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小學生德育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成為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作為提升學生道德品質(zhì)和思想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茖W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在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和價值觀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德育在科學課堂的滲透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教學? 小學教育? 有效滲透? 德育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思想教育
以往小學科學教師僅借助教材進行課堂教學,該種教學形式有些單一,學生很難理解抽象、復雜的科學知識,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而信息化技術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將其引入到小學科學課堂,靈活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科學教學,直觀呈現(xiàn)科學教材知識,既能深化小學生的知識理解,也能提升教學成效。因此,小學科學教師需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通過信息平臺滲透德育教育,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實行。以蘇教版《空氣中有什么》為例,在本節(jié)課堂中,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有關空氣污染的視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隨后再導入新課知識,并提出“是什么導致了空氣產(chǎn)生污染呢?空氣中都有哪些物質(zhì)”等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學習記憶,形成保護環(huán)境、避免空氣污染的思想意識,最大化發(fā)揮科學學科的德育功能。
二、開展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科學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僅教學理論知識,還需適當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融入德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德育修養(yǎng)。以蘇教版《植物和我們》為例,本節(jié)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特點。在教學期間,教師可帶領學生前往公園觀察不同的植物,并為學生介紹植物的各個部位,使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時產(chǎn)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1]同時,教師還需及時滲透德育教育,鼓勵學生分析植物生長的過程,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及植物對人類做出的貢獻,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課堂適當滲透德育,不僅能充實科學教學內(nèi)容,豐富課堂內(nèi)涵,還能在無形之中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其科學素養(yǎng)和德育修養(yǎng)。因此,小學科學教師需積極落實素質(zhì)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適當組織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引領學生更好地認知科學學習的價值,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全方面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良三.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今天,2022(15):025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