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好
2022年版課標提出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這個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lián)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強調基于真實情境,巧借任務驅動,打破時空限制,打通學科壁壘,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的任務驅動路徑應如何設計?筆者以“打造一款網紅的清明粿”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跨學科學習”任
務群的任務驅動路徑
1.任務情境的創(chuàng)設
課標強調要努力運用或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課標中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根據(jù)梳理有以下三類:第一類指向生活情境:學習生活、校園生活、未來生活;第二類指向學習文化:參與民俗文化、設計文化主題活動、傳承優(yōu)秀文化;第三類指向語言運用:學習運用、調查研討、分享研學成果。
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結合家鄉(xiāng)“我在廊橋等你”旅游節(jié)的啟動儀式,創(chuàng)設“設計泰順旅游手賬”的任務情境,驅動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景點,合理規(guī)劃路線,圖文并茂設計旅游手賬。
2.學習任務的建構
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后,教師應該根據(jù)任務情境建構符合學段特點、生活實際
的學習任務群。課標指出,第一學段主要是養(yǎng)成好習慣,以觀察習慣為主;第二學段主要以課外活動等方式,思考周圍環(huán)境和現(xiàn)象,開展問題調查研討;第三學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策劃、設計活動方案和暢想未來生活。三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從自身、校園、社會,逐步走向未來。并且同一主題的學習要求也隨著年級升高而不斷提升。比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個主題,第一學段是“參與”“留意”“感受和學習”,第二學段是“參觀”“了解”“關注”“積極參加”,第三學段則是“積極參加”“體驗、感知、傳承”“分享”。
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單元要素其一“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結合第三學段學習內容“設計參觀考察活動方案,運用跨媒介形式分析研學成果”,創(chuàng)設了 “我是北澗橋講解員” 情境,建構查閱資料、參觀、采訪、搭建模型、測繪、畫簡圖、當講解員跨媒介宣傳等學習任務,全面了解、介紹北澗橋。
3.學科綜合的實踐
課標指出,“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鏈接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是語文本位的綜合實踐活動。第一學段主要以溝通、交流、觀察、記錄、感受為主,文字很少,以口頭表述、圖文結合為主,集中在個體多感官協(xié)作;第二學段主要以設計、參觀、探尋、調查研究、寫簡單的書面報告為主,強調與同學分享;第三學段主要以體驗、感知、分組研討、集體策劃、設計方案、跨媒介分享為主,強調小組合作。三個學段難度、要求呈螺旋上升態(tài)勢。
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獵人海力布》,設計以非遺木偶戲形式演《獵人海力布》任務:設計腳本——鏈接語文,創(chuàng)造性復述;挑選服裝——鏈接美術,著裝得體;選擇配樂——鏈接音樂,有聲襯托;場景布置——鏈接勞動,制作組裝。這項活動符合第三學段 “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分享……” 的要求,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提升了學生運用語言與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二、“打造一款網紅清明粿”背后的任務群屬性
1.基于情境的問題設計
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正好是清明節(jié)前后。此時,大家都做清明粿,但大多是自產自銷,知名度不高。如何讓“清明粿”走出家鄉(xiāng),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結合真實的生活情境與問題,創(chuàng)設“打造一款網紅清明粿”這一跨學科學習活動,給予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2.指向目標的任務設計
課標指出,第二學段要“關注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積極參加學校、社區(qū)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本單元要素其一是“收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交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綜合實踐學習”圍繞生活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按蛟煲豢罹W紅清明粿”是指向學段、單元目標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表1所列。
3.評價驅動的實踐活動
課標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提示中指出:“評價主要以學生在各類探究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及活動過程中完成的方案、海報、調研報告、視頻資料等學習成果為依據(jù)。教師可以針對主要學習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制訂評價量表,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家長、社會人士參與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評價以鼓勵為主,既充分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又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斷提高跨學科學習的質量。”
“打造一款網紅清明粿”語文跨學科學習活動,在活動前制訂了三個階段的評價量表(見表2),不僅關注學生的核心知識、學習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能力,鼓勵學生不斷反思提升。
三、“跨學科學習”任務驅動一致性的策略
1.情境一致性
跨學科學習是在統(tǒng)一的主題情境中整合學習內容,建構多維度學習任務,整體規(guī)劃學習內容,在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中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如根據(jù)“改造花壇”這個校園生活情境,引導五年級學生設計“校園花壇我做主”改造方案。借助科學課挑選合適的植物;借助勞動課動手種植;借助數(shù)學課測量面
積,計算數(shù)量;借助美術、信息技術課設計效果圖;借助語文課,撰寫方案。整個活動過程中,所有任務的創(chuàng)設始終圍繞“改造花壇”這一個真實情境開展。
2.目標一致性
語文“跨學科學習”具有鮮明的語文學科性,雖然涉及“跨”兩個及以上的學科,但本質是為解決某一個問題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習任務群目標確定需要依據(jù)語文學段目標,在遵循語文“跨學科學習”的核心目標“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前提下,梳理、提煉各學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價值,做到目標一致性。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我學會了? ? ? ? ?”時,設計了“學種盆景”系列學習任務??茖W課上指導選植物;勞動課上學種盆景;語文習作課“我學會了種? ? ? ? ”,指導學生按順序將學種盆景的過程寫清楚。“學種盆景”借助勞動、科學等學科的力量,在觀察、體驗等實踐活動中,積累素材,促使“能按學習順序把自己學做事情的過程寫清楚;能寫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有趣的經歷,把心情變化寫下來”這兩個目標的達成。
3.結果一致性
跨學科學習是基于真實情境,圍繞同一主題,設計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各項子任務的完成,最終是為解決問題,結果是一致的。
如結合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開展“‘百家宴小小宣傳員”活動:(1)參加社區(qū)組織的百家宴活動;
(2)用圖文的形式按“涼拌、蒸、煎、紅燒……”烹飪方法分類記錄、介紹百家宴美食;(3)圖文的形式記錄“百家宴”的習俗活動;(4)“‘百家宴小小宣傳員”宣傳活動。任務在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協(xié)作下完成。
總之,“跨學科學習”任務群,
是在統(tǒng)一的主題情境中,統(tǒng)整多學科,構建螺旋上升的任務群,在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區(qū)、大自然的一項語文實踐活動,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協(xié)作、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更好地促使語文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作者單位:浙江泰順縣三魁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