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陳馳
歐內(nèi)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是20世紀(jì)美國文學(xué)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著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其中,《老人與海》作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僅是一部描寫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作品,更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力量和生命意志的思考。本文將以《老人與?!窞槔?,探討海明威的自然觀,并分析其作品中對大自然的描繪,對人類與自然關(guān)系的反思,旨在理解他獨特的自然觀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探索。
一、海明威的自然觀—人與自然的和諧
(一)老人對生命的尊重
簡單來說,生命就是指每個生物體能夠在自然存在和進(jìn)行活動的強(qiáng)大能力。而這些生物體在大海里則有千千萬萬個,它們就是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独先伺c?!愤@篇小說里出現(xiàn)的動物都是具有鮮活生命的生物體:巨大無比的馬林魚、成群結(jié)隊的沙丁魚、各式各樣的海蝦、可愛溫順的海豚、美麗動人的金槍魚、長壽的海龜、兇狠無情的鯊魚以及千姿百態(tài)的馬尾藻和水母等。這些動物在老人心中都是自己的朋友。老人喜歡海鳥,也同情海鳥那困苦的生活環(huán)境;老人還喜歡海龜,他覺得海龜形態(tài)優(yōu)美,游水速度很快。但是,當(dāng)老人看到人類將一只活生生的海龜無情地剝開、殺死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非常煎熬,因為海龜那跳動著的心臟,猶如人類。老人和它們的相處是親密無間的,就像與自己的家人一樣。在小說中,老人十分熱烈地表達(dá)了他對魚類的喜愛,他直率且真誠地說道:“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逼渲写篑R林魚對于老人來說,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存在,它既是老人的朋友,又是老人的敵人,文中寫到老人十分贊賞和尊重大馬林魚。在與大魚激烈地搏斗過程中,老人雖然一直不斷地在咒罵它,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老人開始發(fā)現(xiàn)大馬林魚的身體竟然是那么高大,戰(zhàn)斗風(fēng)格是那么勇猛。到最后大魚被老人殺死時,他卻覺得內(nèi)疚。老人雖然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可他卻感到十分不舍與懊惱。小說中老人對著一只飛到他船頭的小鳥說:“你多大了呀?”“這是你第一次出門嗎?”“你要是愿意,可以住到我家去,鳥兒。”老人主動向小鳥的一系列問候,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老人對小鳥的喜歡,也可以看出老人認(rèn)為世間萬物都是和諧友好的,認(rèn)為自己和大自然的生物密切相關(guān),并以欣賞的眼光去欣賞自然界中的生物。老人對海洋中生物的憐惜,正體現(xiàn)出老人對大海中一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由此可見,海明威的自然觀在《老人與?!分卸加畜w現(xiàn),他所塑造的老人形象,以及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提倡人與自然應(yīng)和諧共處。
(二)老人對大海的熱愛
這篇小說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主人公圣地亞哥在大海上的捕魚情況,因此大海是作為一個巨大的環(huán)境背景而存在的,也可以說是海明威在小說中寫得最為細(xì)致的環(huán)境背景,為的就是突出《老人與海》小說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觀。海明威曾說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它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彼?,作品中的“大?!庇辛顺狡浔旧硪饬x的價值—代表自然。從老人的角度上來看,大海就相當(dāng)于大自然,它擁有廣袤無垠的面積以及豐富的物產(chǎn),在大海這樣豐富的生存環(huán)境下,它可以為老人提供所需的一切資源,最重要的是博得了小男孩和鄉(xiāng)親們的尊重和喜愛,使得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緊密。小說開頭說老人有一對猶如大海般湛藍(lán)的眼睛,仿佛與大海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老人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過大海,老人十分熟悉大海,熟悉到出海捕魚猶如回到家中一樣輕松暢意;老人十分了解大海,了解到能準(zhǔn)確知道大海何時發(fā)小脾氣,如同親密的戀人一般;老人十分熱愛大海,熱愛到與大海一刻也不能分離。這種熱愛源自大海給老人帶來的強(qiáng)大的力量、無上的榮譽(yù)以及極致的歡樂。這些是老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所必須擁有的,而大海則能夠賜予他這一切,是他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所以,老人對大海是包容的,他包容大海的小脾氣,甚至愛上了大海偶爾的刁難,這些小摩擦都是老人與大海之間的小樂趣。當(dāng)年輕的漁民把大海當(dāng)成男性,認(rèn)為他們是競爭關(guān)系時,老人總是把海洋當(dāng)成女性,不管她是否愿意給人恩惠,不管她是否做出任性或者缺德的事情,如果做了那也是她身不由己。老人對大海特別包容,并且抱有十分的好感,如此濃烈的情感,深切地表達(dá)了老人對大海的喜愛。正因為如此,老人在大海面前感到十分安心和快樂。而這所表達(dá)的,正是作者海明威想表現(xiàn)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觀。
二、海明威的自然觀—人與自然的對立
小說中關(guān)于老人征服魚類時心理變化的描寫,描寫得最為深刻而又具有意義的一句話就是:“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边@句話不僅成了老人要征服大魚時的豪言壯志,而且還體現(xiàn)出人類想要征服自然的欲望和意志。為了能夠捕殺魚類,他不惜出海很遠(yuǎn)。在出海后沒過多久老人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大馬林魚,在大馬林魚剛剛咬上老人所做的魚餌時,老人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用尖銳的釣鉤扎進(jìn)大馬林魚的心臟,把它弄死,更想要用魚叉刺進(jìn)大馬林魚的身體,直接感受到勝利的果實??纱篑R林魚并沒有輕易言敗,大馬林魚憑借龐大的身軀和力量在水下不斷掙扎,甚至堅持了三天三夜,它不斷地掙扎、下潛,想要潛入海底而不被老人所捕殺,這正是大馬林魚為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努力。大馬林魚瘋狂地拉著老人和他的漁船在大海上游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折磨老人的身心,使得老人的臉上和手上都是一片血肉模糊。這樣的對峙,使得老人與大魚都筋疲力盡。但這既然是一場搏斗,就必定會分出勝負(fù)。于是,老人一次又一次地舉起長魚叉刺向大馬林魚。必贏的信念苦苦支撐著老人的行動。
從淺層次上來說,是老人在征服大馬林魚;而從深層次上來看,就是人與自然的爭斗了。但是,這樣的勝利并沒有為老人帶來好運,在老人回去的途中,老人遇到了一群鯊魚,恐慌之下,他不愿意放棄辛辛苦苦捕殺的大馬林魚。海明威也用了大量的文字描寫了老人和鯊魚進(jìn)行激烈搏斗的場景。老人利用魚叉與鯊魚搏斗,他先殺死一條兇狠殘暴的灰鯊魚,緊接著他將小刀與船槳綁在一起,用這個武器先后殺死了兩條鏟鼻鯊魚。夜幕籠罩下的大海,一陣微風(fēng)拂過,一群鯊魚向老人沖了過來。老人奮起抵抗,但還是沒能保住大馬林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馬林魚被鯊魚群撕咬。這些都體現(xiàn)了在這個巨大的生物鏈中人與自然對立的一面。作為自然中的一部分的鯊魚和老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努力。鯊魚作為自然界的生物為了生存與老人搶奪大馬林魚,盡管會有生命危險,但是鯊魚并沒有退縮,即使兩敗俱傷也要尋求生存下去的機(jī)會,最后鯊魚得到了食物,但也被老人刺得遍體鱗傷。這是人與生物斗爭的真實寫照,也是海明威的自然觀想要表現(xiàn)出的人與自然之間關(guān)系的矛盾。
在小說里代表廣袤無垠的自然界的就是大海,老人對大海寄予了濃厚的情愫。二者看似相處融洽,但在許多方面都充滿著矛盾和沖突。即使老人對大海再怎么熱愛,他也不能夠忍受自己不能從大海中獲得食物的沉重打擊。此時的老人與大海是存在沖突的,甚至是尖銳的矛盾。那么,老人與大海的沖突究竟從何而來呢?
在小說中,老人已經(jīng)連續(xù)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他連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維持不下去了,都是依靠小男孩的救濟(jì)才得以生存的。但這不是長久之計,老人必須捕到魚,而遠(yuǎn)海的大馬林魚成了他必須征服的對象。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人的本能,為了維持生命的需求,必須向自然進(jìn)行索取。老人與大馬林魚的爭斗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人與自然共處的矛盾,因為他的榮譽(yù)、食物以及生存都取決于大魚的死活。在老人征服大魚的過程中,二者處于對立狀態(tài),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是對立的。
老人選擇做漁夫,僅僅只是為了能夠養(yǎng)活自己,他捕魚的能力有限,也只能夠讓他生存下去。而老人的住所更是破爛不堪,是用棕櫚樹的樹葉搭起來的簡陋窩棚。老人的食物極度缺乏,已經(jīng)到了沒米下鍋的境地,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生活越發(fā)艱難。實際上,這里就反映出老人為何會與大海發(fā)生沖突,為何會站在大海的對立面。因為他連作為一個人所最需要的食物都沒有,于是他對大魚的渴望有了執(zhí)念,而大海卻不能再承受老人肆意捕殺魚類的惡果。所以,小說的最后大海對老人的行為作出了嚴(yán)重的懲罰,大海讓老人拼命廝殺所獲得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全部吃掉,讓他受到成群鯊魚的猛烈攻擊,這些都是大海對老人的“報復(fù)”。在這種情況下,二者的矛盾加深了,老人對大海的熱愛,顯得微不足道,沖突卻越來越深了。
從《老人與?!愤@部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人類與大海之間的矛盾,換言之,就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這就是所謂的自然主義傾向。老人在出海捕魚之前,他要去的地方很遠(yuǎn),他明白他的這個行為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但他別無選擇,不捕魚就沒法繼續(xù)生活,這里面的感情十分復(fù)雜。他欣賞大海那無所畏懼、信心十足的風(fēng)度,也討厭大海在自己捕魚時帶來的波濤洶涌。大海的存在雖然給了老人活下去的希望,但又掌控著他的生活,沒有大海,老人的生活也無法繼續(xù)下去。老人必須從大海中獲得生存的一切物質(zhì)。這樣的沖突和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三、海明威矛盾自然觀—由來與啟示
(一)海明威矛盾自然觀的由來
海明威在《老人與?!分须S處流露出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一開篇就描繪了一位依偎在大海身旁,和大海朝夕相處的老人。大海就是自然的象征,老人對大海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眼中的大海富饒美麗、繽紛多姿,安詳寧靜的同時又充滿著活力。老人徜徉在大海中獲得了視覺和心靈上的多重愉悅,他不僅鐘情自然美景,對海洋生物也有著深切的情感。海明威在老人身上寄托了他對自然界生命的喜愛和尊重。但就是這樣一位熱愛自然的大作家,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他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他對戰(zhàn)爭是厭惡并痛恨的,對人類文明的缺失是失望并惋惜的。無論他經(jīng)歷了什么,他都始終沒有放棄對大自然的喜愛,他一直在尋找沒有經(jīng)歷過人類摧殘的最純粹的大自然,以尋求心靈的慰藉。海明威對大自然的欣賞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他的父親,在海明威三歲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是一根魚竿;十歲時,父親送給他一把獵槍。他小時候住在華隆湖畔的避暑茅舍,風(fēng)景秀麗,氣候宜人;晚年時的住所位于古巴的瞭望山莊,樹木翠綠多姿,花開花落,十分動人。同樣,海明威也曾去過世界各地來尋找美麗的自然,如東非、西班牙、古巴、美國西部等地……海明威欣賞自然,關(guān)注自然,渴望回歸自然。因此,在《老人與?!分?,他對大海的贊美和熱愛,也就是對自然的熱愛。
但海明威在《老人與?!分杏妙B強(qiáng)不屈的老人圣地亞哥去與大自然作抗?fàn)?,這是人類中心主義在價值觀上的體現(xiàn)。海明威知道,當(dāng)人類選擇去征服自然的時候就與和諧的自然觀背道而馳了。就像《老人與?!分欣先嗽趯Υ蠛_M(jìn)行大肆捕撈的時候心中會產(chǎn)生自責(zé)的心理,又會為自己辯解,認(rèn)為自己作為一個漁夫,生來就是干這行的。這是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時最為明顯的特征。探其原因,無非是海明威認(rèn)為人類是最強(qiáng)大的,可以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所以,海明威認(rèn)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又是對立的。
(二)海明威矛盾自然觀的啟示
海明威的矛盾自然觀看似完全相反,但實際上,卻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關(guān)系。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大海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是簡單的輸贏關(guān)系。當(dāng)然,老人對自然的愛是人類中心主義式的愛,他在愛的同時也沒有放棄人類征服者的地位。人在遇到困難時是不會退縮的,歷盡千辛萬苦也要負(fù)重前行。
人與魚的這種矛盾體現(xiàn)了海明威對自然的理解,殘忍與溫情并存,魚養(yǎng)活老人,老人熱愛魚。對老人而言,人與魚的較量是一場意志上的較量,但二者不是勢不兩立的敵人,而是公平競爭的對手。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zhì)上,生物之間的競爭與和諧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像海明威這樣,在與自然的對立的同時也看到了依存關(guān)系,那我們自然會愛惜自然,在從自然中獲取物質(zhì)的同時,會考慮到保護(hù)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使得人與自然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