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舞蹈教學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研究舞蹈教學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通過對中學生進行舞蹈教學實驗,分析舞蹈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方法:從青少年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探究當前適合中學生學習的舞蹈種類、舞蹈教學促進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理論依據,以及舞蹈教學促進跨文化交流和培養(yǎng)學生多元意識的作用。結果:舞蹈教學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跨文化交流,幫助學生樹立全球公民意識。結論:舞蹈教學可以有效增強中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同時有助于減輕學生的焦慮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舞蹈教學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舞蹈教學是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舞蹈教學;中學生;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3
0 引言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舞蹈藝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傳統舞蹈教師以美育為目的,旨在使學生達到“肢體美、心靈美”。舞蹈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克服自卑、改善人際關系等,還能促進其生理健康發(fā)展,同時能基于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感受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形成正確的美學觀念,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
1 當前適合中學生學習的舞蹈種類及各舞種的特點
1.1 現代舞
現代舞是一種注重自由表達和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舞蹈形式,在中學舞蹈教學中,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和身體表達方式[1]。學生可以通過舞蹈動作、身體語言來傳達情感,不受傳統舞蹈形式的限制。現代舞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探索獨特的舞蹈風格和個人表達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性、紀律性、協調性和堅韌性,同時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柔韌性[2]。
1.2 現代爵士舞
現代爵士舞是一種融合了現代舞、爵士舞和其他舞蹈元素的舞蹈形式,其風格獨特,魅力十足。首先,現代爵士舞強調動感和能量的表達。舞蹈動作通常快速、流暢且充滿活力,強調肢體的靈活性和身體的控制能力。其次,現代爵士舞經常出現群舞,強調隊形,要求舞者在節(jié)奏和動作上保持同步,在編排中常用對位技巧。結合不同的舞蹈風格、音樂元素和藝術形式,現代爵士舞蹈作品往往極具個性且富有創(chuàng)意。現代爵士舞通常與流行音樂、爵士樂、搖滾樂等多種音樂類型相結合,音樂的節(jié)奏和情感與舞蹈動作相互呼應,營造出別樣的氛圍,能夠有效傳達情緒。
1.3 民族舞
民族舞形式多樣,承載了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如中國舞、印度舞、非洲舞等。民族舞是一種表達特定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舞蹈形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通過舞蹈動作、音樂、服飾、道具等元素傳達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信仰和情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2 舞蹈教學促進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理論依據
2.1 身心關系領域的理論依據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對身心關系有清晰明確的認知。首先,舞蹈動作的律動、節(jié)奏會對個體生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如肌肉運動會激發(fā)腎上腺素、使神經興奮,給個體帶來快樂的學習體驗。其次,借助肢體動作能表達個人內心想法,一些舞蹈理論家、醫(yī)生、心理學家針對舞蹈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構建出一套表情動作分析系統,賦予個體動作“編碼闡釋”,能讓觀眾對表演者的內心想法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拉班為了更好地闡述動作語言,與美國心理學研究室展開合作,共同研究創(chuàng)建了一套柯斯滕伯格動作分析系統。其以心理動力論為基礎,對嬰兒、孩童、青年等群體的非言語行為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為量化分析非語言干預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指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2 心理健康領域的理論依據
舞蹈教學又可稱為“表達性藝術”。藝術本質論和精神分析導向是舞蹈教育的兩大取向,前者屬于一種藝術性質的活動,如在舞蹈教學中,中學生完成舞蹈動作能夠緩解和協調自身矛盾,促進自身發(fā)展和成長;而后者是將藝術看作一個交流載體,主要是以個性化想象為依托,作出合理闡述。實例證明,很多心理自卑的學生在學習舞蹈后,性格慢慢變得開朗,并主動與同學、家長交流。弗洛伊德曾對象征、轉移、投射等概念進行總結,這些都是心理表象的外在形式體現,也是心理學家分析問題的重點所在。在針對中學生的舞蹈教學中,通過不同的動作、表情能展現其內心真實世界,還能產生聯想、喚醒記憶和回憶情感,卸下心理防御,進一步領會、理解沖突,增強個人控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3 舞蹈教學對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3.1 舞蹈教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現階段,中學生展現出多種心理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容易沖動、存在厭學情緒等。對此,可將舞蹈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首先,舒緩壓力。自古以來,舞蹈都是人們表達、宣泄自身情感的方式之一。舞蹈能夠舒緩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兩點:其一,遠古時期,人們認為疾病是邪魔附體、作祟導致,通過明快的舞蹈帶動全身完成一系列動作,能夠起到驅除病痛的作用;其二,人們以動作表達自身情感,在連貫、流暢的動作表達中逐漸形成基礎性舞蹈,從而幫助人們緩解壓力[3]?,F階段,中學生除了面臨較為殘酷的競爭壓力外,還承載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厚望,但因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無法正確釋放壓力,極易產生心理問題。
其次,克服自卑心理。在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父母對子女有較高的期望,所以大多以較為嚴格的方式實施教育,甚至在生活中經??霖熥约旱淖优?。心理學家針對青少年所展開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過分的呵斥、責怪會讓學生產生自我懷疑、自卑甚至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對于正處于身心發(fā)育關鍵階段的中學生來說,更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中學生的性格、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產生負面的心理傾向,而舞蹈教學能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增強自信心。舞蹈并不是藝術家的專利,也不需要進行十分專業(yè)的教學,基礎性舞蹈就能為中學生提供必要幫助。
3.2 舞蹈教學對中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中學時期是身體機能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通過科學的舞蹈訓練,可以促進中學生身體健康,使身高、體重等得到均衡健康發(fā)展。首先,有助于骨骼發(fā)育。學習舞蹈需要展開形體訓練,以此糾正體形,保持良好的姿態(tài)。此外,還需要展開身體素質訓練,雖然人的形體和機能是先天決定的,但據相關調查研究,通過后天科學、合理的鍛煉能得到有效改善。相關研究發(fā)現,相比同齡人,經常參加舞蹈訓練的學生的平均身高要比未參加過舞蹈訓練學生的身高高出5~9 cm,且體形更優(yōu)美、勻稱一些[4]。其次,有助于內臟健康。參與舞蹈學習能使學生心跳更加有力;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須保持昂首挺胸姿態(tài),擴展胸部,增加吸氧量,滿足機體所需氧氣,增強肺活量;借助腰腹動作鍛煉,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強化腸道消化能力,還能消耗脂肪。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肌肉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既能訓練肌肉收縮能力,又能使肌肉保持健康狀態(tài)。總而言之,舞蹈是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4 促進跨文化交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意識
4.1 舞蹈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
舞蹈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具有獨特的力量,能夠促進不同文化溝通、理解和合作。舞蹈是一種非語言性的表達方式,通過肢體動作、姿態(tài)、面部表情、身體節(jié)奏等來傳遞情感、意義。舞蹈可以跨越語言障礙,成為一種全球通用的交流方式。通過共同參與舞蹈活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建立聯系、增進友誼,創(chuàng)造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促進社區(qū)共融和發(fā)展。舞蹈作為跨文化交流媒介,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結合,豐富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5]。舞蹈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深遠的影響力。
4.2 舞蹈教學設計與多元意識培養(yǎng)
舞蹈教學設計與多元意識培養(yǎng)密切相關,在舞蹈教學中引入多元文化,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尊重和包容心態(tài)。對中學舞蹈教師而言,在舞蹈教學設計中,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蹈形式和風格,讓學生接觸和體驗多樣的文化表達方式。通過學習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蹈,學生能夠了解和欣賞其他文化的藝術價值,培養(yǎng)對多元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思考,并鼓勵他們分享個人觀點和體驗。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跨文化合作,通過共同創(chuàng)作舞蹈作品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對初中舞蹈教師而言,要學會借助舞蹈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機會,促進文化交流和互相學習。學生可以在舞蹈演出或文化節(jié)慶等場合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讓其他同學了解不同文化的舞蹈藝術,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多元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養(yǎng)其開放的心態(tài)和包容的態(tài)度,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全球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4.3 文化身份與舞蹈表達的價值
文化身份與舞蹈表達的價值密切相關,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還是表達個體和群體文化身份的有效方式。舞蹈是一種富有表達力的藝術形式,通過舞蹈,個體和群體能夠展現自己的文化身份。每種文化都有獨特的舞蹈風格、動作特點、音樂元素和視覺形象,這些元素體現了特定文化的價值觀、信仰、習俗和歷史傳承。通過舞蹈表達,人們可以展示自己所屬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并且借助舞蹈這種文化身份的表達方式,可以幫助個體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由此可見,舞蹈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跨文化舞蹈教學,學??梢蕴峁┮粋€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促進學生的文化認同和身心發(fā)展。
5 結語
舞蹈教學不僅能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還能促使其實現情感、認知、社交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此外,舞蹈教學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多元意識和促進跨文化交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及時轉變自身觀念,認同舞蹈教學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增強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燊.淺析不同舞蹈種類間多元化創(chuàng)新的借鑒:以當代舞和古典舞為例[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2(1):144-146.
[2] 孫秀麗.常見舞蹈類別及其教學特點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3(S2):2.
[3] 李金翠.淺探舞蹈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智力,2023(5):36-39.
[4] 史浩琳.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開展美育的有效途徑[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6):28-31.
[5] 張曉華.舞蹈教學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及實踐的研究策略[J].藝術評鑒,2021(10):95-97.
作者簡介:馮寶江(1983—),男,山西運城人,博士在讀,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專項研究課題“舞蹈教學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T2022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