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勛
摘要: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從當前階段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來看仍有一些不足,教師應正確認知到問題所在,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閱讀教學? 策略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也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與寫作能力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現狀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不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思想情感。閱讀是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較為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1]下面就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教師所制訂的教學目標與實際情況不符,難以適應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開展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知識內容,深入體會到其中表達出來的情感。
例如,在進行《落花生》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制訂了教學目標,讓學生初步懂得做人不能只講究體面,更應該做到有真才實學,成為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讓學生學會幾個生字,并且正確選擇課本中的讀音,理解其中的新詞語等,促使學生學會抓住重點段落,深入理解文章閱讀的方式。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對話情節(jié),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話,并且學習、理解“體面”“可貴”“愛慕”等詞語。這樣一來,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展開合理化的學習,逐步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閱讀教學的效果提升。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成長以及發(fā)展的轉折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并且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并且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這應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要著力點。[2]
例如,在進行《威尼斯的小艇》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前搜集了關于威尼斯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將這些資料制作成了微課的形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微課內容展示出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觀看的同時,筆者充當“導游”,向學生們詳細介紹威尼斯,很好地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然后,筆者再出示了關于威尼斯船夫的相關圖片,讓學生了解到當地的風俗與傳統,并且使學生們直觀了解到船夫的穿著等,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與理解。最后,筆者再讓學生們有感情地閱讀整篇文章,并且結合微課內容展開想象,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視野,立足于教材內容不斷豐富學生知識,進而有效強化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讀寫結合教學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當中比較重要的兩大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全面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鑒于此,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文本內容,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寫作訓練題目,幫助學生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進而有效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對閱讀知識的內化。[3]
例如,在《慈母情深》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感情閱讀文章,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勾畫出其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外貌的語句,深入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并且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并且簡要說明自己的閱讀感觸。然后,為了引導學生深刻學習其中的表達手法與思想感情,筆者結合文章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與分析,引領學生們細細品味。最后,筆者要求學生們以“我的母親”為主題展開寫作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回想一下在實際生活中自己母親的無私付出,以及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要求學生們用閱讀學習中掌握的表達手法等展開寫作。這樣的教學模式靈活將閱讀與寫作進行了有機結合,不僅強化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還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引導學生實現了學以致用,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強化閱讀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自主思考與分析,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祖父的園子》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提出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同樣是澆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從哪里讀出來的?從祖父的三次笑中你讀出了什么?祖父的笑里隱藏著什么?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筆者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有感情地閱讀文章,并且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做出總結與歸納,同時鼓勵同桌之間互相探討、交流,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在課堂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筆者隨機抽查了幾名學生進行回答與講解,及時發(fā)現了他們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如此有效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實際教學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全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制訂合適的教學模式等,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有效強化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偉山,戚玲.優(yōu)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220.
[2]周玉觀,龍玲,鄧李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34):21-22.
[3]薛興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探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