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凡 石尚上
[摘 要] 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構建與傳播中國式現(xiàn)代化話語體系,必須堅守宣傳輿論陣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宣傳輿論陣地,服務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既遵循信息傳播的客觀規(guī)律,又體現(xiàn)了中國宣傳事業(yè)迥異于西方傳媒業(yè)的歷史邏輯與現(xiàn)實使命。黨在革命歷史時期的宣傳工作呈現(xiàn)出全局宣傳、全黨宣傳、全媒宣傳的特征:在工作布局上,注重跳出部門劃分的局限,將新聞宣傳工作融入全局工作中;在行動機制上,貫徹“全黨辦報”思想,鼓動每位黨員投身到群眾宣傳工作中去;在媒介形態(tài)上,綜合運用印刷、口語媒介等全媒傳播手段,探索新的傳播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堅定歷史自信,從黨的宣傳動員工作史中汲取經驗。新時期做好宣傳輿論工作,要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同時,以變應變,順應傳播、國際格局的深刻變遷,堅守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宣傳輿論陣地,助力中國式現(xiàn)代化行穩(wěn)致遠。
[關鍵詞] 中國式現(xiàn)代化;輿論;宣傳;意識形態(tài)
[中圖分類號]? G219.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763(2024)01-0001-07
On the Historical Genes and Practical Mission of Propaganda and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YU Fan, SHI Shangsha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To consolidate the socialist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construct and spread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publicity and public opinions.The propaganda and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serv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hich not only follows the objective law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also embodies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mission.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during the rerdutionary historical period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all propaganda, whole-party propaganda and all-media propaganda.In the layout of work, we must focus on avoid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ivision of departments,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and publicity work into the work of the whole council. In terms of action mechanism,implement we should the idea of running newspapers with all party members involved, we encourage every party? member to devote himself? to mass propaganda work. Concerning? media forms, we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all media communication methods such as printing and oral commanication, and explore new communication methods from time to time.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rengthen our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learn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s 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 work. To do a good job of propaganda and public opinion work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and “unchanged”, and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adapt to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communication pattern,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public opinions; propaganda;? ideology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中國式現(xiàn)代化”概念一經提出便備受國內外矚目,成為我們重新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原點。
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崢嶸,成功探索出一條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支撐,宣傳輿論工作正是鑄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主陣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提供堅實的精神基礎,必須鞏固意識形態(tài)領域,尤其是要堅守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宣傳輿論陣地,提高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化傳播力、向心力與國際影響力。
宣傳思想工作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上層建筑的重要構成部分,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緊密聯(lián)系,與黨的全局工作休戚相關,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兩個鞏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2]14。在信息傳播手段日益豐富的今天,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組成的宣傳輿論陣地更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者和傳播者。二十大報告指明了宣傳輿論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1]。這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宣傳輿論工作方面的最新思想成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理論發(fā)展與現(xiàn)實實踐指明了方向,為我們立足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于新時代賡續(xù)使命、繼往開來,做好宣傳輿論工作勾畫了清晰藍圖。
“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既有各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保?]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宣傳輿論陣地,服務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既遵循信息傳播的客觀規(guī)律,又體現(xiàn)了中國宣傳事業(yè)迥異于西方傳媒業(yè)的歷史邏輯與現(xiàn)實使命:在思想指南上,以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孕育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統(tǒng)辦報思想為指引,并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在前進目標上,致力呈現(xiàn)富有中國特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fā)展成果,傳播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話語與敘事體系,搭建溝通中外、上下的文化橋梁;在實踐路徑上,基于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積極適應信息傳播的新趨勢。
一 繼往開來:在賡續(xù)歷史經驗中
堅定道路自信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媒介技術飛速發(fā)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日趨復雜,黨的自我闡釋、宣傳工作領域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新的風險與挑戰(zhàn),輿論領域成為當前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陣地。在國內輿論場中,多元思想文化激蕩碰撞,網(wǎng)絡輿論失真、失序、失范等亂象叢生;在國際輿論場上,試圖假借污名化、妖魔化的輿論框架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面對宣傳輿論陣線的新挑戰(zhàn),我們應堅定歷史自信,從黨的宣傳動員史中汲取經驗,發(fā)展出新時代的宣傳工作思想、方法、路徑,并不斷深化?!包h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guī)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3]。正如習近平在“8·19”講話中指出的:“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保?]16知古以鑒今,源浚而流長,黨在革命歷史時期的宣傳動員經驗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為當前的宣傳思想工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提供了鮮活的啟示借鑒。
宣傳工作一直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奮斗歷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吨袊伯a黨宣傳工作條例》指出:“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4] 。劉少奇曾道:“我們黨從最初建立起,就是全黨做宣傳的。所以,我們的宣傳工作做出了這樣大的成績,革命得到了勝利,廣大人民信服共產黨的主張,信服馬列主義?!保?]265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就規(guī)定組織與宣傳是黨的兩大主要工作,由此奠定了宣傳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此后,在黨的一系列文件中,宣傳動員工作始終處于重要地位。1929年6月25日,六屆二中全會決議案指出“宣傳教育是實現(xiàn)黨的任務的經常的基本工作”[6]249;遵義會議決議案中要求“紅軍應該是蘇維埃的宣傳者與組織者”[7]472;洛川會議通過的《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號召“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8]209;1948年2月11日,毛澤東提出,黨一直以來的宣傳工作“正確地反映和指導了戰(zhàn)爭、土地改革、整黨、生產、支援前線這些偉大斗爭,幫助了這些斗爭取得了偉大成績”[9]451。宣傳動員工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核心地位,由此足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的歷屆領導人圍繞不同時期黨和國家發(fā)展的中心任務,始終以全局的、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宣傳工作,堅持把加強宣傳思想工作作為黨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后,面對多元社會思潮的涌入與沖擊,鄧小平認為“宣傳工作搞得好不好,對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能否穩(wěn)定發(fā)展,關系很大”,需要“今后的宣傳工作能夠適應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的要求”[10]363。黨的十四大以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江澤民高度重視宣傳陣線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提出宣傳思想工作要始終“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11]。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胡錦濤進一步指明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即“要用時代的要求來審視宣傳思想工作,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研究宣傳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來推動宣傳思想工作”,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做到“堅持貼近群眾、聯(lián)系實際、深入生活,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12]。
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前人宣傳思想的基礎上,把握國家戰(zhàn)略需要,關照時代發(fā)展大勢,順應傳媒技術變革大潮,書寫了宣傳輿論工作的新篇章。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zhàn)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yè)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2]18。這無疑是新形勢下對宣傳工作的統(tǒng)籌把握與全新定位?!按笮麄鳌彼枷氩皇菬o根之木、無源之水,其歷史基因正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積累、凝聚的歷史經驗,更是黨的宣傳輿論思想、理論在新形勢下的深化與延續(xù)。
二 追根溯源:中國共產黨
宣傳工作的歷史基因
追根溯源,找尋初心,錨定原點,才能看清楚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從而弄明白未來怎樣繼續(xù)成功。[13] “研究總結宣教工作的經驗,首先是為了叫現(xiàn)代的人、叫革命的后來人不要忘了這‘本,丟了這個‘本”[14]320,這個“本”正是中國共產黨群眾宣傳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厮蔹h走過的來時路,梳理宣傳動員工作的歷史經驗,將為當前宣傳輿論工作提供前進方向和思想指引。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宣傳動員實踐中,始終立足于我國黨情、國情、社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積極創(chuàng)新宣傳輿論工作的理念、內容、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宣傳思想體系。具體而言,黨在革命歷史時期的宣傳輿論工作呈現(xiàn)出與西方新聞業(yè)截然不同的鮮明特征,即全局宣傳、全黨宣傳、全媒宣傳。
(一)全局宣傳
在整體的工作布局上,黨十分注重超越部門劃分的局限,把宣傳工作融入黨的全局工作中去?!安坏虇T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傳家”,“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15]838。毛澤東對“宣傳”的闡釋啟示我們跳出對宣傳工作片面、狹隘的理解,宣傳動員工作存在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一切工作中,它服務于各個時期的各項工作,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為其融匯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一切工作中,成為各項工作深入基層、順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劉少奇在談及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的關系時道:“我們的宣傳工作是不能離開當前的中心工作的,并且是為了保證各項中心工作的完成的。宣傳工作必須與各級黨委所定下來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離開了黨的中心工作,宣傳工作就會失敗。”[5]267中國共產黨一直十分注重將新聞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山東某地的宣教指示就指出:“黨報通訊工作是實現(xiàn)中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與現(xiàn)實任務結合——在查減中開展并報道相減即要求成立聯(lián)合政府等”[16]不止新聞通訊工作,旨在對民眾進行常態(tài)化宣教的冬學運動也貫徹了這一思想。1944年冀魯豫分局所發(fā)出的關于開展冬學運動的指示強調,各地要注意將冬學與當前中心工作結合,將冬學作為“思想領導的基本方法”,各項中心工作開展時,“可通過冬學進行醞釀討論,收集群眾意見”,再打通群眾思想。[17]冬學的宣傳動員貫穿在民主、生產、查減、備戰(zhàn)防奸等黨的中心政治工作之中[18]158,如在已完成相減的地方,通過深入群眾中間的冬學宣教使群眾厘清“誰養(yǎng)活誰”“誰依靠誰”的思想,“在查減不徹底的地方,也要從冬學教育中弄清楚這些基本的思想,進而結合實際工作,再繼續(xù)貫徹查減”[18]152。
宣傳輿論陣線猶如遍布黨組織的支脈血管,貫穿在各時期的中心工作之中,發(fā)揮著信息溝通、思想整合、行動動員的系統(tǒng)性作用,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它們的有效實現(xiàn)都離不開宣傳動員工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離不開宣傳自身政治理念、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與敵人斗爭以及對中間勢力的說服爭??;武裝斗爭離不開征兵擴軍、鼓舞己方士氣與瓦解敵軍斗志;黨的建設更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工作。宣傳輿論工作在配合全局工作的過程中,將黨的方針政策、思想觀念灌注到基層社會的各個角落,形成宣傳無處不在,無處不宣傳的氛圍,真正使宣傳工作成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政治優(yōu)勢”。正是由于有了廣泛、深入、細致的宣傳動員,黨才能真正贏得全國人民的信任與認同,才能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積極合作下,取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二)全黨宣傳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視全黨辦報,鼓動每一位黨員投身到黨的群眾宣傳中去,這既能最大限度發(fā)揮黨的組織資源優(yōu)勢,又能在宣傳輿論工作中貫徹黨性與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原則。1923年發(fā)布的《教育宣傳問題議決案》指出:“共產黨員人人都應是一個宣傳者,平??谡Z之中須時時留意宣傳。”[9]19中共六屆二中全會宣傳工作決議中也提到“要使黨的宣傳能擴大深入群眾”,每個黨員都必須“切實負宣傳工作的責任”,反對“以為宣傳工作是擅長文字與理論的一部分干部分子的專責之錯誤見解”[19]51。每個黨員干部都是面向群眾的“宣傳員”和“鼓動員”,他們在日常群眾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向民眾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將先進的、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春風化雨地播撒在民眾心中。
黨報事業(yè)是中國共產黨的宣傳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黨辦報”方針孕育成熟的歷史過程,正是全黨宣傳思想發(fā)展的縮影。1930年,李立三提出:“黨報是要整個黨的組織來辦的,單只靠分配辦黨報的少數(shù)同志來做,不只是做不好,而且就失掉了黨報的意義!”[19]126-127《解放日報》改版的過程中,黨糾正了“同仁辦報”的錯誤偏向,進一步深化和明確了“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宗旨。1942年9月,《解放日報》刊發(fā)《黨與黨報》,強調報紙要成為集體的組織者,必須動員全黨來參加辦報,“黨的各級機關,各級組織,以至于每個黨員,都對黨報負有責任”[20]56。1948年4月,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提道:“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shù)人關起門來辦?!保?0]157
新中國成立后,全黨、全員投入宣傳的理念得到了更為具體的闡釋。劉少奇指出:“每個黨員都要把黨的主張、黨的政策向人民作解釋、作宣傳,宣傳我們黨的基本觀點,以馬列主義的觀點反對一切錯誤的觀點。每個黨員都要這樣做。我們黨從最初建立起,就是全黨作宣傳的?!彼u“僅僅依靠專門的宣傳機關去做宣傳工作”的做法,指出把宣傳工作做好必須依靠全體黨員,及“黨外的共產主義者”“積極分子”[5]265-266。改革開放后,全黨宣傳理念依然是宣傳輿論工作的核心原則。1996年,江澤民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強調:“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是我們黨一貫的方針。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結合新形勢、新實踐,更好地貫徹這一方針?!保?1]
黨性和人民性是統(tǒng)一的,“全黨宣傳”中蘊含著群眾路線的基本思想。正如毛澤東所說:“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共產黨對于這些東西的宣傳政策應當是:‘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保?2]33黨的宣傳動員并非依靠宣傳機器發(fā)動單向、強勢的政治灌輸,而是注重啟發(fā)群眾的積極性,在工作作風上避免包辦代替,發(fā)動民眾參與到黨的宣傳事業(yè)中來,實現(xiàn)自覺的、真正的“文化翻身”。毛澤東在1929年的《紅軍宣傳工作問題》中就提道:“上門板,捆禾草,掃地,講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照還,賠償損失,這些都是紅軍宣傳工作的一種”,都是“從行動中擴大紅軍影響,增加群眾對紅軍信仰”[23]17-21。從根本上說,黨的宣傳以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與根本利益為基礎,思群眾之所思,急群眾之所急,以人民為中心的行動本身就是最行之有效的、無形的政治宣傳。
(三)全媒宣傳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動員工作往往綜合運用印刷媒介、口語媒介在內的全媒傳播手段,不囿于報紙、雜志、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尤其重視人際傳播渠道,即面對面的口頭宣傳,并在此基礎上積極調用新聞宣傳、軍隊宣傳、文藝宣傳、群眾教育等傳播通路,這是黨在長期的宣傳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黨報黨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宣傳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報紙是影響人們的思想的‘最有力的工具,因為它是天天出版,數(shù)量最多,讀者最廣的一種刊物,沒有任何其他出版物可以與之比擬”[19]57。但廣大鄉(xiāng)村通信條件、群眾文化水平有限,報刊宣傳在深入基層方面具有較大局限性,其宣傳鼓動作用的發(fā)揮往往要依靠標語、口號、歌謠、節(jié)慶、漫畫等人際與組織傳播手段。早在建黨初期,黨中央就要求除發(fā)展《向導》等機關刊物外,“各地必須注意日常的口頭文字宣傳”[19]37。從蘇區(qū)時期開始,黨就十分注意培養(yǎng)“宣傳鼓動員”,“為著戰(zhàn)爭動員、擴大紅軍這個偉大的運動而進行宣傳鼓動,經過口頭的宣傳,會議上五分鐘報告,戲劇表演、活報表演、唱歌表演、化裝講演等,一切有效方法,動員億萬的青年武裝上前線”[24]272。傳單、布告、壁報、畫報、歌謠、俱樂部、化裝宣傳、群眾大會等都被納入“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的“宣傳技術”中。[23]15嵌入在日常組織生活中的會議制度也被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為基層宣傳的重要手段,借助群眾大會、座談會、反省會等多種人際傳播渠道,復雜、抽象的政治概念、政策指示得到了在地化的闡釋與傳播。[25]6-23
在口頭傳播外,黨還充分運用標語這一簡潔有力的傳播介質展開流動宣傳,并與化裝宣傳、士兵俱樂部、油印畫報、革命歌謠等手段相配合。貴州沿河縣郵政局長戴德初在給上級的匯報中如此描述,中國共產黨“于宣傳工作尤為注意,標語之多,滿街滿衢,門窗戶壁,書無隙地。人心歸附,如水下傾”[26]79。
在革命根據(jù)地媒介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黨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與群眾文藝的宣傳潛力。在以群眾宣教為中心的冬學運動中,綜合運用教材、報紙、雜志、書籍、黑板報、識字牌、壁報等文字媒介,及劇團、宣傳棚、秧歌等非文字媒介,使文字、圖像、聲音等不同符號與變工組、識字班、讀報組、宣講組等多種集體組織形式相配合[27]76,傳播渠道涉及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
群眾文藝亦是宣傳鼓動中不容忽視的手段。毛澤東提出:“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保?5]848劇團、電影、歌謠、繪畫等都被賦予了革命文化大眾化的傳播使命。黨重視“發(fā)展俱樂部,游藝會、晚會等工作”,并且要求“在每一個俱樂部下應該有唱歌組,演劇組,足球組,拳術組等等組織”[28]251。戲劇、秧歌、歌謠、電影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豐富了基層民眾的精神世界,同時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將黨的意識形態(tài)植根在民眾心中,體現(xiàn)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黨對各種媒介的掌握更加充分、運用更為成熟。江澤民敏銳意識到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重要性:“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zhàn)。要主動出擊,增強我們在網(wǎng)上的正面宣傳和影響力?!保?9]94面對移動網(wǎng)絡技術的更新迭代,習近平對新的傳播格局進行了凝練概括:“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了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保?]354這體現(xiàn)出黨對全媒宣傳思想與時俱進的全面認識,近年來,我們不斷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打通全媒體傳播渠道,使黨的新聞輿論更好地呈現(xiàn)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生活。
三 現(xiàn)實使命:堅守中國式現(xiàn)代化
宣傳輿論陣地
毛澤東曾提出“宣傳一定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變化”[23]133。習近平亦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30]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前沿陣地,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因應百年變局的發(fā)展潮流,在與時代風云的激蕩共鳴中瞄準前行方向,掌握歷史主動權。
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穩(wěn)中有變,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zhàn),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繼續(xù)發(fā)生復雜變化,思想意識多元化、社會信息化持續(xù)推進,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依舊復雜。我們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持黨的領導和黨性原則不動搖,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同時,我們又要順勢而為,緊跟媒介技術變革步伐,適應國內外政治、經濟格局的快速變化,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懊髡咭驎r而變,知者隨世而制”,把握新時期宣傳輿論工作的“變”與“不變”,才能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一)堅持黨的領導與黨性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與黨性原則是堅守中國式現(xiàn)代化宣傳輿論陣地的根本要求?!爸袊厣鐣髁x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1]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關鍵前提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新聞輿論工作與國家意識形態(tài)緊密相關,首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黨性原則。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宣傳動員的歷史經驗也充分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鞏固思想輿論陣線的根本保證。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就明確指出:“雜志、日刊、書籍和小冊子須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經辦”,“無論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載違背方針、政策和決定的文章”[19]1。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伊始,就高度重視黨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領導權,強調新聞媒體必須成為黨的耳目喉舌,“必須嚴格服從黨的領導。每一語言文字都要體現(xiàn)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代表人民最高利益,并且在思想上、組織上(如通訊網(wǎng)、發(fā)行網(wǎng)、讀報組等)與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19]97-98。
堅持黨性原則,是宣傳輿論工作保持正確航向的根本保障。在1942年《解放日報》改版過程中,毛澤東強調“黨報”必須由黨組織來辦,否則“一定黨性不強,一定鬧獨立性,出亂子,對于黨的事業(yè),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所以,所謂集體宣傳者組織者,決不是指報館同人那樣的‘集體,而是指整個黨的組織而言的集體”[31]。其將“完全黨報”作為《解放日報》改造的首要目標,明確了黨對于辦報工作在思想、組織上的絕對領導地位,樹立了“全黨辦報”的基本方針。此后,毛澤東又多次提出:“務使報刊宣傳服從于黨的政策”,“務使我們的宣傳增強黨性……克服宣傳人員中鬧獨立性的錯誤傾向”[25]97,“各地黨報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25]156。
“黨報工作就是宣傳政策,報紙的一字一句,一則新聞,一條標題,處處都體現(xiàn)著黨的政策,稍一疏忽即會產生錯誤?!保?2]744宣傳輿論工作關系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闡釋與傳播,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與黨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宣傳黨的各項主張,推動黨的各項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如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晉綏日報》在土地改革報道中出現(xiàn)了“左”傾錯誤偏向,后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根據(jù)馬列主義原則與中央路線將過去幾個月的宣傳工作,加以檢討,發(fā)揚成績,糾正錯誤”[19]183,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解放區(qū)掀起反“客里空”運動,最終有力地貫徹了黨的正確方針。
踏上歷史新征程,黨的宣傳輿論工作要助力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必須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組織領導,“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2]21。尤其是要加強對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治理,“建設網(wǎng)絡良好生態(tài),發(fā)揮網(wǎng)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2]194,構建網(wǎng)上、網(wǎng)下的價值同心圓。
(二)堅持因時而變,適應新形勢
如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其中既蘊藏著機遇,也涌動著挑戰(zhàn)。在此時代語境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內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性,推動宣傳輿論陣地適應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新動態(tài),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構筑有利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更好地服務于“走出去”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
首先,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讓中國更好地溝通世界,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1],是當前宣傳輿論工作的核心任務。我們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播矩陣,把握與各國人民情感、價值共通的議題,探索前沿媒介手段,提升國際話語權,宣傳好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理念,“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17,避免“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有力批駁國際上針對我國的不實質疑與攻擊,為營造健康有序的輿論場提供強有力支撐。
其次,媒介技術的進步深刻影響著當前的傳播格局,要求我們加快媒體融合改革,“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1]。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體現(xiàn)出黨和國家對宣傳輿論工作審時度勢的全面把握,以及強化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話語權的意識,意見提出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yǎng)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wǎng)上網(wǎng)下一體、內宣外宣聯(lián)動的主流輿論格局”[33],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
在全媒體背景下,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效力,需要從打破行業(yè)與技術壁壘上入手,開拓數(shù)字化、智能化傳播渠道,主動融入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算法、移動互聯(lián)、5G、云計算等新技術場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戰(zhàn)場,更要重視網(wǎng)絡空間治理,建立健全網(wǎng)絡空間的法律法規(guī),將黨管媒體的基本原則貫穿在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筑牢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線,凝聚社會輿論的“最大公約數(shù)”,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最大變量”釋放“最大正能量”,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營造有利的輿論環(huán)境。
四 結 語
中國革命走的路是將“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34]11結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將革命理論轉化為可以推翻舊秩序的物質力量,此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宣傳輿論工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逐漸為群眾所理解,同時在以人民為主體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被不斷檢驗、豐富、更新,最終贏得廣大民眾的政治認同,此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近代中國的許多政治力量都十分重視宣傳輿論工作,但能夠始終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核心工作之一,并且能與其他各項工作有機結合的卻只有中國共產黨。這正是因為黨遵循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宣傳動員工作的思想、理念、方式、手段等不斷揚棄,使之始終能夠適應具體時代與社會的需求。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宣傳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與革命歷史時期黨的宣傳思想一脈相承,為中國特色宣傳輿論事業(yè)錨定了新起點。“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chuàng)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保?]堅守中國式現(xiàn)代化宣傳輿論陣地,必須繼承革命歷史時期宣傳輿論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初心如磐,方能堅定中國宣傳輿論事業(yè)的基本路線和正確方向;必須結合新時代下黨和國家的新布局、新方略、新需要,把握新聞輿論的客觀規(guī)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篤實創(chuàng)新,方能使宣傳輿論事業(yè)更好地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項事業(yè),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 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tǒng)一增強斗爭精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1-12-29(1).
[4] 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6]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五冊(一九二九)[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
[7]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冊(一九三四——一九三五):1934~1935[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8] 劉明逵,唐玉良. 中國近代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第11冊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的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9] 李德芳,楊素穩(wěn),李遼寧.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選輯:上冊[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江澤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4-01-25(1).
[12]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3-12-08(1).
[1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1).
[14]謝忠厚.冀魯豫邊區(qū)群眾運動宣教工作資料選編:增訂本[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1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魯中南一地委關于四五年下半年宣教工作指示,1945年7月9日,檔號0001-001-0006-012[A].山東省檔案館藏.
[17]分局宣傳部關于冬學運動的指示,1944年9月18日,檔號G052-01-0001-002[A].山東省檔案館藏.
[18]山東老解放區(qū)教育資料選輯[M].臨沂:臨沂地區(qū)教育局,1981.
[19]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20]朱國圣,林楓.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21]江澤民同志視察人民日報社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6-10-19(1).
[2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毛澤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
[24]汪木蘭,鄧家琪.蘇區(qū)文藝運動資料[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25]楊帆.以組織之名:1940年代山東根據(jù)地“開會”的宣傳動員機制[J].國際新聞界,2022(10):6-23.
[26]文化部黨史資料征集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長征中的文化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27]常連霆. 山東黨史資料文庫:第1卷[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28]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M]. 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
[29]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0]邁出建設網(wǎng)絡強國的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19-10-19(2).
[31]黨與黨報[N].解放日報,1942-09-22(1).
[32]李準,丁振海. 毛澤東文藝思想全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33]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EB/OL].http://www.nrta.gov.cn/art/2020/11/26/art_113_53991.html,2020-11-13.
[3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