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燕
班級合唱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結合相應的教材內容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合唱教學和訓練。它不同于合唱隊的訓練,班級合唱教學面對的是音樂水平差異較大的學生,加之合唱是需要每一位學生具有相應音樂技能和合作精神才能共同完成的集體活動,所以,小學班級合唱教學成為現(xiàn)今音樂教學的難點。如果老師只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反復機械練唱,就保證不了合唱教學的愉悅與有效,也達不到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近幾年,我對班級合唱教學做了一些嘗試與探索,摸索出了適合小學班級合唱教學的幾點做法,現(xiàn)列舉如下。
一、在節(jié)奏、音高等游戲中滲透對學生多聲部聽覺的訓練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節(jié)奏與旋律。新課標指出“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教學領域,通過游戲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從中滲透對學生多聲部聽覺的訓練。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多聲部節(jié)奏聲勢律動
節(jié)奏是旋律的骨架,它包含著時間感、空間感和一定的韻律,各種節(jié)奏型都有各自不同的韻律。
如:在教學第一冊“剪羊毛”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按參加過的勞動分成三組。
羊的叫聲:咩? ? ?—? ?|? 咩? ? —? ?|
機器聲:? ? 嚓? ? ? 嚓? ?| 嚓? 嚓? ? ?|
小剪子:? 叮叮? ?叮叮 | 叮叮 叮叮? ?|
先進行單組的勞動聲勢模擬,然后兩組同時進行,再進行三組的勞動模擬。這樣每組學生一個固定節(jié)奏型,每個聲部僅是一個小節(jié)的無限反復,對每個學生而言,只要把握住自己的節(jié)奏聲勢,并在節(jié)拍上與大家一致,當大家一起模擬時便形成了不同節(jié)奏的聲部疊置。
節(jié)奏聲勢練習,可以更直接地讓學生鍛煉他們的多聲部思維和多聲部聽覺。自然界中的雷聲、風聲、雨聲,火車鳴叫、大輪、小輪,甚至家禽家畜類的牛鳴、狗吠、小雞鳴叫等等,都可以作為聲勢訓練的教材。只要老師把握住節(jié)奏游戲這個環(huán)節(jié),定能在趣味性的訓練之中,為合唱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發(fā)聲練習等進行多聲部音高游戲
小學1~2年級已經有了簡單的識譜教學,但是一些老師只是單純地停留在單音的教學上。我認為現(xiàn)在孩子的接受能力都非常強,低段完全可以在單個音符認知的情況下進行最簡單的二聲部和聲訓練。這為中高段的合唱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這樣的訓練,不僅使學生對基本的和聲有了基本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得到了和諧均衡的和聲之后的那份愉悅、滿足及成就感。
(三)利用律動、手勢來區(qū)分表現(xiàn)歌曲及欣賞曲中不同的聲部,形成多聲部概念
低段的孩子的性格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律動來區(qū)分歌曲的不用聲部。比如在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這一課,演唱歌曲的同學是做甩袖子的動作,而唱“嘿嘿”或者“阿索阿索”的同學則是表演跺腳的動作。從動作的不同上也讓小朋友感覺到了聲部的不同。
再比如在欣賞《我的小雞》的時候,當(獨唱)出現(xiàn)的時候,我讓一個學生表演喂雞的小孩,做著撒米的動作,而其他小朋友做小雞啄米的動作一邊做一邊叫著“嘰嘰”。整個畫面形象生動,幫助學生區(qū)分了不同聲部,而且動作還幫助學生準確演唱的節(jié)奏。
二、在二聲部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進多聲部的實踐活動
(一)同伴互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合唱教學正需要這種同伴榜樣的引領。
(二)聲部互換。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先分聲部旋律諸段學習。第一步,把學生分成高低兩聲部,完整地欣賞歌曲,讓學生體會歌曲的和聲效果,并能聽出各自聲部的基本旋律,跟著音樂哼唱。第二步,兩個聲部學生分別輕聲視唱各自的旋律,教師可在鋼琴上彈奏幾個關鍵音,給學生適當?shù)闹С帧5谌绞顷P鍵,在指導高聲部時播放低聲部的旋律,然后反之。目的是想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始終在一種“和聲暗示”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其合作能力。
(三)肢體暗示。教師要善于用語言、眼神、指揮手勢等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達某種信息,做到每個細小的面部表情、手勢的緊張與松弛變化都能暗示合唱時的具體要求。如果能把這種面部表情、指揮手勢所隱含的意思迅速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并讓學生及時領會教師的意圖做出有效的配合,就更有利于體現(xiàn)合唱的整體設計。這種暗示,就會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當然,要進一步提高班級合唱教學水平,還需每位音樂老師加強學習,不斷探索班級合唱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一方面強化自身合唱教學的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多學習了解先進的合唱教學理論與經驗,并加以應用,摸索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