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摘要】物理作為高中重要學科之一,不僅有傳輸學生物理知識的作用,還隱藏著育人的功能,而思政就是落實育人的重要路徑。思政育人,其目的在于將高中生培養(yǎng)成具有求真、為善、審美素養(yǎng)的人。就高中物理而言,求真是其育人之根本,教學中可通過融合物理學史,鍛煉學生思維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求真意識,鍛煉其求真能力;為善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融入倫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為善能力;審美是育人的基本訴求,教師開展教學時,可通過不斷挖掘物理學科所蘊含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思政育人;三重路徑
習總書記曾說過,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重心,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實現(xiàn)全面育人,為教育事業(yè)的全新發(fā)展作鋪墊。“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要實現(xiàn)思政育人,需將物理知識和課程思政相結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科學涵養(yǎng)共同發(fā)展,將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鑒于此,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思政育人的三重路徑(求真、為善、審美)進行解析,也給同學科教師提供相應借鑒。
1.結合物理學史,重視物理實驗,培養(yǎng)求真意識與求真能力
物理學史是物理發(fā)展歷程的展現(xiàn),開展教學時結合物理學史,可展示物理學家精神,對鍛煉學生相關思維,培養(yǎng)學生求真意識與求真能力有積極作用[1]。例如:教師在開展《拋體運動》一課內容教學時,便可將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融入其中,將17世紀伽利略如何通過實驗進行拋體運動并得出相關結論分享與學生,此過程中,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思考“拋體運動”的由來、探索過程及結論,領略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學家精神。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拋體運動相關規(guī)律、推論等進行證實,讓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知識,通過物理實驗進一步推理論證,得出結果,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求真意識,還能鍛煉其求真能力。需注意,對于求真過程中遇到困難而想要放棄的學生,教師可鼓勵其大膽猜想,突破教材束縛,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探索,獲取其中的真理。
2.融入倫理相關教育,培養(yǎng)為善意識和責任精神
物理學是推動社會發(fā)展,滿足社會需求的關鍵性學科,因此,其也具備相應的倫理教育(服務社會、尊重人文)意義,可滿足思政育人的要求。鑒于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將倫理教育融入其中,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為善意識和責任精神[2]。例如:教師在對《相互作用——力》一章內容進行教學時,便可將倫理教育融入到其中,此處,教師可借助物理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開展教學,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判斷該觀點正確與否,感受物理思辨性的同時以辯證觀、歷史觀對物理學家的貢獻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不可隨意否定任何人、任一觀點存在的價值,以此培養(yǎng)其為善意識。此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社會議題,比如,在進行《原子核》一章內容教學過程,當提到“核能的利用”時,教師可將熱門話題“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對這一行為進行判斷,明確這樣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服務社會、尊重人文的理念,并針對這一行為提出合理性建議,同時表明立場,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精神。
3.深挖物理所蘊含的美,培養(yǎng)高中生審美能力
物理并非只有推理、實驗,其還蘊含了人格美、和諧美等,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引導學生挖掘其中所蘊含的美,不僅能“美化”物理教學,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符合思政育人理念[3]。例如:教師在開展《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內容教學時,便可引導學生發(fā)掘其中的美。從教材內容看,該課程言簡意賅,學生所能接觸的均為現(xiàn)成結論,但這些結論的背后是物理學家們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人文精神,正是這樣的人格美,才獲得后來的成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對物理學家精神進行挖掘,培養(yǎng)審美的同時有助于其學習物理知識。和諧美主要體現(xiàn)在物理定律能夠很好協(xié)調各類事物,讓其實現(xiàn)統(tǒng)一,如“機械能守恒定律”中,動能和勢能在不斷轉化,但機械能始終保持不變,將雜亂無章的能量轉化畫面維持在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內,實現(xiàn)了和諧美。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物理學科蘊含的和諧美,以此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中物理教學要實現(xiàn)該任務,開展思政育人成為必要。高中物理教學中,思政育人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能力、為善意識和審美能力,為達到此目標,教師可通過結合物理學史、重視物理實驗、融入倫理教育、發(fā)現(xiàn)物理所蘊含的美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相關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范澤林,王長江.課程思政:高中物理學科育人的新進路[J].中小學班主任,2021(22):33-38.
[2]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8):91-91.
[3]張凱翔,張潤生.從"學科德育"到"課程思政"——提升高中物理課程的德育效能[J].物理通報,2023(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