胎工程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其學習興趣。又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人類遺傳病》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人體的阿波羅計劃”,自主創(chuàng)設“人類基因組”和“探索生命奧秘”的課堂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和吸引學生好奇心,增強其學習興趣,以便順利導入課堂教學,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用豐富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
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生物課的一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用豐富的課堂內容來吸引學生。當前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用聲形并茂的課堂內容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生命歷程”一節(jié)課時,由于所研究的內容屬于微觀范疇,細胞的生長、增殖、分裂等內容都較為抽象,學生普遍感到難以理解。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內容用直觀的動畫形象展示出來,學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很多知識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堂效果也能得到進一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熱點事件等展開教學,通過豐富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積極開展微課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
生物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課堂理論教學離不開實驗操作。但是受到實驗設備、規(guī)定課時、時空條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許多生物實驗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現(xiàn)場演示,學生也無法實際動手操作,實驗教學效果不理想。此種情況下,教師可充分借助和利用微課視頻,通過制作動態(tài)畫面準確演示實驗過程與結果,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的實驗空缺,實現(xiàn)教學目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5.4《光合作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對“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源自于水而不是CO2”有一個準確、直觀的認識,但是由于該實驗中需要用到氧的同位素,其實驗設備和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在高中生物實驗室中無法開展。在此,教師可借助微課視頻動態(tài)模仿魯賓和卡門的“光合作用”實驗過程,充分展現(xiàn)水的光解過程與氧生成過程,加深學生對該項試驗的印象與理解。同樣,在選修三《基因工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采用此種微課實驗教學法,放大實驗材料和相關物象,詳解實驗操作方法,放緩實驗過程,增強實驗可見度,降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提高其學習效率。
四、布置探究實驗,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另外,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在實驗中運用,從而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并從實驗中獲得新知。以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蛋白質鑒定實驗”為例,實驗前教師可以將學生以4人為一小組分為若干小組,盡量使各組學生的學習水平、男女比例基本相同,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然后教師應引導各組學生做好分工,并在實驗前提出自己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明確實驗中各種變量,收集記錄分析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論并派出代表在課堂上講解。如:在實驗報告中甲組學生是先向蛋白質液中加若干毫升雙縮脲試劑A液震蕩混合均勻,再加若干滴雙縮脲B液震蕩混勻呈現(xiàn)紫色反應,而乙組學生則與甲組學生實驗順序相反但呈現(xiàn)反應相同。由此看出在探究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教學相關知識,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可以以此為例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從不同的視角分析看待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以推進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目前微課教學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教學效果也已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本文建議學校和任課教師主要可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直觀化微課教學以及積極開展微課實驗等多個方面入手,充分開發(fā)、改進和完善高中生物學科中的微課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突破教學重難點,并增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與學校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