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一種重要的溝通工具。英語教學對高中生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有利于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語水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用錯誤分析法,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錯誤分析;高中英語;教學;糾錯
錯誤分析法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外語教學研究方法。錯誤分析法革新了以往的外語教學方法,它的提出者是美國語言學家皮特·科德。20世紀70年代起,錯誤分析法就成了外語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由于我國學校開設英語科目的時間較晚,所以對錯誤分析法的研究起步也較晚。我國對錯誤分析法的研究開始于1990年左右。從開始到現(xiàn)在,我國學者主要關注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用錯誤分析法,以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應用錯誤分析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
一、錯誤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驟
1967年,科德發(fā)表了《學習者語言偏誤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在這本書中,科德區(qū)分了錯誤與失誤。失誤的產(chǎn)生沒有條理,其原因通常是學生記憶出現(xiàn)偏差或身體狀況不佳,如疲勞、情緒不佳等。因此,失誤只是偶爾發(fā)生。口誤是失誤的一種常見形式。失誤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但是錯誤的發(fā)生是有條理的、有跡可尋的。錯誤與語言能力有關,它出現(xiàn)的原因是學生不了解考查的知識點。語言學家胡壯麟曾從語法角度對失誤和錯誤進行了區(qū)分。他指出,失誤是學生了解語法形式,但使用錯了。錯誤是學生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正確的語法形式是什么。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等不可能一直保持穩(wěn)定,身體狀況也有好有壞,所以失誤是沒法避免的。再加上失誤的發(fā)生很隨意,學生通常在事后能自己糾正失誤。因此,教師不需要在失誤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錯誤是重要的學習資源。錯誤折射出學生沒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錯誤完善自己的教學。
錯誤分析是對學生出的錯進行研究,以找到學生學習受挫的原因。錯誤分析有五個步驟:收集樣本,鑒別錯誤,描述錯誤,解釋錯誤,糾正錯誤。
收集樣本是教師掌握第一手資料的過程。日常作業(yè),課堂上的發(fā)言,都可以作為樣本。
鑒別錯誤是錯誤分析的基礎。對教師來說,鑒別錯誤一般從語法和語用兩方面入手。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和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確定樣本中的是錯誤還是失誤。
描述錯誤就是說清楚錯誤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單個錯誤進行具體分析,確定其類型。描述錯誤的前提是教師熟悉錯誤的類型。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錯誤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根據(jù)影響因素不同,錯誤可以分為語內(nèi)錯誤和語際錯誤。語內(nèi)錯誤體現(xiàn)的是外語本身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學生在學習疑問詞引導的賓語從句時,會受到已經(jīng)掌握的疑問句知識的干擾,說出“She gradually realize what is it.”這類錯誤的句子。語際錯誤體現(xiàn)的是不同語言的干擾,比如漢語習慣影響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
根據(jù)語言學習的特點,錯誤可以分為前系統(tǒng)錯誤、系統(tǒng)形成錯誤和后系統(tǒng)錯誤。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這三類錯誤出現(xiàn)的時間不一樣。前系統(tǒng)錯誤出現(xiàn)在學生學習知識之前,這類錯誤的產(chǎn)生在于學生不了解相關知識;系統(tǒng)形成錯誤出現(xiàn)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這類錯誤的產(chǎn)生在于學生不熟悉相關知識;后系統(tǒng)錯誤出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后期,學生只是熟練掌握了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
根據(jù)錯誤的影響范圍不同,錯誤可以分為局域性錯誤和全局性錯誤。局域性錯誤只影響句子的一部分,但是全局性錯誤影響整個句子。
解釋錯誤是試圖找到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全面,因為同一個錯誤可以從不用的角度理解。舉例來說,漢語里面沒有冠詞,所以當學生說“There used to be a book on desk.”時,教師要考慮學生是受漢語干擾還是不熟悉英語冠詞這一知識點。
糾正錯誤是錯誤分析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錯誤分析的目的所在。在分析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后,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錯誤分析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聽力教學環(huán)節(jié)
聽力作為一種輸入性技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重要作用。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聽力技能的提升也能促進口語能力的提升。教師運用錯誤分析法,可以在階段學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試,然后對測試結果進行錯誤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過程中,教師要將失誤與錯誤區(qū)分開來,再將錯誤分門別類。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聽力技能,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口語教學環(huán)節(jié)
語言的主要作用是交流。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進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口語是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環(huán)節(jié)舉足輕重。教師使用錯誤分析法,區(qū)分學生口語表達中出現(xiàn)的失誤與錯誤,即時糾正影響口語表達的錯誤,從而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信心,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三)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下,閱讀理解不僅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教師可以利用錯誤分析法將學生的錯誤按主旨題、細節(jié)題、推斷題等不同題型進行歸納,以發(fā)現(xiàn)學生失分最多的題型,進而強化學生薄弱題型的練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
寫作是一種高級的輸出性語言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語言水平高低的基本標準。寫作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擁有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選詞造句等知識。而且,在英語試卷中,寫作的分值占比較高,因而提高高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至關重要。通過錯誤分析法,教師妥善處理漢語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重視漢語和英語的文化差異,避免學生遇寫就犯難的情況,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錯誤分析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關于錯誤,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錯誤不能出現(xiàn),錯誤是當前教學方法不完善的標志。糾錯是無效的、不可靠的,糾錯阻礙了語言學習。另一種觀點認為錯誤是無法避免的,應該聽之任之,不做任何處理。在教學中,教師對待錯誤不能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更不能置若罔聞。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盧那察爾斯基所說,出錯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教學的過程并不是杜絕錯誤發(fā)生的過程。教師要利用錯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偠灾處煈斫鈱W生出錯的行為,在糾錯過程中保持耐心。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教師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會影響學生。如果教師不能容忍學生出錯,學生因為害怕出錯就會避免使用新學習的知識;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學生就不能在出錯中成長。其實,學生都期待教師的反饋,糾錯并不會損害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說“怎么這也會錯?”“這么簡單的題也會做錯?”等。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值得教師耗費精力。這要求教師遵循有效性原則,區(qū)別對待不同的錯誤。同樣,在糾錯過程中,教師還要遵循情感原則,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二)靈活使用不同的糾錯方法
根據(jù)糾錯的主體不同,糾錯可以分為自我糾錯、同伴糾錯和教師糾錯。
自我糾錯是學生在教師提示后自發(fā)改正錯誤。比如,教師在上一堂課講了字母e在閉音節(jié)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比如 bet 讀作/bet/),但學生還是把hen讀成/hi:n/。這時候教師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提醒學生,學生收到提醒后把發(fā)音改正過來。自我糾錯節(jié)省了教師的糾錯時間,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同伴糾錯是在學生無法自我糾錯的前提下,教師邀請其他學生說出正確答案。同伴糾錯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聽力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同時增進同學情誼。
教師糾錯是最常見的糾錯方式。然而,教師糾錯一般不是糾錯的首選方式,其重心仍舊是對學生的引導。教師糾錯有書面修正、打手勢及課堂總結三種主要方式。
書面修正指的是教師把學生說的寫下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或由教師指出其中的錯誤。
打手勢也是糾錯的一種常見方式。在打手勢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使用重復的言語及重音等輔助手段。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說出“strange something”這個短語之后,以左手代表“strange”,右手代表“something”,以兩手交叉的方式提醒學生。
課堂總結是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教師要在課堂上記下最嚴重或最常見的錯誤。但是,課堂總結并不只在課堂最后幾分鐘進行。一堂課45分鐘,在最后5分鐘突然提起學生前面的錯誤容易引起學生的困惑。因此,課堂總結要在課堂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每一環(huán)節(jié)總結這一階段值得注意的錯誤。在課堂最后的幾分鐘,教師再對前面的錯誤進行總結,并歸納新一階段的錯誤。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犯錯者對知識的理解,也促進了其他學生的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我糾錯、同伴糾錯和教師糾錯的使用頻率及順序,盡量多引導學生自我糾正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在使用同伴糾錯時,教師要避免學生七嘴八舌發(fā)言的混亂局面。
在糾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直接糾正、重述、強調(diào)、解釋和啟發(fā)等不同的手段。
直接糾正和解釋相較于其他手段較為直接。直接糾正是一種即時的糾錯方式,在學生犯錯的當下就提供反饋。直接糾正雖然高效,但教師一定要注意用詞委婉,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重述是對學生表達的部分肯定,教師在復述的同時進行部分修正。
強調(diào)是教師采用重音等方式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夸張的再表達。強調(diào)與重述的區(qū)別在于,教師并不改正學生的錯誤而是完全復述學生所說,提醒學生自己注意自己的錯誤,重在引導。
啟發(fā)也是重在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通常是教師在學生犯錯后,提供包含正確表述的幾個選項給學生選擇。
教師選擇糾錯方法時,不僅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階段及個性特征。例如,對于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就不宜采取直接糾正的方法。
(三)鼓勵學生進行錯誤分析
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往往包含了不少練習。學生的學習也不局限在課堂。除了課堂教學中的糾錯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地進行錯誤分析。這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和反思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比如,在寫作的實踐中,教師鼓勵學生評價自己的作文或與其他同學互評。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本,將典型錯誤進行歸納總結。錯題本并不是要記錄所有的錯誤,而是只記錄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典型的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記錄的同時進行反思。
參考文獻
[1]吳嫻. 錯誤分析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2]羅躍光,王琳. 從對比分析理論到錯誤分析理論看二語習得的歷史發(fā)展[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8):165-166.
[3]毛云萍. 錯誤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教學與管理,2010(7):63-65.
[4]戴煒棟,束定芳. 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之二[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