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載體,承載大量的地理信息。閱讀地圖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學習活動,能為學生運用地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提供重要支撐。初中地理教學雖然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以下問題:教師講解過多,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方法單一,主要為教師在課件或掛圖上指示,效果有限;教師就單幅地圖閱讀進行教學,忽略地圖與地圖之間的關系,未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聯(lián)不同地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影響學生對地圖的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結合一線教學實踐及理論學習,對初中地理讀圖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提供支持,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讀圖意識
學生在小學階段未經過大量讀圖訓練,接觸的多為課本插圖。進入初中后,很多學生沒有讀圖意識,不重視地圖,不知道怎么讀,沒有耐心讀。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為孩子閱讀地圖提供腳手架,循序漸進地增加讀圖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意識。
教學“地球儀和經緯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從描線開始。學生先描一些緯線,用特殊的顏色標記出赤道,再描一些經線,用特殊的顏色標記出本初子午線,最后描繪經緯縱橫的經緯網,辨別緯線和經線的度數(shù)。這樣從易到難,由描繪到識讀,學生的讀圖意識、能力自然提升。
接著,從合作讀圖到獨立讀圖。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有差異,一開始教師安排學生合作讀圖。例如,同桌兩人一起閱讀地圖,有利于相互影響,提升彼此讀圖興趣和能力。在學生初步認識經緯網后,教師就可以開展學生互助讀出一個點的經緯度的活動,一個學生讀經度,另一個學生讀緯度,下一個練習進行交換。有同桌的幫助,任務會變得簡單,教師慢慢撤掉幫助,使學生進入獨立讀圖。這樣的過程對學生形成一個接引,使學生不至于因難度跨度大影響持續(xù)學習。
跳出考點,關聯(lián)知識,激發(fā)學生讀圖興趣
細致、認真讀圖是學生答題的重要前提。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寫出的正確答案,不關注學生讀圖的興趣高低,讀圖細致與否。講題時,教師直接在圖中指示、勾畫對應考點所在位置,匆匆忙忙,直奔答案而去,導致學生養(yǎng)成答題時對地圖匆匆一瞥的壞習慣,只想答題,不想讀圖,沒有耐心和興趣深入閱讀一幅圖。
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妨換一種教學策略,如在讀圖答題教學的早期,把試卷上的圖,??寂c不??嫉膱D,有趣與枯燥的圖,都帶學生看一遍。學生不忙著做題、趕進度,更像在圖上旅游,四處走一走,把圖中每一個“零件”拆解出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慢7XJQGOJx5mgiHHU4ULLz7g==慢地,學生會愛上在圖里有新發(fā)現(xiàn)的喜悅感。愛讀圖、會讀圖,題目也就能做出來了。在讀圖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讀圖的趣味,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綜合性思維,教師還能將圖中地理信息關聯(lián)的一些趣聞或其他地理知識進行拓展分享,讓學生感受到小小地圖尺幅千里,蘊藏、勾連著無窮知識。
主導引領,多樣活動,提升學生讀圖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真正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只有在讀圖的實踐中才能學會讀圖。教師要設計多元、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讀圖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教學俄羅斯地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圖上指出或勾畫出重要的地形區(qū),還可以讓學生用口頭語言描述俄羅斯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概括分布特點?!爸赋觥焙汀罢f出”是不同的輸出,但都要求學生去讀圖、會讀圖,學生經過“讀圖”才能完成任務,實現(xiàn)輸出,達到通過多樣活動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目的。讀圖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指出”“說出”,還能讓他們根據(jù)真實地圖,“畫出”簡明扼要表達地理事物之間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學生還能“制作出”地理模型。
巧用比較法,加強關聯(lián),提升學生“組圖”能力
不同的地圖承載不同的地理信息。整合地理信息,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提升“組圖”能力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一幅地圖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將不同的地圖組合起來看、組合起來思的能力,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充分認識學習的地理事物或區(qū)域。
教學《地球的運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地球公轉圖及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太陽光照圖匹配在一起看,讓學生辨認公轉軌道不同位置的地球對應的是哪一幅太陽光照圖。這樣關聯(lián)起來閱讀,不僅讓學生讀圖更細心,還讓學生通過讀圖發(fā)現(xiàn)關鍵信息,突破地球公轉一節(jié)中的教學重難點,充分發(fā)揮讀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國家地理》時,教師可將不同國家的地形圖放在一起,讓學生閱讀、對比不同國家的地形分布特點。例如,俄羅斯地形呈現(xiàn)東西方向展布的特點,印度的地形大致呈現(xiàn)南北方向展布的特點。從展布方向這一點來說,俄羅斯的地形與美國相似。學生將地圖組合在一起閱讀,一方面能夠獲得完整、清晰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區(qū)域差異、特點。
直面問題,參與任務,培養(yǎng)學生用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工具,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地理教學中認知與技能的培養(yǎng)。但讀圖教學不能止步于讀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讀圖,面對、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在運用中學,才是學習的關鍵路徑、環(huán)節(jié)。運用作為學習的后段,其實是整個學習的起點,影響前段的高度和內涵。教學地圖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基于閱讀的本地地圖、市或區(qū)的地圖,繪制學校周邊文體機構、課外學習資源分布圖的任務。輸出倒逼輸入,教師只有讓學生帶著目的、任務去讀,細致讀,深入讀,將讀圖與繪圖結合在一起,才能從“繪”的視角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讀圖。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