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單篇閱讀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與境界,群文閱讀的出現與應用,改變了單篇閱讀教學格局,能助力高效課堂構建,形成全新閱讀教學樣態(tài)。如何應用群文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是當前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依托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立足設計閱讀主題、遵循文本結構、堅持問題引導、傳授閱讀方法四個環(huán)節(jié),研究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有效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途徑,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語文 群文閱讀 高效課堂
閱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群文閱讀是師生圍繞主題,針對結構化文本開展閱讀,通過集體建構達成閱讀共識的活動。群文閱讀的應用,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在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通過閱讀結構化文本和集體建構,達成閱讀共識,形成獨特的思維和觀點,由此提高教學實效。
一、設計閱讀主題,選擇群文閱讀文本
東漢學者鄭玄說:“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弊プ栴}的核心和關鍵點,可以帶動其他環(huán)節(jié)問題的解決,群文閱讀也是如此。只有確定反映文本特點的主題,明確主題意義,才能建構有關群文的集體閱讀共識。教師要先明確閱讀主題,根據主題選擇相應的文本,實現對結構化文本的整合,使學生擁有閱讀資料。群文閱讀主題具有多元化、統攝性特點,可以根據文本的創(chuàng)作時間、事件、人物、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設計,也可以結合情感內涵方面的要素進行設計[1]。
例如,在教學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記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主題設計為“我眼中的魯迅”?!秴问洗呵铩び妹瘛酚性疲骸耙家渚V,萬目皆張。”設計具有統攝性的閱讀主題,能反映結構化文本特點?;凇拔已壑械聂斞浮边@一主題,可以組合課文和魯迅創(chuàng)作的其他文章或有關魯迅的文章形成群文。教師可以根據主題選擇課內與魯迅有關的文本,如《自題小像》《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故鄉(xiāng)》《回憶魯迅先生》等。
在選定群文閱讀文本后,教師可以根據“我眼中的魯迅”這一主題,要求學生閱讀魯迅創(chuàng)作的《自題小像》詩作以及《記念劉和珍君》《故鄉(xiāng)》,同時可以建議學生閱讀臧克家創(chuàng)作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蕭紅創(chuàng)作的《回憶魯迅先生》。閱讀魯迅的作品可以讓學生感受魯迅的精神世界,于精簡凝練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特點,感受他深沉的愛國情懷。學生通過閱讀群文,能與魯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他對人性冷漠、封建社會愚昧、帝國主義入侵的憎惡,以及對平民百姓的同情?!拔已壑械聂斞浮边@一主題將學生印象中的魯迅與他的精神品質以及愛國主張進行銜接,學生通過閱讀結構化文本,能了解魯迅對社會變革的希望,建構群文閱讀共識。
教師根據教材課文設計群文閱讀主題,選擇有關主題的課內外文章,構建結構化文本閱讀體系,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充足資源。學生通過閱讀同一主題下的不同文本,可以深入了解文章內涵,理解主題意義,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成效。
二、遵循文本結構,整合群文閱讀內容
群文閱讀并非雜亂無章地閱讀同一主題下的多篇文本,教師需要遵循群文結構,把握主題線索,合理安排閱讀順序,實現對群文閱讀內容的整合目標,由此依托群文閱讀活動,構建高效語文閱讀課堂[2]。教師應當堅持觸類旁通、層層遞進、重復閱讀的原則,遵循群文的結構,指導學生有順序地閱讀文本,循序漸進地把握文章主旨,品味群文主題,進而理順閱讀思路,形成關于群文以及主題的個性化見解,不斷提高閱讀理解水平。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為例。
第一,觸類旁通。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主題設計為“白話小說”,為學生提供類似的文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通過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林沖的人物形象,描寫林沖從逆來順受到奮起反擊的人物性格變化,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類似的文章,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汴京城楊志賣刀》《武松醉打蔣門神》等。這些文章與課文都出自名著《水滸傳》,介紹了魯智深、武松、楊志等人物的有關故事、性格變化等,學生歷經酣暢淋漓的閱讀之旅,能形成對“白話小說”主題的感悟,懂得《水滸傳》講述了梁山好漢反抗欺壓的宏大故事,滿腔熱情地歌頌了民間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和他們的社會理想。
第二,層層遞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以下順序閱讀群文,實現對群文閱讀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學生的閱讀有效性。
①《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原著第三回相關內容。了解魯智深三拳打死惡人鄭屠戶的故事。
②《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原著第八回相關內容。通過閱讀課文,銜接前文魯智深營救林沖的過程,建構關于魯智深、林沖人物形象的認知。
③《汴京城楊志賣刀》,原著第十二回相關內容。了解楊志被發(fā)配到大名府,因盤纏用盡在賣刀時與潑皮牛二發(fā)生爭吵,憤怒之下將其殺死的故事,形成有關楊志、林沖、魯智深三位好漢的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
④《武松醉打蔣門神》,原著第二十八回相關內容。了解武松被發(fā)配至孟州牢營后,與管營結拜飲酒,酒后奪回被蔣門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的故事。了解魯智深、武松、楊志等好漢的不平凡經歷和“逼上梁山”的無奈。
第三,重復閱讀。對群文中感興趣的段落進行反復閱讀,品味有關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社會背景、諷刺之意的內容,加深對“白話小說”主題的理解,增加對群文的閱讀印象。
三、堅持問題引導,提高群文閱讀效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眴栴}能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通過閱讀群文解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學與思之間的辯證關系,立足文本實際,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問題,突出群文重點,合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其能在問題引導下高效進行閱讀。
例如,在《故都的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確定“美麗景色”的主題,為學生提供《荷塘月色》《我與地壇》《北平的冬天》《四世同堂》等文本。在初始閱讀階段設計問題:“如果文章作者的身份是導游,那么哪一位導游最能讓你感受到所寫景物的魅力?”這一問題將作者身份轉化為“導游”,以問題的形式將群文閱讀導語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時提問:“哪一篇文章最能打動你?文中哪一段所寫景色最美?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和技巧?請一一列舉?!边@三個問題能將群文閱讀環(huán)節(jié)進行有序銜接,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找出文中有關寫景的段落并進行鑒賞。在鑒賞中,學生根據問題分析語言,總結寫作手法和修辭內容,體會作者的心境和寫作風格,學習寫作技巧。
基于群文的問題設計,應當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教學發(fā)展進程,由此依托群文閱讀教學,構建高效語文閱讀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五篇文章各自的主旨、情感、寫作手法和語言風格,緊扣“美麗景色”的主題,設計探究問題:“《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在寫景手法上有哪些異同?《我與地壇》和《四世同堂》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特點?”這些問題都能引發(fā)學生關于群文的深入探究欲望,延展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閱讀,嘗試解答問題,用思維導圖或隨筆的形式呈現問題答案。
教師堅持問題引導,在群文閱讀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呈現問題,可以促進學生進行預習、學習、復習,切實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率。學生根據實際問題閱讀不同的文本,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成果,深化閱讀理解,運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問題答案,這樣既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又可以改進閱讀過程,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四、傳授閱讀方法,提升群文閱讀質量
《淮南子·說林訓》中記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方法,才能逐步提高閱讀質量,實現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目標。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選擇合適的方法閱讀文章,建構文本閱讀共識,保持良好閱讀習慣,提升群文閱讀質量[3]。以《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圍繞“紅樓文學”這一主題,選擇《黛玉葬花》《王熙鳳弄權鐵檻寺》《劉姥姥進大觀園》《寶玉出家》等文本組成群文,并向學生傳授批注法、略讀法。
第一,批注法。通過對文本進行注釋、評論、注解,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紅樓文學”主題,了解名著《紅樓夢》中與課文有關的章節(ji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篇進行閱讀,對生詞、難懂的句子或重要的內容進行注釋,在文旁空白處記錄下閱讀心得和體會,簡要概括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對情節(jié)的看法等。在閱讀完文章后,整理批注,形成對文章和主題的深入理解。
第二,略讀法。通過快速瀏覽文章,重點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內容,略讀與主題相關性相對較低的內容,利用文章主要部分建構文本主旨。圍繞主題“紅樓文學”,瀏覽所選文章的標題,抓住文本的重點段落和句子,快速獲取文本的主要信息,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閱讀結束后,總結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文章主要內容。
學習閱讀方法就是把握群文閱讀的鑰匙,教師向學生傳授批注法、略讀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群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預習階段能根據對主題的理解,利用批注法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對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進行梳理。同時,學生運用略讀法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其他文章,可以了解人物形象特點、文章思想內涵,切實提升閱讀質量。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比何拈喿x的應用,有助于彌補單篇閱讀帶來的局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教師為學生設計群文閱讀主題,遵循文本結構整合閱讀資料,利用問題銜接不同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傳授高效的閱讀方法,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按照主題對群文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不同形式的問題與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實現高效課堂建構目標。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群文閱讀專項課題“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S【2023】GHBZX17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游 晗.試論古詩詞群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2021(36):37-38.
[2]高 昉.高中語文教學引入群文閱讀的具體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0(19):131.
[3]鄭玲珍.活用整合性思維:高中語文教學引入“群文閱讀”方法初探[J].高考,2020(5):190.